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向数据库操作手册
- 格式:docx
- 大小:81.72 KB
- 文档页数:3
navicat操作手册1. 简介Navica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工具,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数据库操作和管理功能。
本操作手册将介绍Navicat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该工具。
2. 安装和配置2.1 下载与安装在官方网站上下载Navicat的安装程序,并按照提示完成安装过程。
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系统的版本,并确保满足所需的系统要求。
2.2 连接数据库在Navicat打开时,点击"连接"按钮,弹出连接设置对话框。
根据需要选择数据库类型,填写相关连接信息,包括主机名、用户名、密码等。
点击"测试连接"按钮,确保连接正常后,点击"连接"按钮完成连接数据库。
3. 数据库管理3.1 创建数据库在连接成功后,选择要操作的数据库,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
填写数据库名称和字符集等相关信息,点击"创建"按钮完成数据库的创建。
3.2 创建数据表在选择的数据库上右键,选择"新建数据表"。
填写数据表的名称和相关列信息,并进行列的设置,包括数据类型、长度、约束等。
点击"保存"按钮完成数据表的创建。
3.3 数据表操作选择已创建的数据表,在右键菜单中选择相应操作,如"编辑数据"、"删除数据"、"新增数据"等。
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操作并保存。
4. 查询和过滤4.1 执行查询在Navicat的查询编辑器中,输入SQL语句进行查询操作。
点击"执行"按钮,或使用快捷键"Ctrl+Enter"执行查询,结果将显示在结果窗口中。
4.2 过滤数据通过设置过滤条件,将查询结果进行筛选和过滤。
在查询编辑器中使用"WHERE"语句指定过滤条件,再次执行查询即可获得过滤后的结果。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操作手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操作手册本章为读者提供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的详细操作手册,通过阅读本手册,读者将能够了解和掌握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数据库管理工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读者应严格按照手册中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数据库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第一节:数据库管理概述1.1 数据库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数据库管理是指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安装、维护和更新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数据库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保护数据安全和支持决策分析等方面。
1.2 数据库管理的原则和要求数据库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合理的结构和组织;高效的查询性能和响应速度;安全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权限;灵活的扩展和维护能力。
1.3 数据库管理操作手册的使用说明本操作手册用于指导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员进行数据库管理工作。
读者在操作过程中应按照手册中的步骤进行操作,如有疑问或问题,可参考附录部分的常见问题解答。
第二节:数据库管理流程2.1 数据库规划和设计数据库规划和设计是数据库管理的第一步,包括确定数据库结构、确定数据表和字段、设计数据存储和索引等。
2.2 数据库安装和配置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软件、进行安装和初始化设置、配置数据库参数等。
2.3 数据库维护和更新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工作包括备份和恢复数据、监控数据库性能、定期更新数据库软件版本等。
2.4 数据库安全管理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设置访问权限、加密敏感数据、定期审计数据库访问日志等,以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
第三节:常用数据库管理操作3.1 数据库创建和删除数据库管理员可根据需要创建新的数据库或删除不再使用的数据库。
3.2 数据表管理数据库管理员可创建、修改或删除数据表,包括添加、修改或删除字段、设置字段的数据类型和约束等。
3.3 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管理员可定期执行数据备份操作,以防止数据丢失,同时也可通过备份文件进行数据恢复。
mysql work bench工具使用手册一、介绍MySQLWorkbench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它集成了多种数据库管理相关的功能,如数据库设计、数据导入导出、数据备份恢复、数据库性能优化等。
本手册旨在帮助用户熟练使用MySQLWorkbench,提高数据库管理效率。
二、安装与启动1.下载并安装MySQLWorkbench。
2.启动MySQLWorkbench,你将看到其主界面。
三、基本操作1.连接数据库:在主界面中,点击"ConnecttoDatabase",输入你的数据库信息(如主机名、用户名、密码等),连接成功后,即可开始进行数据库操作。
2.创建数据库:在主界面中,选择"Schema"选项卡,点击"NewSchema"按钮,输入数据库名,即可创建新的数据库。
3.创建表:在相应的数据库下,右键选择"CreateTable",输入表名和列名等信息,即可创建新的表。
4.插入数据:在相应的表中,右键选择"InsertData",输入需要插入的数据,即可完成数据的插入操作。
