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材料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66.27 KB
- 文档页数:3
磁性材料研究进展:新型磁性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探索引言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磁性性质的材料,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子器件、磁存储、医学影像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磁性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着重介绍新型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性能优势、实验准备及过程、以及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
一、新型磁性材料的性能优势新型磁性材料的研究旨在寻找具有更高磁性能、更低能耗、更广泛温度适应性和更好的稳定性的材料。
在物理学定律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通过磁性材料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新型磁性材料是稀土永磁材料。
定律中磁动力学性质和永磁性质的关联可以指导我们设计稀土永磁材料,使其具有更高的剩磁和高矫顽力,以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对磁性材料的需求。
同时,通过研究稀土磁性材料的自旋耦合机制和磁畴壁移动特性,我们还可以尝试设计出具有更低的翻转能耗和更高的翻转速度的材料。
二、实验准备及过程为了研究新型磁性材料的性能,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
下面是一个基于磁畴壁移动的实验过程的详细解读。
1. 实验准备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磁性材料样品。
在选择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的性能参数来筛选出合适的样品,如剩余磁场、矫顽力和磁化曲线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一台高分辨率的磁力显微镜。
这种显微镜可以通过磁力探测器检测样品表面的磁场变化,并通过显微镜镜头对其进行放大和观察。
最后,我们需要一个外加磁场的装置。
这个装置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外部磁场,以研究样品中磁畴壁的移动。
2.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将样品放置在磁力显微镜中,并通过调整显微镜镜头的位置和焦距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然后,我们将外部磁场应用到样品上,以产生足够的磁场梯度,使磁畴壁得以移动。
在应用外部磁场后,我们可以观察到样品表面磁畴壁的移动。
通过显微镜镜头的放大和磁力探测器的信号,我们可以了解样品中磁畴壁的形态和移动速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来研究磁畴壁的响应行为。
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科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磁性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铁氧体磁性材料具有高磁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等优点,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介绍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铁氧体磁性材料研究进展铁氧体是由Fe3O4组成的一种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
然而,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磁性能受到温度的影响,即所谓的居里温度,使其在磁性存储器等高温环境下的应用受限。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研究团队通过改变铁氧体晶体结构,使其居里温度提高至500℃以上,从而扩大了其在高温环境中的应用范围。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团队致力于提高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稳定性和储存密度,从而使其在信息存储、传输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二、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应用前景由于铁氧体磁性材料具有高磁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等优点,因此其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电子领域铁氧体磁性材料可以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制造,例如功率电感器、变压器、高频滤波器等,同时在计算机硬盘驱动器的磁性读写头中也有应用。
此外,磁性存储器、磁卡、磁带等也是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应用领域。
2.通讯领域由于铁氧体磁性材料具有高度方向性的磁性能,因此可用于制作天线、滤波器、扼流圈等电子通讯元器件。
3.医学领域铁氧体磁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医学检测、磁性成像、药物传递等领域。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在铁氧体磁性材料上表面修饰了药物,并利用其磁性使药物靶向输送至病灶区,这一技术具有重要的医学应用价值。
