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7
《高空作业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高空作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高空作业是指在高处进行的作业活动,例如建筑施工、维修、清洁、安装等。
由于作业环境的特殊性,高空作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典型的高空作业事故案例的分析,探讨高空作业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提高人们对高空作业安全的认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案例一:建筑施工中的高处坠落事故案例背景:某城市的一栋高层建筑正在进行外墙装修施工。
施工单位为了加快进度,安排了多名工人同时在高处进行作业。
其中一名工人在没有系安全带的情况下,站在脚手架的边缘进行瓷砖的粘贴工作,不慎失足从高处坠落,当场身亡。
事故原因分析:1. 工人安全意识淡薄。
该工人明知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但为了图省事,心存侥幸,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带,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施工单位虽然设置了脚手架等安全防护设施,但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没有对工人的安全带佩戴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使得安全防护措施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安全教育培训不足。
工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高空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
防范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工人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高空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等。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确保安全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牢固可靠。
工人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备。
4. 加强现场监督管理。
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人的违规行为,对不遵守安全规定的工人进行严肃处理。
因高处作业造成的坠落事故案例图解事故图片事故经过及原因平台小孔洞, 管理大漏洞——2019年“3.3”南海项目高坠事故事故经过:3月3日上午, 天气情况:阴雨天。
管工冯某班易某、罗某等8人, 参加完班前会后,通过管廊东侧直爬梯到达E10管廊上进行管托安装作业, 9点半左右安装完第1个管托。
10点8分左右雨突然下大, 大家都四处躲雨,罗某喊了一声“下雨了”, 便沿着西侧已禁止使用的楼梯(该楼梯因设计变更及部分钢格板缺货, 施工未完, 已采取围挡,通道悬挂明确的红色禁行警示)下行, 在行走过程中, 失足从未施工完的楼梯拐角孔洞处坠落(见附图), 坠落过程中, 撞击到二层楼梯护栏(标高9.2米)后弹出, 又落到地面发电机防护棚的脚手架管(标高3米)上, 最后坠落到地面。
10分钟后救护车将其送至医务室, 经BSF的医务室抢救无效, 于3月3日11时左右死亡。
3月3日上午,天气情况: 阴雨天。
管工冯某班易某、罗某等8人,参加完班前会后,通过管廊东侧直爬梯到达E10管廊上进行管托安装作业,9点半左右安装完第1个管托。
10点8分左右雨突然下大,大家都四处躲雨,罗某喊了一声“下雨了”,便沿着西侧已禁止使用的楼梯(该楼梯因设计变更及部分钢格板缺货,施工未完,已采取围挡,通道悬挂明确的红色禁行警示)下行,在行走过程中,失足从未施工完的楼梯拐角孔洞处坠落(见附图),坠落过程中,撞击到二层楼梯护栏(标高9.2米)后弹出,又落到地面发电机防护棚的脚手架管(标高3米)上,最后坠落到地面。
10分钟后救护车将其送至医务室,经BSF的医务室抢救无效,于3月3日11时左右死亡。
3月3日上午,天气情况:阴雨天。
管工冯某班易某、罗某等8人,参加完班前会后,通过管廊东侧直爬梯到达E10管廊上进行管托安装作业,9点半左右安装完第1个管托。
10点8分左右雨突然下大,大家都四处躲雨,罗某喊了一声“下雨了”,便沿着西侧已禁止使用的楼梯(该楼梯因设计变更及部分钢格板缺货,施工未完,已采取围挡,通道悬挂明确的红色禁行警示)下行,在行走过程中,失足从未施工完的楼梯拐角孔洞处坠落(见附图),坠落过程中,撞击到二层楼梯护栏(标高9.2米)后弹出,又落到地面发电机防护棚的脚手架管(标高3米)上,最后坠落到地面。
高处不系安全带工作人员把命丧某厂2名作业人员站在空气预热器上部钢结构上,在进行起重挂钩作业时,失去平衡同时跌落,1人死亡。
【简要经过】某年6月12日上午,某厂脱硝改造工作中,作业人员王某和周某站在空气预热器上部钢结构上进行起重挂钩作业,2人在挂钩时因失去平衡同时跌落。
周某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坠落后被悬挂在半空;王某未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从标高24m坠落至5m的吹灰管道上,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及暴露问题】1.高处作业未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2.工作负责人不在现场,失去监护。
【事故图片及示意图】【知识点】1.高处作业时,应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2.工作负责人应始终在现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
