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场地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0.73 MB
- 文档页数:37
图书馆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一、设计构思我们的图书馆主要运用了形状和大小等两个方面的渐变,将基本形大小和形状的渐变在图书馆各个平面,立面以及广场中体现出来,给读者以特殊的视觉享受。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为九江学院主图书馆设计,图书馆南面蝶湖,背靠望庐楼,东临志敏路,西接山谷大道,总用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三、设计要求整体要求:1、造型独特,创意且简洁明快。
2、内部空间布置合理,创造舒适宜人的阅览空间。
3、充分考虑外部空间的利用和图书馆的整体感。
规范要求:占地面积:约10000㎡容积率:2.0以下建筑密度:0.4以下建筑高度:20m以下(5层以下)绿化率:30%以上四、总平面设计(场地设计)图书馆场地大体为长方形,为满足两股主要人流,图书馆在南面和北面各开一个门。
场地的设计主要是对南面和北面留出的大片场地的设计。
图书馆南北入口前均设计成圆形广场,通过曲线分,将剩余地块分割成由小到大的几块,并在内部设计有大小渐变的喷泉,亭子,花池等景观节点。
此外,东面临路空余部分设计成停车场。
五、平面设计一层平面一层以四边形为基本形来进行空间设计。
图书馆四个角设计成逐渐往内缩小的嵌套形空间,主要用于藏书和阅览,剩余空间用于入口和辅助用房设计。
总体来看,一层的主要空间特点就是层层会聚缩小和嵌套的环形空间。
二层平面二层以六边形为基本形来进行空间设计。
通过大小的渐变将二层设计成紧靠外墙的独立相连的大小不同的空间和由小到大的连贯空间两种空间形式,空间布置不同的阅览室,给人以更多的选择和空间享受。
三层平面三层以八边形为基本形来进行空间设计。
三层八边形设计成分离式的独立空间,在图书馆开敞的大空间内,能一眼尽观各个分离的房间,由大到小的房间无疑给人以很强的节奏感。
同时,与外墙分离的房间,又给了处在外面大空间的读者以在室内又若置身室外的错觉。
此外,与外墙分离的独立空间,又提供读者更多的休闲和观赏室外景观的平台。
四层平面四层以椭圆为基本形来进行空间设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院图书馆改扩建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1 设计依据1.1.1. 业主提供的工程基地的地形图和规划设计条件1.1.2.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与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之——房屋建筑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1.2 工程概况◆ 1.2.1. 本方案位于位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之内(长沙校区西园),北侧与玉兰路相望,东侧为教学楼,南侧规划中的综合实验楼,西侧为办公楼。
西园图书馆改扩建建设项目,是在旧址上将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并拆除毗邻的办公楼建筑用以扩建部分场馆,新老建筑需有机结合,拟新建图书馆为一座9层的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7492.8㎡,其中新建面积11120㎡,保留面积6372.8㎡。
◆ 1.2.2. 设计宗旨:◆通过对工程自身因素和周边环境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的设计目标:◆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出合理方便的功能流线,形成丰富而有序的空间感和良好的形体视觉效果,使本工程成为校园内具有鲜明特色的智能化学习阅览大楼。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设计,使图书馆成为校园内一个具有良好景观视野且宜人的学习、阅览场所。
摆脱图书馆惯有的单调沉闷的氛围。
另外新老建筑的有效结合也是本次设计要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我们希望能通过本次设计,对校园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使图书馆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超前性,其造型新颖别致,个性开朗而温馨,大气却又不失雅致。
◆在满足国家及当地有关规范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适用双收益。
第二章总平面及建筑设计一、概述本项目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建设项目,其鲜明的地域环境在城市规划、校园规划中具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本项目将成为校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二、区位分析●位置重要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图书馆将成为具有多功能空间、优良景观空间和交往空间的校园建筑新名片,将进一步推动校园建设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某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二)建设地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园内(三)项目概述学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62万册。
建筑面积为1hm2。
(四)用地概况该项目位于校园内,居校园新建教学楼旁。
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靠近学生生活区,图书馆选址地段为山地地形,用地面积约7600m2。
(五)规划设计要求1、规划建筑依据城市技术管理规定相关条例进行退让。
2、建筑覆盖率不得大于70%。
3、规划建筑高度不得大于24m,以二至五层为宜。
4、做好场地的环境设计,做好交通人流组织设计,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
5、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形式规整。
6、做好无障碍设计。
(六)建筑组成及设计要求1、书库区 3000 m2(1)基本书库1400 m2(320册/ m2)计40万册;(2)报刊库1600 m2(156册/ m2)计22万册。
2、阅览区 3500 m2(1)综合期刊阅览室;(2)专业期刊阅览室;(3)中文图书室;(4)外文图书室;(5)参考阅览室2;(6)电子文献阅览室;(7)教师研究室12间;(8)学生自修室2间。
3、采编区及办公区 520 m2(1)采购20 m2;(2)中文编目60 m2;(3)外文编目60 m2;(4)装订40 m2;(5)馆长40 m2;(6)办公2X40 m2;(7)接待兼会议80 m2;(8)监控中心80 m2;(9)保安20 m2;(10)储藏40 m2。
