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静电纺丝与3D打印技术结合的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5
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发展,3D打印技术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
在机械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更高效、快速的制造方法,还能够减少材料浪费和提升生产的灵活性。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展示了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潜力和优势。
1. 制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传统的机械制造方法在制造复杂形状的零件时往往面临困难,需要使用多个工具和步骤。
而3D打印技术可以将设计的复杂形状直接转化为实体,从而避免了传统加工过程中的繁琐操作。
例如,一些航空航天领域的零件,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形状,传统的制造方法很难实现,而3D打印技术能够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制造出精确的零件。
2. 生产定制化零部件3D打印技术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能够实现零部件的定制化生产。
传统的机械制造方法往往需要大规模生产相同的零件,并对每个零件进行相同的加工操作。
而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单独制造每个零件,使得零件的生产更加灵活和经济。
例如,在医疗器械制造中,每个患者的体形和需求都可能不同,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造个性化的零部件,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舒适度。
3. 制造轻量化零部件在机械制造中,轻量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产品的性能。
传统的制造方法往往需要在零部件中加入多余的材料以增加强度,而这会导致产品的重量增加。
而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材料的优化设计,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制造出轻量化的零部件。
这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重量,还能减少材料的浪费。
4. 快速制造零部件3D打印技术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快速制造零部件。
传统的机械制造方法往往需要多个步骤和时间,而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将设计转化为实体。
这对于急需部件的制造非常重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大大减少等待时间。
例如,在航空维修中,如果需要更换零件,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快速制造出需要的零件,减少飞机的停飞时间。
5. 创新产品设计由于3D打印技术具有设计自由度高、制造过程灵活的特点,它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智能制造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关注焦点。
其中,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制造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传统制造业的格局。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智能制造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案例一:航空业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在航空业中,零部件的精密度和质量要求非常高。
传统的制造方式通常需要多个环节的加工和组装,时间长、成本高且易受限制。
而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物,大大简化了制造流程。
例如,波音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发动机部件,大幅减少了制造时间,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精密度。
案例二:医疗领域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疗器械、人工关节、牙齿矫正器等许多产品都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定制化生产。
通过扫描患者的身体数据,医生可以设计出适合患者的医疗器械或种植物,并直接打印出来。
这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成本。
案例三:汽车制造业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业是3D打印技术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传统的汽车制造通常需要借助模具和大量的人工操作来完成,投入大、周期长且效率低下。
而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将车身结构、零部件等打印出来,极大地简化了制造流程。
例如,法拉利等公司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更轻、更坚固的零部件,提高了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案例四:建筑业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在建筑业,传统的建造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和物料浪费,效率低且费时。
而借助3D打印技术,建筑业可以实现更快速、精准的建造过程。