【制度规定】1.《安规》第584条规定“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m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2.《安规》第586条规定“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
高空作业无防护措施职工高空坠落死亡一、事故经过桐乡市某某公司由于车间屋顶的排水天沟及透光板(透明塑料板)被木屑阻塞,下雨时雨水无法排出造成制板车间漏雨。
2005年7月31日8时10分,制板车间副主任冯某某组织何某等五位工人上屋顶对排水天沟及透光板进行清理,8点40分时杨某某从8米多高的屋顶坠落,经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杨某某在对屋顶天沟及透光板进行清理时,作业中不慎踩破透光板,由于透光板支撑不住造成坠落,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桐乡市某某公司的领导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落实,职工三级安全教育不到位,在组织工人进行高空作业时,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防范措施桐乡市某某公司的负责人要深刻吸取此次事故血的教训,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检查,对照安全评价的内容,进行一次彻底全面的学习与整改,不能把安全评价只作为一种形式,而要把工人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工人的安全意识。
高空作业中的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1. 引言高空作业是指在建筑物、桥梁等高处进行工作的一种特殊作业方式。
这类作业通常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高空作业中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汲取教训,对于加强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2. 案例一:高空坠物事故在某大楼的高处进行外墙清洗作业时,一名工人因操作不当导致手中的清洗工具从高处掉落,不幸砸中了经过的行人。
造成此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工人在高空作业时没有固定好清洗工具。
高空作业时,确保工具的牢靠固定非常重要,以防止坠物事故的发生。
其次,缺乏足够的警示措施。
在高风险的作业环境下,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警示行人注意避让,同时工人也应该注意避免对下方行人造成伤害。
此案例给我们的教训是,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安全措施的重视。
3. 案例二:高空坠落事故一家建筑公司在高楼施工时发生了一起工人从高处坠落的事故。
经调查得知,该工人当天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并且没有进行足够的安全检查。
这个事故的教训有以下几点:首先,高空作业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确保工人在高处作业时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其次,对于高空作业人员,公司应该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以增强他们在高处作业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建筑公司在组织高空作业时,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各项作业规程,确保安全标准得以贯彻执行。
4. 案例三:高空电梯事故在一次高空电梯维护作业中,由于电梯起重机的故障,导致电梯突然坠落,造成维护人员受伤。
这个事故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首先,维护人员对电梯起重机的故障没有及时发现。
高空作业中,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至关重要,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其次,对于电梯的维护人员,必须进行足够的培训,熟悉电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此案例教导我们,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应当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及时处理故障,并提供充足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安全施工中的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施工是建筑行业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其中高处坠落事故是最为严重和常见的一类事故。
为了提高施工安全性,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本文将分析几个真实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某工地施工人员从高处坠落在某大型工程项目上,一名施工人员在坠落事故中受伤。
经调查,事故发生时该工人没有系好安全带,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高处作业。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1. 强制施工人员系好安全带: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巡查员,确保施工人员切实绑好安全带,并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2. 加强培训和宣传:对施工人员进行高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例会、海报等形式宣传高处作业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