4、读者服务区 1260 m2(1)出纳目录厅500 m2;(2)报告厅450 m2(含声光控制室、报告人休息室);(3)新书展览;(4)读者服务部;(5)书店;5、公共辅助部分 1720m2包括各功能组成部分的水平与垂直交通面积、卫生间和其它必要面积。
以上各面积均以轴线计,总建筑面积为 1 hm2,允许面积误差增减1000 m2(士10%)。
幼儿园绘本天地:图书馆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教育中,图书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儿童文化素养的重要来源,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能力的重要场所。
而在图书馆中,绘本更是孩子们喜爱的读物之一。
如何为幼儿园打造一个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天地,是每个幼教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图书馆建设方案1. 空间规划:在幼儿园中设置图书馆,应该选取一个安静、明亮、通风的位置,能够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可以利用宽敞的角落或者多功能活动室等场地来打造图书馆空间。
2. 绘本分类:在图书馆中,应当根据不同芳龄段的孩子来设置不同的绘本区域,比如3-4岁的绘本、4-5岁的绘本等,让孩子们能够方便选择适合自己芳龄的绘本进行阅读。
3. 书架设计: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绘本,书架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多层架、可移动的书架等,方便孩子们自行取书,同时也要考虑到安全性和稳定性。
4. 阅读区域:在图书馆中还要设置舒适的阅读区域,可以放置一些软垫和小桌椅,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5. 活动丰富:除了传统的阅读,图书馆还可以举办一些与绘本相关的活动,比如绘本共享会、绘本故事会等,让孩子们通过活动更好地了解绘本的魅力。
三、个人观点对于幼儿园绘本天地的建设,我认为应该注重孩子们的阅读体验和需求。
图书馆不仅应该是一个存放书籍的场所,更应该是一个能够吸引孩子们阅读的文化空间。
在绘本的选择上,要注意书籍的内容和质量,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多有意义的绘本。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绘本知识和阅读指导能力,能够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推荐适合的绘本。
总结回顾通过对幼儿园绘本天地的建设方案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发现了图书馆在幼教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打造一个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绘本天地。
在实际建设中,我们需要关注空间规划、绘本分类、书架设计、阅读区域和丰富的活动,这些都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在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在幼儿园中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绘本天地,帮助孩子们在阅读中茁壮成长。
上街购书中心上街书店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项目建设用地位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淮阳路与漓江路交叉口,建筑占地面积为3741.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452.74平方米,建筑东西长59米,南北长54.5米。
该项目地下两层地上五层,功能包括售书、文体用品、餐饮、儿童游乐、培训、电影院线等,拟建的是一座稳重、大气、经济合理的现代化文化综合体。
基地的周边是建业联盟新城居住区,沿漓江路为居住区配套商业街,书店则位于商业街的中心位置。
建业联盟新城的建筑风格为中式的多层及高层建筑,在这个核心位置上,我们设计的是一个既能融入又能突出的现代风格。
淮阳路为主要的城市道路,漓江路为主要的商业街,主要由商业建筑组成,设计应考虑周边建筑的体量呼应。
二、主要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国家颁布的各专业相关法规规范及必须遵守的相应地方法规等。
三、设计构思该书店位于商业街的核心位置,必然需要具备闪亮,理性,稳重的性格,由于建设用地狭窄,设计时必须“量体裁衣”。
虽然建设用地有限,但是我们的建筑师却极力避免把建筑铺满整个地块,在设计中,尽量减小占地面积,优化布局,来获得更加丰富,因此要求该建筑是一个方盒子,但一定不是一个盒子,于是,我们引进了一个“书山”的概念,叠书为山,不同的盒子代表不同的书,盒子与盒子穿插交错,形成一种自然形态下的“书山”。
除了稳重、大气,设计还要带有时代感,它能体现出一种年轻,向上,与时俱进的品质,因此在材质的选择上我们有所考究,石材的厚重、加上穿孔板的轻盈、以及玻璃的通透构成完美的组合。
每种材料并不在一个平面上,他们之间互相错开,造成一定的前后关系,创造出立体有层次的造型,虚实结合,给视觉充分的丰富感。
通透的玻璃和细致的金属分割使人联想到现代科技的力量;厚重有质感的石材又隐隐透出稳重,高贵的品质。
在这栋建筑上,轻盈与稳重、古老与现在产生着对比,却丝毫看不到矛盾之处,它们融为一体,就像现在的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拼搏的现代精神共存于我们身上。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第一批)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71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GJ38-99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准《图书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管理,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9年6月14日l 总则1.0.1 为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及各类专门图书馆等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图书馆建筑必须满足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安全防护等功能要求,并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1.0.4 图书馆建筑设计应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适应现代化服务的要求,并力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
