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71 MB
- 文档页数:21
脑出血珍藏版课件pptx•脑出血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案制定•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康复期管理与随访策略•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脑出血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发病机制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当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脑出血在世界各地发病率都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和相关疾病。
此外,家族遗传也是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脑出血患者发病前多无预兆,少数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
发病后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表现为血压明显升高、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痫性发作等。
分型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基底节区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室出血等类型。
其中,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脑出血的70%。
诊断与鉴别诊断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
病史采集全面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意识状态、言语能力、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
体格检查首选CT 检查,可迅速准确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MRI 检查可提供更多信息,如血肿成分、周围组织水肿等。
影像学检查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定脑出血的诊断。
诊断流程诊断依据及流程与脑出血症状相似,但脑梗死在CT 上表现为低密度影,而脑出血为高密度影。
脑梗死颅内肿瘤颅内感染颅内肿瘤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病程较长,影像学表现与脑出血不同。
小讲课脑出血1PPT课件•脑出血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目录•康复训练与护理要点•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脑出血概述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年龄分布好发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
地域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有所不同,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及标准01020304病史采集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肿瘤卒中030201鉴别诊断方法1 2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保持安静,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一般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方案使用止血药物控制脑出血,降低颅内压。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
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止血药物降压药物脱水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手术治疗指征及术式选择手术指征术式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易导致肺部感染,加重病情。
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易导致尿路感染,增加治疗难度和患者痛苦。
患者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预防措施建议加强呼吸道管理饮食调整保持个人卫生早期活动处理方法指导肺部感染处理根据感染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和营养支持。
消化道出血处理给予止血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同时暂停经口进食,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尿路感染处理根据感染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处理给予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抬高患肢并制动,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