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基本情况表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2
单位三零创建基本情况登记表一、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联系电话
:--: :--: :--: :--:
单位地址电子邮箱
二、创建目标与计划
创建目标创建计划
:--: :--: :--: :--:
创建时间责任人
三、安全情况
安全事故次数安全事故原因
:--: :--: :--: :--:
安全培训次数安全设施情况
四、服务质量情况
服务质量投诉次数服务质量改进措施
:--: :--: :--: :--:
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服务质量培训次数
五、人员情况
员工总数培训合格员工数
:--: :--: :--: :--:
高风险岗位员工数高风险岗位培训合格员工数六、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排查出的隐患数量已整改隐患数量
:--: :--: :--: :--:
未整改隐患原因及措施整改期限。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表,该表是一种用于记录生产经营单
位的基本信息的工具。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包含了单位的基本信息、人员信息、生产设备信息和财务信息等内容。
通过填写和统计这些信息,可以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表格结构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由多个字段组成,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
资本、员工人数、主营业务、生产设备、年度销售额、利润情况等。
下面是该表的基本结构:
字段类型描述
单位名称字符串生产经营单位的名称
法定代表人字符串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数字生产经营单位的注册资本
员工人数整数生产经营单位的员工人数
主营业务字符串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营业务
生产设备字符串生产经营单位所拥有的生产设备信息
年度销售额数字生产经营单位的年度销售额
利润情况数字生产经营单位的利润情况
3. 数据格式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的各字段数据的格式如下:
•单位名称:字符串,例如。
法人单位基本情况
表号:MLK101-1
表
制定机
关:
国家统计局文
号:
国统字(2015)95号有效期
2017年1月
联系电话:填表日期:20年月日
(法人单位在此盖章)审表人:审表日期:20年月日
说明:新增单位填报时,表中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和非企业单位主要经济指标填全年预计数。
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
表号:MLK101-2表
制定机
关:
国家统计局
文号:国统字(2015)95
号
有效期
2017年1月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填表人移动电话号码:填表日期:2
0年月日(产业活动单位在此盖章)说明:新增单位填报时,表中经营性单位收入和非经营性单位支出(费用)填全年预计数。
用工单位基本情况及招聘信息登记表
填表说明
1.《用工登记表》是反映单位基本情况和招聘人员条件的依据,登记内容将输入全市计算机联网的劳动力供需信息系统,单位应认真填写,字迹端正,内容符合劳动法规及有关规定。
2.“法人代码”是每个单位由省/市技术监督局登记编制的法定标识,应根据《法人代码证书》中的代码填写,英文字母应大写,如有“—”符号须省略。
3.“单位全称”、“注册地址”等项目应根据《工商营业执照》如实填写。
4.“隶属单位”、“经济性质”、“单位性质”、“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填写。
5.请填清“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联系方法,便于联系。
6.“招聘职位或者工种”指要招聘的工种或者岗位及等级要求。
7“用工形式”应按“临时”“正式(合同制)”“聘用”“兼职”“家政”“家教”“钟点工”“调入”填写。
8.“招聘对象”应按求职人员类别填写“失业”“下岗”“在职”“农工”“应届”“其它”但最多填三项。
空缺视为无要求。
9.“招聘条件”应按要求填写,“年龄”、“身高”填写上、下限,空缺视为无要求。
10.“月收入”应填写招聘职位或者工种的月工资总额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11.“食宿条件“指是否提供就餐条件、是否提供住宿条件、是否提供食宿条件三种,如免费提供食宿条件请另注明,空缺视为不提供。
12.“工作班次“指常日班(正常班)、常夜班、倒班,空缺视为常日班。
13.“工作地点”应按招聘人员的上班地点填写。
14.如有其它需求说明的事宜,请填入“备注”栏。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汇总一览表.doc》PAGE—PAGE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汇总一览表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工作场所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所属行业登记注册类型企业规模从业人员数(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人)合同告知职业病危害人数(人) 女职工人数(人)外协工人数(人)农民工人数(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人数(人) 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数(个)设置警示标识岗位数(个)应职业卫生培训人数(人)实际职业卫生培训人数(人)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数(人)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数(人)应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项目数(个) 实际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项目数(个)应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目数(个)实际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目数(个)职业病危害申报□已申报□未申报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已培训□未培训应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人) 实际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人) 岗前在岗离岗岗前在岗离岗新发职业病病例数(人)累计职业病病例数(人)合计尘肺职业中毒噪声聋职业性皮肤病合计尘肺职业中毒噪声聋职业性皮肤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人)检测点数(个)达标点数(个)1.