3. 建立责任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包括工地负责人、施工人员、安全监督员等,使各方都对高处作业的安全负有责任。
案例二:建筑工地高处坠落引发严重伤亡某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多人伤亡。
经调查,事故发生时施工现场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这一案例,以下是几点解决方案:1. 设立临时栏杆:在高处作业的边缘或边沿设置栏杆,以提供足够的防护。
同时,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 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定期检查、维护高处作业平台的安全设施,确保其牢固可靠。
3. 强制佩戴安全帽:工地内严禁不佩戴安全帽进行高处作业。
通过安全巡查员对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其佩戴合格的安全帽。
案例三:高层建筑施工期间工人坠落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名工人从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他的生命受到威胁。
调查发现,事故发生时未严格使用可靠的安全绳索和挂板。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建立双重保护机制:对于高处作业,同时使用可靠的安全带和安全绳索,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定期检查安全装备:对安全绳索、挂板等安全装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完好无损。
企业高处作业事故案例分享企业高处作业事故是指在高处进行的作业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这类事故往往由于操作不当、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引起。
下面将列举10个企业高处作业事故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此类事故。
1. 幕墙工程高处坠落事故在一家建筑公司进行幕墙工程施工时,一名工人在高处操作时失足坠落,导致严重受伤。
经调查发现,该工人没有系好安全带,也未经过相关培训,违反了施工安全规定。
2. 屋顶维修事故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派遣维修人员上屋顶修理漏水问题,但该维修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帽和安全绳,结果不慎滑倒坠落,造成重伤。
事后调查发现,公司未对维修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督促,责任明确。
3. 高空吊篮事故在一家建筑工地上,一台高空吊篮突然坠落,造成多名工人受伤。
调查发现,该吊篮的使用寿命已过期,公司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事故的发生。
4. 高处起重机事故一家港口公司进行货物装卸作业时,一台高处起重机突然倾覆,造成周围工人受伤和设备损坏。
调查发现,起重机操作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且没有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5. 高处焊接事故一家工程公司进行高处焊接作业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焊接火花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火灾事故。
事后调查发现,焊工没有佩戴防火服和防护面具,也没有进行火灾应急预案培训。
6. 高处悬挂作业事故一家舞台制作公司在搭建舞台过程中,一名工人在高处悬挂作业时不慎滑倒坠落,造成严重伤害。
调查发现,该工人没有佩戴安全帽和安全绳,并且悬挂点未经过专业检测。
7. 高处清洁事故一家清洁公司派遣员工进行高楼外墙清洁,一名工人在清洁过程中失去平衡,从高处坠落受伤。
调查发现,该员工没有佩戴安全帽和安全绳,公司也未对员工进行足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8. 高处钢结构安装事故在一家钢结构公司进行高处安装作业时,一名工人在安装过程中不慎滑倒坠落,造成脑震荡和骨折。
经调查发现,该工人没有佩戴安全帽和安全绳,也未经过相关培训。
高处作业典型事故案例(一)临边防护不到位酿成事故。
某厂更换皮带打开起吊孔,仅用尼龙绳设置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的简易围栏,一工作人员用大锤砸落煤筒,岳某为躲避大锤后退时,从起吊孔坠落至地面,抢救无效死亡。
(二)孔洞打开无防护酿成事故。
某厂进行吊装作业,检修人员将发电机平台附近的起吊孔(12.6米)打开后未设置临时围栏,设一人看护。
距起吊孔约0.5米处临时放置一临时铁棚工作间,从铁棚内出来一位工作人员,踏入起吊孔,手臂抓住起吊孔中间的工字钢梁上,悬在空中,捡回一条命。
(三)未经审批作业酿成事故。
某厂项目部进行锅炉电除尘消缺工作中,工作负责人派焊工陶某和王某进行焊接作业。
工作负责人尚在办理工作票手续时,陶某擅自进入照明不足的锅炉烟道,从无防护设施的烟道竖井坠落,抢救无效死亡。
(四)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酿成事故。
某厂脱硝改造工作中,作业人员王某和周某站在空气预热器上部钢结构上进行起重挂钩作业,2人在挂钩时因失去平衡同时跌落。
