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病句专题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506.00 KB
- 文档页数:25
辨析病句2·搭配不当1.明确高考对病句部分的考查要求。
2.明确正确辨析病句中搭配不当一类的方法策略。
课时安排:1课时成语积累——贬义成语1.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2.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令色:讨好的表情。
3.负隅顽抗:指(坏人)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进行顽固抵抗。
负:依靠。
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4.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装作自己很有修养的样子。
5.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露一点儿藏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
6.沽名钓誉: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
沽:买。
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7.煊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8.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现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舞、弄:玩弄。
文、墨:文笔。
9.罄竹难书:形容事实(多指罪行)多得写不完。
罄:尽,完。
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10.移天易日: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易:更换。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进行辨别与剖析,即认清句子表达有无语病,有什么语病;“修改病句”是实际操作修改存在语病的句子或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句子,使之变成正确的语句。
辨析病句是高考必考考点,又是考查热点。
①在考查形式上,题型较为固定。
一般辨析病句多采用客观题形式考查。
②题干设计倾向于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较少要求选出“有语病的一项”,客观题分值都是3分。
③所考查的语病,一般都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语病,命题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来自于当前书报、网络、电视等。
考查新课标全国卷《考试说明》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E级。
《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这六种类型的病句,一般分为语法性病句(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搭配不当)和语意性病句(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2019届一轮复习病句教案(全国)高考病句题所选的四个句子,常常是三句错误一句正确,而三个病句常常考三个不同的病因,因为“考点是不会重复的”。
在实际做题中,考生往往能找出两个病句,最后在“二选一”的时候把题目做错了。
结合这两种情况,可以这样做:先给已经找出的病句(比如A、C两项)定性,明确是哪两个病因(比如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然后用余下四个病因逐个考察B、D两项,先看B项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如果没有,再看D项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如果还没有,再看B项有无结构混乱的语病,如果还是没有,再看D项有无结构混乱的语病;如果还是没有,再看B项有无表意不明的语病……这样做,看起来有些麻烦,其实很简单,只要考生“六大病因烂熟于心”,逐个排查起来还是非常快的。
这种操作的科学性在于,当单纯从一个角度(如表意不明这个角度)来考查一个句子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发现问题。
现学现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这一方面将会改变现有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和职责。
B.根据各种飞行检测数据显示,C919大型客机在5月5日的首飞过程中,空中飞行状态正常,各种飞行动作完美无缺,飞行过程顺利,首飞任务圆满成功。
C.近年来中国高铁在海外高歌猛进,凭借高性价比和成功的运营经验,在全球市场接连斩获订单,已成为中国最新科技大幅进军海外的标杆。
D.“双十一”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答案C解析A项搭配不当,“减轻……职责”不搭配。
B项句式杂糅,可去掉“根据”。
D项不合逻辑,“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应改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倡议,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将围绕这一构想为布局展开。
2019届高考语文精讲精练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1第5讲辨析并修改病句【XX考纲解读】《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综观历年的高考语文病句辨析试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
本专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
考查能力为d级(表达应用)。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分析和修改,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
《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类病句中,前四类属于结构性病句,后两类属于语意性病句。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侧重于结构性病句辨析,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
【重点知识梳理】一、辨析病句(一)病句的类型《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这六种类型的病句,作一分析和归纳,可分为以下三种:1.语意性病句。
语意性病句指句子的意思表达不确定、不明白,通常称为“有歧意”,主要指“表意不明”,有时语序不当也会表意不确定、不明白。
表意不明,与汉语词语的多义性有关。
如“学习文件”,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条件下,它可以认为是一个动宾短语,也可以看作偏正短语。
两者的意思就很不相同。
语序不当,如“考试才进行了30分钟,就有人陆续交卷了”,这一句中,“有人陆续交卷”是什么意思?是“有人”一会儿交一张试卷的意思,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它语序不当。
应该说成“就陆续有人交卷了”。
2.语法性病句语法性病句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
这类病句之所以被认为是病句,主要是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则,不符合汉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
(1)搭配不当。
它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谓语与其宾语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
专题1.5 辨析并修改病句《考试大纲》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辨析”是指能够从题目中选出有语病或没有语病的选项;“修改”则是指在辨析的基础上对病句进行修改。
(1)题型较为固定。
辨析并修改语病考查频率高,题型较为固定,一般分为辨识正误的选择题和判断修改的主观题,第一种题型是主流,新课标卷采用的是第一种题型。
(2)设题重点鲜明。
《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是设题重点,但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考查频率较高,其中,尤以“搭配不当”居首。
在主观修改题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是设题的重点。
(3)语境新,时代气息浓。