4.环保领域铁氧体在石油、石化等行业的废水处理方面也有应用,可用于去除水中铁、锰、镍等重金属离子,同时具有良好的可循环性。
总而言之,铁氧体磁性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在电子、通信、医学等众多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永久磁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永久磁体是指在外界没有施加磁场的情况下,能够永久地保持自身磁性的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电机、发电机、汽车、医疗、通信以及计算机等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永久磁体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涉及了许多科学和工程问题。
本文将介绍永久磁体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
一、永久磁体的基本概念永久磁体是指在外界没有施加磁场的情况下,能够永久地保持自身磁性的材料。
它们通常是由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
磁性材料中,常用的有铁、钴、镍、钐、铕、钆、铽、镝、钬等。
非磁性材料中,常用的有酚醛树脂、尼龙、聚酰亚胺、环氧树脂等。
永久磁体可以分为两类:硬磁体和软磁体。
硬磁体是指在外加磁场下难以改变自身磁性的材料,它们一般用于制造永久磁体。
软磁体是指在外加磁场下容易改变自身磁性的材料,它们一般用于制造变压器、电感器等电子元器件。
二、永久磁体的研究进展永久磁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最早的永久磁体是由钢和钴等材料制成,由于磁性能较差,大多仅用于磁针、传感器等领域。
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采用稀土金属制成的永久磁体具有极高的磁能积,这是指单位体积内的磁能的最大值。
这使得稀土永久磁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永久磁体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人们通过改进材料配方、优化制备工艺等方式,不断提高永久磁体的性能。
近年来,一些新型永久磁体逐渐兴起。
其中之一是钕铁硼永久磁体,它具有高的磁能积、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温度稳定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机、发电机、风力发电、汽车、医疗等领域。
另外,钴基永久磁体、铁氧体永久磁体、铝镍钴永久磁体、高温超导永久磁体等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三、永久磁体的应用前景永久磁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电机、发电机领域,永久磁体被广泛应用于电机转子、发电机转子等部件中。
在汽车领域,永久磁体被应用于汽车电机、传动系统中。
在医疗领域,永久磁体被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磁控制导航等设备中。
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代科技离不开材料科学的发展,而磁性材料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磁性材料在生产生活以及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磁性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这篇文章就来谈一谈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一、人造磁体的磁场稳定性研究人造磁体的磁场稳定性是判断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指标之一。
磁场稳定性并不能通过一两次测量就确定,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跟踪观测。
为了提高人造磁体的磁场稳定性,研究人员从各个方面入手,如材料制备、工艺改进、设计优化等。
在新材料的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发现具有高磁各向异性和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纳米晶粒磁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同时,改进制备工艺也能提高磁体的稳定性。
比如改进成分比例、优化离子注入能量等。
在磁体设计方面,改变线圈组合方式、优化感应体积等也能提高磁场的稳定性。
深入研究人造磁体磁场稳定性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其实际使用环境。
比如在核聚变反应堆等高辐射环境下的稳定性问题。
只有在真正的实际环境中进行测试,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其稳定性表现。
二、磁制冷技术的应用磁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制冷技术,与传统气体制冷、压缩机制冷等技术相比,磁制冷技术具有更高的制冷效率、更低的工作噪声、更小的体积等优势。
利用磁制冷技术可以制造出更节能、更环保、更健康的制冷设备。
磁制冷技术的核心就是磁性材料的磁焓变化,当一个磁体受到外界磁场的作用时,会发生一定的磁焓变化,这种磁焓变化会转化为温度变化,从而实现对制冷介质的冷却效果。
通过对磁性材料的磁焓变化机制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逐渐掌握了其制冷原理。
目前,磁制冷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在电子设备、汽车空调、医疗领域等。
三、高磁场环境下的研究高磁场环境下的磁性材料研究一直是磁性材料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高磁场环境下,磁性材料的磁化状态会发生变化,其性能表现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研究高磁场下的磁性材料,不仅对于制造高磁能器件、储能器等有着重要意义,还能推动整个磁性材料领域的发展。
