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主题班会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10
爱心启航主题班会流程一、开场(5分钟)1. 主持人介绍班会主题:“爱心启航”,旨在提倡互助友爱、传递温暖,以爱心为帆,开启每个人心灵的航程。
2. 主持人简单介绍班会流程:班会将通过演讲、互动游戏和心灵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感受到爱心的力量,激发大家的爱心,为集体建设和个人成长贡献力量。
二、第一环节:爱的寄语(10分钟)1. 主持人请一名同学上台,分享一段自己曾经收到或送出的爱的寄语,表达感激和鼓励之情。
2. 各位同学自愿上台,讲述自己收到或送出的爱的寄语,并解释对这个寄语的理解和影响。
三、第二环节:爱心投递(15分钟)1. 主持人宣布进行“爱心投递”活动: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爱心卡片,上面写下对一位同学的祝福话语,投递给相应的同学。
2. 活动进行时,同学们交流祝福卡片,相互送祝福。
3. 在倾听同学们分享寄语的同时,主持人将相关话题引导到如何向他人传递爱和关怀。
四、第三环节:爱心故事分享(15分钟)1. 主持人播放或朗读一篇真实的爱心故事,让同学们感受爱心的力量。
2. 随后,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的感动故事,鼓励大家勇敢行动,传递更多爱的力量。
3. 同学们可以自发上台分享、唱歌、朗诵等形式来表达感恩和爱心。
五、第四环节:爱心互动游戏(15分钟)1. 主持人介绍一款关于爱心的互动游戏,比如“爱心接力”:同学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要按照规定传递爱心物品,最先传递完成的小组获胜。
2. 游戏过程中,主持人通过评判和提问,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并让大家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六、第五环节:爱心坚守(10分钟)1. 主持人请一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坚持做善事的经历和感受,并鼓励大家守护爱心,坚持做一名充满爱心的学生。
2. 主持人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坚守爱心,为他人付出?七、第六环节:爱心倾诉(15分钟)1. 主持人请同学们自愿上台,分享自己曾经需要帮助时,得到他人帮助的经历,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中小学生《爱心传递》主题班会教案内容开展关爱活动,使幼儿享受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学校、家庭、社会是儿童生活的三个重要场所,三位一体能整合资源,形成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合力。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心传递》主题班会,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谢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爱心传递》主题班会1一、背景分析:微博上有这么一段话:如果父母不养我们,不供我们读书,这么多年来,他们赚的钱已经可以环游世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我们成长的年华里,父母双鬓的头发已渐渐发白,光阴荏苒,韶华易逝,此时不感恩,更待何时?本班有学生43人,大多独生子女。
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宠溺,形成自我中心意识,不懂得与人分享,认为父母家长的付出是理所当然,感恩的意识淡薄。
故此,召开本次班会,教会他们做人。
通过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反思、体会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思索对父母的报恩之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报恩之行。
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二、设计理念:用主题班会的形式,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盛会的事例,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去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教育目的。
通过回忆日常的点滴,唤醒同学们麻木的心灵,让大家心怀感恩,变得勇敢与坚强,理解和体谅父母,让感恩的行动在生活中传递下去,然后将对父母的感恩引申向整个社会。
心怀感恩之情,对别人,对事物,对环境,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
三、教育目标:1.让学生理解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爱,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报答父母、老师、同学,以实际的行动报答他们。
3.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过程:课前准备:1.制作好班队活动所需的音乐,加以气氛。
2.收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3.学生制作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开始阶段:班主任:同学们,现在我宣布:“传递爱心共享幸福”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有请我们的两位主持人!(学生鼓掌)主持人1: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主持人2: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主持人1: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支持人2: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漫天轻舞。
爱心互助主题班会教案班会主题:爱心互助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能深入理解爱心互助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彼此帮助,付出爱心的能力和品质,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第一部分:引入(10分钟)1. 提问:你们都知道什么是爱心吗?有哪些表现?2. 示范:校长或老师可以站到讲台上,现场示范和学生们共同进行“爱心扶起”游戏——一个同学跪在地上,两名学生站在他的两侧,用双臂搀扶他起身。
游戏结束后,老师或校长简要点评这个游戏,向学生们介绍“爱心互助”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课程讨论及反思(30分钟)1. 分组: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自己的爱心互助故事或目睹的爱心互助场景,组长带领小组班级状况反思分析。
2. 汇报:每个小组的组长可以汇报自己班级的情况,或者谈论一下自己目睹别人爱心互助的感悟。
3. 分析:老师或校长负责分析每个小组的反思,指导学生认识爱心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爱心互助将带来快乐和幸福。
第三部分:体验式感受(30分钟)1. 观影:学生们观看一个20分钟的录像,这个录像讲述了一个不幸的人得到爱心帮助后,重新站起来,有了新的生活。
2. 分析:导演、老师或校长对影片做分析和总结,回答学生们的问题。
第四部分:展示与总结(20分钟)1. 组织:学生们可以表演歌曲或小品,讲述诗歌或演讲,主题为爱心互助。
2. 宣传:老师可以制作海报,宣传爱心互助的意义和曾经发生的故事。
3. 反思:老师总结班会,提醒学生们将班会中学到的爱心品质带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并倡导学生在习惯上培养帮助同学的习惯。
4. 感受:学生和老师一起高呼口号:“爱心共享,互助同行!”总结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时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和优秀的行动。
