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及特色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15
中国历代古典家具风格特点我国是个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由多民族组成的。
因此,无论是文化积演还是物质文明都有着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其中的家具成就尤为显赫,蜚声中外的“明式家具”就是我们的祖先给人类艺术宝库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家具”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工艺美术用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习俗,因而生产出不同风格的家具。
我国有史以来自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家具同样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发展变化着。
我国的起居方式,自古至今可分为“席地坐”和“垂足坐”两大时期。
一、商周时代的家具商周家具的品种主要包括:席、俎、禁和扆。
1、席,床塌之始。
先民们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用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作为坐卧之具,这就是席。
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兼作坐具与卧具,可谓床塌之始祖。
2、俎,桌案之始。
俎是古时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之用具。
俎为后世的桌、案、几、椅、凳等家具奠定了基础,实在可谓桌案类家具之始祖。
从出土的商周时代的实物看,俎由最初的四条腿,发展成新的板式腿造型。
几在古时是凭倚之具,为长者、尊者所设,放在身前或身侧,也可以说是靠背的母体。
3、禁,箱柜之始。
它是商周时的礼器,祭祀时是放置供品和器具的台子。
通常为长方体,形似现在的箱子。
4、扆,屏风之始。
扆,是古时天子座后的屏风,在周朝,是天子专用的器具。
它以木为框,糊以绛帛,上画斧纹,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其余部分画黑色,这是天子名位与权利的象征。
二、春秋战国、秦时期家具西周以后从春秋到战国直至秦灭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的时期,是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变革时期,奴隶的解放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工艺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春秋时期还出现了著名匠师鲁班,相传他发明了钻刨、曲尺和墨斗等。
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中国传统家居文化是源远流长、独特精深的,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家居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对家居环境、家居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物品的态度、理念和传承方式。
在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体现在家居设计、摆件、装饰、家具等方方面面。
以下将从家居设计、摆件、装饰、家具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家居文化进行探讨。
家居设计是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传统家居设计讲究物理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在传统家居设计中,人与自然、内与外、虚与实之间追求一种平衡状态。
比如,家庭中的院落布局非常重要,一般采用进深式的布局,即外部有围墙,内部有庭院,进门后先进院落再进屋内,形成了虚实结合的空间感。
此外,中国传统家居设计也注重纵深感的表达,通常通过多庭院、多进深的结构来表达空间上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都彰显了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特点。
摆件是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中重要的装饰元素之一。
摆件的选择和摆放是传统家居文化中一门独特的艺术。
在中国传统家居中,摆件承载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记忆的回忆。
比如,中国的红木器物、青花瓷、景泰蓝等都是很具代表性的摆件。
这些摆件通过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形象,展现出传统艺术的魅力。
摆件的摆放也需要讲究,通常会考虑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形式对称等因素,以体现平衡和谐的美感。
装饰是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家居装饰注重自然、纯朴和和谐的原则,追求一种简洁而又深沉的美感。
在传统家居装饰中,常常运用到对称、配色和图案等技法。
比如,传统的木雕和镂空装饰常常出现于柱子、门楣、家具等地方,通过精美的雕刻和纹样的编排,使整个空间更加具有艺术感和装饰效果。
此外,中国传统家居文化还注重色彩的运用,常常采用红、黄、绿等明快的颜色,以凸显喜庆和幸福的氛围。
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
传统家具以实用性和美观性为基础,注重材料的选择、工艺的精湛和形式的独特。
比如,红木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色泽鲜艳、纹理独特等特点受到世人的喜爱。
浅谈中国传统家具的色彩运用中国传统家具的色彩运用在中国古代家具制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代家具色彩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特点,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浅谈中国传统家具色彩运用的特点和意义。
中国传统家具色彩运用的特点:1.以自然色为主:中国古代家具的色彩以自然色为主,如红木家具以自然的木纹色为主,由于其木本色的红褐色、红玉色、黄褐色、紫红色等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很多家具都以原木纹色为主,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朴素的感觉。
2.寓意深远:中国传统家具的色彩运用寓意深远,往往会选用寓意吉祥、吉利的色彩,如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白色代表着纯洁、庄严,金黄色代表着富贵、吉祥。
这些色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意义。
3.色彩搭配统一:中国传统家具在色彩运用上往往注重整体搭配,追求色彩的统一和和谐。
尤其是在一些仿古家具中,往往会选用多种色彩进行搭配,如红、黑、金等,但总体来说还是追求色彩的统一和协调。
4.注重光影效果:在中国传统家具中,色彩不仅仅是平面的颜色,还注重光影的效果。
例如在红木家具上,通过对木材的打磨和上光处理,能够使家具散发出温润的木质光泽,给人一种光影交融的美感。
