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相萃取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6
蛋白分离纯化技术之双水相萃取技术双水相萃取是一项蛋白分离和蛋白纯化技术,是利用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分配差异而进行分离提纯的,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与医药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工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双水相萃取技术用于提取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时,具有操作简单、体系含水量高,在萃取过程中可以保持物质的构象稳定、蛋白不易失活并获得高的萃取率的特点。
1、双水相萃取技术可分离和纯化蛋白双水相萃取技术可以用于蛋白分离和蛋白纯化,包含在一些蛋白分离公司提供的服务。
早期,如在20世纪60年代,有研究者全面进行了生物大分子在双水相系统中的分配行为的研究,得到了蛋白质、酶、核酸、病毒、抗体抗原复合物以及细胞等的分配数据。
双水相系统具有温和的操作条件,对于在极性条件下易造成变性失活的蛋白质和酶的提取中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
双水相萃取法进行蛋白分离和蛋白纯化的原理是:聚合物与聚合物之间或聚合物与盐之间由于分子空间阻碍作用形成了双水相。
当待分离物质进入体系后,由于各组分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的作用和溶液环境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调节体系参数使被分离物质在两相间选择性分配,从而实现目标组分的分离纯化。
双水相萃取技术进行蛋白分离和蛋白纯化具有以下优点:(1)易于放大,各种参数可以按照比例放大而不降低产物收率[1];(2)双水相系统传质和平衡过程速度快,回收效率高、能耗较小;(3)易于进行连续化操作、设备简单,且可以直接与后续提纯工序相连接,无需进行特殊处理;(4)相分离条件温和,双水相体系的张力很小,有利于保持生物分子的活性,可以直接用在发酵液中;(5)影响双水相体系的因素比较复杂,可调参数多,便于改变操作条件提高纯化效果。
美迪西提供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服务,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从小试到规模生产全程的蛋白分离纯化服务,并根据工艺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给客户定制适用的工艺和系统。
2、双水相萃取技术分离和纯化物质的研究α-淀粉酶是一类用途十分广泛的酶,在粮食、食品加工,以及医药行业等都经常使用,由于α-淀粉酶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工业酶,周内外很多课题组对它进行了研究。
三、双水相萃取3.1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及特点3.1.1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双水相萃取与水-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但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
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
分配系数K等于物质在两相的浓度比,由于各种物质的K值不同,可利用双水相萃取体系对物质进行分离。
3.1.2 双水相萃取的特点双水相体系萃取具有如下特点:(1)含水量高(70%~90%),是在接近生理环境的温度和体系中进行萃取,不会引起生物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2)分相时间短,自然分相时间一般为5~15min;(3)界面张力小(10-7~10-4mN/m),有助于强化相际间的质量传递;(4)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5)大量杂质能与所有固体物质一同除去,使分离过程更经济;(6)易于工程放大和连续操作。
由于双水相萃取具有上述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等领域的产品分离和提取。
3.2 双水相萃取在分离和提取各种蛋白质(酶)上的应用用聚乙二醇(PEG)/羟丙基淀粉酶(Reppal PEG)体系经两步法可从黄豆中分离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
在黄豆匀浆中加入PEG4000,可絮凝细胞碎片及大部分杂蛋白。
在上清液中加入PEG4000(12%)-ReppalPES(40%),PGK在上相、GAPGH在下相的收率均在80%以上。
萃取过程的放大采用离心倾析机连续处理匀浆液,用离心萃取器完成双水相体系的两相分离,整个工艺具有处理量大、接触时间短、酶收率高的特点。
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经一次萃取从A-淀粉酶发酵液中分离提取α-淀粉酶和蛋白酶,萃取最适宜条件为PEG1000(15%)-(NH4)2SO4(20%),pH=8,α-淀粉酶收率为90%,分配系数为19.6,蛋白酶的分离系数高达15.1。
三、双水相萃取3.1双水相萃取的原理及特点3.1.1双水相萃取的原理双水相萃取与水-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但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
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
分配系数K等于物质在两相的浓度比,由于各种物质的K值不同,可利用双水相萃取体系对物质进行分离。
3.1.2双水相萃取的特点双水相体系萃取具有如下特点:(1)含水量高(70%〜90%),是在接近生理环境的温度和体系中进行萃取,不会引起生物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2)分相时间短,自然分相时间一般为5~15min ;⑶界面张力小(10-7〜10-4mN/m),有助于强化相际间的质量传递;⑷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5)大量杂质能与所有固体物质一同除去,使分离过程更经济;(6)易于工程放大和连续操作。
