第十三章 控制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886.50 KB
- 文档页数:47
第十三章社会控制1、什么是社会控制?(05 08名词)社会控制通常是指人们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专指社会对越轨行为的禁止、限制与制裁。
综合起来,对社会控制概念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控制的任务既包括对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制裁,又包括引导广大社会成员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以协调个人、群体、组织、社会整体的关系。
(2)社会控制的目的不仅要使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服从社会稳定的需要,还要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个人和团体的自由与社会秩序达到和谐的统一。
(3)社会控制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才能进行,同时社会控制又必须使社会规范按每个社会成员“内化”,从而达到积极控制的目的。
因此社会控制的实现途径必须是社会力量控制与社会成员自我控制的统一。
(4)社会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不仅包括对现有社会秩序的维持,还包括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2、社会控制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构成社会控制体系的主要因素有:(1)控制主体,这里的控制主体不仅指国家,也可以指群体、组织和个人。
控制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社会场的控制;第二,社会组织的控制;第三,全社会的控制。
(2)控制客体,社会控制的客体是社会行为,包括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
个人行为在社会控制系统中是最基本的控制对象。
(3)控制手段,社会控制的基本手段是社会规范。
没有社会规范,社会就缺乏约束人们行为的依据和标准,社会控制也就无从谈起。
(4)控制的保障,社会控制的保障是明确而有力的奖惩措施。
奖惩措施可以包括在规范之中,但它又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3、社会控制的功能有哪些?答:社会控制具有一些很重要积极功能,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存在一些负功能。
社会控制发挥的积极功能有:(1)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社会秩序是指社会整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相对稳定有序,在运行中相互协调、平衡的状态。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原有的观念往往受到很大的冲击,导致更多社会失范,这时就需要的对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加以制止、分化和引导,同时在社会控制主体、控制手段上加以变革,以协调个人与社会以及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平衡,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1.[识记]传统控制方法包括哪些?[200904多选]传统控制方法包括:(1)现场观察法。
(2)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
(3)专题报告分析法。
(4)人员管理控制法。
(5)内部审计法。
2.[领会]现场观察法的优点是什么?现场观察是一种最古老、最直接的控制方法。
其优点是:(1)获得最为真实的第一手信息。
(2)帮助管理者发现员工中的优秀人才。
(3)判断组织系统的运转是否正常。
(4)从下属的合理化建议中获得灵感与启发。
(5)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营造一种和谐的组织氛围。
3.[领会]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的含义是什么?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是管理者对组织或部门活动中的各种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的方法。
4.[领会]专题报告的含义是什么?专题报告是用来向管理者全面、系统地阐述计划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潜在的问题等情况的一种方式。
5.[领会]参谋小组提出的专题报告的特点是什么?参谋小组提出的专题报告的特点:(1)及时。
(2)重点突出。
(3)简洁扼要。
(4)提出中肯改进意见。
6.[领会]简述人员管理控制法的实施步骤?人员管理控制法的实施步骤:(1)工作分析。
(2)制定工作标准。
(3)衡量、鉴定员工的工作表现及成绩。
(4)评价与反馈。
(5)分析组织中各种人员的比率与组织任务、组织目标的关系。
7.[识记]内部审计的含义是什么?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会计、财务和其他业务经营活动所开展的定期、独立的审核与评价。
8.[领会]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什么?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会计、财务和其他业务经营活动所开展的定期、独立的审核与评价。
9.[识记]程序的含义是什么?程序是对组织或部门中操作或事务处理流程的一种描述、计划与规定,是对按既定方式有效进行的工作实行控制或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工具。
10.[领会]程序的特征是什么?程序的特征:(1)程序是一种优化了的计划。
第十三章控制(练习与思考)一、单项选择题1.“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
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最重要?( )。
A. 直接控制B. 反馈控制C. 前馈控制D. 同期控制2. 具有监督和指导两方面作用的是( )。
A. 前馈控制B. 反馈控制C. 同期控制D. 直接控制3. 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其控制主体应该是( )。
A. 各级管理者B. 全体员工C. 监督机构D. 上级机关4. 一个工人每天或每周必须完成生产一定数目的零件,他必须保持不超过1%的废品率,他必须在指定的6个月内完成预定的工作,在生产特定数目的零件时不能超过所规定的物料消耗。
对于控制来讲,这是在( )。
A. 衡量实际绩效B. 进行差异分析C. 采取纠偏措施D. 明确控制标准5. 某企业制定劳动定额时,出现了以下四种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意见比较正确?( )A. 劳动定额主要是为了考核用的,所以应该选择最先进的标准B. 定额标准的确定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并考虑有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C. 为使绝大多数员工能超额完成任务,应该选择最低的定额标准D. 考虑到员工操作水平的差异性,定额标准宜取最先进与最低标准的平均值6. 小李是一家合资企业的总经理助理,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总经理要求他研究提出一套加强企业的管理控制、建立企业有效管理控制系统的可行方案。
总经理在提出工作要求时提醒他一定要做到“牵牛要牵牛鼻子”。
小李分析了半天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牵“牛鼻子”和什么是“牛鼻子”。
你认为下面哪一条是总经理所说的“牛鼻子?”( )A. 确定控制对象B. 选择关键控制点C. 制定标准D. 采取纠偏措施参考答案:1.C; 2. C; 3.A; 4.D; 5.B; 6.B;二、多项选择题1. 下面哪些可以成为关键控制点?( )。
A. 实物标准B. 成本标准C. 计划标准D. 收益标准E. 无形标准2. 关于文化控制,以下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第十三章控制工作基础【本章导读】本章介绍管理控制职能的基本知识,包括控制的作用、控制工作的过程以及控制的基本类型,目的是为控制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第一节管理控制及其功能一、管理控制的概念管理控制是衡量和矫正工作活动使之按计划进行,进而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具体地说,控制就是用预定标准来检查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看其是否与计划相符,是否与下达的指示和既定原则相符,及时发现差异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矫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计划进行;或适当调整计划,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管理活动。
控制就像一艘船上的舵使组织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它不时地以工作业绩(财务的、生产的与其他的)的形式将组织的实际方位与预期的方位进行比较。
控制为组织提供了一种机制,在工作偏离可接受的范围时调整行进的路线。
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矫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控制标准是预定的工作标准和计划标准,它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
如果没有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便失去了根据,控制工作便无法进行;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或计划要求之间产生偏离的信息。
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是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如果没有或无法得到这方面的信息,那么控制活动便无法继续开展;矫正措施是根据偏差信息,做出调整决策,并付诸实施。
所以说,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或矫正实际工作,或修正计划或标准,是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
二、管理控制的特点管理工作中的控制,其控制过程及基本原理与物理、生物、经济及其他各方面的控制没有什么区别。
请看看电冰箱是怎样工作的:首先,要利用温控器设置电冰箱室内的温度标准(控制标准);然后,借助传感器随时测量电冰箱室内的实际温度,以便获取温度偏差(偏差信息);一旦电冰箱室内的实际温度高于预先设定的温度标准,温控器便向压缩机下达指令,压缩机开始启动,制冷(矫正措施)。
但是,与电冰箱等机械控制系统相比,管理控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