5.查询数据:在相应的表中,可以使用SQL语句进行查询,结果将显示在界面中。
四、高级操作1.数据导出:可以选择需要导出的表,导出为SQL脚本文件或CSV格式文件。
2.数据导入:可以从SQL脚本文件或CSV格式文件中导入数据到指定的表中。
3.数据库优化:可以使用MySQLWorkbench内置的优化工具对数据库进行性能优化,如优化索引、调整参数等。
4.备份与恢复:可以使用MySQLWorkbench提供的备份和恢复功能,将数据库备份到本地或远程存储设备中,以防止数据丢失。
5.报表生成:可以使用MySQLWorkbench内置的报表工具,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生成各种报表,如统计报表、分析报表等。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连接失败:检查网络连接、数据库地址、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
机器名角色系统环境IP Address DC Domain Controller Windows 2008R2 sp1 192.168.0.7 Server1 Cluster Node 1 Windows 2008R2 sp1+SQL Server 2012 x64 192.168.0.10 Server2 Cluster Node 2 Windows 2008R2 sp1+SQL Server 2012 x64 192.168.0.11 一、安装域控服务器修改DNS为127.0.0.1点击左下角的服务器管理器点击左边的角色单击右边的添加角色。
出现开始之前界面时直接点击下一步按钮。
选中Active Directory域服务复选框,在弹出的界面中单击添加必要的功能选项,单击下一步按钮。
一直点下一步,确认安装。
等待几分钟后就安装完成了。
安装成功后点击关闭,接着点角色里的Active Directory域服务,接着点击右边运行Active Directory域服务安装向导。
(直接运行dcpromo.exe)勾选使用高级模式安装点击下一步,下一步选择新建域,下一步输入一个域名,按格式随便填写,然后下一步林功能级别选择Windows Server 2008 R2,下一步下一步选择是说明数据库文件夹用来存储Active Directory数据库日志文件夹用来存储Active Directory数据库的改动记录,此日志文件可用来恢复Active Directory数据库。
SYSVOL文件夹用来存储域共享文件(例如与组策略有关的文件),注意他必须位于NTFS磁盘内。
设置还原模式的密码,下一步完成后重启,域控服务器就安装完成了完成架设修改节点计算机Server1的DNS为域服务器的IP在系统属性中选择更改设置选项来更改计算机名并加入域重启后以域账户登录操作系统二、配置Windows集群:1. 2台服务器分别安装.NETFramework 3.5.1和故障转移群集2. 2台服务器分别安装安装Windows KB 2494036补丁3.新建集群4.选择加入集群的服务器:5.检测配置:6.不需要选择检测共享磁盘(AlwaysOn不需要)7.开始检测:8.检测内容(检测完成后可以导出Report):9.之后输入Cluster名字和IP点击下一步创建成功,成功后打开Server Manager查看集群配置(可以看到并没有共享磁盘,跟传统的集群还是有区别的):三、安装SQLServer1.以管理员身份运行setup.exe安装SQLserver2012企业版2.选择单机安装(不是集群安装)3.SQL Server 2012的新功能,可以在安装的时候搜索最新的补丁,将补丁也以前安装(这个是可选项)4.规则检测5.选择安装组件6.实例名:7.计算需要的磁盘空间:8.Service账户(域账户,可后面再修改):9.排序规则(Healthone软件要求必须是Chinese_PRC_CI_AS):10.设置权限,数据库文件备份地址以及Filestream选项:11.安装配置清单:12.在ConfigurationManager中对SQL Server检查是否以域帐户登录sqlserver13.开启Always OnHigh Availability(可以自动检测到前面我们创建的Cluster名字)设置更改后需要重启Service.四、现在一切都具备了,我们可以配置Always On group了。
数据库管理员操作手册
摘要:
1.数据库管理员操作手册概述
2.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3.数据库管理员的基本操作
4.数据库管理员的高级操作
5.数据库管理员的维护和管理技巧
6.数据库管理员操作手册的结论
正文:
【数据库管理员操作手册概述】
数据库管理员操作手册是为了帮助数据库管理员更好地管理和操作数据库而编写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基本操作、高级操作以及维护和管理技巧。
【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其主要职责包括:
1.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性
2.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3.数据库的性能优化
4.数据库的监控和故障排除
5.数据库的容量规划和扩展
【数据库管理员的基本操作】
数据库管理员的基本操作包括:
1.连接到数据库
2.创建和删除数据库
3.创建和删除表
4.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
5.查询和筛选数据
【数据库管理员的高级操作】
数据库管理员的高级操作包括:
1.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2.数据库的性能优化
3.数据库的安全配置
4.数据库的日志管理和分析
5.数据库的复制和分布
【数据库管理员的维护和管理技巧】
数据库管理员的维护和管理技巧包括:
1.定期备份数据库
2.监控数据库性能
3.及时处理数据库故障
4.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
5.规划数据库的容量和扩展
【数据库管理员操作手册的结论】
数据库管理员操作手册是为了帮助数据库管理员更好地管理和操作数据库而编写的。
数据分析系统—用户操作手册范本数据分析系统操作手册一、前言1.1 编写目的本操作手册编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数据分析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1.2 读者对象本操作手册适用于所有使用数据分析系统的用户,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分析师、市场营销人员等。
