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本交际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31
语言交际概说交际是一种特定的人际行为,包括交际对象、交际意图、交际行为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交际是一种人际行为,既然是人际行为,那就必须得有对象。
所以如果你喉咙痒了,你咳嗽一下,你有咳嗽没有任何针对性,也没有特定对象,那这个就是一般行为而不属于交际行为。
但是如果你为了表达某个不便直说的意图,你故意对某个人咳嗽一下,这就属于交际了。
其中你不便直说的意图就是你的交际意图。
而你咳嗽的对象就是你的交际对象,你的咳嗽本身就是你的交际行为。
所以,有意图,有对象,有行为这三者才构成交际。
再比如,如果你在公园看到一个三人坐的长椅,你什么都没想就直接坐到中间,这就是一个一般行为,如果你坐的前几秒看见也有人往这边走来,你不希望那个人坐到这个长椅上,所以你选择了坐在中间,这就是一个交际行为。
尽管你没有和这个人产生任何对话或直接接触,但是你的行为向他发出了不希望他做到这里的信息,这就属于交际了。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明确的交际意图,那就是不希望他也坐到这儿;你有特定的交际对象,那就是正在走过来的那个人;你也发出了交际行为,就是你坐到了椅子中间。
所以,于你而言,尽管你一句话都没说,但是你用体态语表明了一切。
这就是你的交际了。
面对你的行为,对面的人可能看到了并感受到了你的用意,于是,他走向另一个长椅,你的交际就成功了。
如果那个人没有注意到你的行为,也没有发现其他长椅就直接做了过来,那你刚才的交际就失败了。
失败的交际也是交际,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交际都是成功的。
交际的六个特征:第一,交际具有社会性,因为交际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类的任何交际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都会带有那个社会和时代的烙印。
第二、交际具有个体性。
因为交际都是通过每一个个体完成的。
第三、交际具有互动性。
有的互动是当场完成的,比如面对面的口头交际,有的互动呢,是经过了一段时间或一个周期之后才完成的。
比如书信往来或者人际交往当中物质上的礼尚往来等等。
第四、交际具有动态性。
《演讲与口才》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演讲与口才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开课教研室:汉语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任务:“演讲与口才”是研究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日常交际等活动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点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该课的学习,力求使学生了解言语的基本性质特征,认识言语交际活动的基本规律,从而能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把握这些规律,提高言语表达和交流的水平,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言语表达与沟通能力的要求。
本课程重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训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树立口语交际的意识,了解不同类型言语交际的语言特征,掌握语言训练的方法和要领,学会不同类型的口语表达,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训练等。
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主导思想,立足课堂,精心设计,强化训练。
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熟练掌握,一般把握,一般了解。
对于基本的理论要求熟练掌握,并能应用于实践中去。
对于一般的案例分析要求一般把握,重要的是把握其中的规则和共性问题,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对于扩充的知识作一般的了解,主要是扩大知识面。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核、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演讲口才概说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演讲与口才的学习方法,了解言语交际的有关概念;明确口才训练的意义。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言语交际的过程及言语交际的基本要素,明白演讲与口才学科的概况、演讲与口才研究对象和范围,掌握演讲与口才的学习方法。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目录第一章:积极正面的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与人交往时,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能够传达出你对对方的关注和尊重。
-笑容:微笑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能够表达友好和愉快的情绪。
-姿势:保持开放的姿势,例如不要交叉双臂,可以表达出你对对方的真诚和开放。
第二章:聆听和表达-积极聆听:聆听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它能够帮助你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
积极聆听包括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回应对方的发言和提问以进一步了解对方。
-清晰表达:在与他人交流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是非常关键的。
使用明确的语言和亲和的语气,以便对方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
第三章:建立信任和共鸣-诚实与真实:与他人建立信任的前提是诚实和真实。
坦率地与对方交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尊重对方的意见。
-共鸣:共鸣是与他人建立深层连接的一个重要技巧。
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表达出你对对方的理解和关心。
第四章:处理冲突-冲突解决的重要性: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冲突,但如何处理冲突将关乎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关系。
识别冲突的原因,并试图通过沟通、妥协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处理冲突的技巧:善于倾听双方的观点,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担忧,避免指责和攻击性语言。
第五章:展示尊重和关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选择、意见和权益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试着理解对方的观点并接受他们的差异。
-表达关心:表达对他人的关心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例如通过询问对方的情况、关心他们的需要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第六章:灵活应对不同的人群-适应不同的沟通风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沟通偏好,你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他们来适应他们的沟通风格。
-尊重文化差异: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们的文化差异,避免冒犯他们的习俗和信仰。
结语:人际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时间和练习来提高你的技巧。
