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表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3
2019年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2019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2019-02-17 16:32 南方财富网 southmoney2019年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最新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请往下看)2019年10月24日央行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表央行今起降息0.25%降准0.5%据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吴雨王文迪)中国人民银行23日决定,自2019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并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决定,自24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同时央行表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央行还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利率调整表10月24日降息降准后最新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历次央行降息降准存款利率表一览:央行对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的同时,也对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虽然各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基本上已按调整后的基准利率执行,但在存款利率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央行降息后,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到底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通过表格的形式体现可能大家会更一目了然:注:以上利率采集于网络,具体利率以各家银行实际执行为准。
降息前和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对比:虽然央行下调了存款利率,但可以看出,但对于常用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来说,目前至少有8家银行的存款利率维持在3.3%。
专题03 《经济与社会》选择题1.(2023北京·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公有资产在各行业中占优势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成分占优势地位④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3北京·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在市场中,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
商品供不应求①企业增加产量、消费者减少需求商品供求平衡商品供过于求②企业减少产量、消费者增加需求商品供求平衡上图空白处应填入的是()A.①商品价格下跌②商品价格上涨B.①商品价格上涨②商品价格下跌C.①商品价格上涨②商品价格不变D.①商品价格不变②商品价格下跌3.(2023北京·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发展乡村经济,不仅要搞好农作物种植(第一产业),而且要进行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还要推动农产品销售和农业观光(第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农业”,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①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②能确保农产品价格稳定③必须优先发展第三产业④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3北京·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预制菜,是通过预加工把食材做成半成品或者成品,食用时再根据需要配上各种辅料的菜品。
近几年来,预制菜逐渐成为人们就餐的新选项,但也存在标准不统一、质量难保证、消费者缺乏知情权等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①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②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利③政府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④消除市场调节存在的滞后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23北京·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2016年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 2016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2016-02-17 16:32 南方财富网 southmoney2015年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最新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请往下看)2015年10月24日央行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表央行今起降息0.25%降准0.5%据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吴雨王文迪)中国人民银行23日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并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决定,自24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同时央行表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央行还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利率调整表10月24日降息降准后最新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历次央行降息降准存款利率表一览:央行对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的同时,也对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虽然各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基本上已按调整后的基准利率执行,但在存款利率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央行降息后,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到底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通过表格的形式体现可能大家会更一目了然:注:以上利率采集于网络,具体利率以各家银行实际执行为准。
降息前和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对比:虽然央行下调了存款利率,但可以看出,但对于常用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来说,目前至少有8家银行的存款利率维持在3.3%。