例如,在荷兰,建筑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一栋全球首座3D打印建筑,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时间,还实现了高度的个性化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航空业、医疗领域、汽车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中的应用案例表明,3D打印技术为传统制造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静电纺丝技术在仿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学和工程学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越来越感兴趣。
仿生学是一门学科,它试图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研究和模拟生物系统,以期获得新的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医学的突破。
静电纺丝技术(electrospinning)是一种现代化的纺丝技术,它可以制备纳米到微米大小的聚合物纤维,具有高表面积、高比表面积和亚微米级尺寸效应等特点。
本文将主要关注静电纺丝技术在仿生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仿生结构材料制备中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一、静电纺丝技术原理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电纺技术,利用静电力将聚合物液体喷雾成纳米级或微米级的纤维。
这项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喷射液体形成微滴,微滴被强电场拉伸形成锥状体,锥状体接触到收集器表面时产生电溶解,形成纤维。
静电纺丝液体中的聚合物要求高分子量,高极性和低表面张力。
高分子量可以保证拉伸后的纤维强度足够,高极性可以增加静电力,使得纤维拉伸更容易。
低表面张力可以帮助形成比较细的纤维,并且可以提供良好的液体流动性和滴形形成机会。
二、静电纺丝技术在仿生学中的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已经在仿生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为静电纺丝可以制备出纤细、亚微米级的聚合物纤维,这使得它在制备仿生材料中非常有用。
1.仿生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ECM)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基本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与真实ECM结构类似的人工ECM,这些人工ECM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大表面积和三维多孔性结构,可以在生物学研究和组织工程方面得到广阔应用。
2.仿生纳米纤维阵列纤维阵列是生物体中许多生物结构的基础,如蝴蝶翅膀、羽毛和羊毛。
静电纺丝可以制备出具有纳米尺寸大小的仿生纤维阵列,这些仿生纤维阵列与天然生物体中的材料相似,具有超疏水和超亲水性能,还可以制备出各种颜色的纤维。
3.仿生仿真纤维仿生仿真纤维的研究源于鱼类的体鳍,体鳍上有许多具有锥形的小鳞片。
当3D打印与静电纺丝相遇,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呢?“3D打印”,这个概念,最近在艺术圈和科技圈都火了一波。
只要在电脑上建立一个3D模型,就能分毫不差地得到想要的实物,简直就像哆啦A梦口袋里的黑科技!而静电纺丝是一项能制备纳米级到微米级纤维的技术,相比于其他方法,该技术更加方便、简单、灵活,而且可以适用于大部分聚合物。
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在静电纺丝行业,3D打印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如何将静电纺丝与3D打印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3D打印软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DietmarW.Hutmacher教授团队介绍了如何利用生物相容性材料更为有效地修复人体组织,尤其是关节软骨。
由于软骨既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要有柔韧性,因此研究人员测试一种新的水凝胶和超细纤维支架合成材料,来可以改变此现状。
在2011年《Advanced Materials》上其第一次公开制备该技术。
研究人员们使用了一种新的3D打印技术——熔体静电纺丝写入(melt electrospinning writing),这是一种使带电荷的聚合物熔体在静电场中形成射流来制备聚合物超细纤维的加工方法。
该方法有助于提供用于细胞生长的空间,同时对细胞所需的机械刚性也有一定的帮助。
最终打印出的结构不仅能够实现自然愈合,而且对促进新组织的生长有帮助。
这项革命性的基于静电纺丝原理的3D打印技术,为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打开了大门。
3D打印仿生支架生物打印的挑战很大程度上在于保持细胞存活——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细胞需要一种结构来提供生存的稳定性,无论是在体内还是在实验室中。
对于参与组织工程的科学家来说,关键是尽可能地模拟细胞外基质(ECM)。
最近的发展趋势包括使用纤维网络制造支架,而静电纺丝则提供了一种成功的制造模式。
然而,由于静电纺丝过程中产生的纤维通常会导致孔尺寸不足和厚度低于“块状支架”的2D膜,因此也会出现挑战。
3d打印生活中应用案例3D打印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太酷啦,我给你说几个超有趣的例子哈。
一、个性化的小饰品。
1. 定制耳环。
你知道吗?好多女孩子现在都超爱3D打印的耳环。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她特别喜欢那种奇奇怪怪又超级独特的造型。
她就在网上找了个3D打印的小店,把自己画的一个像小外星人模样的草图发给人家。
过了几天,就收到了一对用3D打印做出来的耳环。
那耳环摸起来特别有质感,而且造型超级精致,就跟从外太空带回来的小宝贝似的。
她戴着出去,绝对不会撞款,回头率超高呢。
2. 个性手链。
我还见过那种3D打印的手链,上面有自己名字或者特殊意义的小图案。
