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圈闭和油气藏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107
采油定义水泥帽:固井时,从井口到地下40米左右处,用水泥封固套管与井壁之间,称为水泥帽。
水泥塞:从完钻井底至人工井底这段泥柱,叫水泥塞。
沉沙口袋:从人工井底到所射油层底部一段套管内容积,叫沉沙口袋。
用于沉积随油流带出来的砂石及压裂沉砂。
沉砂口袋一般留15~25米。
人工井底:油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内最下部的一段水泥凝固后的顶面,就是人工井底。
油气藏:在同一圈闭内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
圈闭:能够使油气聚集起来的场所叫圈闭。
原生油气藏:当油气藏形成以后,没有遭受构造运动及其他因素破坏的油气藏称为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在构造运动及其他破坏性因素影响下,原生油气藏受到破坏,油气再次运移聚集在新的圈闭中,形成新的油气藏称为次生油气藏。
工业油气藏:凡是储存油、气量较多,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在当前技术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叫工业油气藏。
水压驱动:靠油藏的边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作用把石油推向井底的。
气压驱动:依靠油藏气顶压缩气体的膨胀力推动石油流入井底,叫气压驱动。
弹性驱动:钻开油层后,地层压力下降,引起地层及其中液体发生弹性膨胀,体积增大,从而把石油从油层推向井底,这种方式称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依靠石油溶解气中溶解气分离时所产生的膨胀力推动石油流向井底,叫溶解气驱动。
重力驱动:石油依靠本身的重力由油层流向油井,叫重力驱动。
岩石总孔隙度:油层岩石的空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值叫岩石总孔隙度。
岩石有效孔隙度:油层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叫有效孔隙度。
油层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岩石让流体通过的能力叫渗透性。
绝对渗透率:用空气测定的油层渗透率叫绝对渗透率,也叫空气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多项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某一项流体的渗透率叫该项流体的有效渗透率,又叫相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多项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其中某一项流体的相渗透率与该介质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叫相对渗透率。
1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第2节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第3节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第4节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第5节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第五章:圈闭和油气藏2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一、圈闭1、概念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圈闭三要素:储层、盖层、遮挡物3盐丘断层不整合背斜尖灭透镜体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遮挡物储集层顶面局部上拱,上方和周翼被非渗透层围限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孔渗发生终止储集层在各个方向均被非渗透层包围42、圈闭度量(1) 溢出点流体充满圈闭后,开始溢出的点,称圈闭的溢出点。
(2)闭合高度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称该圈闭的闭合高度。
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闭合高度:以水平面为基准测量。
构造幅度(H1):以区域倾斜面为基准测量。
具相同构造幅度的背斜在不同区域倾斜背景上具有不同的闭合度。
5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3)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面积,称该圈闭的闭合面积。
6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7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闭合面积确定:三线闭合原则(构造等高线、断层线、岩性尖灭线)。
8(4)储集层厚度(H)指储集层中扣除其中非渗透性夹层的厚度。
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9(5)储集层有效厚度(h )指储集层中具有商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
有效厚度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油层内具有可动油;二是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开发。
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山20-22山21-21山22-20山23-1910有效厚度一般以单层试油资料为依据,对岩心资料进行充分研究,制定出有效厚度的物性、岩性、电性、含油性标准,应用测井定量解释方法,制定出油气层取舍标准和夹层扣除标准,用测井曲线及其解释结果确定油、气层有效厚度。
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杜212块大凌河组油层有效厚度标准0.05Md (mm)2602550油浸202040粉砂岩AC (μs/m)Rt (Ω.m)So (%)含油显示K(10-3μm 2)Φ(%)Vsh (%)粒度电性含油性物性岩性11(6)有效孔隙度(Ф)指岩石中可让流体在其中流动的、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值。
①中间地层垂距变化②重复褶皱;③平行褶皱;④不协调褶皱;⑤刺穿和隐刺穿褶皱⑥不对称褶皱;⑦礁和沉积差异压实;⑧多种假构造(溶蚀、坍塌造成的);⑨不整合前的变形;⑩逆掩断层下的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由于其距油源区近,又是与沉积作用同期形成,同生断层又可作为其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因而常可形成富集高产的油气藏.断层与储集层相结合,在平面上构成封闭状态主要有以下四种基本情况:①一条弯曲断层与单斜地层相切(图中B) ②由两条或更多互相交叉的断层,在储集层上倾方向产生遮挡(图中C)③一条近于平直的断层,在鼻状地层向上开口端产生遮挡,形成所谓的鼻状构造(图中D);④由几条断层将地层从四周切割成一个孤立断块,形成封闭(图中E)。
该气田的生产层主要是三叠系嘉陵江组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其上部为硬石膏层作为盖层。
据岩心分析,其平均孔隙度仅2%,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但试井结果,渗透率达几十到几万毫达西,平均值高达3000毫达西以上。
因此,这种良好的渗透性显然是由于次生裂缝发育造成的。
该区蒙特雷组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板状硅质页岩;中部为裂缝性燧石层;下部为石灰质页岩。
中部岩层为主要储集层,其孔隙度仅6%,但裂缝发育且分布均匀,渗透率极高,60%的产量来自该层。
根据与刺穿岩体的关系可分为两类直接与刺穿岩体有关的圈闭和油气藏(图中Ⅰ①-③)。
它包括①盐栓(核)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②盐帽沿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③盐幅内的透镜体圈闭和油气藏。
与刺穿岩体有成因联系的伴生圈闭和油气藏(图中Ⅱ①-④)。
它包括①盐背斜圈闭和油气藏;②断层圈闭和油气藏;③盐栓周围的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④岩性尖灭圈闭和油气藏。
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小溪油田为典型的边滩砂岩体油气藏。
砂岩厚度与蛇曲河凹岸一侧延伸方向一致,砂体的形态与边滩一致。
该油田构造为一向北倾斜的鼻状构造,油田分布主要受边滩砂岩体所控制。
油田面积约25km2,原始可采储量达1370万吨。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部的布奇砂岩中的油田为典型的分流河道砂岩体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