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贷款基准利率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单位:年利率%调整时间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一至三年(含三年)三至五年(含五年)五年以上1991.04.21 8.10 8.64 9.00 9.54 9.72 1993.05.15 8.82 9.36 10.80 12.06 12.24 1993.07.11 9.00 10.98 12.24 13.86 14.04 1995.01.01 9.00 10.98 12.96 14.58 14.76 1995.07.01 10.08 12.06 13.50 15.12 15.30 1996.05.01 9.72 10.98 13.14 14.94 15.12 1996.08.23 9.18 10.08 10.98 11.70 12.42 1997.10.23 7.65 8.64 9.36 9.90 10.53 1998.03.25 7.02 7.92 9.00 9.72 10.35 1998.07.01 6.57 6.93 7.11 7.65 8.01 1998.12.07 6.12 6.39 6.66 7.20 7.56 1999.06.10 5.58 5.85 5.94 6.03 6.21 2002.02.21 5.04 5.31 5.49 5.58 5.76 2004.10.29 5.22 5.58 5.76 5.85 6.12 2006.04.28 5.40 5.85 6.03 6.12 6.39 2006.08.19 5.58 6.12 6.30 6.48 6.84 2007.03.18 5.67 6.39 6.57 6.75 7.11 2007.05.19 5.85 6.57 6.75 6.93 7.20 2007.07.21 6.03 6.84 7.02 7.20 7.38 2007.08.22 6.21 7.02 7.20 7.38 7.56 2007.09.15 6.48 7.29 7.47 7.65 7.83 2007.12.21 6.57 7.47 7.56 7.74 7.83 2008.09.16 6.21 7.20 7.29 7.56 7.74 2008.10.09 6.12 6.93 7.02 7.29 7.47 2008.10.30 6.03 6.66 6.75 7.02 7.202008.11.27 5.04 5.58 5.67 5.94 6.12 2008.12.23 4.86 5.31 5.40 5.76 5.94 2010.10.20 5.10 5.56 5.60 5.96 6.14% 2010.12.27 5.35 5.81 5.85 6.22 6.40% 2011.02.10 5.60 6.06 6.10 6.45 6.60% 2011.04.06 5.85 6.31 6.40 6.65 6.80%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单位:年利率%调整时间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对金融机构贷款再贴现一年六个月三个月二十天1996.05.018.82 8.82 10.98 10.17 10.08 9.00 ** 1996.08.238.28 7.92 10.62 10.17 9.72 9.00 ** 1997.10.237.56 7.02 9.36 9.09 8.82 8.55 ** 1998.03.21 5.22 7.92 7.02 6.84 6.39 6.03 1998.07.01 3.51 5.67 5.58 5.49 5.22 4.32 1998.12.07 3.24 5.13 5.04 4.86 4.59 3.96 1999.06.10 2.07 3.78 3.69 3.51 3.24 2.16 2001.09.11 2.97 2002.02.21 1.89 3.24 3.15 2.97 2.70 2.97 2003.12.21 1.622004.03.25 3.87 3.78 3.60 3.33 3.24 2005.03.170.992008.01.01 4.68 4.59 4.41 4.14 4.32 2008.11.27 1.620.72 3.60 3.51 3.33 3.06 2.97 2008.12.23 3.33 3.24 3.06 2.79 1.80 注:1.1998年3月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个帐户合并为准备金帐户。
金融热点问题分析——关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多次上调前言:提及今年经济上较为轰动的事,莫过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多次上调。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一、存款准备金的四种职能。
1、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生变动时稳定隔夜利率--缓冲职能;2、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准备金需求的一个来源,从而可以补偿通过自发性因素产生的流动性资产供给--流动资产管理职能;3、可以被作为一种控制货币总量的手段--货币控制职能;4、可以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收入的一个来源--收入或税收职能。
二、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
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存在着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则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当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从反方向抵消了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三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是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三、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35《商场现代化》年月(中旬刊)总第55期一、存款准备金率概述1.存款准备金率的一般概述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
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率。
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和超额准备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
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
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作用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直接影响货币乘数。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削弱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减小货币创造乘数,缩小货币扩张的规模;反之则相反。
另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超额储备规模。
当准备金率上升时,商业银行的部分超额储备转化为法定储备,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下降;反之则相反。
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史调整状况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二十几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十六次调整。
我国的法定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按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一般存款账户,统称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资金收付。
在2006年中为控制银行信贷,缓解流动性过剩状况,央行先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进入2008年,截止到2008年4月25日,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导读:规章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篇一: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8 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经国务院允许,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 年 3 月 21 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七项: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 13%下调到 8%。
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份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
法定准备金的交存分以下情况:1、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人民银行总行。
2、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其总行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行。
3、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总行统一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行。
4、城市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
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现行体制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
5、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统一存入其总部所在地的人民银行总行。
