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品牌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13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一、案例:韩国汽车怎样打入美国市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而且也是世界利润最高的轿车市场。
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北美市场。
不难想象,各国汽车制造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
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进入美国的汽车商中韩国的现代汽车取得显著的成功。
分析原因有三个有利因素,即:1.时机有利。
当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易壁垒可能成行,但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一个国家的贸为其他国家打入市场的绝好机会。
由于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所谓“自愿配额”的限制,出口数量停留在每年230万辆上。
日本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逐步提高售价。
美国的三大汽车商出于最优利润的考虑,采取了保持销量、提高售价的做法。
这就使低档小型的经济车的市场出现了缺口。
这给韩国汽车提供了打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2.币值有利。
由于韩元对美元是稳定的,比价基本不变。
因美元对日元大幅度贬值,韩元对日元也就相对贬值,这就使韩国汽车的美元成本大大低于日本汽车的美元成本。
3.员工素质有利。
美国轿车工业趋向于“夕阳工业”,三大美国汽车商相继关闭多条生产线、解雇工人,新一代有才华的青年都不愿去汽车业谋职,使得工人年龄相对上升,素质相对下降。
而韩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上升时期,汽车工人社会地位很高,汽车厂可毫不费力地招到最优秀、最能干的工人,而其工资只是美国汽车工人的十分之一。
现在韩国汽车工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比日本的34岁还要年轻7岁。
在自己的产品上,现代汽车采用的并不是当代最先进的汽车技术,而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技术,这一技术在美国市场上已有5年历史,产品可靠、耐用、标准度高,维修非常方便。
与之成为对照的日本铃木汽车,采用的是当代最新技术生产的马达,油耗量是轿车问世以来最低的,但其维修难度相应上升,产品成本也相应偏高,而其可靠性、耐久性还是一个问号。
在产品的价格上,现代汽车采用了快速渗透定价策略,比同等级的日本车定价约低1000美元,被美国汽车界评为“旧本技术,韩国价格”。
LED灯珠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可以直接将电能转换成光能。
它具有寿命长、能量效率高、耗能少、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在照明、显示、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是LED灯珠发展史的简要介绍:
1. 196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Nick Holonyak发明了第一个红色Gallium Arsenide Phosphide (GaAsP) LED。
2. 1971年:日本立发电子公司的Isamu Akasaki和Hiroshi Amano合作研制出了蓝色Gallium Nitride (GaN) LED。
3. 1987年:美国联合半导体公司(Joint Venture)的Shuji Nakamura成功制造出蓝色GaN LED。
4. 1994年:日本三菱化学公司的Hiroshi Amano和名古屋大学的Isamu Akasaki成功制造出高亮度蓝色GaN LED。
5. 1996年:德国欧司朗公司成功开发出白色LED。
6. 2000年:日本三洋电机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化的白光LED。
7. 2009年:美国飞利浦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高亮度可调光白光LED。
8. 2012年:美国半导体公司Cree推出世界上第一款160lm/W的高效率LED灯珠。
9. 2014年:荷兰飞利浦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可调光、无线连接的智能LED灯泡。
10. 2019年:中国科学家张虹在石墨烯材料中发现了新型红色LED材料,将有望实现更高效、更节能的照明技术。
总的来说,LED灯珠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扩大,LED灯珠将会在更多领域中得到应用,并且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手机发展史第一部手机世人把1973年第一部手机的问世归功于当年摩托罗拉的总设计师马丁.库伯,他带领他的团队用了6周时间就完成了世界通讯史上的巨大突破,研制出“便携式”移动电话,他和他的团队还制造出了天线,建造了手机基站。
1973年4月3日,库伯用研发的手机给身为竞争对手的贝尔实验室打了一个电话,这是人类通讯史上的第一次手机通话,这一天也被后人认定为手机的生日。
1983年6月13日,摩托罗拉终于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手机,这台名为Dyna TAC 8000X的手机重794克,长33厘米,标价3995美元,最长通话时间是一个小时,可以存储30个电话号码。
手机的诞生只是普及道路上的一小步,从研发成功到推出市场,摩托罗拉公司等了整整10年时间。
模拟手机时代模拟手机时代,亦可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简称1G。