磁性材料与低维材料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主要探讨了磁性材料与低维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磁性材料和低维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然后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实验应用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在磁性材料与低维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和发现。
最后,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1. 引言磁性材料和低维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磁性材料具有磁性和可控的磁性特性,广泛应用于信息存储、传感器、电子器件等领域。
低维材料则是指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纳米尺度的尺寸,如二维材料和一维纳米线材料。
低维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光电子学和纳米器件等领域。
2. 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2.1 磁性材料的理论研究磁性材料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自旋波理论、自旋电子学和磁性相变等方面。
自旋波理论通过量子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磁性材料中自旋波的产生和传播机制,为解释磁性材料的磁性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自旋电子学则是研究自旋电子的输运和操控行为,为磁性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磁性相变研究则关注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外界条件下的磁性相变行为,通过调控磁性相变来实现材料的功能设计和性能优化。
2.2 磁性材料的实验应用磁性材料的实验应用主要包括磁性存储器件、磁性传感器和磁性储能器件等。
磁性存储器件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磁性特性实现信息的读写和存储,如硬盘驱动器和磁性随机存储器。
磁性传感器则是利用磁性材料对外界磁场的敏感性实现对磁场的检测和测量,如磁力计和磁敏传感器。
磁性储能器件则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磁性能量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如磁性电感和磁性电容。
3. 低维材料的研究进展3.1 二维材料的研究二维材料是指具有二维结构的材料,如石墨烯和二硫化钼等。
石墨烯是由一个碳原子层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高度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能源存储领域。
二硫化钼则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学和传感器领域。
机械工程中的磁性材料与磁场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磁性材料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磁性材料的存在和磁场应用的研究为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中的磁性材料与磁场应用的研究进展和创新应用。
1. 磁性材料的分类与特性磁性材料可以分为软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两大类。
软磁性材料主要具有低矫顽力和高导磁率的特性,适合用于制造电感器、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
硬磁性材料则具有高矫顽力和高矫顽力的特点,适合用于制造磁记录材料、传感器和永磁体等应用。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磁性材料,如磁致伸缩材料和磁阻变材料,具有磁场响应性能,可应用于磁力传感器和振动控制装置等。
2. 磁性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2.1 电机及传动系统电机作为机械工程中常见的动力装置,对磁性材料的需求极高。
磁性材料在电机的转子、定子和磁场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使用磁石材料制造的永磁电机在高效率、高动力输出和小尺寸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软磁性材料在电机的铁芯中起到了传导磁场的作用,提高了电机的效率和性能。
2.2 磁力传感器磁力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磁场原理工作的传感器,用于检测和测量磁场的强度、方向和位置。
由于磁场具有无接触、非破坏性和高灵敏性的特性,磁力传感器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机械臂、物流输送系统和智能车辆中,磁力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磁场来实时监测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从而实现自动导航和定位。
2.3 磁流体密封技术磁流体密封技术是一种通过磁场对磁流体进行控制,实现密封和传动的技术。
它适用于高速旋转轴、高温、高压和有毒介质的密封应用。
与传统的密封技术相比,磁流体密封技术具有无接触、无摩擦、长寿命和可调节性能的优势。
它广泛应用于液压机械、航空航天和化工设备等领域。