1.传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家具色彩的运用承载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其中既有对色彩的历史传承,也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比如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红木家具的运用正是传承了这一传统文化内涵。
2.体现审美情趣:中国传统家具的色彩运用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中国人重视色彩的意蕴,注重色彩与自然的融合,追求自然之美。
色彩是中国传统家具审美情趣的一部分,通过对色彩的精心运用,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之情。
3.象征人生观念:中国传统家具的色彩运用还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人生观念。
比如在红木家具中,金黄色往往被用来勾勒花鸟山石图案,寓意着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追求,也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传统家具赏析中国传统家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们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中国传统家具的赏析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包括材料、工艺、形式和意义等方面。
中国传统家具的材料十分丰富多样。
常见的材料包括红木、柚木、黄花梨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质地和纹理,经过精心的加工和雕刻,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红木家具以其红色的质地和细腻的纹路而闻名,柚木家具则以其淡黄色和坚硬的质地而备受推崇。
中国传统家具的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家具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经过精心雕琢,例如木材的选材、切割、拼接、雕刻等。
家具的表面通常还会进行研磨和上漆等工序,使之更加光滑和耐用。
这些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使得中国传统家具具有了独特的工艺美感。
第三,中国传统家具的形式多样,有座椅、桌子、柜子、屏风等。
每一种家具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结构,既满足了实用的功能需求,又展现了审美的价值。
例如,座椅的设计注重人体工学,使人坐得舒适;桌子的设计追求简约和实用,方便人们进行各种活动。
中国传统家具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家具,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家具上的雕刻和装饰图案往往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历史故事相关联,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例如,一些家具上的龙、凤、麒麟等图案象征着吉祥和权力,寓意着家庭的幸福和荣耀。
中国传统家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们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通过对材料、工艺、形式和意义等多个方面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家具的魅力。
中式家具的发展史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一中式家具的发展历史中式古代家具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象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鼎盛时期,高矮家具并存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鼎盛时期(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二各个时期家具的特点1)夏、商、周时期中式家具的特点:造型古朴、用料粗壮,漆饰单纯,纹饰拙犷。
2)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家具的特点:(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3)出现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特点:高形家具的出现使得家具的尺寸有了增高。
种类繁多。
4)隋唐及五代时期的家具特点: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
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
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5)宋、元时期家具的特点:1)家具结构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2)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
3)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
6) 明代时期的家具特点: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
简述中国古代室内家具陈设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室内家具陈设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传统性与变革性并存中国古代室内家具陈设的发展既有传统性,又有变革性。
在古代,家具陈设是受到地域、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各个时期和地区的家具风格各异。
然而,古代中国的家具陈设也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变革,如唐宋时期的家具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明清时期的家具则更加注重装饰性和精致度。
二、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古代中国的室内家具陈设注重家具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相对简朴,家具的设计和摆放都是为了方便生活。
家具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如木质榻榻米床的设计考虑到了舒适性和储物功能,桌椅的设计强调稳固和方便摆放等。
古代中国人的家具陈设也注重布局的合理性,以便更好地利用空间。
三、讲究材质和工艺古代中国的家具陈设注重材质的选择和工艺的精细。
家具的主要材料多为木材,如红木、楠木、柚木等,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
古代家具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修、刨、雕、磨、绘等。
家具的制作工艺手工精细,注重细节和雕刻的精美度,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家具的重视和对美的追求。