有个小伙子为了向女朋友表白,就把他们俩相识的日期、地点,还有代表他们俩的小图标,比如他自己是个小狗狗的图案(因为他属狗),女朋友是个小猫咪的图案(因为她爱猫),全部设计好,然后用3D打印做成了一条手链。
那手链精致得不得了,他女朋友收到的时候感动得不行,这可比那些普通的手链有意义多啦。
二、家居用品方面。
1. 创意灯具。
我家邻居是个很有创意的人。
他自己用3D建模软件设计了一个灯具的形状,像一个漂浮着的云朵,然后用3D打印做了出来。
那灯具的内部结构也很巧妙,可以调节灯光的颜色和亮度。
晚上一打开,就感觉像有朵会发光的云在房间里飘着,特别梦幻。
而且3D打印可以根据房间的大小和风格,很容易地调整灯具的尺寸和细节,这可比在商场里买那些千篇一律的灯具有趣多了。
2. 独特的花瓶。
我有次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在他家看到一个超酷的花瓶。
那花瓶不是那种传统的圆形或者方形的,而是像一个扭曲的、充满艺术感的雕塑。
他说这是用3D打印做的,他可以根据自己插的花的种类和数量,来定制花瓶的形状和大小。
比如说,如果是插那种长长的柳枝,他就可以把花瓶打印得高一些,瓶口设计成适合柳枝伸展的形状;如果是插一小束雏菊,就可以打印个小巧玲珑、有很多小格子的花瓶,把雏菊分别放在不同的小格子里,就像给雏菊们都安排了自己的小房间一样。
静电纺丝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通过静电作用将高分子溶液或熔体纺丝成纤维的方法。
该技术具有高效、低能耗、易于操作等优势,因此在纺织、医疗、材料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以静电纺丝技术应用现状为基础,探讨其发展趋势。
一、静电纺丝技术应用现状1. 纺织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调节溶液配方、纺丝参数等,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能的纺织品,如细纤维滤材、高吸附性纤维、电磁屏蔽材料等。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可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导电性。
2. 医疗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在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可以用于制备医用纺织品、修复组织工程支架、药物缓释系统等。
例如,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材料可以用于制作创面敷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渗透性,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
3. 材料科学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调节纺丝参数和材料组分,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纤维材料。
例如,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纳米纤维薄膜,用于催化、传感和能源存储等领域。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纤维增强陶瓷材料、纤维增强金属复合材料等。
二、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趋势1. 工艺改进静电纺丝技术在溶液配方、纺丝参数等方面存在一些挑战,如纤维直径分布不均匀、低产率等问题。
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改进静电纺丝工艺,提高纺丝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这可以通过优化溶液配方、改进纺丝设备和控制系统等措施实现。
2. 多功能材料开发随着对功能材料需求的增加,静电纺丝技术在制备多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开发具有多种功能的纤维材料,如光学性能、电子性能、力学性能等。
这可以通过改变纺丝参数、材料组分和纤维结构等方式实现。
3. 与其他制备技术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在制备纤维材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电纺结合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3D打印技术兴起,电纺行业的研究者早已在把眼光投到如何将静电纺丝结合3D打印一起发展?这是值得科研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
文/小柒近些年,新闻、报纸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3D打印的新闻:医院用3D打印定制出适合病人尺寸的器官模型;某创作团队制造出薄如纸片的LED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曾提出,50年内3D 打印技术将能够成功打印出一台航空发动机这一激动人心的宣言。
3D打印技术也早已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迅猛发展让所有科研工作者感到振奋。
3D打印属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工程塑料或金属粉末等可黏合特性,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快速成形技术。
该技术能够简化产品制造程序,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医疗、文化、国防、航天、汽车及金属制造等产业,被认为是近20年来制造领域的一个重大技术成果。
根据打印技术原理以及所适用材料的不同,3D打印技术可分为激光熔覆成型技术(LCF)、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FDM)、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立体光固化技术(SLA)、三维印刷成型(3DP)等。
而这些传统的3D打印技术其能够打印的线材尺度目前只能到毫米级,所打印的成果产品表面有的还较粗糙,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另外有的生物产品经过3D打印的高温烧结或熔融沉积会导致生物活性降低,限制了其应用,因此研究者开始把眼光投到更深层次的应用和技术上。