1.0.5 图书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0.2 高等学校图书馆College Library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有哪些设计规范?1.设有少儿阅览区的图书馆,该区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室外应有设施较完善的儿童活动场地。
2.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绿化率不宜小于30%。
3.图书馆各空间柱例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例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柱例尺寸应适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所选书架的排列要求。
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4.藏书区净高不得小于2.40m,当有梁或管线时,其底面净高不宜小于2.30m;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结构梁(或管线)底面之净高不得小于4.70m。
5.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6.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至少有一套书刊提升设备。
四层及四层以上不宜少于两套。
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除应有提升设备外,宜另设专用货梯。
7.书库内工作人员专用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0.8m,坡度不应大于45°,并应采取防滑措施。
8.300座位以上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
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9.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一级。
特藏库、珍善本书库的耐火等级一级。
10.建筑高度超过24m,藏书量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建筑高度不超过24.00m,藏书量超过10万册但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1.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阅览空间防火分区大允许建筑面积:单层时,≯1500;多层时,≯1000;高层时,≯700;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书库,≯300.当防火分区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大建筑面积可按上述规定增加1.0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
12.珍善本书库、特藏库,应单独设置防火分区。
13.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划分防火分区时,应将书架层的面积合并计算。
高校图书馆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其设计方案也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设计方案,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满足学生和教职员工对学习和研究资源的需求。
二、设计原则1. 多功能性:图书馆应当兼顾不同学科领域的需求,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多种学习和研究空间。
设计方案应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阅览区、自习区、讨论区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2. 空间布局合理: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应合理规划,以提高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图书馆建筑的外观应当简洁大方,内部布局应科学合理。
不同区域之间的串联应当符合人流规律,方便读者进出。
3. 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自然光线对学习和研究环境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方案应尽量利用大面积的自然光线,通过大窗户和天窗,使得室内更加明亮舒适,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4. 信息技术设施配备:现代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书籍的收藏与借阅,还应提供丰富的电子资源和信息技术设施。
设计方案应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如电子阅览室、电子借阅服务、无线网络覆盖等,以满足读者对多样化学习资源的需求。
三、空间设计1. 阅览区:阅览区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功能区域之一,应提供舒适的座位和宽敞的书桌,以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
室内的均匀照明和合适的空气调节设备也是必需的。
2. 自习区:自习区应当尽量安静,提供一些单人或小组使用的独立学习空间。
每个学习空间应当配备电源插座和网络接口,以满足读者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
3. 讨论区:讨论区应当提供充足的座位和宽敞的空间,以满足小组学习和讨论的需求。
适当的隔音设计应当采用,以避免讨论声音对其他读者造成干扰。
4. 多媒体区:多媒体区应当配备大屏幕和音响设备,方便教职员工进行学术讲座和学生进行多媒体学习。
该区域应当与其他功能区域相对独立,以减少噪音干扰。
5. 学术交流区:学术交流区应当提供展示学术成果和举办学术活动的场所。
该区域应兼顾场地灵活性和视觉效果,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学术交流需求。
图书馆设计规范基地和总平面1 图书馆的基地宜选择环境安静、场地干燥、排水流畅、通风良好;远离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并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及文化建筑的网点布局。
2图书馆宜独立建造。
如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必须充分满足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并自成一区,单设出入口。
