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胜利
- 格式:pptx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6
十月革命胜利原因及评价班级:学号:姓名: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人类社会从此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不是一个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分析胜利的原因。
1.1十月革命胜利的客观原因(1)经济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着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英法等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使俄国帝国主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有因实力不足而依赖于西方强国的懦弱性。
(2)阶级上: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封建军事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很大,各种矛盾表现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低,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政治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满足民众要求,继续参加世界大战,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当时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以及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异常尖锐,俄国已具备了革命的各种条件。
20 世纪初,俄国既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又有农民同封建主阶级的矛盾,既有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等等。
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
农村经常发生夺取地主土地、粮食和饲料的农民骚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俄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抗加剧,罢工活动不断。
1.2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观原因(1)有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工兵联合《四月提纲》制定了正确的策略方针。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成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俄国十月革命一。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①经济基础: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②政治基础: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③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并有成熟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是其革命同盟军。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夺取政权(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武装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结束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革命后出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这次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革命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③俄国人民所特别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临时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提出革命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为革命指明方向。
(3)“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俄军战败的消息传到彼得格勒,50万士兵和工人举行示威游行,临时政府镇压。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七月流血事件,是俄国革命发展的转折点和平夺权已不可能,转向暴力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人类社会从此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制度由理想成为现实。
极大地鼓舞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高涨。
其胜利原因主要包括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一)客观原因①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
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不仅下层群众要求改变现状,就连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这使得发生一场政治变革的条件日益成熟。
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十月革命前的一百余年,是俄国急剧变革的时代:腐朽没落的沙皇专制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其他复杂的社会矛盾使国内局势动荡不定,曾经盛极一时的俄罗斯帝国风雨飘摇。
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严重冲突,在社会生活领域具体表现为各种社会矛盾的异常尖锐复杂, 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集合点。
20 世纪初, 俄国既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又有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 既有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 等等。
各种社会矛盾的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灾难, 使俄国的“‘下层’不愿照旧生活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维持下去”。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一战对俄国的影响:沙俄参加“一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
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熟。
回首十月革命(姓名:袁宇学号:1200901937学院:信息学院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
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胜利的客观原因(1)经济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有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英法等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使俄国帝国主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因实力不足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
(2)阶级上: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封建军事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很大,各种矛盾表现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较低,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3)政治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满足民众要求,继续参加世界大战,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各种矛盾: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沙皇专制同人民矛盾,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同东方殖民地的矛盾。
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腐朽、反动的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已经陷入深刻的危机,革命出现高潮。
大战爆发后,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革命形势迅趋成熟。
②1917年2月,俄国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起义的工人和士兵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但是,俄国资产阶级窃取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十月革命是1917年俄国的革命,也是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场革命由俄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领导的红军发起,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取得胜利。
这场革命从根本上推翻了俄国的帝国主义统治,建立了全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十月革命的胜利对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它使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变为现实,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带来了新的希望。
十月革命后,苏联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行共产主义政策,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共产主义的国家。
十月革命的胜利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它激发了世界各国的革命热潮,并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变成了全球政治力量,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新的对抗关系。
这也为冷战和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起了一个变化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的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十月革命带来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精神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共产革命的发展。
首先,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共产主义思想和信息,这些思想和信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革命运动。
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革命的一部分转向共产主义,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主义方案的影响力。
其次,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国内实现了伟大的民主斗争,在伟大的民主运动中,中国革命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把十月革命的理念融入到中国革命中。
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此外,在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国内出现了大量的革命集会和组织,这些组织不仅散布共产主义的思想,而且还增强了中国的改革实力。
这些改革的力量最终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成功。
总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也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希望。
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学习目标1、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和性质。
3、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4、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及背景。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及评价。
6、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评价。
二、自学导引(一)十月革命1.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②由于其帝国主义带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对的依赖性很大,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2)主观条件①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俄国无产阶级的较强。
②有成熟的政党---的领导。
③有革命的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
(3)革命时机的成熟:使俄国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战争的失利和经济危机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
2.经过(1)二月革命:1917年爆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宣告了王朝统治的结束,形成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十月革命①革命方针的制定:1 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史会议上作了《》的报告,即《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制定武装起义的决议: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革命已失去了和平发展的可能。
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③革命的爆发:11月7日,发生了起义,攻占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推翻了以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④新政府的内外措施:对内,在政治方面,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宣布国内各民族的权利平等,废除的一切特权;在经济方面,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实行,后来又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对外,同德国签订《》,退出世界大战。
3.历史意义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工业化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高考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基础知识】一、爆发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政治基础:俄国各种矛盾激化(薄弱环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思想基础:列宁主义导火线: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二. 十月革命的经过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最大成果)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封建2、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两个政权并存。
(暂时的、过渡状态)3、《四月提纲》报告:①指明方向---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②提出方式---和平过渡4、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过渡失败---改变方式)5、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工农苏维埃。
(暴力胜利)三、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政治:-----掌握政权(最核心)⑴颁布《告书》宣告新政权的建立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⑵选举成立新的政府---人民委员会经济:-----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颁布《土地法令》(封建----国有)外交:----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颁布《和平法令》退出战争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现代历史的开端)2、打击帝国主义----鼓舞国际无产阶级和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3、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变为现实,开创新局面,开辟新道路五、俄国革命的特点1、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2、走的是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革命道路3、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4、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重难点】1、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有何异同?(全品P42)2、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全品P43)。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必考知识点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2、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2)、《四月提纲》的发表 (列宁)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4)、十月决议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5)十一月起义攻打东宫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具体内容P128)内容:《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3、意义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