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剧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23
中国古典戏剧的审美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是什么中国古典戏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岁月的洗礼,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重要的社会功能。
从审美特点来看,中国古典戏剧首先在表演形式上独具一格。
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手段来展现角色和情节。
唱,那婉转悠扬的腔调,或高亢激昂,或低回婉转,仿佛能穿透人心,将观众带入剧情之中;念,则是清晰有力的对白,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做,即演员的身段和动作,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皆有深意;打,精彩的武打场面,动作流畅,紧张刺激。
这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将音乐、舞蹈、文学、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了全方位的审美享受。
在剧情编排上,中国古典戏剧往往富有曲折性和传奇性。
故事常常包含着悲欢离合、善恶争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例如《窦娥冤》中窦娥的悲惨遭遇和最终的冤情昭雪,让观众在情感上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而且,古典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既有忠贞不渝的忠臣义士,也有阴险狡诈的奸佞小人;既有善良温柔的女性,也有英勇无畏的男子。
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在复杂的情节中相互交织,共同演绎出了一幕幕精彩的人生大戏。
在语言运用方面,古典戏剧的台词极具韵味和诗意。
它融合了诗词、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词句优美,文采斐然。
许多经典的唱词和对白,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还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如《牡丹亭》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短短两句,就将人物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者,中国古典戏剧在舞台布置和服装道具上也极为讲究。
舞台布景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通过一桌二椅等简单的道具,就能营造出各种不同的场景。
而服装则华丽精美,色彩鲜艳,款式独特,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中国古典戏剧所具有的这些审美特点,使其在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其一,它具有娱乐功能。
在过去,人们的娱乐方式相对较少,观看戏剧成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消遣活动。
●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 在世界剧坛上中国古典戏剧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四种基本形式。
元代杂剧◆ 元杂剧: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 一本四折◆ ,之之外可以加 楔子◆ 。
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剧本由 曲词◆ 、 宾白◆ 、 科介◆ 三部分组成。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
◆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 、 、 、 四类。
元杂剧——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 《窦娥冤》为“末本”还是“旦本”?● 旦本宫调●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 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元曲散曲 杂剧 套曲 唱 (散曲+“科”+“白”)(一宫调数曲子)●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曲牌●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
●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什么意思?●表示这一折自曲牌【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宫调。
介绍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作者汤祖显。
它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社会“末世”思想、文化专制。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
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
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一、“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西厢记》(上)。
1、唐代元稹《会真记》(《莺莺传》)乃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的蓝本,《会真记》又起源于元稹与崔小迎的爱情故事。
沁园(东汉汉明帝刘庄为其五女刘致建造的园林,现在河南省博爱县太行博竹苑内)景区的东北角,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前边有一片斑竹林,当地人叫做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
中国传统民间戏剧中国传统民间戏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这些戏剧形式包括北京京剧、黄梅戏、评剧、川剧等,它们通过音乐、表演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传承了中国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一、起源与演变中国传统民间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和明代。
它们起初是作为民间娱乐形式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风格。
这些戏剧作品受到了历史事件、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的影响,逐渐演变为丰富多样的戏剧形式。
二、京剧——中国古典戏曲代表京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它起源于北京,形成于19世纪。
