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传染(3)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15
病原微生物第三章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整理笔记球菌: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根据革兰染色可分为G+和G-两类,对人致病的球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淋球菌,此类球菌能引起化脓性炎症,所以又称为化脓性球菌。
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典型的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径0、4-1、2Hm,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葡萄串样的排列。
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和芽孢。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摄氏度,最适ph为7、4左右。
3、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金黄色色素,致病性较强);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白色或柠檬色色素)。
4、抵抗力:葡萄球菌的抵抗力較强;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伤口、裂口以及消化道而感染,其产生的毒素和酶主要有血浆凝固酶、溶血毒素、肠毒素和杀白细胞等,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防治原则: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处理伤口,避免感染。
链球菌:化脓性球菌中的另一大类细菌,此类细菌种类多,型别复杂,广布于自然界和人与动物的咽腔、胃肠道等部位。
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呈球型或卵圆形,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无芽孢和鞭毛,有的可以形成由透明质酸组成的荚膜;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需要在含有血清、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
生长温度37摄氏度,最适ph为7、4左右3、分类(根据溶血能力和溶象)分为三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4、抵抗力:抵抗力不强,60 摄氏度30min可杀死,对消毒剂敏感。
致病性:致病性链球菌课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吸入或皮肤、黏膜等伤口侵入机体,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酶,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猩红热;链球菌性变态反应疾病。
防治原则:注意环境卫生,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早治疗,减少传染源。
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球菌,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播性疾病(STD, 性病) 淋病的病原体。
第十三章性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学习纲要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通过性行为引起流行的传染病,简称性病。
引起性病的病原微生物有许多种,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
我国当前发病最多的性病主要有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淋病。
(一)淋病奈瑟菌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菌体肾形,排列似一对咖啡豆,革兰染色阴性。
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无芽孢。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常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
菌落凸起,圆形、灰白色或半透明、光滑。
(3)生化反应: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
(4)抗原结构与分类:外膜蛋白可分为P I、PⅡ和PⅢ三种。
P I为主要外膜蛋白,是淋病奈瑟菌分型的主要基础。
PⅡ蛋白,主要功能是使细菌彼此黏附在一起或黏附于宿主细胞上,并参与营养物质的摄取。
脂多糖具有很强的致热毒性,与致病性及免疫性有关。
菌毛蛋白抗原存在于有毒株。
(5)抵抗力:不耐热和寒冷,对消毒剂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
2.致病性和免疫性(1)致病物质:主要是菌毛、荚膜、外膜蛋白,以及内毒素和IgAl蛋白酶。
IgAl蛋白酶破坏黏膜表面存在的特异性IgAl,有利于淋病奈瑟菌黏附。
PI可直接插入中性粒细胞的膜上,导致膜损伤。
菌毛和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
(2)所致疾病:人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
主要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黏膜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
儿童淋病包括:幼儿淋菌性阴道炎、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3)免疫性:人类对淋菌缺乏天然抵抗力。
3.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用棉拭蘸取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症状轻或无症状的患者均应作淋病奈瑟菌分离培养及鉴定;PCR检测核酸;还可做免疫酶试验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4.防治原则目前尚无淋病疫苗;预防淋病主要措施是使用安全套;婴儿出生时,不论母亲有无淋病,都应以l%硝酸银或其他银盐溶液滴眼,以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眼炎的发生。
专题03 微生物与传染病【考点1】微生物的结构【例1-1】根据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1)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变形虫通过________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会运动B.个体大小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D.是否生活在水中【答案】(1)细胞膜(2)C【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
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出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
【解答】(1)变形虫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而细胞膜具有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所以变形虫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衣藻是单细胞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细胞膜;(2)C【变式1-1】结合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需借助________来观察这些生物的内部结构。
(2)它们都属于________生物,A的名称是________。
C通过________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上述生物中具有细胞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显微镜(2)单细胞;草履虫;表膜(3)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A是草履虫、B是衣藻、C是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能够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解答】解:(1)因为单细胞生物都非常的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这些生物的内部结构;(2)据图可知,A是草履虫、B是衣藻、C是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其中变形虫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3)在A是草履虫、B是衣藻、C是变形虫三种生物中,只有衣藻具有细胞壁;故答案为:(1)显微镜;(2)单细胞、草履虫、表膜;(3)B。
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而传染病则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微生物学与传染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微生物学与传染病的关系,并讨论微生物学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一、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既有益也有害。
二、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以在人际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源传播等途径传播给宿主,导致宿主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和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三、微生物学在传染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1. 病原微生物的鉴定与监测:微生物学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病原微生物的鉴定与监测,为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病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2. 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微生物学的进步促进了抗生素等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抗生素的出现有效地控制了某些传染病的传播,降低了传染病的病死率。
然而,随着细菌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微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创新,以开发新的抗菌类药物。
3.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研究:微生物学研究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食物水源传播等,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了解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4. 微生物免疫学的研究:微生物免疫学研究人体对微生物的免疫反应机制,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通过了解人体对微生物的免疫机制,可以设计有效的疫苗和免疫策略,提高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
四、未来发展方向微生物学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继续加大对病原微生物的监测与鉴定研究,了解其变异和新的传播途径,为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专题03 微生物与传染病探究题型分析本知识块涉及:①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内容。
在人体健康与环境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等都是命题的重点;②血型和输血。
判断血型的关键是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种类,判断能否输血时,首先要考虑献血者红细胞上凝集原与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
命题特点上常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与人体健康和代谢有关的知识。
要注意掌握以下知识要点:①传染病的三大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三条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②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③要在建构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辨别病原体和传染源、抗原和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概念,通过练习培养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型一、微生物的结构例题1.(2021七上·绍兴期中)如图所示,五种生物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1)这几种生物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所以把这类生物称为,变形虫通过(填细胞结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和衣藻的根本区别是(选填序号)。
①是否生活在水中②是否会游动③能否进行光合作用(3)小阳判断图中的C属于植物,他判断的依据是:(写出一点)。
例题2.(2022九下·舟山月考)宫颈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进而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病。
九价HPV疫苗可以预防多种类型HPV病毒引发的癌症,并可以预防90%以上的宫颈癌。
去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九价HPV疫苗在我国上市。
(1)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米看,女性接种HPV疫苗属于。
(2)接种该疫苗后,人体血液中的相关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并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抗体,人体的这种免疫属于免疫。
(3)以下是疫苗的相关信息:①该疫苗以HPV病毒外壳蛋白为基础,其表面构造、形状和大小均与感染性HPV病毒类似,但无病毒DNA,但人体免疫系统会将它误认为是HPV,产生针对HPV的抗体。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控制病原微生物是指那些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在医学领域中,研究病原微生物与感染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各种传染病。
本文将探讨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感染控制的方法。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病原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和组织特性进行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无核微生物,形态多样,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只能在寄生于细胞中进行复制。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真核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寄生虫是一种多细胞生物,需要在寄主体内寄生并从中获取养分。
二、感染控制的方法感染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感染控制方法:1. 卫生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最基本的感染控制方法。
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可以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 完善清洁消毒措施:定期对医疗设施、家居环境和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重点区域,如洗手间、厨房等。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或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3. 隔离和防护措施:对于感染患者,需要实施隔离和防护措施,以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例如,戴口罩、穿戴防护服、使用一次性手套等。
4. 疫苗接种: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微生物的抗体,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5. 抗生素使用:对于某些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6. 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意识,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结语病原微生物与感染控制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以及合理使用感染控制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