二、系统综述2.1 系统架构数据分析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前端界面、后端服务器、数据库等多个模块组成。
其中,前端界面采用响应式设计,兼容主流浏览器。
2.1.1 系统浏览器兼容数据分析系统支持主流浏览器,包括但不限于Chrome、Firefox、Safari等。
三、功能说明数据分析系统提供多项功能,包括数据导入、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功能进行操作。
其中,数据可视化功能支持多种图表类型,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展示。
另外,数据分析系统还支持数据导出功能,用户可以将分析结果导出为Excel或CSV格式的文件,方便后续处理和分享。
3、系统操作3.1、服务器监控服务器监控模块主要用于对服务器的性能进行监控。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查看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等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网络流量的情况。
同时,用户还可以设置自定义的监控项,以满足不同的监控需求。
3.2、日志源配置日志源配置模块主要用于对各类设备的日志进行采集。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对设备进行配置,包括设备的IP地址、登录账号、密码等信息。
同时,用户还可以设置采集规则,以满足不同的采集需求。
3.3、日志查询与搜索日志查询与搜索模块主要用于对采集到的日志进行查询和搜索。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对日志进行检索,以满足不同的查询需求。
同时,用户还可以设置查询条件,以进一步精确查询结果。
3.4、告警功能告警功能模块主要用于对采集到的日志进行告警。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设置告警规则,以满足不同的告警需求。
同时,用户还可以设置告警方式,包括邮件、短信等方式。
3.5、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系统进行管理。
数据库管理员操作手册摘要:一、引言1.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和重要性2.操作手册的目的和适用对象二、数据库管理基础1.数据库概念和分类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选择和部署3.数据库结构和数据模型三、数据库创建和维护1.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2.数据类型和约束3.创建、删除和修改数据库对象4.数据备份与恢复四、数据库安全性管理1.用户和权限管理2.访问控制和审计3.加密技术和安全协议五、数据库性能优化1.查询优化策略2.索引设计和使用3.缓存和并发控制4.数据库性能监控和调整六、数据库故障处理与维护1.故障类型和处理方法2.故障预防与容错3.数据库迁移和升级七、数据库管理与团队协作1.与开发团队的沟通与协作2.数据库文档编写和维护3.培训和知识分享八、总结与展望1.数据库管理的关键成果2.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3.提升数据库管理水平的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核心技术之一。
数据库管理员(DBA)作为负责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员,其职责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操作手册旨在为数据库管理员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操作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优化数据库,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确保数据安全,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手册适用于各类数据库管理员,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专家,都可以从中获益。
1.数据库概念和分类:数据库是存储、管理、检索相关数据的软件系统。
根据数据模型可分为关系型数据库、对象型数据库、文档型数据库等。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选择和部署: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DBMS,并进行合理的部署和配置,确保数据库稳定、高效运行。
3.数据库结构和数据模型: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如表、字段、索引等,掌握数据模型及相关概念。
三、数据库创建和维护1.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遵循数据库设计原则,进行合理的数据库架构设计,确保数据规范、一致。
2.数据类型和约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设置数据约束以确保数据完整性。
数据库使用手册1. 引言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一种集成系统。
它具有高效地组织和检索数据的能力,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
本手册旨在提供数据库使用指南,帮助用户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操作和最佳实践。
2. 数据库概述2.1 数据库定义:数据库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集合,它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存储和管理数据。
2.2 数据库类型: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是常见的两种数据库类型。
2.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工具。
3. 数据库基本操作3.1 数据库创建:了解创建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