京剧融合了音乐、武术、舞蹈和戏剧等元素,以其高亢激情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京剧的表演形式着重于角色扮演和舞台效果,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装,通过面部化妆和动作来诠释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黄梅戏——江南民间戏剧黄梅戏起源于中国的江南地区,以其缠绵悱恻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黄梅戏的演员以女性为主,她们通过纤细柔美的舞姿和婉转悠扬的歌唱来表达情感。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注重细节和姿态的变化,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诠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四、评剧——北方曲种代表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它起源于清代。
评剧以其悦耳动听的唱腔和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评剧的演员们通过快速的台词和生动的动作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评剧在演出中广泛引用了社会百姓的生活经验和幽默思维,以讽刺和讽刺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
五、川剧——中国西南戏曲代表川剧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其激情四溢的唱腔和高亢激昂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川剧的演员们以奇特的脸谱和华丽的戏装为特色,他们通过奇特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演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川剧的剧情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社会热点为题材,通过音乐和表演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戏曲是指具有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的剧种,其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戏曲的演员通常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唱腔、念白、表演和武打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著名的戏曲剧种有京剧、豫剧、越剧等。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它起源于北京,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京剧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华丽的服饰和严格的表演规范而闻名于世。
杂剧是古代的民间戏剧形式,它以其俏皮幽默的表演风格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杂剧通常通过小品、滑稽戏等形式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其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具有很高的娱乐性。
杂剧最为著名的剧种是评剧,它起源于北方的民间演艺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专业的表演形式。
评剧的表演形式注重唱腔和念白的技巧,剧情常以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为背景。
传统话剧是指以对话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古典戏剧,它起源于明代。
传统话剧的对白以文言文为主,辅以白话,讲究语言的表达和艺术的修辞。
传统话剧的故事情节常以历史事件和传说为蓝本,扣人心弦的剧情和精彩的对白使其深受观众喜爱。
著名的传统话剧作品有《国士无双斯佳丽》、《红楼梦演义》等。
传统舞蹈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古典戏剧,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曲和传统文化的元素。
传统舞蹈剧的动作舞蹈优美而独特,讲究形体的协调和舞姿的表达。
著名的传统舞蹈剧作品有《白蛇传》、《牡丹亭》等。
中国古典戏剧在演出形式上非常注重舞台的布置和服饰的造型。
舞台常常采用传统的器物和布景,服饰则追求古朴和华丽的效果。
演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训练,具备了扎实的演技和专业的技能。
他们通过表演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并向观众传达思想和情感。
古典戏剧的音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唱腔和乐器演奏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中国古典戏剧深受观众喜爱,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戏剧,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的风俗和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古典戏剧在现代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传承,它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剧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在中国古代,戏剧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宗教祭祀、庆典活动、宫廷娱乐以及民间传统等。
以下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概述:1.京剧: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目体系。
京剧的特点是咬字清晰、唱腔高亢、动作夸张,注重身段、嗓音和面部表情的协调。
京剧的剧本多为历史故事,以明清宫廷剧为主,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昆曲:昆曲是中国戏曲的重要传统剧种,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起源于苏州,特点是声腔咏唱、细腻委婉,既有唱腔,又有舞蹈、表演和音乐伴奏。
昆曲剧本多为古代文学作品,如《牡丹亭》、《窦娥冤》等。
3.评剧:评剧又称曲艺、河北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评剧以说唱为主,主要表演形式是念白和唱腔的结合,音乐伴奏主要由京胡、二胡和板等乐器组成。
评剧剧本多为历史故事、传说和小说改编,如《赵氏孤儿》、《打金枝》等。
4.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湖北地区的著名剧种,以歌咏为主,以柳琴等多种乐器伴奏。
黄梅戏以婉约柔和的唱腔、细腻婉转的表演和大型舞蹈场面著称。
黄梅戏的剧本多为民间故事、爱情传说和历史戏剧,如《霸王别姬》、《凤求凰》等。
5.豫剧:豫剧是中国河南地区的主要剧种,起源于豫北地区,以唱腔为主,由音调独特的河南说白演变而来。
豫剧的特点是声情并茂,激情四溢,更勇于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
豫剧的剧本多为故事剧、人物剧和历史传说,如《狄青》、《王佐之才》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不仅培育了丰富多样的剧种和剧目,而且塑造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形态。
这些古典戏剧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中国有着悠久的戏曲文化,其中四大古典戏剧是指京剧、评剧、黄梅戏和越剧。