6、经批准,已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其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法人统一存入所在地人民银行分行。
存款准备金与宏观调控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利率 CPI 宏观调控摘要:随着我国输入型CPI持续上升,3月份我国CPI已经达到5.4%,面对这一经济发展过热的现象,我国政府近期多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目的是收缩流动性,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总量,抵制通货膨胀。
如此强烈的金融手段究竟会对我国经济形势造成怎样的影响,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
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 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对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旨在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
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央行表示,在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货币信贷增长仍然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
证券市场20年政策救市全纪录A股市场自从1990年成立以来,政策市的影子就一直挥之不去,股市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有一条明晰的“政策主导线”,“救市”与“控市”往往成为左右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股海沉浮,弹指一挥间,浪沙淘尽英雄,谁才是资本市场的上帝之手?第一次——设证券市场调节基金+邓小平南巡讲话救市政策出台背景:从1990年12月8日起,半年以来始终上涨的深圳股市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9个月的长跌。
9个月中,深市总市值抹去了七八个亿,只剩下35亿元,市场一片恐慌。
1991年4月22日,正在试营业期间的深交所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空前绝后的零成交纪录。
1991年7月3日刚刚举行了正式开业仪式的深圳证交所,就面临着市场急速下跌的严峻局面。
救市政策邓小平南巡讲话:“坚决地试”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证券、股市,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股指走出强势行情,并且在5月21日,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
深圳设证券市场调节基金1991年8月26日,深交所副总经理禹国刚将《关于“调节基金”入市的建议》上报深圳市政府。
张鸿义当即在建议书上批示:“调节基金可在近20天内根据市况适当介入稳定市场。
根据确定原则,请金明同志(深圳股市调节基金负责人)具体运作。
要做好、做细,力争达到政策目标。
中国证券市场第一次设立政府干预基金是在1991年。
1991年1月,为了在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非常时期平抑股价,防止大起大落,深圳市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决定建立深圳市证券市场调节基金,为此还颁布了《深圳市证券市场调节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基金的性质、来源及筹集办法,基金的管理、使用、运作等做了规定,规定该基金是为了平抑证券市场,不以营利为目的。
政府干预基金的设立,开启了政府主动坐庄买卖股票、调整市场指数、干预市场起落的先声。
这时候中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并不长。
从1990年12月8日起,半年以来始终上涨的深圳股市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9个月的长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04.10.29•【文号】银发[2004]252号•【施行日期】2005.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外汇管理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2004]252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加强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充分发挥外汇存款准备金的职能作用,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存款准备金率从2005年1月15日起,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3%。
二、交存方式(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提交“外汇存款准备金交存凭证”(格式附后)。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审查合格后,上述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办理划款手续。
(二)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向其法人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提交“外汇存款准备金交存凭证”。
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审查合格后,上述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办理划款手续。
(三)省会(首府)城市(含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会城市)、深圳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外资金融机构,由其法人机构(或外国银行各分行)向所在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提交“外汇存款准备金交存凭证”。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营业部门审查合格后,上述金融机构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办理划款手续。
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货币管理当局规定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持有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其中规定的比例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再将对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要求与存款类金融机构某种指标相结合,来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和监管要求,就是一种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美国联邦储备局在正式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实际上执行的一直都是一种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但其具体操作却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变革。
考察这种变革,对于我国相关政策的实施会有一些借鉴意义。
一、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创立初期,以提供短期流动性为目标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建立的联邦储备银行体系,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主要目标是满足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以缓解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作为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要求按照其活期存款一定比例持有准备金,但这种比例因地区而异:中心储备城市的银行为18%,储备城市银行15%,乡村银行12%。
后来由于这种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给成员银行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1917年美联储降低了相应的准备金率,中心储备城市的银行为13%,储备城市银行10%,乡村银行7%。
成员银行的定期存款准备金率降为3%。