班会主题教育中,“爱心互助”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重点,通过这个班会,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和认识到爱心互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基础作用,引导学生从小建立有爱心、善良、博爱的意识,共同营造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
爱心传递情满校园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背景近年来,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理心。
本次主题班会旨在通过“爱心传递,情满校园”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帮助他人的意识;2.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助与理解,促进班级关系的和谐;3.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共同营造温馨的校园氛围。
三、活动流程1. 开场(5分钟)•主持人简要介绍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和意义。
2. 爱心分享环节(15分钟)•学生自愿分享自己曾经受到或表达爱心的经历,激励其他同学。
3. 爱心小游戏(20分钟)•分组进行小游戏,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感受爱心的力量。
4. 班级爱心行动计划(15分钟)•同学们共同制定班级爱心行动计划,包括每个人可以做的小事和长期计划。
5. 爱心传递实践(30分钟)•学生们在校园内展开爱心传递活动,可以是捡垃圾、帮助老师整理教室等。
6. 总结和展望(5分钟)•班主任或学生代表总结本次主题班会的收获,并展望未来班级的发展方向。
四、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流程和环节,准备所需道具和材料;2.指定班会主持人和其他参与角色;3.宣传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活动评估•收集学生对主题班会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认知和态度变化;•整理活动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类似主题班会提供借鉴。
六、活动延伸•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促进爱心传递的持续发展;•组织志愿者活动或义卖等社会实践,让学生从校园延伸到社会。
通过本次“爱心传递情满校园”主题班会活动,希望可以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学会感恩、互助和责任,共同营造出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用爱心温暖他人,传递正能量。
特殊应用场合:1. 小学生群体•在爱心分享环节中,增加老师引导学生分享与同学之间友爱帮助的故事,以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和情感表达能力。
《爱心献给社会》主题班会方案一、班会背景与目标在当前社会,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本次《爱心献给社会》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激发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培养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班会流程1.开场致辞与主题导入班主任发表开场致辞,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意义,阐述爱心献给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班会主题。
2.活动一:爱心故事分享邀请同学们提前收集或创作关于爱心的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闻的感人故事。
在班会上,同学们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发表感想。
通过分享会,让同学们感受到爱心的力量,激发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3.活动二:爱心宣言签名准备一幅写有“爱心献给社会”的横幅,邀请全班同学在横幅上签名,表达自己对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决心和承诺。
签名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励志的音乐,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通过签名活动,让同学们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4.活动三:爱心策划大赛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策划一个具有创意和可行性的社会公益活动方案。
方案可以包括关爱弱势群体、环保行动、文化传播等方面。
小组内成员需要共同讨论、分工合作,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策划书。
在班会上,各小组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策划方案,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投票。
通过策划大赛,让同学们将爱心转化为实际行动,锻炼其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5.小游戏一:爱心接力传递准备一些代表爱心的小物品(如小红花、小贴纸等),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站成一列。
游戏开始时,第一个同学将爱心物品传递给下一个同学,并说出一句关于爱心的祝福语。
传递过程中,物品不能落地,且祝福语不能重复。
若出现失误,则该组需重新开始。
最后,用时最短且顺利完成传递的小组获胜。
通过游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递爱心和祝福。
延伸爱心携手温情主题班会
一、温馨的班级大家庭
在这个主题班会上,我们一起探讨爱心携手温情的意义,共同营造一个温暖互助的班级氛围。
二、分享我的爱意,传递温情的力量
通过分享个人的爱心故事,让大家感受到爱的力量并互相传递,携手温暖彼此的心。
三、互助合作,筑起友爱之桥
从小事做起,通过互助合作的活动,培养班级间的友爱与团结,共同打造一个温情的班级。
四、携手爱心,共同传递温暖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向社会传递我们班级的爱心,并以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共同传递温暖的力量。
五、每个人都是班级中的一颗温暖的星
通过表彰班级中的温暖之星,鼓励每个人展现出自己的爱心,共同建设一个充满温情的班级。
六、和谐相处,传递友善与宽容的情怀
通过讨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友善与宽容的价值,共同营造一个和睦友善的班级环境。
七、爱心接力,继续传递温暖
通过班级爱心接力活动,让爱心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不
断延续,为班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
八、每天都是爱心传递的日子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小爱心行为的关注和分享,让大家明白爱心传递不分时间和地点,每天都是爱心传递的日子。
九、共同承担责任,共享成长的喜悦
强调班级中共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共享成长的喜悦,并以此增进班级之间的友谊和温暖。
十、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明天
鼓励班级中的每个人携手前行,努力奋斗,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