由于双水相萃取具有上述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等领域的产品分离和提取。
3.2双水相萃取在分离和提取各种蛋白质(酶)上的应用用聚乙二醇(PEG)/羟丙基淀粉酶(Reppal PEG)体系经两步法可从黄豆中分离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
在黄豆匀浆中加入PEG4000,可絮凝细胞碎片及大部分杂蛋白。
在上清液中加入PEG4000(12%)-ReppalPES(40%),PGK在上相、GAPGH 在下相的收率均在80%以上。
萃取过程的放大采用离心倾析机连续处理匀浆液,用离心萃取器完成双水相体系的两相分离,整个工艺具有处理量大、接触时间短、酶收率高的特点。
用PEG/(NH4)2SO4 双水相体系,经一次萃取从A-淀粉酶发酵液中分离提取a淀粉酶和蛋白酶,萃取最适宜条件为PEG1000(15%)-(NH4)2S04(20%),pH=8,a淀粉酶收率为90%,分配系数为19.6,蛋白酶的分离系数高达15.1。
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合成技术,它可以将一种有机物质从另一种有机物质中分离出来,这可以大大地提高有机化学反应的效率。
双水相萃取是以水为介质的组合相萃取,其特点是有机溶剂和水在反应容器中共存,利用不同的pH值将两种有机物质分别提取到两个水相中去。
双水相萃取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有机合成中,当反应容器中有多种不同有机物质时,利用双水相萃取可以将其中一种有机物质从另一种有机物质中提取出来,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反应物的有害影响,提高反应的效率。
同时,双水相萃取还可以用于多相反应的分离,如有机-水-有机-水多相反应、有机-水-水有机反应等,这种技术可以将有机物和水的相,利用不同的pH值将其分离出来,提取各自的产物。
双水相萃取技术也可以用于重金属元素的提取和富集,将有机物中含有重金属元素的物质提取出来,提高重金属元素的度。
双水相萃取技术可以用来将有机物中含有大量盐和其他有机物的物质,利用pH值分别提取出来,从而大大改善污染现象。
双水相萃取技术还可以将有机物质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有机物从另一种有机物中提取出来,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优点不仅体现在反应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体现在它的环境友好性。
因为双水相萃取技术整个反应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是水,那么在完成反应后,所产生的废物也是水,这就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更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
总之,双水相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有机物质从另一种物质中的分离和提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的效率,也符合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
因此,双水相萃取技术在有机化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将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实训1 双水相萃取相图的制作
一、实训目的
1. 学习双水相分离萃取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双水相萃取相图的制作 二、实训原理
双水相萃取法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个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两水相的形成:高聚物与无机盐在水中由于盐析的作用会形成两个相,如PEG 与硫酸盐或碱性磷酸盐。
两种亲水性高聚物在水中由于聚合物的不相容性也会形成两个相。
但是它们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才能形成两相,双水相形成的定量关系可用相图来表示。
相图是一根双节线, 把均匀区和两相区分隔开来。
当成相组分的配比取在:线的下方时,为均相区; 曲线的上方时,为两相区;在曲线上,则混合后,溶液恰好从澄清变为浑浊。
相图中TMB 称为系线;T 代表上相组成;B 代表下相组成;同一条系线上各点分成的两相具有相同的组成,但体积比不同。
V T / V B = BM / MT
三、实训器材、试剂、材料
1.器材:试管,离心机,天平,离心管,三角瓶,滴定管。
2.试剂:聚乙二醇2000(PEG2000),硫酸铵。
四、实训操作步骤
1.PEG2000(NH 4)2SO 4双水相体系相图的测定
(1)取10%(g/ mL )PEG2000溶液10mL 于三角瓶中。
(2)用40%(g/mL )(NH 4)2SO 4溶液装入滴定管中滴定至三角并中溶液出现浑浊,记录)NH4)2SO 4溶液消耗的体积。
加入1mL 水使溶液澄清,继续用(NH 4)2SO 4溶液滴定至浑浊,重复7~8次,记录每次(NH 4)2SO 4溶液消耗的体积,计算每次出现浑浊时体系中PEG2000和(NH 4)2SO 4的浓度(g/mL )。
(3) 以(NH 4)2SO 4的浓度(g/mL )为横坐标,PEG2000的浓度(g/mL )为纵坐标,绘制PEG2000- (NH 4)2SO 4双水相体系相图。
2. 相图制作表
10%PEG2000 10mL 温度T=20℃
PEG2000 %
(NH 4)2SO 4 %
两相 均相
五、结果与讨论
1.如何正确绘制相图。
2.如何根据相图配制双水相体系。
实训2 两水相系统中蛋白质分配系数的测定
一、实训目的
1.学习双水相分离萃取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双水相溶液配制与双水相萃取的操作。
3.学习掌握双水相萃取分配系数的测定。
二、实训原理
1. 在两水相系统中,生物物质与成相组分之间通过疏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相互作用而不同程度地分配在两相中。