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到二战前,存款准备金制度转向以影响信贷为目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联储逐渐转变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存款准备金制度也从原先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开始转向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目标。
但直到二十年代末,由于再贴现率总体上低于市场利率,以及贴现窗口较低的监管压力,美联储主要以再贴现窗口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
加上美联储没有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授权等因素,这一时期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较小。
三、战后,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为主题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第一阶段:战后---1980年《货币控制法》的出台。
这一阶段是以控制货币量为主题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体系初步建立时期。
除了建立根据存款规模和账户种类设置差额准备率的准备金制度外。
现行存款准备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划分不够明确、具体,会计科目严密性设计存在缺陷,基层难操作,监管难到位。
一是,财政性存款的资金范围界定不清。
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发现个别金融机构财政性缴存款和一般性缴存款缴存范围会计科目存在重叠。
例如,农信社“2012财政性存款”,纳入一般性缴存款范围,明显背离财政性缴存款管理;“2013待结算财政款项”、“2014地方财政库款”、“2015县级财政预算外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缴存范围。
这种缴存会计科目体系设计,首先在名称上混淆了财政性存款和一般性存款,是一种会计科目的滥用。
其次,这更是一个明显的政策漏洞。
财政性存款全额缴存,而一般性存款的缴存比例仅为6%,农村信用社只要将财政性存款不纳入二级科目核算就可以达到少缴财政性的目的。
因此,基层人民银行在进行非现场监督时困难重重。
(报表时是否报送二级科目?)二是,存款类金融创新产品会计指标口径不一致,缴存范围模糊不清。
然而,对于结构性存款1,没有明确的科目范围核定,金融机构极易由于金融创新而扩大原未缴科目的核算范围,使应缴纳入缴存的资金未能纳入缴存范围,导致缴存款遗漏、少缴。
多数用于投资的募集资金计入了存款类会计科目,并按照法定比例缴存存款准备金;但是也有一些科目商业银行认为其不涉及到本金的转移或属于理财投向,将部分结构性存款计入了保证金存款账户或代客理财账户,未缴纳存款准备金。
三是,缴存科目范围中部分科目应该纳入却未纳入。
其中典1结构性存款由普通存款与嵌入其中的衍生金融工具复合而成,通常表现为客户向银行出卖与普通存款相关的利率或汇率等方面的期权,由银行用于投资,并向客户提供高于普通存款收益的期权费收入。
型的就是保证金科目,由于该科目没有纳入缴存准备金范围,没有应缴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制约,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该科目不断扩张,产生更多的派生存款。
再有,金融机构银创新而派生新的业务并相应新增设科目的,新增设科目不能保证及时上报人民银行予以核定,导致应纳如缴存的科目没有及时缴存。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发文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文号:农银发[1998]47号发布日期:1998-3-27执行日期:1998-3-27生效日期:1900-1-1附:中国农业银行准备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准备金管理的具体内容第三章缴存准备金率的核定与缴存准备金的缴退第四章留存准备金率的核定与考核第五章罚则第六章附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直属分行:为了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理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增强金融机构资金自求平衡能力,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改革。
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1998]银机电30号)要求,结合中国农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要点。
(一)改革内容。
1.调整金融机构一般存款范围。
将金融机构代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的一般存款。
金融机构对一般存款按规定比例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
2.将现行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缴来一般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现行的13%下调为8%,并实行按法人为单位进行考核。
中国农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统一存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4.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农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当旬第五日至下旬第四日每日营业终了时,按总行存入的准备金存款余额,与上旬末全行一般存款余额之比,不得低于8%.中国人民银行对其不足部分按每日万分之六的利率处以罚息。
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准备金存款账户出现透支,中国人民银行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5.金融机构法人按旬(旬后五日内)将汇总的全行旬末一般存款余额表,报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按月将汇总的全系统月末日计表,报送中国人民银行。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单位:百分点)39 2011年3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9.5% 20.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6.50% 0.538 2011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19.00% 19.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50% 16.00% 0.537 2011年1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50% 19.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00% 15.50% 0.536 2010年12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00% 18.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50% 15.00% 0.535 2010年11月29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 18.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4.50% 0.534 2010年11月16日(大型金融机构)17.00% 17.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14.00% 0.533 2010年5月10日(大型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32 2010年2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6.00% 16.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31 2010年1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30 2008年12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6.00% 15.