于是我们熟悉的静电纺丝技术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想象。
在静电纺丝这个行业,当3D打印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研究者开始思考如何将同样受到重视的静电纺丝与3D打印结合集成为一体,从而改变3D打印在尺寸上的缺陷,同样也使静电纺丝从单纯的膜、线、带这种二维结构扩大到三维结构,由此3D打印结合静电纺丝慢慢开始从研究者的想象中走出来,进入现实,一些技术开始得到应用。
3D生物打印技术是当前3D打印技术中最前沿、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静电纺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纺织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静电纺丝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创新性技术。
它通过利用电场作用,将高分子溶液或熔融高分子挤出成细丝,然后经过拉伸与固化处理,形成了呈现出良好力学性能的超细纤维。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保材料、医疗卫生、纺织品等领域。
一、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运用电场作用的技术。
在电子学用户视中,这是一种电纺技术。
电场作为一种力,常用于分离和聚集极性物质。
在静电纺丝技术中,液体高分子材料被通过注射泵加到电极板上,然后通过高压的电极药液被喷射成气雾,当果冻状的气雾出现时,它们进入到了电场中,在电场的作用下,材料的细丝从气雾中形成,再被传输到收集器上。
静电纺丝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处理、材料的喷射和拉伸,最后是收集和凝固。
在最后一步集束凝固的过程中,液态的高分子溶液或熔融高分子会快速地固化成为超细纤维。
这些超细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径、高强度和优异的其他性能。
二、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领域目前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它的应用不仅在环保材料领域,还包括了医疗卫生和纺织品领域。
1、环保材料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在环保材料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以高性能纳米材料的形式得以应用。
如在空气过滤、催化、光催化、光伏领域获得广泛使用。
比如研究显示,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材料能够广泛应用于油水分离、水处理、除甲醛、去污等环保专业领域。
2、医疗卫生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如-型石代替口腔补骨材料的研究;多金属离子掺杂聚碳酸酯半导体的研究与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生物材料在人工器官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3、纺织品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于制备纳米纤维材料。
这种材料在保暖、舒适和环保等方面的性能都非常优异。
当然,在运动服、旅游用品、户外用品、维修材料等多个领域,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产品,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静电纺丝法制备PAN 多孔纳米纤维多领域的应用实例专利名称申请号申请人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珠链状PAN 基碳纤维电极材料的方法CN201210001973.8金政;李博弘;田园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珠链状PAN 基碳纤维电极材料的方法,它涉及PAN 基碳纤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珠链状PAN 基碳纤维电极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静电纺丝法、在纺丝液中加入酚醛树脂微球制备出珠链状PAN 基碳纤维毡电极材料。
该电极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连续,纤维的直径、珠链球径比可控,材料具有比电容高,毡体强度好,比表面积大等特点。
制备G/Sn/PAN 基碳纳米纤维膜的方法CN201310484700.8胡毅;张声诚;丁云法;沈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G/Sn/PAN 基碳纳米纤维膜的方法,依次包括a)纺丝液制备:称取一定质量比的聚丙烯腈、纳米锡粉以及石墨烯纳米片,混合溶于N-N 二甲基甲酰胺,搅拌后得到分散均匀的静电纺丝溶液;b)静电纺丝:将a)步骤中所得到的静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石墨烯/锡/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c)预氧化:将b)步骤中所得到的石墨烯/锡/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在空气氛围中预氧化,得到预氧化纳米纤维膜;d)碳化:将c)预氧化中所得到的预氧化纳米纤维膜在氩气氛围中碳化,获得G/Sn/PAN 基碳纳米纤维膜等步骤。
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石墨烯良好地包覆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导电性优良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拓展空间。