这些戏剧形式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代表了各自地区的戏曲艺术风格,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这四大古典戏剧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京剧,被誉为“中国国粹”。
京剧起源于北京,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经过不断发展演变至今,成为中国最为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
京剧注重华美的服装、丰富的表情动作和高度技巧的唱腔,并强调角色的性格和情感的表现。
京剧角色分为四大行当,即生、旦、净、末,每个行当都有独特的表演特点。
京剧曲调多样,唱腔丰富多变,既有高亢激昂的快板,也有缠绵悱恻的慢板。
京剧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喜爱。
其次是评剧,起源于北京周边地区。
评剧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评剧的特点是语言明快,旋律优美,行腔独特。
评剧演员主要扮演男性角色,装束朴素,注重角色的表演和唱腔的表现力。
评剧剧情多以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角色的对话和唱腔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世界观。
评剧既有纯正的北方特色,又受到了华东地区戏曲的影响,因此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接下来是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地区。
黄梅戏极富地方特色,在清朝后期经过各种流派的融合和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戏曲形式。
黄梅戏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动人的表演方式而闻名。
其中,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的特点是黄梅戏的独特之处,这种表演方式给黄梅戏带来了无限的扩展性和想象力。
黄梅戏的剧目多以古代名著为蓝本,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故事,也有现实生活题材。
黄梅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雅的表演艺术深受观众喜爱。
最后是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地区。
越剧以其婉转抒情的美和对女性形象的表现而著名。
越剧的唱腔优雅流畅,音调柔和,以其独特的嗓音魅力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
越剧注重演员的形神兼备和角色的精湛演技,尤其擅长表现女性的心理和情感。
越剧的剧目多以传统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为基础,内容丰富多样。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指的是哪四部?我国四大古典戏剧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西厢记》《西厢记》的故事出自唐代元稹(779-831)的小说《莺莺传》。
小说叙述书生张生游学蒲州,与寄居普救寺的崔相国之女莺莺相恋,后入京赴试,将她遗弃。
王实甫改写了这个始乱终弃的悲剧,让张生与莺莺相互爱慕,为争取爱情自由,在婢女红娘的热情帮助下,共同向崔老夫人进行斗争,最后相偕出走。
剧中对青年男女幽会、私奔行为的大胆描绘,以及剧终时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祝福,都明确宣告了自主婚姻的合法性,尽管它仍属于才子佳人式的一见钟情。
在封建正统观念看来,一见钟情的本身,也是十足的叛逆。
颇具说服力的团圆结局,成为中国戏曲的常用模式。
它体现了中国人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精神气质,对民族的文化心理构成,有着重要意义。
戏剧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使《西厢记》成为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被视是古代剧的一个范本。
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矛盾起伏跌宕。
张生的热烈执著、莺莺的含蓄蕴藉,红娘的锋利俏皮,都写得活灵活现。
尤其是作者怀着民主思想刻划的红娘,以自已的聪明机智、泼辣爽朗,不但为莺莺张生穿针引线,传书递简,而且在私情败露的紧要关头,不畏家法挺身而出,维护着他们的爱情。
所以红娘这个晶莹亮丽的形象,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男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
《牡丹亭》《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
剧情是这样的:福建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到花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
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
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
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作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
女主人公杜丽娘不甘心做循规蹈距的闺阁典范,而大胆披露自己的内心欲望,“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要求过“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自由生活。
清明节古代戏剧作品10部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人们喜欢通过观看各种戏剧作品来庆祝清明节。
以下是10部古代戏剧作品,它们不仅在当时很受欢迎,也对后世的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汉宫秋》:这是汉代的一部历史戏剧,描绘了汉宫中的宫廷生活和政治斗争。
2.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曾被改编为戏剧。
它以贾府和贾宝玉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兴衰。
3. 《西华山》:这是唐代的一部历史剧,主要讲述了唐朝皇帝李世民在西华山上修道的故事。
4. 《长生殿》:元曲名作,以唐代宰相李蕃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探讨了爱与权力的冲突。
5. 《汉钟离》:这是明代的一部草地歌舞剧,讲述了汉代名将
钟离春的故事。
6. 《茶花女》:这是一部法国戏剧,也被改编为中国古典戏曲。
它以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惨遭遇和爱情故事为主线。
7. 《勾践东山再起》:这是一部以越王勾践为主人公的历史剧,讲述了他战胜吴国后重新崛起的故事。
8. 《唐明皇》:这是一部描写唐明皇李隆基的历史戏剧,展现
了他治理国家的才华和曲折的爱情故事。
9. 《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被改编为戏
剧形式。
它讲述了孙悟空等人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10. 《郑成功》:这是明代戏曲剧作,以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
统治的事迹为主线,塑造了一位民族英雄形象。
这些古代戏剧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爱情、英雄等各种主题。