2. 分配系数:当萃取达到平衡时,蛋白质在上、下两相中的浓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K = C上/ C下;
3.相比:上下相体积比称为相比R = V上/ V下
4.以牛奶中的酪蛋白为实验对象,在PEG/(NH4)2SO4两水相系统进行分配。
5.用考马斯亮兰(CBB G-250)比色法分别测定上下相中总蛋白的含量。
CBB G-250是一种染
料,酸性溶液中呈棕红色,与蛋白质通过范德华键结合成兰色复合物,595nm波长有最大吸收值。
低浓度(0.01~1.0mg/mL)时,与蛋白质浓度的关系服从比尔定律。
三、试剂、材料
1. 考马斯亮兰G-250溶液配制
精确称取50mg考马斯亮兰,溶于10ml 95%乙醇中,并加入50ml 85% 浓磷酸,用H2O稀释定容至500ml。
2. 标准蛋白溶液-牛血清蛋白溶液配制
精确称取0.012g左右的牛血清蛋白,加入0.105gNaCl,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稀释定容至100ml,配成120 g/ml的牛血清蛋白原液。
四、操作步聚
PEG4000 10g 加入20ml 水,配制50%的PEG4000溶液,加入10ml 牛奶,再加入4.5g 硫酸铵,搅拌,溶解,3000rpm 离心20min ,分别记录上下相体积、取样,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浓度
3. 两相中总蛋白的测定:
上相液:吸取0.5ml ,蒸馏水定容至50ml ,按下表操作。
下相液:上相完全吸掉,并吸掉部分下相,再取样。
五、结果计算 1.标准曲线 OD = K · X (μg )+ b 求斜率K 和截距b
2. 分配系数 K = C 上 / C 下
ml g K
b OD C /100μ⨯-=上
上相ml g K b OD C /1.01μ⨯-=下下相
双水相萃取案例 案例1 双水相萃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是由四条多肽链组成——二条α链和二条β链,每条多肽链的螺旋结构形成一个疏水性的空间,可保护血红素分子不与水接触,Fe 2+不被氧化。
分子质量为64458D ,等电点约为6.9。
双水相萃取血红蛋白的基本流程:
人或动物血液中预先加入3g/L 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
离心后,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
血红蛋白的分配系数随pH 的升高而升高,随PEG 分子量的增加而下降。
在PEG1500 12.5%,pH10,血红蛋白的分配系数最高,为2.96。
前萃取条件:系线长度22%,PEG1500 18.9%,磷酸钾盐9%,相平衡时间5~10min ,离心分相5000g ,5~10min ,得上相体积521mL ,下相体积330 mL 。
细胞碎片和各种细胞质在下相富集,并形成界面沉淀。
上相澄清透明,下相浑浊且不透明。
下相弃去后,单独存放,有胶凝化现象。
血红蛋白部分形成界面沉淀,造成损失。
前萃取收率64.9%。
反萃取条件:系线长度22%,,PEG1500 15.5%,磷酸钾盐与钠盐11%,相平衡时间5~10min ,离心分相5000g ,5~10min ,得上相体积370mL ,下相体积195 mL 。
上相与下相澄清透明。
上相弃去,血红蛋白在下相富集。
反萃取收率96.9%。
人或动物血液
(血浆) (红血球) 弃去 生理盐水洗涤 ) 下相(弃去) 下相 透析 纯品
案例2 双水相萃取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
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是一种生长激素,由肝分泌并入血液循环的中性多肽。
IGF-I能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分泌作用。
IGF-I能对所有胰岛素靶器官起经典的胰岛素效应,能促进脂肪组织的糖代谢和糖转运,促进脂肪和糖元合成。
IGF-I能增进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促进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增殖。
IGF-I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促进的作用。
IGF-I的结构和性质与胰岛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三维结构的相似性。
一条肽链,非糖基化蛋白,由7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分子质量为7.6KD,等电点为7.6。
工业上由大肠杆菌表达生产IGF-I。
发酵后的提取与复性过程基本如下:
(1)包含体溶解将1200L发酵液(含有IGF-I 3.8g/L)泵入反应罐中,加入220L含174kg 尿素的水溶液,接着加入8L50%氢氧化钠溶液,调pH=10.0。
再加入2.9kg二硫苏糖醇(DTT),3L50%氢氧化钠溶液,复调pH=10.0。
反应罐内充氮气,37℃反应60min,随后冷却到22℃,进入双水相萃取工段。
(2)双水相萃取仍充氮气保护,萃取温度22℃。
向上一步获得的液体中加入250kgPEG8000和90kg硫酸钠,搅拌40min。
取样离心分析表明,此时IGF-I分配系数为8.5,上下相的体积比为2.6。
两相混合后用Westfalia SB-7分离机分相,得1300L上相、550L下相,下相弃去。
不同条件下IGF-I的分配系数、相比和萃取上相收率见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IGF-I萃取上相收率为88%,上相继续充怕氮气保护。
(3)IGF-I沉淀向前步获得的1300L上相中加入36L 2mol/L磷酸,调pH=7.0。
22℃下轻微搅拌8h,反相高效色谱分析表明,此时有96% IGF-I沉淀。
沉淀用Westfalia SB-7分离机富集,得沉淀88kg。
(4)复性取部分沉淀17.6kg用65L以下溶液溶解:含2mol/L尿素,10mmol/L二硫苏糖醇,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10.0。
然后加入到700L复性缓冲液(含2mol/L尿素,1mol/L氯化钠溶液,19%(体积分数)乙醇,20mmol/L甘氨酸,0.5µmol/L铜离子,pH=10.5)中,复性在22℃下进行,轻微搅拌,通入氧气280mL/min。
3h后,复性结束,停止通氧,用磷酸调pH=3.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表明,复性收率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