一种功能性AOPAN-RC 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CN201610070992.4凤权;武丁胜;钱怡帆;李曼;蒋凡;查尧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AOPAN-RC 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聚丙烯腈PAN 和醋酸纤维素CA 溶于用于静电纺丝的极性有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PAN/CA 复合纳米纤维膜;步骤二,采用0.02-0.15mol/L 的强碱溶液对PAN/CA 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水解改性制备PAN/RC 复合纳米纤维膜;步骤三,采用0.1-0.2mol/L 的盐酸羟胺溶液对PAN/RC 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胺肟化改性制得AOPAN-RC 复合纳米纤维膜。
3d打印技术及应用实例3D打印技术及应用实例近年来,3D打印技术飞速发展,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
3D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制造方式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3D打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实例,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
一、3D打印技术的原理3D打印技术是一种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物体的制造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创建一个3D模型,然后将模型切片,并通过3D打印机逐层堆叠材料来构建物体。
常用的3D打印技术包括熔融沉积建模(FDM)、光固化技术(SLA)和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等。
二、3D打印技术的应用实例1.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例如,医生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患者特定的医疗器械,如义肢、矫形器和牙科种植体等。
借助3D打印技术,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设计和制造医疗器械,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2.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快速、个性化和灵活的生产。
通过3D打印技术,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制造产品原型,并进行测试和改进。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复杂的零部件和组件,减少生产成本和时间。
3. 教育领域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将他们的创意设计变成现实,并提高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教学模型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艺术和设计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独特的艺术品和设计作品。
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形状和结构的制造,让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意无限延展。
5. 建筑领域在建筑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建筑构件和模型。
利用3D 打印技术,建筑师可以更好地展示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效率,并降低建筑成本。
三、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3D打印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 材料的多样性:随着新材料的不断研发,3D打印技术将能够制造更多种类的产品,如金属、陶瓷和有机材料等。
植物蛋白肉工艺流程
植物蛋白肉是以植物性蛋白或植物性成分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挤压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将植物组织蛋白加工,形成具有类似肉类的纤维结构从而模仿真肉的质构、风味和口感。
静电纺丝是一种能够制造直径为几纳米的连续纤维的技术,是将高黏度的蛋白溶液通过喷丝板变成酸性凝固液产生定向纤维的过程。
这些纤维比未处理的蛋白质具有更好的功能特性,可以用于一系列配方产品中也可以与适当的粘合剂一起使用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组织化食品。
但因此过程成本很高且不适用于所有蛋白质,因此该技术逐渐被挤压技术所取代。
挤压技术是用于处理食品成分连续加热的机械过程,在高温短时间中依次进行混合、水合、剪切、均质化、压缩、除气、温度和压力积累、巴氏灭菌、料流对齐、成型、膨胀以及食品原料的部分干燥等一系列操作。
植物蛋白在挤压过程中发生变性形成可塑化的熔融体,经分子链展开、团聚、聚集、交联形成纤维结构。
单螺杆挤压技术制备植物蛋白肉具有操作简单、产品成本低等优势但只适用于简单的食品膨化和作为肉制品填充物,低水分挤压技术制备植物蛋白肉具有工艺条件成熟与产品柔韧性强等优势但需费时的复水等后续工艺,高水分挤压技术具有工艺集成度高且产品质地更接近真肉等优势而口感和风味需进一步调整。
3D打印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和固体自由形式制造,其特点是直接从预先设计的文件中采用一层一层的材料沉积模式。
目前食品领域中可用的3D打印技术通常包括挤压式打印、选择性烧结印刷、粘合
剂喷射和喷墨打印四种类型,人造肉是利用挤压式打印技术将“肉泥”进行挤压使蛋白质熔融从喷头挤出后凝固形成层状纤维结构进而仿真肉制品,但因受到挤出喷头的限制使得仿真的肉制品与真肉纤维结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D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正在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工业领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
3D打印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为生产制造带来巨大的效益,还可以大大提升工业设计和生产的速度和精度。