周某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坠落后被悬挂在半空;王某未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从标高24米坠落至5米的吹灰管道上,抢救无效死亡。
(五)高处临边作业不系安全带酿成事故。
某厂安装主厂房屋面板。
在施工中未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即:铺设压型钢板一块后,应首先对压型钢板进行锚固,再翻板)进行,实际施工中既未固定第一张板,也未翻板。
施工作业属临边高处作业,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作业中采取平推方式向外安装钢板,在推动钢板过程中,压型钢板两端(张某、罗某、贺某在一端,另2名施工人员在另一端)用力不均,致使钢板一侧突然向外滑移,带动张某、罗某、贺某坠落至平台(落差19.4米),造成3人死亡。
(六)作业操作孔洞不防护酿成事故。
某厂在机组保护和DCS 改造工作结束后,剩余电缆已从工作现场运回检修楼,电缆需经检修楼地面上一起吊口吊入地下室。
在起吊作业过程中,突然一人员从距起吊口3.4米的仓库中疾速走出,坠入未设临时围栏的起吊口,抢救无效死亡。
站吊钩上坠落事故案例
以下是一些站吊钩上坠落事故的案例:
在深圳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四季名苑工地,2021年10月27日发生了一起高处坠落死亡事故。
事故发生时,一名工人在1号楼d栋施工升降机出入口与三楼露台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宽度为0.42米)的情况下,仍使用施工升降机搬运建筑垃圾,最终不慎从露台与施工升降机之间的空隙坠落。
在深圳市地铁20号线一期机场北站与重庆路站间轨道工程,2022年8月28日发生了一起龙门吊倾覆事故,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
在深圳市某建筑工地,一名司机在操纵室内操纵汽车起重机,另一名作业人员站在操纵室外与该司机聊天,期间该司机在操纵汽车起重机的主钩和副钩进行空载升降动作,突然副钩坠下,砸到操纵室顶部后再打击到涉事人员的头部,导致该司机当场死亡。
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高处作业一直是易发生事故的高危作业之一。
在高处作业时,一旦出现失误,很容易引发坠落事故,导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下面将介绍几起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对高处作业安全的重视。
案例一2017年10月,广东省清远市国土局一名工作人员在巡查时从5楼的楼梯口处不幸坠落身亡。
事故经调查,该工作人员在巡查时没有系好安全带,上楼时候出现了失误,导致意外坠落。
对于此次事故,相关部门提出了警示建议: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要求,戴好安全带,并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定期培训。
案例二2020年4月,江苏省南通市一名施工工人在4层悬挑作业中不慎坠落身亡。
事故经调查,由于该工人在高处作业时未能正确穿戴安全带,导致在悬挑作业时因失重而坠落。
此次事故引发了大家对高处作业安全的高度关注,相关领导强调了必须严格管理高处作业,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案例三2018年7月,安徽省亳州市一名建筑工人在三楼作业时从高处坠落,当场死亡。
该工人意外坠落的原因是在作业时忽视了墙体缺口的危险性,没有按照标准程序设立防护设施,造成了事故的不可预测性。
事故发生后,建筑公司立刻进行了联合开会,并对此给予了深刻反思。
对于该公司,必须对建筑工人进行安全环保的培训和交换,并对早期的警告信号进行高度重视。
总结高处作业是一项高危作业,坠落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因此,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在安全和保护自己的生命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置,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职业病的发生和预防是事故预防的重要一环。
在现代工业的进程中,不断发现和改善坠落安全工具、完善作业规程,这些都将带来更好的安全保障和工作效率提高。
让我们一起为打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共同努力。
高空作业中的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空作业由于其高风险性备受关注。
然而,尽管有严格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仍然经常发生高空作业事故,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高空作业事故案例,并总结相关教训,以期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事故案例一:高空坠落2018年某厂房装修工地上,一名工人在35米高处进行外墙粉刷作业。
由于该工人没有使用安全绳索和安全带,不慎从高处坠落,最终不治身亡。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缺乏安全意识:工人对高空作业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忽视了自身的安全。
2. 未正确使用安全装置:在高空作业过程中,没有使用安全绳索和安全带进行固定,导致无法有效防止工人坠落。
教训总结:1. 提高安全意识:从雇主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加强对高空作业的安全意识培养,认识到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并重视安全防护工作。