它们不仅在当时受到观众的热爱,也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戏剧经典10篇中国戏剧是中国文明古老历史上极富创造性地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学艺术形式。
它经历了由古老的传统戏剧发展到今天流行的现代戏剧的漫长历程,融合了诗词、音乐、舞蹈等艺术构成,结合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各种精彩的艺术效果,不仅博取了中国观众的喜爱,也深受国际观众的青睐。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戏剧发展的精彩篇章,中国戏剧经典的10篇作品:一、《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元末明初一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传统戏剧,由中国现代戏剧之父袁宝桢所著,以宋朝赵氏家族的今生今世、今人今事为背景,揭示了古代封建社会中妇女被压迫和奴役的现实,是中国戏剧史上重要的一部佳作。
二、《窦娥冤》《窦娥冤》是明清时期经典戏剧之一,剧中描写了窦娥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一个乞丐女子被高层社会特权者欺负的画面,使古代国家法律、法官、教士、官吏等的腐败及其严重后果深深铭记在观众心中,使观众对司法正义有一种强烈的认知和关切。
三、《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是袁宝桢所著的一部传统话剧,被封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以宋末苏东坡的悲伤秋思为背景,生动的呈现了一个知音人与诗人的传神描绘,脍炙人口。
四、《江城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江城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明清话剧的代表作之一,由程颢著笔,以明末清初江城子游记为背景,讲述了当时流传的江苏京口北固亭及其怀古伤情的故事,运用抒情性语言,交织政治及文化元素,为戏剧赋予了浓厚的中国特色。
五、《西厢记》《西厢记》是一部古代人物剧,也是中国戏剧史上最具流传度的经典之作,由施耐庵著作,以宋朝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反映了一个主观意志决定自己人生走向的真理,它也成为中国戏剧艺术发展传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六、《红楼梦》《红楼梦》是清末文学家曹雪芹笔下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作品。
它表现出了清末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把自然、封建观念、价值观以及先进的文化思想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中国古典戏剧知识高考语文复习知识:中国古典戏剧知识?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在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
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
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
曲词是按导师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
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
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_中国古典戏剧知识》摘要:《诗》里颂《楚辞》里九歌就是祭神歌舞唱词,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如《窦娥冤》公人(官府差役)即属净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京戏和其他地方戏传统剧目它是国民族戏剧化通称○现代戏剧主要指是0世纪以从西方传入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般专指话剧国戏曲远流长它早是从模仿劳动歌舞产生()先秦──戏曲萌芽期《诗》里颂《楚辞》里九歌就是祭神歌舞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娱神歌舞逐渐演变出娱人歌舞从汉魏到唐又先出现了以竞技主角抵(即戏)、以问答方式表演参军戏和扮演生活故事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戏剧(二)唐代(期)──戏曲形成期唐以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三)宋金──戏曲发展期宋代杂剧金代院和讲唱形式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容都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四)元代──戏曲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原有基础上发展成种新型戏剧它具备了戏剧基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阶段元杂剧是民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学艺术成就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会人才共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综合性舞台艺术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四折楔通常格式(王实甫《西厢记》是元杂剧独有长共写了五二十折)每折用宫调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另加楔子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容叫题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词是按导师情要曲牌填写也叫曲、唱词或歌词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对话)、独白(角色独抒发人感情和愿望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人对观众说话)、带白(插曲词说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人唱其它脚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称末正旦主唱称旦脚色末男角元杂剧正末是剧男性主角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剧女主角)、旦、搽旦净俗称花脸花面都扮演性格或像貌上有特异男性人物如《窦娥冤》公人(官府差役)即属净丑又称三花脸或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人物有丑和武丑分外元杂剧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次要角色监斩官──外末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角色名如蔡婆婆元杂剧作短短几十年创作剧至少五六种以上保留到现也还有五十多种这些作品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面貌其有许多优秀作品已成我国珍贵化遗产例如关汉卿《窦娥冤》通描写善良无辜童养媳窦娥悲惨遭遇反映了高利贷者残酷剥削、地痞流氓敲诈勒和贪官污吏徇私枉法深刻地揭露了元朝社会黑暗现实歌颂了被压迫者感天动地坚强志和宁死不屈反抗精神马致远《汉宫秋》借助历史题材通描写王昭君国献身、毛延寿卖国救荣和王公臣腐败无能对元代民族压迫进行无情地揭露对当统治者给予辛辣嘲讽王实甫《西厢记》描写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争取婚姻主故事从惊艳、吟到赖婚充分表现了崔莺莺对爱情渴望但她出身名门望受