《爱心传递》主题班会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五章《关爱他人》,具体包括第1节“关爱他人,从小事做起”和第2节“传递爱心,温暖他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关爱的内涵,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将关爱他人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关爱他人转化为实际行动。
重点: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关爱他人的具体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关爱他人的公益广告,让学生谈谈观后感。
2. 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阅读教材第1节内容,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3. 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第2节内容,介绍关爱他人的具体方法。
(2)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爱他人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完成教材第2节后的练习题。
(2)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关爱他人转化为实际行动。
6. 情景模拟(15分钟)(1)学生模拟情景:在校园内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关爱他人的意义2. 关爱他人的方法3. 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关爱他人的认识。
答案: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关爱他人需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关爱他人融入日常生活。
2. 作业题目:列举三个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并说明理由。
答案:(1)给老人让座: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每个人的责任。
(2)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团结互助是同学之间的基本准则,关心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爱心教育主题班会五篇篇一:爱心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目的: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爱的博大与精深、主动关爱他人、明德修身,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锻造自己、回报社会,我班积极组织开展以“送温暖、献爱心、做文明有礼平潭人”为主题的班团活动。
活动准备:1、制定活动计划;2、全体同学齐唱《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看献爱心纪录片;3、收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一些关于爱心故事。
时间:20xx年11月19日地点:三年2班教室活动过程:一、引入,主持人致辞.二、讲述爱心故事。
1、能给予就不贫穷了。
2、爱心烛火三、1、学生讲述爱心故事。
2,观看爱心纪录片,谈谈自身体会。
四、唱、颂感恩齐唱《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用心去感谢所有的一切。
五、班主任发言.六、结束.篇二:爱心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1、能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现状2、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奉献之心,能用自己真实行动表露自己的那份爱心二、活动重点: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触发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行动。
三、活动形式:开放式的活动课,有小品表演、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组成四、活动前的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贫困失学儿童的图片资料签名所用的红色条幅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写好有关的《献爱心》作文五、活动具体过程:主持1:在这个阳光灿烂,春意盎然的下午,让我们彼此敞开心扉,聆听彼此的心声。
主持2:五(2)班“心在动,情在动”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首先,让我们欢迎到场的各位老师。
(激动篇)用图片说话:出示贫困山区许多失学儿童和家庭贫困户的图片资料,图文结合,舒缓的钢琴曲缓缓响起,主持人轻轻诉说着:(1)“同学们,这就是他们的教室,没有象样的桌椅、书本,却有着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灵??(2)“那天,我终于可以上学了,爷爷却哭了,老人的眼泪,你明白了吗?”(图片中那伤心抹泪的爷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主持1:这一张张真实图片的展示激动着我们,相信大家对以上的图片有很深的感触吧。
排版:教案编号:**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爱心传递》主讲人:**时长:45分钟目的:1.让学生了解爱心的含义,增强爱心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尝试去帮助他人。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成为懂得爱的人。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老师先给学生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小孩不小心掉进了河里,虽然周围的人都看到了,但是没人敢去救他。
这个小孩就这样被冷落了。
终于,一位好心的异乡人见状便来救了他,这个小孩终于得救了。
让学生流传这样的一个故事还有什么意义?二、探究(20分钟)1.爱心的定义什么是爱心呢?我们都能说出爱心的定义吗?现在先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同学一:我认为爱心就是用心关注别人的感受,能够主动为别人着想,愿意帮助别人。
同学二:我觉得爱心就是一种关爱和热情,就是一种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同学三:我认为爱心就是一种感受,一种能够感知别人的不幸和痛苦,而主动地帮助他们,高兴地分享他们的喜悦。
同学四:我认为爱心就是关爱别人,了解别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向他们普及了“爱心”这一概念。
2.如何传递爱心让同学们分组,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分组完成后,请学生们回来发言,让学生们共同总结:1)一定要真正地想着帮助别人;2)一定要真正地了解别人的需求,再去提供相应的帮助;3)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尊重别人,协助别人解决问题;4)多表达“谢谢”“请”等礼貌用语。
3.如何营造一个爱的氛围除了进行实际的行动,我们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个爱的氛围。
我们如何营造这样的氛围呢?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五:我觉得我们可以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主动去询问他们是否遇到什么困难或者需要帮助。
同学六:我们可以常对身边的人微笑,这不仅能让自己感到开心,也会感染别人,让他们处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
同学七:多和身边的人交流,相互分享高兴与困难,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互相的关怀和爱。
通过学生们的讨论,我们可发现,营造一个爱的氛围,是需要每一个小小的行为都在相互的协作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