3. 磁场应用的研究进展随着磁场应用的不断发展,磁场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不断创新和扩大。
以下是一些磁场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3.1 磁力传导力学磁力传导力学是一种利用磁流体材料和磁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机械系统的传动和控制的研究领域。
纳微磁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纳微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纳微磁学是磁学的分支领域,在微观尺度上研究磁性现象。
它通过深入研究物质的磁性本质,探究磁性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特性,揭示物质内部微观结构与宏观物性之间的关系,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纳微磁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纳微磁学研究进展1.磁性材料的微构变化研究纳微磁学主要研究磁性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磁性特性之间的关系。
现代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制备出各种尺寸的磁性纳米颗粒。
这些纳米颗粒具有鲜明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相比于宏观物质,会表现出更为复杂的磁性行为。
通过研究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态等因素对其磁性的影响,可以进一步认识磁性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磁性特性之间的关系。
2.磁色谱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磁色谱技术是基于磁性材料对磁场的响应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以用于分离、富集和确定各种物质中微量的磁性成分,如Fe、Mn、Ni等,对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磁色谱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纳米颗粒的制备、表面修饰和离子交换等方面,以提高其分离效率和分离选择性。
3.磁性元件的研究和开发磁性元件是指通过磁性效应实现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等功能的元器件,如磁存储器、磁头、磁光器件、磁阻传感器等。
其中,磁存储器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一,一直是纳微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近年来,磁存储器的发展主要围绕提高存储密度、降低功耗、提高性能等方向展开。
此外,磁阻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感器,在诸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应用前景展望随着信息技术和微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微磁学的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下面我们将就纳微磁学在信息存储、生物医学、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1.信息存储领域信息存储是纳微磁学的一个重点应用领域。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磁性材料的高密度存储需求越来越高。
永久磁体材料的研究进展永久磁体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其磁性性能是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
自20世纪初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研究永久磁体材料,以提高其磁性能,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随着磁学和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永久磁体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本文将从永久磁体材料的概念、分类、磁性性能、制备方法以及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永久磁体材料的概念永久磁体材料是指具有永久磁性的材料,常用的永久磁体材料有钕铁硼磁铁、铁氧体磁铁、钴基磁铁等,它们具有高磁性、高矫顽力、高磁导率等优良特性,在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永久磁体材料的磁性能也是不可逆的,不会因外界的改变而丧失,因此被称为永久磁体材料。
二、永久磁体材料的分类目前,永久磁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材料组成和制备过程可分为:金属永磁材料、合成永磁材料和纳米晶永磁材料。
金属永磁材料是利用一些具有磁性的金属或合金制成,如钕铁硼和钬铁等;合成永磁材料是将氧化物或磷酸盐等粉末化合物在高温下制备而成,如铁氧体和钴磁铁等;纳米晶永磁材料是将合成材料磨成纳米级粉末,然后再采用其他方法制备而成,它们具有更高的磁性能和更好的加工性能。
三、永久磁体材料的磁性性能永久磁体材料的磁性能是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矫顽力、剩磁和最大磁能积等。
矫顽力是指在外加磁场下,材料反复磁化和去磁化时所需的磁场强度,是材料磁化的难易程度的标志,通常以开路磁路上的最大磁场强度表示。
剩磁是指在去除外加磁场后材料保持的磁感应强度,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最大磁能积是指单位体积的材料,在磁化时所具备的最大磁能密度,是永久磁体材料的重要指标。