2. 正确使用安全装置: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必须使用安全绳索、安全带等装置进行固定,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事故案例二:电击事故某年某月某日,一名电工在进行高空电缆维修作业时,不慎接触带电部件,导致电击事故发生。
事故原因如下:1. 操作失误:电工在执行作业任务时,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接触到带电部件。
2. 未正确切断电源:在进行高空电缆维修作业前,未切断电源或者未进行有效的断电操作。
教训总结: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进行高空电缆维修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步骤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切断电源并进行断电操作:在进行高空电缆维修作业之前,必须切断电源,并进行有效的断电操作,确保作业安全。
事故案例三:物体坠落一次高空作业中,工人在进行悬挂式脚手架维修作业时,不慎将手中的工具从高处掉落,砸中经过的工人引发伤害。
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1. 工具携带不当:工人没有妥善地固定工具,导致工具在高空作业中掉落。
2. 缺乏周密的安全措施:在高空作业现场没有设置足够的防护措施,未能有效防止物体坠落。
高空作业典型事故案例现实生产上,高空作业失去安全带保护这种违章行为屡禁不止,与之相关的事故也连年不断。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高空作业典型事故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高空作业典型事故案例篇12009年“6.16”黄河桥项目高坠事故拆除墩间移动模架,用100T门吊配合作业,因承载作业人员的操作平台超重承载拆除物和料具,导致操作平台倾覆坠落,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
原因1、方案制定不完善。
移动模架拆除方案中,无重达700kg扁担梁就位过程安全转换措施,作业人员违规操作,使作业平台额外承重坠落。
2、作业平台本应用螺栓与支架连接,但现场改变为焊接,且多处焊缝锈蚀,承载力明显下降。
作业前虽然对门机进行了安全检查,但检查走过场,对作业平台的关键部位没有进行检查。
2009年11月22日,十天高速公路吕河汉江大桥坠落事故,共5人坠落。
5名模板安装工人为方便下墩,违规私自乘坐运料吊斗下地面,吊斗下落过程中,钢丝绳卡环突然滑脱,导致吊斗从高处坠落。
事故现场高达20余米的桥墩上,除了运料吊斗外,没有工人专用的任何返回地面的工具。
工人们正常的通道应当从塔吊中央的安全梯上下,事发时是工人违规私乘吊斗。
据工人们讲,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候为了省事,大家就直接坐运料吊斗返回。
2005.10.29下午2时左右,江安县城长江边,由四川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大桥分公司正在修建的江安长江大桥6号桥墩工地施工现场突发事故,桥墩顶部钢筋垮塌导致11名施工人员9人受伤,2人死亡。
2007年某月某日凌晨,在建荆岳长江大桥工地突发安全生产事故,5名工人在钢筋笼内焊接钢筋时,承载钢筋笼的钢丝绳突然断裂,导致5人溺水身亡。
事故发生在荆岳长江大桥北岸主27号墩2号孔,承担施工任务的是四川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某日凌晨2时10分,来自四川的5名钢筋工人正在安装最后一节钢筋笼入孔,龙门架主吊的钢缆突然断裂,5名工人随钢筋笼径直沉入桩基孔内的江水中。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经典案例分析作为一种高风险作业行为,高空作业一直以来都是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高空作业安全事故不时发生,给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防高空作业安全事故,下面将通过对几起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引发事故的原因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案例一:建筑工人高空坠落在一次建筑工地的高空作业中,一名工人由于站立时没有系好安全带,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严重的伤害。
经过调查,发现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工人缺乏安全培训和意识。
他们没有意识到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对于安全防护设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此外,工地管理缺乏严格的监督,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这一案例,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加强工人安全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和安全意识;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每个工人都正确佩戴安全带,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流程,提高工地安全管理水平。
案例二:电力线路高空作业事故在某电力公司的高空作业中,一名工人被电击导致生命垂危。
经过调查,发现这起事故是由于工人在高空作业过程中接触到带电线路而受伤。
而原因是电力公司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设备和培训,工人没有正确使用绝缘工具。
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电力公司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提供完备的安全设备,包括绝缘工具、安全带等,确保工人在高空作业中的安全;加强培训,告知工人有关电线安全使用的要点,强调绝缘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实施严格的作业规范,确保工人不接触到带电线路。
