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年鉴2016数据:宁波市2015年地税各项收入情况统计
- 格式:xls
- 大小:9.50 KB
- 文档页数:2
2015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2016年2月1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扎实推进“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态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升,社会民生继续改善,为“十二五”发展划上圆满句号。
一、综合地区生产总值。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3924.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3801.8亿元,增长12.5%。
三次产业之比为3.6︰49.0︰47.4。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247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453美元)。
2010-2015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2010-2015年宁波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财政收支。
2015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6.4亿元,增长8.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2.6亿元,增长17.3%。
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支出分别增长56.6%、38.4%、24.2%、23.5%和13.0%。
就业和再就业。
2015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8万,7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1.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全年完成技能人才培训22.4万人;各级投入农民培训资金共3943.1万元,完成各类农民培训11.1万人次。
市场价格。
2015年宁波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全国、全省城市平均水平分别高0.3和0.4个百分点。
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列第10位。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跌呈“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类上涨4.5%,烟酒类上涨3.1%,衣着类上涨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9%,居住类上涨1.0%;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8%。
2015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2016年2月1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扎实推进“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态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升,社会民生继续改善,为“十二五”发展划上圆满句号。
一、综合地区生产总值。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3924.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3801.8亿元,增长12.5%。
三次产业之比为3.6︰49.0︰47.4。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247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453美元)。
2010-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2010-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财政收支。
2015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6.4亿元,增长8.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2.6亿元,增长17.3%。
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支出分别增长56.6%、38.4%、24.2%、23.5%和13.0%。
就业和再就业。
2015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8万,7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1.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全年完成技能人才培训22.4万人;各级投入农民培训资金共3943.1万元,完成各类农民培训11.1万人次。
市场价格。
2015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全国、全省城市平均水平分别高0.3和0.4个百分点。
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列第10位。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跌呈“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类上涨4.5%,烟酒类上涨3.1%,衣着类上涨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9%,居住类上涨1.0%;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