四、永久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永久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焙烧法、成粉磁法、L-H法、热压成型法、挤压磁化法等。
焙烧法是利用高温来烧结磁性粉末,使其密度增加,颗粒细化,从而提高永久磁体材料的磁性能。
磁性材料引言磁性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已广泛用于信息、能源、交通运输、工业、农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们习惯按矫顽力的高低,对磁性材料进行分类:矫顽力大于1000A/m则称为硬磁材料,当硬磁材料受到外磁场磁化后,去掉外磁场仍能保留较高的剩磁,因此又称之为永磁材料或恒磁材料;矫顽力小于lOOA/m则称为软磁材料;矫顽力100A/m<Hcj<1000A/m的称为半硬磁材料;磁性材料从形态上讲。
包括粉体材料、液体材料、块体材料、薄膜材料等。
磁性材料的应用很广泛,可用于电声、电信、电表、电机中,还可作记忆元件、微波元件等。
可用于记录语言、音乐、图像信息的磁带、计算机的磁性存储设备、乘客乘车的凭证和票价结算的磁性卡等。
1永磁材料永磁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无机到有机、固态到液态、宏观到介观、电子磁有序到核磁有序强磁材料、单一型到复合型、并且显现出优异的磁性能和综合特性。
1.1永磁材料的发展历史永磁材料又称硬磁材料,是历史上发现最早、应用也最早的强磁材料。
人们对物质磁性的认识源远流长,据传说,公元前4世纪黄帝大战蛋尤于琢鹿,迷雾漫天,伸手不见五指,黄帝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备了能指示方向的原始型的指南器,遂大获全胜。
古时的磁石为天然的磁铁矿,其主要成分为Fc304,古代取名为慈石,所谓“慈石吸铁,母子相恋”十分形象地表征磁性物体间的互相作用。
永磁材料一般可分为:稀土永磁材料、金属永磁材料、铁氧体永磁材料及其他永磁材料。
其中,铁氧体永磁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批量生产以来,尽管综合磁性能较低,但发展势头十分迅猛,2仪K]年的产值为26亿美元,占整个永磁材料产值的40%左右,预计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仍将是应用广泛、需求量很大的一类永磁材料。
而稀土永磁材料的问世,使永磁材料的性能突飞猛进,稀土永磁材料发展到今天,己经经历了Sm伪5、SmZCol7、NdZFcl4B等三个发展阶段。
2以刃年稀土永磁材料的产值为34亿美元,占整个永磁材料产值的52%。
目前NdFeB产值年增长18%~20%,已占整个永磁材料产值的40%以上.其中烧结NdZFel4B稀土永磁的磁能积高达钊4kJ油3,并已进入规模生产。
预计“十五”期间我国NdFcB总产量将达5OX刃1左右,销售总额将达150亿元人民币。
2010年,预计我国烧结NdFeB的产量将达到7xl了t,占全球产量的75%;粘结NdFcB的产量将达到lxl叭,占全球产量的50%;年产值将达260亿元人民币。
1.2永磁材料的研究现状永磁材料具有下列一些磁性上的特点:高的矫顽力和内察矫顽力、高的剩余磁通密度和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高的居里温度和稳定性.。
永磁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从军工到民用,从小到手表、照相机、CD机、摄像机等,大到汽车、发电机、医疗器械、悬浮列车等。
永磁材料几乎无所不在,特别是稀土永磁材料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永磁材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对永磁材料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稀土永磁产品可使现有应用产品尺寸进一步缩小,性能大幅改善,适应了当今社会轻、薄、小的需求。
例如笔记本型电脑、机器人小型化等都是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应用的结果。
正如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一样,新型稀土永磁材料也促进了相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磁性材料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传统的永磁材料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永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两个:第一个研究方向是探索和发展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
如ThM1n2型体合物、5卿Fel7N:、smzFel刃化合物等。
smZFc尹系稀土永磁有与NdZFeZB系永磁相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BH)max理论值,但各向异性场却高出2.5倍,居里温度高出160K。
但它自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通过合理调整成分,寻求适当的制备方法,优化磁体制备工艺,充分挖掘潜在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磁体质量,smZFeZN系合金很有希望成为新型实用永磁材料。
另一个研究方向是研制纳米复相永磁材料。
自1989年COehom等人在实验中首次发现NdZFe14B/Fe尹软、硬磁两相祸合以来,纳米晶双相永磁材料就成为永磁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
通常软磁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高于硬磁材料,而硬磁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又高于软磁材料,如将软磁相与硬磁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进行复合,颗粒间将会产生强烈的交换祸合作用,而导致剩磁增强,以“交换弹性偶合”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是获得高磁能积的新途径,从而获得同时具有两者优点的高饱和磁化强度、高矫顽力的新型永磁材料。