3 总平面布置应作到功能分区明确,使人流与书流分开。
道路布置应便于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
4 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览区应有单独的入口和室外活动场地。
5 职工住宅和宿舍不宜建在馆区之内,用地毗连时应加分隔。
6馆区总平面宜布置绿地、庭院,创造幽美的阅览环境,并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建筑设计1)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职能分别配备藏书、借书、阅览、内部业务、技术设备、公共行政和辅助等各种空间或用房。
2)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编、藏、借、阅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工作人员和书刊运送便捷通畅,互不干扰。
3)图书馆各藏、阅空间的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公用载人电梯。
5)藏、阅、工作空间应尽可能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节约能源。
6)一般阅览室与业务用房的天然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小于1.5%,亮度不足时应设辅助照明。
7)图书馆各种用房天然采光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1.7的规定。
8)图书馆各种用房应按其安静程度要求分区布局,允许噪声级标准不应大于表3.1.8的规定。
图书馆内各种用房天然采光--记住几个主要的藏书部分注意点1 )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分为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和阅览室藏书三种形式,各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
2)基本书库应和辅助书库及同层的阅览室保持便捷的联系;分布在各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可分散存放,也可集中布置在一个固定的藏书区内。
3 )基本书库的结构形式和柱网尺寸应适应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选定书架的排列要求。
4)书库、开架阅览室应以选用活动书架、积层书架为主;书库必须采用多层书架时,每个藏书空间不得超过三个书架层。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2006-10-27 14:16:39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71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原《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选址和总平面布置;4、建筑设计;5、文献资料防护;6、消防和疏散;7、建筑设备以及附录。
修订工作主要是对上述技术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其中主要有:1、增加了开架阅览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2、增加了藏、阅空间合一,采用统一柱网、层高和荷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根据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对藏书量设计估算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5、对照现行防火规范修订和补充了相关内容。
本规范容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陕西省西安市西七路173号;邮政编码:710003)。
本规范参编单位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文化部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是:王天星、梁永直、高冀生、冯金龙、罗淑莲、金志舜、何大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 B J38—99主编部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施行日期:1 9 8 7 年 1 0 月 1 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第一批)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71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GJ38-99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图书馆设计规范l 总则1.0.1 为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及各类专门图书馆等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图书馆建筑必须满足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安全防护等功能要求,并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1.0.4 图书馆建筑设计应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适应现代化服务的要求,并力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
1.0.5 图书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0.2 高等学校图书馆College Library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2.0.3 科学研究图书馆Research Institution Library具有馆藏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2.0.4 专门图书馆Special Library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2.0.5 普通阅览室General Reading Room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2.0.6 特种阅览室Special Reading Room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
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