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点一
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 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 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使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对中外文化采取开 放的政策,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的色彩,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出现 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自 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 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2.击破东、西突厥 (1)629 年,李世民派大将军李靖等分路出击东突厥,突利可汗投 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 (2)635 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军进攻吐谷浑。 (3)642 年,唐军击溃西突厥,西突厥灭亡。 3.开明的民族政策 (1)表现: ①安置东突厥:把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东自幽州、 西至灵州一 带;封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
李世民为什么对东突厥将领采取封官晋爵的措施? 提示:这是用怀柔的策略来处理民族问题,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 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固。
②与吐蕃和亲:派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2)意义: ①巩固了西北边疆,扩大了版图,使中西交通迅速发展起来,唐朝 国威也远播到地中海沿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②唐太宗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被漠南、 漠北的各族首领 尊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为贞观之治营造了稳固的周边环 境,同时也是贞观之治的体现;纳谏和用贤是贞观之治的重要成因和 内容。
随堂练习巩固
1(原创)“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 千余里地无山。”该诗讽刺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解析:“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讽刺的是隋炀帝坐龙舟到 扬州游玩。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