这种材料由于具有高剩磁、高磁能积、高矫顽力和相对低的稀土含量以及相对成本较低,因此有望成为新一代永磁材料1铁氧体的最大优点是价格低廉,原材料十分丰富,工艺简单易行,所以,近十几年来发展很快。
这种磁性材料自问世以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占领着永磁材料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己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可观的新兴产业。
但是钡铁氧体作为一种硬磁材料它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饱和磁化强度相对较低。
而我们知道软磁铁氧体材料则具有低的磁晶各向异性、高饱和磁极化强度。
因此我们想到,能否得到一种磁性材料,使其既具有硬磁相的高内察矫顽力又具有软磁相的饱和磁极化强度高、易充磁的优点。
2软磁材料作为信息功能材料的磁性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础功能材料,而软磁材料则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种类最多的材料之一,在工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软磁材料是指矫顽力小、容易磁化的磁性材料。
软磁材料的性能常因应用而异,但一般要求材料的磁导率LL要高、矫顽力Hc和损耗Pc要低。
软磁材料主要包含以金属软磁材料(以硅钢片、坡莫(permalloy)合会、仙台(sendust)合金等为代表,包括Fe系、Fe.Si系、Fe.Al系、Fe-Ni系、FeSiAl 系、FeCo系、FeCr系等)和铁氧体软磁材料为代表的晶体材料,非晶态软磁合金(主要分为Fe基和Co基两种)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纳米晶软磁合金(如Finemet)、纳米粒状组织软磁合金、纳米结构软磁薄膜和纳米线等。
2.1软磁材料的性能比较每种软磁材料的性能各有所长。
金属软磁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远高于铁氧体材料。
非晶、纳米晶材料的Bs虽与金属软磁材料相差不大,但它的矫顽力Hc要小得多。
与晶态材料相比,非晶态材料通常具有高强度、高耐腐蚀性和高电阻率的特性。
在非晶态合金中,Fe基非晶态合金通常具有较高的Bs,Fe.Ni基非晶态合金通常具有较高的m值,而Co基非晶态合金通常具有低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Is。
在软磁材料的应用中,20世纪30年代前金属软磁占主导地位,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由于金属软磁材料的电阻率比较低,会引起大的涡流损耗,在更高频率下会导致趋肤效应,所以金属软磁材料的使用频率不能太高,否则会限制了它在高频段的应用。
为此,需开发新的适宜于在高频下使用的电阻率较高的软磁材料,铁氧体软磁材料应运而生。
目前传统的铁氧体软磁材料正朝着提高综合性能指标的方向发展。
铁氧体与其它软磁材料比较,存在有饱和磁感应低、温度影响大等缺点,但其电阻率高、高频损耗小的优点更显著。
在高频时,由于损耗限制磁感应摆幅,工作磁感应远小于饱和磁感应,因此饱和磁感应低的缺点就显得不重要了;又因铁氧体材料已有多种材料和磁芯规格满足各种要求,加之价格较其它软磁材料低廉,所以铁氧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软磁材料之一。
2.2软磁材料的进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由于通信技术(有线电、无线电)的不断发展又导致了其它一些重要软磁材料品种的出现,如镍铁合金、铁铝合金等,这些材料是液态金属在平衡或近平衡凝固条件下快速冷却得到的。
1960年DuWez等[15]人提出了熔体急冷法制备非晶合金,1970以后,在采用熔体施辊急冷法制备了非晶薄带后,非晶软磁材料得到飞速发展。
由于非晶、纳米晶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近似为零,因此它具有一般晶体材料所没有的、独特的软磁特性,而且非晶材料的制备工艺是将液态金属快淬薄带,省去了锻造、热轧、冷轧等工序,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材料的成材率。
非晶软磁材料主要是由约x(Fe、Co、Ni)=80%和约x(Si、B、C、P)=20%组成。
由于合金中含有摩尔分数为20%的类金属原子,因此他们的饱和磁化强度一般低于相应的晶态合金。
其中以铁基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最高,但最高值也不超过1.8T。
居里温度Tc也较晶态合金低。
居里温度Tc随合金中Fe、Co和Ni含量的变化与晶态合金有些相似。
非晶态软磁合金分类:(1)过渡金属-类金属系(TM-M),其中Fe,Ni,Co等磁性元素一般占70~84%,类金属元素B,Si,C,P占16~30%;(2)稀土-过渡金属系(RE-TM);(3)过渡金属-金属系(TM-MT),其中Fe,Ni,Co等过渡元素含量约90%,金属元素Zr,Hf等约10%。
也可按主要成分将其分为铁基、钴基和铁镍基、铁钴基合金等。
还可按磁性分为高饱和磁感和高磁导率两类。
铁基非晶合金中Fe的原子百分含量约为65%~80%,其特点是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值在1.3T~1.8T之间,是非晶合金中磁感应强度最高的一类,经磁场退火以后的μm 值一般为(20-30)×104。
Co基非晶磁性材料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优异的软磁材料之一。
Co基非晶合金具有很高的导磁率、很低的矫顽力和损耗、良好的矩形回线等特性,Co基非晶合金具有磁致伸缩为零的特性,Co基非晶合金容易获得指定的厚度,是超薄叠层铁芯、磁性开关元件的良好材料。
但是钴基非晶的饱和磁化强度比较低,一般不大于1T。
1988年,Yoshizawa[17]等人首先发现在FeSiB非晶合金的基体加入少量Cu和M(M=Nb,W,Ta等)经适当温度晶化退火后,可获得一种性能优异的具有b.c.c.结构的超细晶粒(D ≈10nm)软磁合金,即纳米晶。
纳米晶软磁材料具有高磁导率、高饱和磁通、低矫顽力、低铁损、频散特性好等优点,是日前世界上公认的综合性能最好的软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