3.2 数据库连接:学习如何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
3.3 数据库查询:掌握常用的查询语句和条件限制。
3.4 数据库更新:学会如何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
3.5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了解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和方法。
4.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4.1 数据库设计原则: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数据完整性、冗余和一致性。
4.2 数据库范式:介绍数据库范式,包括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4.3 数据库索引:学习数据库索引的作用和创建方法。
5. 数据库安全性5.1 数据库访问控制:了解如何设置适当的用户权限和访问控制策略。
5.2 数据库加密:学习如何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
5.3 数据库审计:掌握数据库审计的基本原则和工具。
6. 数据库优化与性能调整6.1 数据库性能问题识别:学习如何识别和解决数据库性能问题。
6.2 数据库索引优化:了解如何设计和优化数据库索引。
6.3 查询优化:学会使用查询计划和优化工具来改善查询性能。
7. 数据库容灾与高可用性7.1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学习如何制定合适的备份和恢复计划。
7.2 数据库复制:了解数据库复制技术和实现方法。
7.3 数据库故障转移与故障恢复:学会在故障情况下实现数据库的快速恢复。
8. 数据库扩展8.1 垂直扩展与水平扩展: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扩展方法。
Navicat 是一个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和开发工具,支持多种数据库,如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
以下是Navicat 的基本操作手册:1. **启动和连接数据库**:* 打开Navicat。
* 在主界面上,点击左上角的“连接”按钮,选择您要连接的数据库类型。
*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数据库连接详细信息,如主机名、用户名、密码等。
* 点击“测试连接”以确保一切正常。
* 如果测试成功,点击“确定”保存连接。
2. **打开数据库对象**:* 在左侧的导航窗格中,展开相应的数据库连接,可以看到所有的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存储过程等。
* 双击要打开的数据库对象,即可在右侧的窗格中查看其详细信息或进行编辑。
3. **编辑数据**:* 在对象窗格中双击要编辑的表或视图。
* 在打开的表或视图中,选择要编辑的记录。
* 直接在选定的记录上进行编辑或使用SQL 语句进行修改。
* 完成编辑后,保存更改或执行SQL 语句。
4. **运行SQL 语句**:* 在对象窗格中选择“查询”或双击相应的数据库对象(如“表”或“视图”)。
* 在打开的查询窗口中输入SQL 语句。
* 点击工具栏上的“运行”按钮或使用快捷键F9 来执行SQL 语句。
* 查看结果或保存查询。
5. **导入和导出数据**:* 选择要导入或导出的数据库对象(如“表”)。
* 在菜单栏上选择“工具”->“导入”或“导出”。
* 根据向导选择数据源和目标,并完成相应的设置。
* 开始导入或导出过程。
6. **备份和恢复数据库**:* 在菜单栏上选择“文件”->“备份”或“恢复”。
* 选择要备份或恢复的数据库对象。
* 根据向导完成备份或恢复过程。
7. **其他常用操作**:* 使用快捷键Ctrl+C、Ctrl+V 进行复制和粘贴操作。
* 使用右键菜单进行常用的操作,如新建、删除、重命名等。
8. **关闭Navicat**:* 在菜单栏上选择“文件”->“退出”。
数据库操作手册数据库是存储、管理和提取数据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软件应用都需要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因此,掌握数据库操作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手册将介绍常见的数据库操作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数据库开发和管理。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一个组织结构良好、可重复使用的数据集合,它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和访问。
数据库可以存储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
2. 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并使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进行数据操作。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Oracle、MySQL和SQL Server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数据,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
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有MongoDB和Redis等。
二、数据库操作语言(SQL)SQL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操作关系型数据库的语言。
