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疗技术-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908.50 KB
- 文档页数:45
中医特色治疗技术1、传统针灸特色治疗技术(1)普通针刺毫针刺法是用毫针刺激人体腧穴等部位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临床应用最广。
毫针规格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来区分。
针刺练习有纸垫练针法、棉团练针法、自身试针法.针刺前体位的选择根据治疗部位而定,有卧位、坐位等。
进针时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针刺角度有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斜刺(45°)、横刺(15°)。
针刺深度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必须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体形、病位、病性、腧穴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
行针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有循法、刮法、弹法、摇法、震颤法.针刺最主要讲究得气,指针刺入腧穴后产生的经气感应,即针感。
病人感觉腧穴局部酸、麻、胀、重等,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应扩散或传导。
医生感觉针下沉重、紧瑟等.一般而言,得气迅速,疗效好;得气较慢,疗效差。
针刺补泻手法与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穴特性、针刺手法相关。
针刺异常情况包括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刺伤重要器官等,但正规医生临床实践中很少发生上述情况,即使发生,也能及时果断的处理。
针灸治疗作用主要包括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2)温针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
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将艾条切成长约1。
5cm的艾段插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
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也可用于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胃脘痛、腹痛、腹泻等。
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
操作过程中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嘱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
XXX第X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制度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2009 年颁布的〔2009〕18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我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三)、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六)、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一)、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
四川省卫生厅首批公布的二类技术目录( 见附件 5)(三)、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XXX第X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 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三)、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二三类医疗技术范文
精准医学技术是21世纪我国医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精准医
学技术是一种把个体特异性的疾病信息和个体特异性的药物敏感性相结合,以制定、评估和实施针对个体特异性的医学决策的技术。
精准医学技术模
式运用了计算机、互联网、机器学习、大数据,在充分发挥医学信息科学
技术的基础上,将其系统化、科学化、量化,实现以患者个体特异性为特
点的精准医疗。
这一技术的基本特点是:重视病人个体生物学因素,借助
计算机和通讯系统,将生物医学信息聚集起来,根据特定模型做出相应的
判断,利用软件自动化地模拟和诊断,实现有效治理实践,实现有效地诊
疗和治疗。
精准医疗,也称个体化医疗,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依据病人的表型、基因型、环境因素等个体特异性信息,涉及临床诊断、治疗、预测、
调控等,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计算机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加
上病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丰富和
发展了精准医疗研究的内容,使其具有更多临床应用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