案例三:装修工人坠落事故在一次装修工程中,一名工人在高空作业时因脚下踩空而坠落,造成严重的伤害。
经过调查,发现这起事故的原因是工人没有正确使用脚手架,并且没有佩戴安全带。
此外,脚手架的质量也存在问题。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装修公司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确保脚手架的质量符合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加强培训,确保工人正确使用脚手架和安全带;加强监督,确保工地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检查,监督工人的操作行为。
高空作业事故案例高空作业是指在高处进行的施工、维修、清洁等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
由于高空作业环境复杂、安全风险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后果严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起高空作业事故案例,以警示大家重视高空作业安全。
案例一,高空坠落事故。
某建筑工地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名工人没有系好安全带,从高处坠落致死。
经调查发现,工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空作业培训,也没有使用安全带和其他防护设备。
此外,工地管理人员对高空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力。
这起事故给工地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引起了对高空作业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
案例二,高空坠物伤人事故。
在一家高层建筑工地,工人在高空作业时不慎将手中的工具从楼上掉落,砸伤了下方路过的行人。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受到了行政处罚,被要求加强对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同时,受伤行人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施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这起事故提醒我们,高空作业不仅要保护作业人员自身安全,还要注意防止坠落物伤及他人。
案例三,高空作业电击事故。
在一次高空电线维修作业中,一名工人由于操作不慎触电身亡。
经过调查,发现工人没有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作业,也没有使用绝缘工具和穿戴绝缘防护用具。
此外,施工单位对高空作业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和检查,致使这起事故的发生。
家属提起诉讼要求施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同时相关部门也对施工单位进行了处罚。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高空作业事故往往是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缺乏安全防护设备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高空作业的安全培训和管理,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加强对高空作业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确保高空作业的安全进行。
总之,高空作业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空作业安全,从源头上做好安全管理,切实保障高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高空作业安全的重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1、2008年5月4日下午,某公司企业员工张某、王某、刘某3人跟随车辆从公司装货回到公司货场空地处,当车辆停稳后,王某和刘某下车做卸货接应,张某从车厢前端的上落架爬上车顶(高度3.4米)解开绳子,翻开挡雨帆布后开始卸货,当他把货物推出车后门时,突然失去重心,不慎连同货物一同坠落至地面,头部着地。
送至医院后,经医院诊断张某为特重型颅脑损伤,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后死亡。
对此次事故说法正确的是:(ACD)
A、张某在没有佩戴安全帽情况下,爬上距离地面3.4米的货车车顶上卸货,其不安全行为是造成本事故意外发生的直接原因。
B、该公司虽然制定了公司安全生产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但在制度执行和落实方面缺乏力度,对现场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措施未能落到实处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C、货车司机作为现场安全员,发现张某违章作业后,没有及时加以制止,导致卸货现场作业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D、这起事故的性质是一起因个人违章操作、忽视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2、某石油化工建设公司在洞庭氮肥厂施工时,用吊篮吊人发生绳断坠落事故(该公司规定,不允许使用吊篮载人),死亡3人。