它包含了丰富的语法和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1. 数据库操作语句- 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database_name;- 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database_name;- 使用数据库:USE database_name;- 创建表格:CREATE TABLE table_name (column1 datatype, column2 datatype, ...);- 删除表格:DROP TABLE table_name;- 插入数据:INSERT INTO table_name (column1, column2, ...) VALUES (value1, value2, ...);- 更新数据:UPDATE table_name SET column1 = value1, column2 = value2, ... WHERE condition;- 删除数据:DELETE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ndition;- 查询数据:SELECT column1, column2,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ndition;2. 数据查询语句- 条件查询: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lumn = value;- 模糊查询: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lumn LIKE '%keyword%';- 排序查询:SELECT * FROM table_name ORDER BY column ASC/DESC;- 连接查询:SELECT * FROM table1 INNER JOIN table2 ONtable1.column = table2.column;- 聚合查询:SELECT COUNT(column), MAX(column), MIN(column), AVG(column), SUM(column) FROM table_name;三、常见数据库管理工具数据库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库操作和管理。
Oracle数据库管理员日常操作手册===================一、用户管理------### 1.1 创建用户1. 打开O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如SQL*Plus或SQL Developer)。
2. 使用管理员账户(如sys)登录。
3. 执行以下SQL语句创建用户:```sqlCREATE USER username IDENTIFIED BY password;```其中,`username`为用户名,`password`为密码。
4. 可选:为新用户分配表空间。
例如,执行以下语句将用户分配到默认的表空间:```sqlALTER USER username DEFAULT TABLESPACE tablespace_name;```其中,`tablespace_name`为要分配给用户的表空间的名称。
### 1.2 修改用户密码1. 打开O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
2. 使用管理员账户登录。
3. 执行以下SQL语句修改用户密码:```sqlALTER USER username IDENTIFIED BY new_password;```其中,`username`为要修改密码的用户名,`new_password`为用户的新密码。
### 1.3 删除用户1. 打开O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
2. 使用管理员账户登录。
3. 执行以下SQL语句删除用户:```sqlDROP USER username;```其中,`username`为要删除的用户名。
二、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2.1 执行完整备份1. 打开O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如Enterprise Manager)。
2. 选择要进行备份的数据库。
3. 执行备份命令。
通常使用类似以下的命令:```bashRMAN> RUN {2> ALLOCATE CHANNEL c1 DEVICE TYPE DISK;3> BACKUP DATABASE FORMAT '/path/to/backup/location/backup_date' PLUS ARCHIVELOG;4> }```其中,`/path/to/backup/location/`为备份文件的存储路径,`backup_date`为备份日期和时间。
数据库使用手册数据库使用手册通常会涵盖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安装和配置、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数据库使用手册的示例,供您参考:一、数据库概述数据库是一个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它允许用户对数据进行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以及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数据库类型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二、安装和配置1. 安装数据库软件:根据您选择的数据库类型,下载并安装相应的数据库软件。
请遵循软件的安装指南进行操作。
2. 创建数据库:在安装完成后,您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
大多数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提供了图形界面或命令行工具来创建数据库。
3. 配置数据库:根据您的需求,对数据库进行配置,例如设置用户权限、创建表和索引等。
三、使用和管理1. 创建表:在数据库中创建表,用于存储数据。
定义表的字段、数据类型和约束等属性。
2. 插入数据:使用INSERT语句向表中插入数据。
确保数据符合表的约束条件,例如唯一性约束、非空约束等。
3. 查询数据:使用SELECT语句从表中检索数据。
通过指定条件、排序方式等来筛选数据。
4. 更新和删除数据:使用UPDATE和DELETE语句更新或删除表中的数据。
请谨慎操作,确保不会意外删除或修改重要数据。
5. 管理用户和权限:创建和管理用户账号,为不同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6. 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库,以防数据丢失。
在需要时,使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操作。