本文将从若干实际案例中,介绍3D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和未来前景。
1.微型零件制造在工业领域,常常需要生产一些微型的零件。
这些零件的尺寸往往相当小,常规生产方法很难达到要求。
但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轻松地制造出各式各样的微型零件。
例如,美国一家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了一种微型水泵,其大小仅为人类头发的1/10。
这种水泵不仅可以用于机器人操作、航空航天设备等多种领域,而且无论是在尺寸、重量还是效率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2.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3D打印技术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它可以生产出非常轻量化的零部件和结构。
在航空航天设备制造领域,非常注重零部件和结构的重量。
在传统的制造方式下,这些零部件和结构的重量往往太重,会影响设备的操作效果和飞行距离。
然而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将材料的使用量降到最低,根据具体需求来制作各式各样的轻量化零部件。
例如,NASA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了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喷头,与传统的喷头相比,其重量降低了60%,稳定性和操作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3. 医疗器械生产在医疗设备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为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医生和患者的需求,生产各种医疗器械和手术仪器,从而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例如,一种名为Implant3D的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了一种量身定制的全新人工耳蜗。
这种耳蜗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耳蜗数据来进行3D 打印生产,从而更好地适应患者的耳道形状,提高植入效果和耳蜗的适应性。
4.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工业也是3D打印技术的一大应用领域。
3D打印技术可以使零部件的生产更加廉价和灵活。
3D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3D 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其中 3D 打印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
3D 打印技术最早起源于1980 年代,但直到近年来才开始真正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
3D 打印技术具有快速、便捷、灵活、高效等优势,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也愈发普遍。
下面将介绍 3D 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一、汽车领域1. 仿真汽车组件3D 打印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通过 3D 打印技术,整个汽车或者汽车的组件可以被快速打印出来,这大大提高了设计和生产的速度和效率。
例如,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 3D 打印技术制造仿真汽车组件,以进行测试。
这种测试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也确保了所有组件都可以完美地配合运作。
2. 快速制造工具和夹具在汽车生产中,工具和夹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利用 3D 打印技术,制造工具和夹具变得更加快捷和灵活。
3D 打印技术可以为其中没有太多机械零件的工具和夹具制造出非常精密的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使生产变得更加高效,并降低制造成本。
二、医疗领域1. 定制医疗器械3D 打印技术还可以用于医疗领域。
利用 3D 打印技术,可以为医疗器械制造出可完美适应的模型。
例如,医生可以使用 3D 打印技术来制造符合特定患者手术部位的定制植入物。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还极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从而降低了治疗成本。
2. 快速制造医疗模型3D 打印技术也可以用于制造医疗模型。
医生可以使用 3D 打印技术为病人制造出他们的身体部位的模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这种方法是一种有用的教育工具,并且可以用于术前演示和术前规划。
三、航空航天领域1. 制造复杂零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需要制造非常复杂的零件。
利用传统的制造方法,这些零件可能需要数周或数月来制造出来。
但是,使用3D 打印技术,可以在数小时内制造出任何形状的零件。
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当我们谈论3D打印时,我们通常会想到激光束、粉末或塑料丝等原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的方式构建出预设的三维模型。
然而,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却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这项技术结合了电场控制、喷射技术和沉积原理,具有巨大的潜力,必将在未来制造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电场、喷射和沉积是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的三个关键要素。