四、强调装饰性和文化内涵古代中国的家具陈设强调装饰性和文化内涵。
家具的装饰通常采用雕刻、绘画、镶嵌等技法,以增加家具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家具上的雕刻图案多为花鸟、人物、山水等传统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
此外,家具陈设还注重与室内环境的协调,如与壁画、窗帘、地毯等进行配合,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五、室内布置的讲究古代中国的家具陈设注重室内布置的讲究。
家具的摆放位置和布局需要考虑到整体空间的平衡与协调。
古代中国人注重家居风水,认为家具的摆放与家庭的运势和人的福祉息息相关。
因此,在家具陈设中,不仅要考虑家具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要注重其与整个室内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古代室内家具陈设的发展具有传统性与变革性并存、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讲究材质和工艺、强调装饰性和文化内涵以及室内布置的讲究等特点。
传统中式风格装饰要素及特色一、要素:1.古典建筑:传统中式装饰以古典建筑为主要特点,建筑的形式多为四合院、宫殿、园林等。
古典建筑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装饰细节,如层次分明的檐口、彩绘的雕花、大型的柱子等。
2.传统家具:传统中式风格的家具通常采用红木等贵重木材制作,具有雕刻精美、线条简洁、造型古朴的特点。
家具中常见的元素包括罗纹、龙鳞、云纹等传统图案。
3.文人雅士文化:传统中式风格强调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传统中式装饰中经常可以看到书法、绘画、茶具等与文人雅士文化相关的元素。
4.传统图案:传统中式装饰中经常使用的图案有龙、凤、花鸟、山水等。
这些图案通常通过雕刻、绘画、刺绣等手法表现出来,具有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特色。
5.传统材料:传统中式装饰中常使用的材料有红木、漆器、玉石、瓷器等。
这些材料多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工艺制作,通过精湛的工艺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特色:1.自然和谐:传统中式装饰强调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利用自然元素和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水池等。
装饰中的元素常表达出山水意境、自然景致,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与宁静。
2.简约大方:传统中式装饰强调简约大方,注重内涵和品味,追求质朴而不失雅致的美。
在装饰的选择和搭配上,通常以简约为主,不过度繁琐,以展示材料和手工艺术的精湛。
3.重视空间布局:传统中式装饰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强调整体效果。
装饰中常采用的手法有对称布局、景墙布置、挑窗设置等,使整个空间呈现出谐调和平衡。
4.崇尚传统价值观:传统中式装饰强调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如儒家思想的“和谐共处”和道家思想的“自然与人和谐共生”。
装饰中的元素通常寓意吉祥、美好,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向往。
5.精湛工艺:传统中式装饰注重传统工艺的运用和传承,如木雕、石雕、漆器制作等。
这些工艺通常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修炼和磨练,以精湛的技艺表达出装饰的美感。
总之,传统中式装饰以其独特的要素和特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
宋式家具风格介绍
宋式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代表之一,以简约、秀雅、古朴而闻名。
它反映了宋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宋式家具在设计上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造型简练,线条流畅,色彩自然,强调内在的韵味和美感。
在结构上,宋式家具采用了传统的榫卯结构,使得家具坚固耐用,同时也避免了使用钉子等金属连接件,保持了家具的质朴和自然。
宋式家具的材质多为优质硬木,如紫檀、黄花梨、铁力木等,这些木材纹理美观,质地坚硬,耐久性好,能够保证家具的品质和寿命。
此外,宋式家具在细节处理上也十分讲究,如雕刻、镶嵌、彩绘等工艺的应用,使得家具更加精美绝伦。
总的来说,宋式家具风格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简约、内敛和含蓄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种风格的家具至今仍受到广泛的欢迎和追捧,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板凳类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
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
后进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为三大种类:凳、椅子、宝座,并又细分成多种名称和造型,下面列出部分说明:(1)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子主要有: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3)宝座以上几类都有各自的分类和进化规律,但总体进化规律是由矮变高,由简入繁。
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的椅凳类家具风格和特色也有所不同。
宋代的椅凳类家具造型纯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垂足而坐的椅、凳、墩等高型家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
明代在继承宋代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造型上讲究简洁朴实,符合人体功能需要。
清代椅凳类家具则逐渐脱离明代风格,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一、凳凳,最早并不是我们今天坐的凳子,它是专指蹬具,相当于脚踏。
它成为坐具,也是汉代以后的事。
凳的形式有方圆两种,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影木心者,有各种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还有藤心,大理石心者。
宋代以后,用材及工艺都很讲究。
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等造型。
二、椅中国古代椅子,主要从唐以后出现,而椅子主要也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后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主要种类:交椅、太师椅、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1、交椅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状,故名“交椅”,是可以折叠的交足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