7. 监控和维护:监控数据库的性能和状态,进行必要的维护操作,例如优化查询、修复表等。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性能瓶颈、数据一致性问题等。
查阅相关的故障排除文档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以解决这些问题。
以上是一个简化的数据库使用手册示例,具体内容可能因不同的数据库系统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使用中,建议参考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的官方文档或手册,以获得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数据库使用说明及维护手册数据库是一种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它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数据库的使用说明及维护手册,旨在帮助您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在开始使用数据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数据库可以分为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两种类型,其中关系型数据库是最常见的类型,它通过表格的形式存储和管理数据。
而非关系型数据库则以文档、键值对等方式存储数据。
二、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1. 安装数据库软件:根据您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库软件,并按照安装向导进行安装。
2. 配置数据库:安装完成后,您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配置,包括设置数据库的存储路径、监听端口等。
三、数据库的使用1. 数据库的连接:首先,您需要使用数据库客户端连接到数据库。
在连接过程中,需要输入正确的数据库地址、端口号、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
2. 创建数据库:连接成功后,您可以创建新的数据库。
在创建数据库时,需要设置数据库的名称和字符集等参数。
3. 创建数据表: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以表格的形式组织和存储的,您需要创建数据表来存储具体的数据。
在创建数据表时,需要定义表的字段和字段类型等信息。
4. 插入数据:一旦数据表创建完成,您可以通过执行插入语句将数据插入表中。
插入语句的语法类似于"INSERT INTO 表名 (字段1, 字段2, ...) VALUES (值1, 值2, ...)"。
5. 查询数据:查询是数据库中常用的操作之一,您可以使用SQL语句来查询满足条件的数据。
查询语句的语法类似于"SELECT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6. 更新和删除数据:如果需要更新或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使用UPDATE和DELETE语句实现。
更新语句的语法为"UPDATE 表名SET 字段=新值 WHERE 条件",删除语句的语法为"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主框架
属性窗口树型窗口
二级中心
三级中心
浏览组态文件
录入,也可以点击旁边的浏览按钮
再按工具条上的增加按钮
再按工具条上的增加按钮
,然后通过浏览按钮选择对应的文件。
,
在树型窗口中,选中要复制的三级中心,然后点击工具条上的复制按钮;贴按钮
应点击配置采集设备按钮
工具条上的增加按钮
设备大类
设备小类
在树型窗口中,选中要复制的设备,然后点击工具条上的复制按钮
钮,配置工具会复制一个设备,复制内容除了设备配置信息外,还复制设备
除按钮,即可删除该设备,删除设备时,将同时删除该设备下的所有参数点配置。
击工具条上的增加按钮,配置工具会弹出一个监控点选择窗口,如下图所示:
点类型
监控点
选择屏蔽时间段选择报警联动点
的复制按钮;
,则完成一个参数点的复制。
上的删除按钮,
点击工具条上的联机帮助按钮
用户会得到配置工具的操作说明。
点击工具条上的侨新网站按钮在那里,用户可以获得所需的信息。
点击工具条上的退出按钮。
SQL Server操作手册一、简介SQL Server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企业级数据管理和处理。
本手册旨在为用户提供SQL Server的操作指南,帮助用户熟练掌握SQL Server的基本操作和高级功能。
二、安装和配置1. 下载SQL Server安装包用户可以从微软冠方全球信息站下载SQL Server的安装程序,选择适用于自己系统的版本进行下载。
2. 安装SQL Server双击安装程序,按照指引进行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用户需要选择安装的组件、配置数据库实例、设置管理员账号等信息。
3. 配置SQL Server安装完成后,用户需要进行SQL Server的配置工作,包括设置数据库连接、调整性能参数、配置备份策略等。
三、基本操作1. 连接数据库用户可以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SSMS)等工具连接到数据库实例,输入正确的服务器名、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连接。
2. 创建数据库通过SSMS或者T-SQL语句,用户可以创建新的数据库,指定数据库的名称、文件路径、文件大小等参数。
3. 创建表在数据库中创建表格,定义表格的字段、数据类型、约束等信息,为数据存储做准备。
4. 插入数据使用INSERT语句向数据库表格中插入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5. 查询数据使用SELECT语句查询数据库表格中的数据,根据条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数据。
6. 更新和删除数据使用UPDATE和DELETE语句更新和删除数据库表格中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四、高级功能1. 存储过程用户可以使用T-SQL语句创建存储过程,实现对数据库的一系列操作逻辑的封装和复用。
2. 触发器使用触发器可以在数据库表格发生特定事件时自动执行特定的操作,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监控。