世界的模拟手机时代,可以从1983年第一台便携式手机的问世算起,而中国的模拟手机时代,大概可以从1987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始运营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算起,到2001年6月3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完全停止模拟移动电话网客户的国际、国内漫游业务截至。
模拟移动电话系统的质量完全可以与固定电话相媲美,通话双方能够清晰地听出对方的声音。
但模拟移动通信与数字通信相比保密性能较差,极易被并机盗打;只能实现话音业务,无法提供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网络覆盖范围小且漫游功能差;模拟手机体积大、重量沉、样式陈旧,加之手机供应商早已停止生产模拟手机,使模拟手机的维修与更新受到严重制约。
摩托罗拉是最早进入中国手机市场的,它曾经以绝对优势垄断了中国的手机市场。
在80年代的港台片中,总能见到这样的场景:一身白衣的黑道老大旁边,黑衣墨镜地贴身保镖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块“大砖头”,无比霸气,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是那个年代无数人的梦想,Moto3200大概就是这类手机的典范之作。
Moto8900是另一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模拟手机,它是8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代手机,最高售价曾高达3-4万元。
飞利浦发展历程公司概况飞利浦电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在欧洲名列榜首。
在彩色电视、照明、电动剃须刀、医疗诊断影像和病人监护仪、以及单芯片电视产品领域世界领先。
飞利浦拥有166,500名员工,在60多个国家里活跃在照明、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和医疗系统等领域。
飞利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代号为PHG)、伦敦、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和其它股票交易所中上市。
2003年,公司销售额为29,000,000,000欧元。
2004年,被音乐天使组委会评为先进优质企业,公司在60多个国家聘请了164,000多名员工。
飞利浦是个综合性大集团,通过以下三个交叉部门为专业市场和消费市场提供服务:医疗保健、照明和优质生活。
飞利浦早在1920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
1985年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
飞利浦已成为中国电子行业最大的投资合作伙伴之一,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4亿美元,在中国建立了35家合资及独资企业,在全国设有60多个办事处,共有19,000多名员工。
2002年飞利浦因在华营业额和出口创汇额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中双双排名第一位而获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颁发的年度“双高企业特殊贡献奖”。
2003年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营业额达到75亿美元,在华国际采购额达到38.3亿美元。
公司类型:公开(NYSE: PHG)公司口号:创新为你(innovation and you)成立时间:1891年总部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重要人物:万豪敦(Frans van Houto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何孟阳,首席财政官郝爱德,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Euronext: PHIA, NYSE:PHG,荷兰语: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英语Royal Dutch Philips Electronics Ltd.),中译简称飞利浦公司。
飞利浦是个综合性大集团,旗下部门有:照明、优质生活、医疗保健。
第一章吸尘器的历史及发展1.1 吸尘器的历史1869年美国一家公司制造并生产了第一台电动吸尘器被命名为“旋风”。
从那时起吸尘器这个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小型家用电器开始了与生活的紧密连接。
1900年,英国工程师Hubert Cecil Booth在一次贸易展上看到了美国的一部鼓风机,这成为了他发明第一台真空吸尘器的原型。
1901年,使用电的家庭还很少,他发明了一个笨重的引擎带着一个吸气泵,并安装在马车上工作,经过后来英国真空吸尘器公司的技术人员改造,以一根长而干净的弹性软管改装成了正式的真空吸尘器。
1902年,这一吸尘器被指定为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清洁地毯,后又被指定为白金汉宫清洁时,Booth的发明引起了轰动。
人们开始以这种以新试清洁方法为乐趣和炫耀。
1908,美国俄亥俄州开始盛行自助家庭清洁,因为一个很有创意的看门人发明了简易电动吸入式清扫器——一个香皂盒,一个风扇、一个枕套和一个扫帚柄。
从那以后的吸尘器都有一个具有渗透性过滤网的垃圾袋,但它的缺点是总不免被阻塞,降低清洁效率。
图1-1 1978年,年轻的英国设计师戴森(James Dyson 1947—)发现使用传统袋式吸尘器的过程中普通吸尘器要经常更换尘袋,而且“尘袋”中逸出的微小尘粒常常堵塞吸气口的过滤片。
降低了吸尘器的效率。
他研究了这一缺陷。
并采用了一种工业清洁技术,即旋风分离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技术常用于油漆店和锯木厂的清扫中。
他制作了5127个模型来完善他的想法。
5年后,也就是1983年,戴森设计制造了自己的第一台吸尘器“G—Force”。