粉尘(小计)FC(1)矽尘FC1…………2.化学毒物(小计)(1)铅HX1…………3.物理因素(小计) WL(1)高温WL1…………4.生物因素(小计) SW(1)炭疽杆菌SW1…………填表人: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填表时间:年日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所填内容为上一年度数据;2)所属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至小类;3)企业规模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填写;4)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工;外协工是指通过劳务派遣或承包单位到本单位从事生产、检修、工程建设、服务等作业人员;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是指由取得国家认可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检测和检查;6)主要负责人是指董事长、经理、厂(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站长等。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
复核人: 填表人: 填报日期: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填写说明:
1、带“★”指标项为必录项,其他项尽可能录入完整,“所属网格、所属监察机构、工商登记执照种类、单位类型、经济类型、登记注册类型、机构类别、所属行业、行政区划”选项请从下拉列表中选择。
2、单位名称:必录,请按《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商营业执照》等批准文书上登记的用人单位名称填写,不可用简称。
填完后需在上面盖章。
3、单位编号:不需录入,系统生成,前六位为行政区划,后几位是所属网格+四位阿拉伯数。
4、所属网格:必录,请根据单位所在地理区域从下拉列表中选择。
5、所属监察机构:必录,请从下拉列表中选择。
海港区行政区域内(不含北部工业区、临港物流园区)在市级或市级以上工商、编制、民政等部门注册成立的用人单位选择“秦皇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支队”。
6、组织机构代码:必录,指国家质检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中的代码。
编码规则参照GB/T 11714-1997,数据库存储时省略连字符“_”。
7、工商登记执照号码:指用人单位所持有的工商营业执照号码。
8、工商登记执照种类: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不同市场主体所颁发的经营执照种类。
9、工商登记有效期限:指工商营业执照中有效期限的截止日期。
10、注册地址:指《组织机构代码证》、《工商营业执照》或批准文书上登记的用人单位详细地址。
11、社会保险登记证号码:指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所发放的社会保险登记证的编号。
12、注册资本: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表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及其所属机构、事业机构以及其他事业性单位组成的法人,从事公益性服务或进行行政管理的机构。
它们与企业单位不同,以公共利益为导向,服务于社会大众和国家发展。
事业单位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事业单位的组成形式多样。
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及其所属机构、事业机构以及其他事业性单位。
国家机关主要包括各级政府机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团体主要指各类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及其所属机构包括各类社会团体的具体机构,如学校、医院等;事业机构主要指国有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其他事业性单位包括国有独立法人的单位、非国有独立法人的单位等。
其次,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公益为主。
事业单位的主要目标是服务社会大众和国家发展,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科研等公益性服务,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其经济活动主要是为了维持自身运转和发展,而非以牟取利润为主要目标。
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社会捐助以及自身经营收入。
再次,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相对复杂,包括党委领导、行政领导、业务部门及其所属机构等。
党委领导是党在事业单位内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强党的建设工作。
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负责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业务部门及其所属机构是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执行机构,分工明确,负责相关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最后,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单一,对财政拨款依赖较大。
这使得事业单位在经费获取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满足增长的服务需求和质量提升的要求。
其次,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决策过程冗长,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此外,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岗位流动性较低,难以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