3. 索引优化通过合理地创建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索引,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和数据检索速度。
4. 备份恢复制定定期备份数据库的策略,并了解如何灵活、高效地进行数据库的恢复操作。
oracle12c操作手册(实用版)目录一、前言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确保系统满足安装要求2.准备安装所需的软件包三、安装 Oracle 12c 数据库1.解压缩安装文件2.运行安装向导3.配置安装选项4.完成安装四、配置 Oracle 12c 数据库1.设置环境变量2.初始化数据库3.创建数据库实例4.配置数据库选项五、Oracle 12c 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1.管理数据库用户和权限2.监控数据库性能3.数据库备份与恢复4.数据库的安全与优化六、总结正文一、前言Oracle 12c 是 Oracle 公司推出的一款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适用于各类企业级应用。
本操作手册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在 Linux 系统上安装和配置 Oracle 12c 数据库。
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确保系统满足安装要求在安装 Oracle 12c 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确保您的系统满足以下要求:- 操作系统:CentOS 7.4 及以上版本- CPU:16 核- 内存:384G- 硬盘:16T2.准备安装所需的软件包在安装 Oracle 12c 之前,需要先安装一些必要的软件包,例如:- compat-libcap1-1.10-7.el7.x8664.rpm- compat-libstdc-33-3.2.3-72.el7.x8664.rpm三、安装 Oracle 12c 数据库1.解压缩安装文件将下载的 Oracle 12c 安装文件解压到一个目录中。
2.运行安装向导双击运行解压后的安装向导程序,开始安装 Oracle 12c 数据库。
3.配置安装选项在安装向导中,需要进行以下配置:- 选择安装目录:建议选择/u01- 设置数据库名称:根据需要设置- 设置数据库选项: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字符集、存储选项等- 设置密码:为 root 用户设置密码4.完成安装按照向导提示完成安装过程,安装成功后,可以在/u01 目录下看到oracle 文件夹。
数据库管理员操作手册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已经成为企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数据库管理员(DBA)作为负责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的关键角色,其工作对企业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数据库管理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编写此操作手册。
本手册从数据库管理员的工作实际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数据库安装与配置、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数据库性能监控与分析、数据库安全措施以及故障处理与排查等内容。
旨在为广大数据库管理员提供一个实用的参考指南,提升数据库管理水平。
二、数据库管理员职责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整个数据库生命周期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库维护:负责数据库的安装、升级、优化、迁移等任务,确保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
2.数据安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范各类安全风险,如数据泄露、篡改等。
3.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恢复。
4.数据库性能优化:通过对数据库性能的监控与分析,找出潜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数据库性能。
三、操作手册内容概述本手册共分为五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数据库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数据库安装与配置: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安装流程、配置参数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性能调优。
2.数据库管理与维护:阐述了数据库的日常管理、日志管理、表空间管理、索引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3.数据库性能监控与分析:讲解了如何使用性能监控工具,分析数据库性能,找出瓶颈并采取优化措施。
4.数据库安全措施:介绍了数据库安全的基本原则,以及账户管理、权限分配、加密技术等安全措施。
5.数据库故障处理与排查:阐述了各类数据库故障的排查方法、处理流程和预防措施。
四、操作手册使用方法为了更好地使用本手册,请遵循以下建议:1.熟悉手册结构: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2.查阅技巧:针对具体问题,结合手册中的实例进行查阅,加深理解。
数据库的数据导入与导出的说明书一、介绍数据库的数据导入与导出功能是一种常见的操作需求。
无论是数据备份、数据迁移还是数据交换,通过导入与导出功能,可以方便地将数据从一个数据库中导入到另一个数据库中,或者将数据从数据库中导出到外部文件,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传递。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的数据导入与导出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数据导入数据导入是将外部文件中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的过程。