该车间1315管线平台制作安装工程,施工中1名公司工人带领2名临时工乘坐吊篮利用TH05型快速卷扬机提升到45米高处去安装平台,当提升到42米处时,位于高58米处的固定滑轮的千斤绳断(钢丝绳6股已断了3股),吊篮掉下,3人坠落身亡。
对以上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58米处的钢丝绳6股已断了3股未查出来,起重起吊,因此是严重违章行为。
B、为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严禁施工人员,乘坐吊篮施工。
对卷扬机钢丝绳,应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更换。
C、工作人员不清楚吊篮的安全使用要求,未对吊篮进行使用前检查,是导致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D、临时工未掌握相应的高处作业的技能与知识,也是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某公司(甲方)计划对加油站罩棚进行檐口包装(檐口距离地面高度为6.5米), 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某建筑安装公司(乙方)进行施工。
某建筑安装公司(乙方)在施工作业前按要求办理了《高处作业许可证》(如下表)。
其中,高处作业人员:周某(乙方);
乙方项目经理:陈某;
前厅主管:王某;
加油站经理:孙某;
加管部经理:尹某;
加管部副经理:赵某;
高处作业许可证
申请单位:某建筑安装公司(乙方)
根据销售公司《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下列论述中正确的选项包括( ACEF )
A、该高处作业许可证有效期限超过了一个班次,不符合规范要求。
B、该高处作业许可证的“申请单位”应该为某公司(甲方)。
C、作业现场未设置围栏、警戒线、夜间警示灯,因此该项作业不应得到批准。
D、监护人应为乙方项目经理指派的专人负责,而非甲方人员。
E、该高处作业许可证的批准人应为甲方加管部经理尹某。
F、该高处作业许可证关闭时间超出了作业有效期限,不符合规范要求。
4、2003年4月18日上午8时,橡胶厂SAN车间主任张守汉安排本车间包装班清扫车间办公楼至装置厂房间露天天桥上前一天下雪后的积雪,并把天桥傍护栏外边南北走向能够得着的管线也擦一下。
因为清扫范围是人们日常行走的通道,不需要翻过天桥栏杆工作,所以就没有办理高处作业证。
杜盈洲等7人在班长陈莉的带领下,搞完包装班门前的走廊卫生,上午9时左右来到天桥扫雪搞卫生,包装工梁迎军想要翻栏杆去把天桥南端东西向德管线和尘土也擦一下,结果被班长陈莉制止拉了回来,并安排民工王鹏去仓库取安全带。
就在班长陈莉制止梁迎军翻栏杆、并掏钥匙让王鹏到仓库去取安全带的时候(约9时05分)杜盈洲自己翻过栏杆,想站在天桥侧下方约0.5米处的电缆汇线槽(宽300mm,距地面高度约5m)上把汇槽和管线上的积雪尘土擦一下。
当陈莉掏完钥匙、安排完王鹏拿安全带的事而转过头来的时候即发现杜盈洲踩在电缆汇线槽上滑倒了、不慎失足从5米高处的电缆汇线槽处坠落。
陈莉和梁迎军赶紧跑到楼下把杜盈洲抬上正好来车间进行例行工作检查的厂部面包车上,并由陈莉等人陪同送到兰花职工医院抢救。
2003年4月18日11时30分杜盈洲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死亡。
事故发生时包装班的刘永红正在天桥的北端蹲着铲雪、张晓燕正在办公楼二楼卫生间洗抹布、邱梅在天桥的中部干活。
事故发生以后,兰州石化公司非常重视,立即成立了由公司安全环保处副处长、科长、橡胶厂厂长、安环科、人事科、厂办、工会、纪监科、生产运行科、机动科、保卫科等部门人员参加的事故现场调查处理小组,积极进行现场保护、勘察和调查分析。
下列事故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BCD)
A、SAN车间包装岗位包装工杜盈洲在天桥南侧搞卫生扫雪过程中,在班长陈莉制止了梁迎军翻栏杆的行为后、他自己仍然不系安全带就翻过天桥栏杆去擦东西向的管线,违反了《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的规定,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B、SAN车间主任张守汉作为车间安全第一责任人,对车间职工存在的安全意识差、风险识别防范能力低、安全素质不高等问题抓得不力,对日常工作安排中的安全要求不到位,在工作布置没有明确要求不准翻过栏杆擦管线,是事故的
主要原因之一。
C、SAN车间包装班班长陈莉带领班里人员清扫天桥积雪、擦天桥傍的管线,在有人提出翻越栏杆擦栏杆尘土时,进行了制止,但态度不坚决,在派人去取安全带时,杜盈洲翻越栏杆,班长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阻止,临时改变了车间布置的工作内容,措施要求不到位。
导致杜翻越栏杆坠落死亡,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D、环保科队职工安全教育不够,厂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5、2005年5月9日8:50左右,公司分包商——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雇佣的辅工李某等五人,在岳化磨煤框架11米层钢平台上铺设花纹钢板,在施工过程中李某将安全带挂钩钩在工字钢钢梁上,由于钢板位置不正,李某需要将钢板移位,在移动过程中,没有注意后面悬空,在身子向后移动时,脚踩空,先坠落到地面的设备基础上(0.5米高)后弹落到地面,于16点30分死亡。
以下事故分析正确的是:(ABCD)
A、六化建在组织施工作业时,在安全设施(安全绳)未落实的情况下,安排员
工进行高处作业施工,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B、李某高处作业时,未正确系挂安全带、安全帽带未系牢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C、六化建没有及时排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是事故的重要原因。
D、岳阳项目部磨煤框架区域安全负责人没有充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检查不及时不到位,未发现未完作业场所安全绳已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