语病题的语言材料很新颖,紧扣时代,涉及面广,关注热点时事新闻,材料背景极具知识面、思想性、时代性、趣味性。
一、语病的类型1、语序不当从语法角度看,语序不当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复句来说主要是句序不当;从语意角度看,语序不当可能引起不合事理、表意不明、主客颠倒等语病。
【规律总结】考查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项定语排列不当;②定语和中心词位置颠倒;③状语位置不当;④分句间次序不当;⑤关联词语词序不当;⑥事理顺序不当。
重点识别:并列词语和递进分句两种语序不当。
【方法技巧】语序不当的辨析技巧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到我校指导。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到我校指导。
【解析】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人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2019高考语文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知其然而后行)专题一语法篇简单语法知识一、语素和词语素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我们∣在∣踢球我∣们∣在∣踢∣球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
我和小王的弟弟一起去了上海。
我、和、小王、的、弟弟、一起、去、了、上海单纯词和合成词1所谓单纯词,是指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我、乒乓、高尔夫、艾滋病、可口可乐、WTO、轰隆隆2合成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词。
道路、火车、热爱、理事、降低、车辆、地震、阿姨、桌子、绿油油二、“短语类型”与“单句句子成分”简要知识(一)短语类型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故又称词组。
短语的类型主要有:1.短语按其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分为:(1)名词性短语。
以名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名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做主语、宾语。
如“三贤故里”“历史人物”“负责人”等。
(2)动词性短语。
以动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动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做谓语。
如“走与停”“吃得香”“大力发扬”等。
(3)形容词性短语。
以形容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形容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做谓语、定语。
如“真与假”“不土不洋”“格外高兴”等。
2.短语按其内部结构关系主要分为:(1)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格式为主语+谓语。
即“谁或什么”+“是什么或怎么了”。
)如“阳光明媚”“今天星期日”“春风和煦”等。
(2)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动词在前,宾语在后。
(格式为动词+动词支配的对象。
动词支配的对象为宾语。
)如:“问题目”“喜欢旅游”“祝福祖国”等。
(注意介宾短语)(3)偏正短语。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前词为偏,起修饰作用。
后词为正,是词组的重心。
)修饰语的作用是描写或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病句专题学案病句检测学习目标:1、掌握病句类型,领会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
2、通过分析典型试题,寻求规律,把握病句修改与辨析的方法。
3、能正确、规范的修改病句。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试题讨论第一组试题病因①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2d②记者从抢险救援指挥部获悉,11月21日凌晨2时30分发生在黑龙江省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的事故,导致108名矿工遇难。
事故原因初步确认为是瓦斯爆炸造成的。
4a③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医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6c④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7b⑤他们本着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用为原则,改革了药品的处方、工艺和剂型,从而赢得了市场。
10b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沿海地区招工难重要原因是农民工的就业技能缺乏和农民工的工资偏低造成的。
13d⑦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14a第二组试题病因①汉王电纸书与欧美地区产品同步推出,并透露了带有手写识别能力的升级版发布计划,在德国汉诺威展会上成为热门产品。
1a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3a③婺源古村落的建筑,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
4b④近20年来,中国大学里的学术腐败行为和观念,似乎越演越烈,大有燎原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的议论和民众的强烈不满。
5d⑤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专题04 辨析并修改病句【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所谓“病句”,指的是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律和客观事理以及人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以上四种为结构性病句)、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以上两种为语意性病句)。
“辨析”即对病句进行识别和分析;“修改”指在熟知病句类型的基础上,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诊治语病。
“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一考点强调实际的语言应用,既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也考查对病句的修改能力,注重实际操作。
对病句进行准确辨析,找出病因,这是修改病句的前提;对病句的修改能力,必须建立在对病句的辨析能力基础之上。
1.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命题每年必考的内容,尤其是辨析病句。
2.辨析病句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题型稳定,绝大多数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修改病句则采用主观题的形式,有时单独考,更多的是与词语的使用合并考查,综合性强,难度相对加大。
3.考查重点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和表意不明等。
所考病句类型不会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种类型。
同一类型的语病不会出现在同一考题中。
4.命题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新鲜活泼,丰富多彩,特别注重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
【重点、难点剖析】一、语序不当不同的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句子表意不明。
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定语、中心语位置颠倒例:这个国家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
(“热烈地引起了讨论”应为“引起了热烈的讨论”)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
(将“充分”调至“激发”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定语正确的语序:ɑ.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称代性或数量性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