下面是数据导入的操作步骤:1. 打开数据库管理系统,并登录到目标数据库。
2.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图形界面或通过命令行工具,找到数据导入功能入口。
3. 选择要导入的文件类型,常见的文件类型包括CSV、Excel等,根据文件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项。
4. 选择要导入的文件,并设置数据导入的参数,如字段映射、数据格式等。
5. 开始导入数据,等待导入过程完成。
在进行数据导入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确保导入的文件格式与目标数据库的格式兼容,避免数据丢失或错误。
2. 针对大规模数据导入,可以考虑使用批量导入或并行导入的方式,提高导入效率。
3. 在导入之前,建议先备份目标数据库,以防数据导入错误造成损失。
4. 导入过程中,可根据导入日志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数据导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导出数据导出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到外部文件的过程。
下面是数据导出的操作步骤:1. 打开数据库管理系统,并登录到源数据库。
2.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图形界面或通过命令行工具,找到数据导出功能入口。
3. 选择要导出的数据表或数据集合,并设置导出的参数,如导出的文件类型、导出的数据范围等。
4. 开始导出数据,等待导出过程完成。
在进行数据导出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根据目标外部文件类型,选择相应的导出格式,如CSV、Excel 等。
2. 可根据需求,选择导出的数据范围,如全部数据、特定时间段的数据等。
3. 导出的文件路径和命名要具有清晰的标识,方便后续使用和管理。
数据库演练操作手册VER1.0文档信息文档修订记录目录一、准备被激活的物理备库 (1)二、准备主库 (1)三、激活物理备数据库 (2)四、使用激活的数据库用于测试 (2)五、测试完成后,恢复激活的数据库回到物理备数据库 (2)六、重新允许归档到物理备数据库目的地 (3)七、测试dataguard环境工作正常 (3)附一: (3)六、重新允许归档到物理备数据库目的地在主数据库192..168.1.44上,执行下面语句来重新允许归档到物理备数据库:SQL>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STATE_3=ENABLE;七、测试dataguard环境工作正常在主数据库192..168.1.44上,执行下列操作:查看当前日志序号。
SQL>archive log list;切换日志。
SQL>alter system switch logfile;查看当前日志切换后的序号。
SQL>archive log list;查看日志应用情况。
SQL>select sequence#,applied,dest_id from v$archived_log where dest_id=3 order by sequence#;如果applied列对应的最后一个日志应用为YES,即同步正常工作。
操作结束。
附一:Sqlplus 登入说明,按下面顺序执行:1在WINDOS系统中按下win键+R打开在WINDOS中的运行窗口,如图:2在运行的打开位置,输入cmd打开命令行窗口3在弹出的cmd命令行窗口中输入set oracle_sid=gwjh 回车4在下一行中输入sqlplus /nolog 回车5在sqlplus中输入conn /as sysdba; 回车6系统提示已链接。
7进行相关操作。
8CMD下set NLS_LAN=AMERICAN9测试完成后,删除192..168.1.101上的还原点,执行以下命令:Drop restore point test_scn;。
流向数据库操作手册
1.数据库连接方式
专线网络环境下,oracle数据库dblink连接10.1.7.107:1521/orcl。
集团内网环境下,oracle数据库dblink连接192.168.14.70:1521/orcl。
2.DDI数据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DDI涉及五个表,goods_inf,sup_drug_add,sale_detail,receive_detail,stored_detail
2.1采购/销售/库存,生成数据问题。
sale_detail销售,receive_detail采购,stored_detail库存三个表的数据来源于ERP
前台接口的写入。
数据库连接到10.1.7.107:1521/orcl后,查询这三个表,按照业务日期、商品编码、单号等条件查询问题数据,如果有数据,查找DDI配置问题。
如果查不到,找海典解决数据传入问题。
2.2添加品种问题
goods_inf数据来源于H2数据收集平台上经过主数据组治理后的物料信息。
发生首营后的品种,第三个工作日可以在DDI上查询到。
添加与导入直连品种后,品种信息进入sup_drug_add、作为DDI传输范围。
3.流向查询数据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采购、销售、库存的查询,都要用流水表(sale_detail,receive_detail,stored_detail)关联goods_mediator居间人与药品关系表。
尤其是当流水表中有数据、但前台查询仍然查不到数据的时候,是goods_mediator中的数据缺失导致。
见
4.常用查询语句模板
4.1 查居间人的SQL
SELECT * FROM mediator_inf A
INNER JOIN goods_mediator B ON A.MEDIATOR_ID=B.MEDIATOR_ID AND _ID=_ID INNER JOIN SUPPLIER_INF C ON C.SUPPLIER_ID=B.SUPPLIER_ID AND _ID=_ID WHERE C.OGR_ID='组织机构编码'
4.2流水表与居间人-药品关系表联合查询
select * from sale_detail a
inner join goods_mediator b on a.goods_id=b.goods_id and _id=_id
inner join mediator_inf c on b.mediator_id=c.mediator_id and _id=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