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3.50% -0.529 2008年12月05日(大型金融机构)17.00% 16.00% -1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4.00% -228 2008年10月15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50% 16.00% -0.527 2008年09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50% -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 -126 2008年06月07日16.50% 17.50% 1 25 2008年05月20日16% 16.50% 0.50 24 2008年04月25日15.50% 16% 0.50 23 2008年03月18日15% 15.50% 0.50 22 2008年01月25日14.50% 15% 0.50 21 2007年12月25日13.50% 14.50% 1 20 2007年11月26日13% 13.50% 0.50 19 2007年10月25日12.50% 13% 0.50 18 2007年09月25日12% 12.50% 0.50 17 2007年08月15日11.50% 12% 0.50 16 2007年06月05日11% 11.50% 0.50 15 2007年05月15日10.50% 11% 0.50 14 2007年04月16日10% 10.50% 0.50 13 2007年02月25日9.50% 10% 0.50 12 2007年01月15日9% 9.50% 0.5011 2006年11月15日 8.50% 9% 0.50 10 2006年08月15日 8% 8.50% 0.50 9 2006年07月5日 7.50% 8% 0.50 8 2004年04月25日 7% 7.50% 0.50 7 2003年09月21日 6% 7% 1 6 1999年11月21日 8% 6% -2 5 1998年03月21日 13% 8% -5 4 1988年09月 12% 13% 1 3 87年 10%12% 2 2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新浪财经注:财务公司准备金率不与小型金融机构一致,调整后准备金率为12%。
1984年-2015年10月24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1984年-2015年10月24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表
次数调整时间调整前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幅度:百分点
52 2015年10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18.00% 17.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 13.50% -0.5
51 2015年9月6日(大型金融机构)18.50% 18% -0.5 (中小金融机构)14.5% 14% -0.5
50 2015年6月28日(中小金融机构)15% 14.5 -0.5
49 2015年4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9.50% 5.00% -1 (中小金融机构) 15.00% -1
48 2015年2月5日(大型金融机构) 19.50% -0.5 (中小金融机构) 16.00% -0.5
47 2014年6月16日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
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
百分点。
-0.5
46 2014年4月25日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
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
-0.5
46 2012年7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20.50% 20.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00% 16.50% -0.5
45 2012年5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20.50% 20.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00% 16.50% -0.5
44 2012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21.00% 20.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7.00% -0.5
43 2011年12月5日(大型金融机构)21.50% 21.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8.00% 17.50% -0.5
42 2011年6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21.00% 21.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8.00% 0.5
41 2011年5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20.50% 21.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00% 17.50% 0.5
40 2011年4月21日(大型金融机构)20.00% 20.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39 2011年3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9.50% 20.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6.50% 0.5
38 2011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19.00% 19.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37 2011年1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50% 19.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00% 15.50% 0.5
36 2010年12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00% 18.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50% 15.00% 0.5
35 2010年11月29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 18.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4.50% 0.5
34 2010年11月16日(大型金融机构)17.00% 17.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14.00% 0.5
33 2010年5月10日(大型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32 2010年2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6.00% 16.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31 2010年1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30 2008年12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6.00% 15.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3.50% -0.5
29 2008年12月5日(大型金融机构)17.00% 16.00% -1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4.00% -2
28 2008年10月15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50% 16.00% -0.5
27 2008年9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50% -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 -1
26 2008年6月7日16.50% 17.50% 1 25 2008年5月20日16% 16.50% 0.5 24 2008年4月25日15.50% 16% 0.5 23 2008年3月18日15% 15.50% 0.5 22 2008年1月25日14.50% 15% 0.5 21 2007年12月25日13.50% 14.50% 1 20 2007年11月26日13% 13.50% 0.5 19 2007年10月25日12.50% 13% 0.5 18 2007年9月25日12% 12.50% 0.5 17 2007年8月15日11.50% 12% 0.5 16 2007年6月5日11% 11.50% 0.5 15 2007年5月15日10.50% 11% 0.5 14 2007年4月16日10% 10.50% 0.5 13 2007年2月25日9.50% 10% 0.5 12 2007年1月15日9% 9.50% 0.5 11 2006年11月15日8.50% 9% 0.5 10 2006年8月15日8% 8.50% 0.5 9 2006年7月5日7.50% 8% 0.5 8 2004年4月25日7% 7.50% 0.5 7 2003年9月21日6% 7% 1 6 1999年11月21日8% 6% -2 5 1998年3月21日13% 8% -5 4 1988年9月12% 13% 1 3 87年10% 12% 2 2 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
1 84年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