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14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说课稿【小编寄语】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说课稿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特地为教师朋友分享的比较优质的教学资源。
这篇说课稿能够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
期望对大伙儿的授课有一定的关心!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该单元尽管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
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管,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
然而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如何样做到“前后照管,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
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储存的往事。
文章通过颂扬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予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依照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依照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管,首尾连贯”的特点,明白得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予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明白得梅花的高尚品行,学习这种品行,并培养阅读摸索的适应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依照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爱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管,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行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予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明白得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梅花魂》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是《梅花魂》,我出示画面: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让学生找出体现梅花品格的句子,“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梅花的品格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之后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样就在朗读与思考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梅花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它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于是我紧追引导,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
为了进一步升华思想,我相机组织学生观看诗朗诵《我爱着土地》,来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歌曲《故乡的云》,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回顾整堂课,应该说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梅花魂》教学反思《梅花魂》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真正把握住本文的重难点,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课下我下了很大功夫,钻研教材,搜集资料,既备学生,又备教材,最后确定了教学思路,并应用于实际课堂,通过实践和老师们的观课磨课,发现了一些环节的不足,还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把“情”放在首位,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让学生情愫慢慢升温,最后完全激发为学生的爱国情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经过交流,我们又重新梳理了教学思路,修定了教案,再次走进课堂,这节课,我有了沉甸甸的收获。
正如某位老师说的,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
课文伊始,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我让学生在欣赏完美丽的梅花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用多媒体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等,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让学生在诵读诗词中渐渐对梅花产生一种情愫。
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借助课件出示文中重点句子及相关图片,让学生在体会感悟中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灵魂”、“ 骨气”,并带着对梅花的赞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再次体味,同学们的情感也在慢慢的升温。
在整节课中我始终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小脸通红,情绪高涨,他们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说他们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刚强不屈的梅花。
最新《梅花魂》说课稿部编版(5篇)《梅花魂》说课稿部编版篇一《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各自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乡、恋乡、爱国之情。
本课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经历,一个个小故事,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歌颂了华侨外祖父心系祖国、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
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中心突出;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
围绕本文特点及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确立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生字,读写、积累新词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通读全文。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主要事件。
4、理解梅花品格及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华侨老人爱梅爱国的思想感情。
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的深刻爱国感情。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寒梅傲雪的图片,在《红梅赞》的歌声中(配歌词)教师语言导入:梅花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样优美的诗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
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正字正音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梅花之秉性,悟爱国之深情1、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一向和蔼可亲,可是有一次他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为什么而奇怪?学生读课文谈体会,生交流中谈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训斥妈妈。
《梅花魂》说课稿 15篇《梅花魂》说课稿 1说教材:这是篇回忆录,写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
__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__脉络清楚,以“梅花”为__的线索。
我回忆与外祖父的四件事,分别是读诗落泪、爱惜墨梅图,谈梅花的品格,赠送梅花手绢。
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详写了我回国之际,外祖父把墨梅图赠送给我以及教育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
这段内容的叙述隐含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__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
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样不仅使__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__的中心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读全文,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了解梅花的品格,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相连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回忆主要事件教师语言导入:梅花向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样优美的诗局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
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围绕梅花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呢?(师板书:珍爱墨梅图,赞梅花的品行,赠送梅花图和手绢)其中哪几件事情是融合在一个事情背景下阐述的?(设计意图:这是篇回忆路,选取了外祖父几件关于梅花的往事,回顾课文,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文本打下铺垫。
)二、品梅花之秉性,悟爱国之深情第一步:了解我第一次受训,学习第三自然段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一向和蔼可亲,可是有一次他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为什么而奇怪?学生读课文谈体会,生交流中谈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训斥妈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课题6、梅花魂总课时 2 授课日期教学目标(总)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正确书写“幽芳、漂泊、大抵、衰老”等词语。
理解“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的意思。
2、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谊。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 2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正确书写“幽芳、漂泊、大抵、衰老”等词语。
理解“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的意思。
2、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解决课后题1教学重点认识文中的生字,正确书写词语,解决课后题1教学难点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的能力课前准备课件准备,积累有关梅花的古诗。
一、驱动导入(一)兴趣导入1.古往今来,梅花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写梅花的诗数不胜数。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如学生背不出,教师提示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
全班背诵。
)2、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为什么这么招人喜爱呢?(抽生回答)是呀,梅花因她的傲霜斗雪、因她的暗香盈袖、因她的素艳高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梅花,走进作者陈慧英的祖父,去感受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出示课题,齐读)(二)任务导入读题,初步理解“魂”。
知道“魂”的意思吗?“魂”的原意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其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何来的魂呢?这里的魂又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呢?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单元展开(一)第一单元学习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1.多通道导学(预习中完成)2.自主性预学(预习中完成)3.交互式研学全班交流预设:字音难点:玷多音字:“分外”的“分”读fen,“抹净”的“抹”读“ma”。
《梅花魂》教学反思《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梅花魂》中的魂,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一、多媒体介入,帮助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我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梅花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用多媒体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
在课文进行中,我又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情感,同时通过配乐朗读,将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加以展现。
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入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
二、点燃激情,加深感悟我知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
因此,整节课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渐入佳境,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他们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
可以看出,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