电场在这里扮演着“指挥家”的角色,对喷射过程进行精确调控;喷射技术则像“乐师”,将材料以微滴的形式精确地喷射到指定位置;沉积过程就像“建筑师”,将微滴堆积成具有特定形状和功能的实体。
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的工作原理相对复杂。
电场作用下的材料被加热并形成熔融状态,然后通过喷射系统以微滴形式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电场对微滴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轨迹产生影响,从而确保了沉积位置的准确性和结构的一致性。
微滴在沉积基板上冷凝并固化,形成预设的三维形状。
这项技术的出现为各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在工业生产方面,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有助于生产具有复杂内部结构和高质量的产品,如发动机零部件、医疗器械等。
在医学领域,这项技术也有望实现个性化医疗和细胞打印,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是一种充满潜力的新型制造技术。
它通过精确调控电场、喷射和沉积过程,实现了对3D打印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升。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制造业中,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的强大引擎。
它不仅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更是为祖国的未来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技术具有巨大的精确性优势。
通过电场的精确调控,可以确保材料微滴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轨迹的精确无误。
这种高精度制造能力将使我们能够生产出更加精密、复杂的零件和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这项技术还具有高效性。
在电场驱动喷射沉积过程中,微滴可以迅速冷却并固化,大大缩短了制造时间。
这使得3D打印能够实现快速、大规模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类似⽼太太打⽑⾐,碳纤维3D⼀体成型机织技术南极熊导读:碳纤维的应⽤⼴泛,但传统的采⽤铺层技术。
如果采⽤来⾃军⼯的技术——碳纤维3D⼀体成型机织,不需要进热压罐,那么将可能带来全新的应⽤市场机会。
虽然有专家提到“我每⼀次做3D打印报告,有⽼太太打⽑⾐也是增材制造,我们⼩姑娘⼏⼗年前就打了,怎么第三次⾰命,增材制造跟3D打印不是⼀回事”。
但南极熊收到不少⽤户对碳纤维打印技术的需求咨询,此技术不失为⼀种可能的⽅案。
△南极熊配图:市场上已有的碳纤维制品2018年11⽉27-28⽇,2018增材制造全球创新⼤赛上,南极熊现场看到了⼀些3D打印好项⽬的路演。
△碳纤维3D⼀体成型机织技术项⽬联合创始⼈何彬先⽣下⾯是现场速记,南极熊希望可以很好还原其项⽬路演过程。
碳纤维3D⼀体成型机织技术——何彬军⼯级别的碳纤维3D⼀体成型机织技术我们团队带来“碳纤维3D⼀体成型机织技术”。
这个技术是我们国家的战略预研技术,之前是应⽤在航空航天⽅⾯,技术成型后,在国家海军上先做的应⽤,因此我们技术发明⼈获得了国家当年的科技成果奖。
现在⽣产流⽔线是位于北京重点军⽅的科研机构内。
现有3D碳纤维机织技术和市场上铺层技术做了⼀个对⽐,优势在于整体⼈⼯成本和效率都要⽐现有铺层技术改进很多,⽬标是最终可以做到⼤批量⽣产和低成本化。
这个技术可以应⽤的⾏业有风⼒发电叶⽚、汽车整车车⾝制造⾥⾯减重的模块,包括部分零件,像⽆⼈机、⼤型客机、3C产品、⽂体⽤品,在碳纤维复材领域上需求量⾮常⼤,同时包括像轨道交通领域,也是应⽤了很多。
我们所针对⾏业⽬标是车⾝轻量化,尤其是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国家⼗三五规划要求⾥⾯,增材复材和新能源汽车是我们未来⼤的发展⽅向,也是明确有⼤量需求。
市场前景及优势从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年均有2000万辆,我们国家市场达到500万辆以上。
从新能源汽车⾏业车⾝减重零部件市场需求来看,这个市场将达到万亿级市场。
多种静电纺丝与3D 打印技术结合的实例
申请日期 标题 发明人 内容
2016-06-07 一种用于静电纺丝的3D 打印喷头及打印机 孟想;辛
斌杰;靳
世鑫;张
弢 一种用于静电纺丝的3D 打印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
所述料筒的上盖封闭所述料筒,上盖上方连接压缩杆,压缩杆
由压缩电机带动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上盖上下移动,所述料筒
的底盖为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的喷丝板,所述喷丝板采用导体材料制作,连接静电发生装置,喷丝板下方连接有保护罩,保护罩下方是3D 打印平台,在3D 打印平台下方设置有电极。
采用本发明的3D 打印喷头的打印机,采用三个平台的设置,使
喷头和电极不用移动。
本发明的用于静电纺丝的3D 打印喷头
和打印机,能够直接从喷丝板喷丝出来的同时加载静电,效率
高,控制方便,成纱均匀,连续性和稳定性都大大加强。
201
6-04
-15 一种基于3D
打印技术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自扩张式血管
支架的方法 顾书英;金升朋
一种基于3D 打印技术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自扩张式血管支
架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合成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
解性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氨酯/Fe3O4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熔融
沉积制造技术将复合材料制备成血管支架。
另外为提高血管内皮修复速度,通过静电纺丝在支架表面有选择性地引入西罗莫司、肝素或内皮生长因子等。
本发明基材的形状记忆功能增加
了一个“时间”维度,结合3D 打印成型,赋予支架4D 成型概念;利用Fe3O4的磁热效应可以远程激发形状记忆聚合物发生形状回复,使血管支架自行扩张,支架植入时,不需要球囊扩张,
避免了球囊扩张时支架的轴向缩短、撤出时的径向回弹,对血