尝试着应用这些基本技巧,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享受互动和分享的乐趣吧!。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一、名词解释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4、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
5、角色外沟通:特指私下交往和表演二、选择题1、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他致力于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
2、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3、交往本身要受每个人的不同志向、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但同时又受社会生产的制约。
4、人际关系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
5、美国学者梅奥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
1927年应邀参加霍桑实验。
6、霍桑是美国芝加哥的一座工厂。
7、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他的动机理论。
他认为人的动机原动力是人的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人的本性。
8、儿童时代的经验可能形成三种个体行为的控制类型,即拒绝型、独裁型、民主型。
9、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10、戈夫曼所说的不协调角色有五种:告密者、表演者的同谋、职业侦探、中介人、雇员或仆人。
11、人际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霍曼斯。
12、人的三种不同心态:每个人身上都好象保留着儿童时代的特征、每个人身上又都好象存在着自己父母的特征、一个正常人具有的客观冷静理智的心态。
13、伯恩内的《人们玩弄的游戏》中明确了相互作用的概念。
14、在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中父母、成人、儿童都是特指个性的心理状态。
15、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起源于格式塔理论。
16、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
三、简答题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
翻译的语言学派之交际理论派交际理论派(Communicative Theory)是翻译的语言学派中的重要派别之一,它是由丹麦语言学家路迪·杨森(Louis Hjelmslev)提出的一种语言学理论。
交际理论派的基本观点是,语言是一种交际系统,交际是语言的基本动力和功能,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其目的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交际理论的核心概念交际理论派对翻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核心概念:交际交际是指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语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理解的活动。
交际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同时还包括交际双方的互动和合作。
文化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共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翻译过程中,交际双方的文化会对翻译产生重要影响,翻译者需要了解并考虑文化差异。
上下位关系交际理论派认为,语言中的词汇和结构之间存在上下位关系。
在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中的上下位关系,以保持信息的连贯与准确。
动态对等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交际理论派提出的一种翻译方法。
它强调翻译应该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表面上的语言转换。
翻译的交际理论派的方法和策略在翻译的交际理论派中,有一些重要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目的导向翻译交际理论派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重目的导向,根据目标读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上下位关系的处理在交际理论派中,翻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中的上下位关系,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这需要翻译者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对原文的深入理解。
文化因素的考虑文化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交际理论派强调翻译者需要了解并考虑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歧义。
动态对等的运用在交际理论派中,动态对等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它强调翻译应该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字面上的转换。
一、交际的特点和功能我们说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行为和活动,它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性质:首先,交际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所谓社会互动,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促动,交际是两个人以上的共同行为,不管它是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还是在团体与团体之间展开,也不管它的行为方式是合作、对立还是调适、同化,都必然表现出交际双方的主动配合和相互作用上。
一种交际行为,一方面在给交际对方施加影响,另一方面也在考虑对方给自己的影响。
如教师上课,表面上看是知识的单向输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因素。
不然,他的教学就不会成功。
同样,学生在听课的同时,也随时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方式作出回应,从而影响教师,使之自觉地延续或调整授课方式。
其次,交际有着明显的个性特征。
无论交际范围有多大,参预人数有多少,施动者都必然以单一的个体出现。
即使是团体对团体的大型交际,如外交谈判,发言总得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平常所说的“不约而同”、“异口同声”、“众口一辞”,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做到的。
那些集体的思想,大家的意思,也必须由个人来实施。
所以,交际就必然染上个人色彩。
交际者的思想感情、文化修养、心理状态、交际能力等各种因素,都要对交际有所影响。
我们作过一个实验,让全班每位同学写一句劝人节约用水的话。
结果发现,除了“请节约用水”一句有重复外,其他大都随性别、年龄、性格、教养、文化水平等的不同而变化。
二、言语交际是交际的主要方式人们互相联系的方式很多,他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手段。
如借助实物的烽火、信物、消息树等,借助形体的旗语、图画、符号等,借助声音的击鼓、鸣金、吹号等,借助色彩的涂脸、文身、红绿灯等。
当然还有借助人体器官的手势、体态、表情,诸如娇声怪气、挤眉弄眼、摊手耸肩、捶胸顿足、微笑板脸、奇装异服……然而,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交际方式还是言语交际。
首先,语言信息容量大,表达方式多,可表达任何复杂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