到封建礼教熏陶和束缚因又有闹简、赖简等曲折和反复听琴、佳期、长亭几折戏她终走上了叛逆道路作品增添了浓厚喜剧色彩全剧以争取婚姻主与恪守父母命矛盾主线以崔莺莺、张珙和红娘三人误会和冲突副线相交织有节奏地展开张弛动静喜悲聚散挥洒如色彩斑斓它那愿天下有情都成了眷属主题思想和性鲜明、栩栩如生艺术形象都具有强艺术魅力能给人以强烈感染深广群众所喜爱○元曲四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五)明清──戏曲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了明代传奇前身是宋元代南戏(南戏是南曲戏简称它是宋代杂剧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种新兴戏剧形式温州是它发祥地)南戏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它不受四折限制也不受人唱到底限制有开场白交代情节多是团圆结局风格上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形式上比较由更便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子保留下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人加工和提高这种不够严整短戏曲终变成相当完整长剧作例如高明《琵琶记》就是部由南戏向传奇渡作品这部作品题材民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故事并且有定戏剧性曾被誉南戏兴祖明代叶传奇作和剧量涌现其成就是汤显祖他生写了许多传奇剧《牡丹亭》是他代表作作品通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幸福爱情要性放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束缚取得了胜利这当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社会里是有深远社会义这剧作问世三年直受到者和观众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戏曲表演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光辉清代传奇创作总说不如明代兴盛但清初由民族矛盾尖锐有几位优秀剧作创作了些反映社会现实作品取得了重要成就洪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就是这些作品突出代表《长生殿》通描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反映了统治阶级部矛盾和民族矛盾揭露了皇贵族荒淫奢侈生活以及加到人民身上苦难《桃花扇》则通描写李香君和侯朝宗悲欢离合故事反映明末动乱社会现实以及。
我国四大古典戏剧:《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我国四大讽刺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 (元)纪君祥《汉宫秋》 (元) 马致远《琵琶记》 (明)高明《精忠旗》(明)冯梦龙《娇红记》 (明)孟称瞬《长生殿》 (清)洪昇《桃花扇》 (清)孔尚任《雷峰塔》(清)方成培《清忠谱》(清) 李玉我国十大古典喜剧《救风尘》(元)关汉卿《西厢记》(元)王实甫《墙头马上》(元)白朴《看钱奴》(元)郑廷玉《幽闺记》(元)施惠《玉簪记》(明)高濂《李逵负荆》(元)康进之《中山狼.》(明) 康海,《绿牡丹》 (明)吴炳,《风筝误》(清)李渔名著心血知多少司马迁《史记.》十五年以上班固《汉书.》25年以上王充《论衡》30多年许慎《说文解字》22年司马光《资治通鉴》19年沈括《梦溪笔谈》9年李时珍《本草纲目》27年蒲松龄《聊斋志异》20年、徐宏祖(徐霞客)《徐霞客游记》34年宋应星《天工开物》20年曹雪芹《红楼梦》10年孔尚任《桃花扇》15年达尔文,《物种起源》20年歌德《浮士德》60年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法国)欧·亨利(美国)契诃夫(俄国)世界十大文豪荷马(古希腊)但丁(意大利) 歌德(德国)拜伦(英国) 莎士比亚(英国)雨果(法国)泰戈尔(印度)高尔基(前苏联) 鲁迅(中国)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我国似大古镇景德镇(江西省)佛山镇(广东省)汉口镇(湖北省)朱仙镇(河南省)我国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 释迦塔(山西应县)千寻塔(云南大理)飞鸿塔(山西洪洞)我国盆地之最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最深的盆地—-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富饶的盆地—-四川盆地我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 西岳华山(陕西)南越衡山(湖南0北岳恒山(山0 中岳嵩山(河南)我国四大油田胜利油田(山东)大庆油田(黑龙江)辽河油田(内蒙古) 克拉玛依油田(新疆)我国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三大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我国四大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我国“天下第一”的风景名胜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天下第一秀—-峨眉山天下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院天下第一险——华山天下第一楼——黄鹤楼天下第一奇观——云南省石林天下第一奇石——福建省风动石天下第一大佛--四川省乐山大佛天下第一瀑—-浙江省雁荡山大龙湫瀑布天下第一碑—-陕西省华山铭残字碑天下第一福地——陕西省终南山楼观台天下第一松——安徽省九华山凤凰松我国五大名泉中冷泉——镇江惠山泉——无锡虎跑泉—-杭州观音泉—-苏州趵突泉——济南我国著名瀑布壶口瀑布(陕西、山西交界处)庐山瀑布(江西) 马岭河瀑布(贵州)流沙瀑布(湘西)九寨沟瀑布(四川)镜泊湖瀑布(黑龙江)黄果树瀑布(贵州)九龙漈瀑布(福建)银练坠瀑布(贵州)。
牡丹亭(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1],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2]《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
受到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不同影响,其故事背景就描写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体系,故事中出现的花神却是道家的产物,而女主角杜丽娘身死又还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说。
总之,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倾注了自己毕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诠释了他的“至情说”。
作品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杰作。
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
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
《牡丹亭》不仅讴歌了人性,同时也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98年。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4],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
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它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
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