管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并且Fe3O4的引入还解决了聚合物支
架显影性差的难题。
201 5-12 -01 一种可调
式静电
3D打印
机
梅霖
一种可调式静电3D打印机,由接收装置、移动台、计算机、精密微
量注射泵、高压静电发生器、竖直导轨、水平杆以及3D打印喷头,
3D打印喷头主要由料筒、包覆在料筒外面的加热圈和热电偶、下端
有凸出外缘的圆柱形流道、由固定圈和旋转圈组成的转换器、喷嘴和
针头组成。
对比现有的技术,本发明在针头与模型下底面间建立了高
压静电场,利用静电纺丝的原理,驱动熔体或溶液以极细的射流落到
接收板上,可以大大提高3D打印的精度。
另外,为了提高效率,设
置了不同直径的金属针头,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模型部分,可以用大
流量的针头来打印。
除此之外,精密微量注射泵与高压静电发生器之
间设置有电路放大装置,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同时保证了设备的安全
性;移动台为双层装置,提高了设备整体的灵活性。
201 5-11 -20 一种基
于静电
纺丝的
3D打印
方法
王荣
一种基于静电纺丝的3D打印方法,其通过计算机绘制三维模型,并获
取三维模型中各层截面的轮廓数据和填充数据,选取多种高分子材料制
作多份不同的3D打印材料,通过不同的纺丝喷头与工作平台的高压静
电场下形成不同材料的纤维丝,通过激光的照射使得纤维丝沉积在工作
平台的指定区域中,实现单层截面结构的制作,重复单层截面结构的制
作完成整个三维模型的3D打印。
本方法设置多个纺丝喷头配合多份不
同的打印材料实现3D打印,对3D打印材料的制作要求低、打印质量
高、打印精度高、打印材质丰富不单一,加工控制灵活,适用范围广。
其通过在多份3D打印材料的制作过程中加入颜色添加剂,改进了以往
3D打印成品颜色单一的缺点。
201 5-03 -16 一种3D
打印方
法
闫国
栋;王
长明;
谢守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利用静电纺丝装置
对高分子溶液进行静电纺丝,使静电纺丝产物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打印
基底运动,按预定轮廓沉积到所述打印基底上的特定位置;b.在步骤a
静电纺丝的过程中,对所述打印基底上的所述特定位置同步地照射激
光,使得所述静电纺丝产物在所述特定位置沉积之前被加热熔化,以熔
融状态在所述特定位置上沉积;c.按照步骤a和b的方式重复在所述预
定轮廓上重复沉积多层所述静电纺丝产物,多层叠加后最终形成三维的
高分子材料制件。
还公开了相应的物件修复方法。
使用本发明进行3D
打印,可用打印材料范围广,打印质量和打印精细度高。
201 5-03 -16 一种3D
打印装
置及方
法
闫国
栋;唐
臻;王
长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喷头、用于放置成
形基底的成形工作台以及接收电极,喷头包括同步移动的激光通路模块
和至少一个静电纺丝模块,激光通路模块的出口轴线与静电纺丝模块的
出口轴线交汇于一点,静电纺丝模块与接收电极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正
负极,成形工作台设置在喷头和接收电极之间,静电纺丝模块在电场力
的作用下产生向成形工作台射出的高分子颗粒的射流,射流材料被激光
通路模块发射的激光束熔化以熔融状态落在成形基板的特定位置上并
沉积成层,通过控制喷头按照预定轮廓进行多层沉积而形成三维的高分
子材料制件。
本发明能够显著增加打印材料适用范围,提高打印质量和
打印精细度。
2014-09-29 基于静
电纺丝
与喷雾
的3D
打印制
备功能
梯度涂
层的方
法
吴洋;王会;孙捷;傅盈西;陈汐 一种基于静电纺丝与喷雾的3D 打印制备功能梯度涂层的方法,采用一种基于静电纺丝和喷雾的混合型3D 打印系统,包括:第一注射泵21、第二注射泵22、第一喷嘴31、第二喷嘴32、高压电源4、芯棒收集器5、控制器1、电机6和变速器7;其中,第一注射泵21、第一喷嘴31、高压电源4、芯棒收集器5和控制器1构成静电纺丝子系统;第二注射泵22、第二喷嘴32、高压电源4、芯棒收集器5和控制器1形成静电喷雾子系统;控制器控制静电纺丝子系统生成第一物料涂层;控制器控
制静电喷雾子系统生成第二物料涂层。
本发明的3D 打印系统利用其静电纺丝和喷雾双喷头设计,能够连续不断地制造个性化设计的功能梯度涂层。
2014-07-25 一种可
用于3D
打印的
静电纺
丝装置 杨卫民;陈宏波;李好义;丁玉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3D 打印的静电纺丝装置,主要包括球形高
压电极、接收板、绝缘连接件、固定支架、机头、机头加热圈、微型
螺杆、联轴器、步进电机、隔热垫片、堵头、纺丝喷头、纺丝喷头加热圈、接地电极、球形接地电极、工件和高压静电发生器等,工作时微型螺杆旋转,把熔体或者溶液输送到纺丝喷头处;纺丝喷头通过螺纹连接在机头上,球形接地电极半包裹在纺丝喷头下端,熔体或者溶液通过纺丝喷头下端的周向分布的豁口均匀地通过球形接地电极表面
流到其下端。
本发明中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同时采用球形电极的方式,
避免了普通纺丝设备中针头或者小孔易堵的缺陷,并且和尖端电极相
比,减轻了尖端放电,使得其在同等距离下,可以有更强的电压强度。
201 3-11 -22 一种京
剧脸谱
3D打印
成型的
方法
阎华;刘
泽琳;肖
桂花;戴
坤添;焦
志伟;丁
玉梅;杨
卫民
一种京剧脸谱3D打印成型的方法,通过3D扫描仪对戏曲演员脸部进
行扫描获取脸部特征点信息以建立对应的人脸三维立体模型,专业3D
数据处理软件将该立体模型分解成若干层平面数据,再把粉末状金属
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经3D打印机按平面数据烧结,层层累积后即打
印出立体人脸模具;获得人脸模具后,在模具上均匀涂抹一层导电石
墨并施加50kv的电压,利用静电纺丝装置制作一无纺布透明膜,再
利用静电纺丝装置在透明膜上喷涂成脸谱状,使用时将喷涂好的京剧
脸谱透明膜覆盖在面部,形成薄膜脸谱。
该方法使京剧脸谱快速成型
成为可能,节约劳力和物力,同时可以减少油彩对面部皮肤危害。
201 3-11 -13 一种基
于近场
静电纺
丝的微
纳结构
的3D
打印方
法
贺健康;
李涤尘;
秦霆;刘
亚雄;靳
忠民;徐
方远
一种基于近场静电纺丝的微纳结构的3D打印方法,该方法将3D打印
技术的分层制造原理与近场静电纺丝微小液滴或微纳纤维丝成形控制
技术相结合,首先利用计算机设计零件模型,并对模型的轮廓数据和
填充数据处理得到喷头与接收平台的相对运动数据;然后通过控制电
压、接收距离、流速、温度、湿度等因素将材料液体制备成微纳液体
流或微微纳纤维丝;并通过碰头与接收平台的相对移动实现微纳液体
流或微微纳纤维丝的有序堆积;通过分层制造,层层堆积进而实现了
微纳米结构的成形制造;本发明可以实现微纳结构的多材料、低成本
快速制造。
来源: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