它的原理是先将气流加速到200英里/小时,把较大的绒毛碎片变小些,再以924英里/小时的超音速将大小适合的灰尘微粒通过离心力旋入垃圾袋中。
图1-2 英国设计师戴森为了推广旋风吸尘器的设计,并为自己的设计找到产业化的资本,他把它带到日本。
经过了8年的时间,吸尘器的销售额增加了100倍。
开始了吸尘器界的传奇演绎。
空气炸锅发展历史空气炸锅是一种新型的烹饪设备,它利用高速循环的热空气来炸制食物,以达到油炸的效果,但却能大大降低油脂摄入量,更健康。
空气炸锅的发明和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它经历了多年的技术改进和市场推广,逐渐成为家庭厨房中不可或缺的烹饪工具。
最早的空气炸锅是由一家名叫飞利浦的电器公司在欧洲推出的。
当时,人们对于美食的需求越来越高,但传统的油炸食物过于油腻,不利于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飞利浦公司开始研发一种新的烹饪方式,能够在不使用大量油脂的情况下,制作出金黄酥脆的食物。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空气炸锅,并于2007年推向市场。
空气炸锅的研发过程并不容易。
首先,研究人员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利用热空气来炸制食物,而不是使用传统的油炸方式。
经过大量的试验和实践,他们发现将高速循环的热空气直接喷射到食物表面,可以达到类似油炸的效果。
这种烹饪方式不仅能够炸制食物,还可以烤、烘烤和烤面包等,功能非常多样化。
随着空气炸锅的问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购买这种新型的烹饪设备。
人们发现,使用空气炸锅可以烹饪出健康美味的食物,而且操作简单,无需加油。
尤其是那些注重健康饮食的人,对空气炸锅情有独钟。
此外,空气炸锅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相比传统的油炸方式,节约了大量的油脂资源,减少了油烟污染。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空气炸锅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现如今,市面上的空气炸锅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具备了更多的功能和选项。
一些空气炸锅还配备了触摸屏和预设程序,可以根据食物的种类和重量自动调整时间和温度,烹饪更加方便快捷。
空气炸锅的发展不仅在家庭厨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在餐饮业中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的餐厅和外卖店开始使用空气炸锅来制作食物,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空气炸锅炸制出的食物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色泽金黄,吸引了大量的顾客。
空气炸锅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相互促进的故事。
从最初的概念到如今的智能化设计,空气炸锅不断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健康、更便捷的烹饪方式。
飞利浦发展历程飞利浦是一家来自荷兰的跨国公司,成立于1891年,初名为爱迪生电气公司。
飞利浦以电子产品和健康科技产品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照明产品制造商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
下面将介绍飞利浦的发展历程。
飞利浦的创建者是荷兰的一位年轻企业家史蒂文·霍夫曼斯。
他从美国引进了爱迪生的电灯泡技术,并开始在他的荷兰家乡燃放灯泡。
霍夫曼斯意识到电灯泡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于是在1891年创立了爱迪生电气公司,并以美国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名字命名。
在创立初期,飞利浦主要从事电灯泡的生产和销售。
随着电灯泡的普及,飞利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荷兰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20世纪30年代,飞利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
在二战期间,飞利浦暂停了生产,将工厂转向军需品制造。
战后,公司重新回到了电子产品领域,并开始进军更多的市场。
除了灯泡外,飞利浦还开始生产各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等。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飞利浦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立体声音响、便携式收音机等。
此外,公司还积极进行研究和开发,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如激光唱片、CD播放器等。
这些创新产品使飞利浦成为当时全球电子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飞利浦陷入了经济困境。
公司面临着来自日本和韩国等亚洲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飞利浦开始进行重组和战略转型。
公司剥离了一些非核心业务,专注于照明和健康科技领域。
21世纪初,飞利浦进一步加大了在健康科技领域的投入。
公司开展了一系列收购和战略合作,以拓展其在医疗设备和健康监测领域的业务。
飞利浦的健康科技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解决方案。
如今,飞利浦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和健康科技公司,其产品覆盖了照明、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