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一. 名词解释(1)栈——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称为栈。
其最大的特点是“后进先出”。
(2)顺序栈——采用顺序存储结构的栈称为顺序栈。
(3)链栈——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的栈称为链栈。
(5)队列——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称为队列。
其最大的特点是“先进先出”。
(6)顺序队列——采用顺序存储结构的队列称为顺序队列。
(7)链队列——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的称队列为链队列。
(8)循环队列——为了解决顺序队列中“假溢出”现象,将队列的存储空间想象为一个首尾相链的环(即把队头元素与对尾元素链结起来),存储在其中的队列称为循环队列。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请在前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ㄨ)(1)√(2)√(3)ㄨ(4)ㄨ(5)ㄨ(6)ㄨ(7)√(8)√(9)ㄨ(10)√(11)ㄨ(12)ㄨ三. 填空题(1)后进先出(2)栈顶栈底(3)栈空栈满(4)O(1)O(1)(5)必须一致(6)栈(7)栈空(8)p->next=top top=p(9)- - + +(10)LS->next 首(11)先进先出(12)队尾队头(13)队列是否为空队列是否为满(14)可变的(15)-1 NULL(16)O(n) O(1) O(1) O(1)(17)front==rear front==(rear+1)% MAXLEN MAXLEN-front (18)空只含有一个结点(19)front==rear && front <>NULL(20)队尾指针写入四. 选择题(1)C (2)A (3)D (4)B (5)C(6)D (7)B (8)A (9)A (10)D(11)A (12)A (13)C (14)A (15)B (16) A五、简答题答:n个(同类)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称为线性表。
线性表的特点是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栈和队列都是操作受限制的线性表,它们和线性表一样,数据元素之间都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11. 写算法,实现顺序串的基本操作 StrReplace(&s,t,v)r1 中第 index 个字符起求出首次与串 r2 相同的子串的起始位置。
写一个函数将顺序串 s1 中的第 i 个字符到第 j 个字符之间的字符用 s2 串替换。
写算法,实现顺序串的基本操作 StrCompare(s,t) 。
第四章习题1. 设 s=' I AM A STUDENT , t= ' GOO D,q=' WORKER 给出下列操作的结果: StrLength(s); SubString(sub1,s,1,7);SubString(sub2,s,7,1);StrIndex(s, ' A ' ,4); StrReplace(s, ' STUDEN 'T,q); StrCat(StrCat(sub1,t), StrCat(sub2,q));2. 编写算法,实现串的基本操作 StrReplace(S,T,V) 。
3. 假设以块链结构表示串,块的大小为 1,且附设头结点。
试编写算法,实现串的下列基本操作:StrAsign(S,chars) ; StrCopy(S,T) ; StrCompare(S,T) ; StrLength(S) ; StrCat(S,T) ; SubString(Sub,S,pos,len) 。
4. 叙述以下每对术语的区别:空串和空格串;串变量和串常量;主串和子串;串变量的名字和串变 量的值。
5. 已知:S=”(xyz)* ” ,T= ”(x+z)*y ”。
试利用联接、求子串和置换等操作,将 S 转换为T. 6. S 和T 是用结点大小为1的单链表存储的两个串,设计一个算法将串 S 中首次与T 匹配的子串逆 置。
7. S 是用结点大小为4的单链表存储的串,分别编写算法在第k 个字符后插入串T ,及从第k 个字符 删除 len 个字符。
第4章(数组和广义表)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将一个A[1..100,1..100]的三对角矩阵,按行优先压缩存储到一维数组B[1‥298]中,A 中元素A[66][65]在B数组中的位置K为(C )。
A. 198B. 197C. 195D. 1962.广义表(a,(b,c),d,e)的表头为( A )。
A. aB. a,(b,c)C. (a,(b,c))D. (a)3.在三对角矩阵中,非零元素的行标i和列标j的关系是( A )。
A. |i-j|≤1B. i>jC. i==jD. i<j4.广义表L=(a,(b,c)),进行Tail(L)操作后的结果为( D )。
A. cB. b,cC.(b,c)D.((b,c))5.设二维数组A[1..m,1..n](即m行n列)按行存储在数组B[1..m*n]中,则二维数组元素A[i,j]在一维数组B中的下标为( D )。
A. j*m+i-1B. (i-1)*n+j-1C. i*(j-1)D. (i-1)*n+j6.广义表(( ),( ),( ))的深度为( C )。
A. 0B. 1C. 2D. 37.假设以行序为主序存储二维数组A[0..99,0..99],设每个数据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基地址为10,则LOC(A[4][4])=( C )。
A. 1020B. 1010C. 818D. 8088.已知广义表A=((a,b),(c,d)),则head(A)等于( A )。
A. (a,b)B. ((a,b))C. a,bD. a9.已知一个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如下:(1,2,3),(1,6,1),(3,1,5),(3,2,-1),(4,5,4),(5,1,-3)则其转置矩阵的三元组表中第3个三元组为( C )。
A. (2,3,-1)B. (3,1,5)C. (2,1,3)D. (3,2,-1)10.广义表((b,c),d,e)的表尾为( C )。
第四章习题1. 设s=’I AM A STUDENT’, t=’GOOD’, q=’WORKER’。
给出下列操作的结果:StrLength(s); SubString(sub1,s,1,7); SubString(sub2,s,7,1);StrIndex(s,’A’,4); StrReplace(s,’STUDENT’,q);StrCat(StrCat(sub1,t), StrCat(sub2,q));2. 编写算法,实现串的基本操作StrReplace(S,T,V)。
3. 假设以块链结构表示串,块的大小为1,且附设头结点。
试编写算法,实现串的下列基本操作:StrAsign(S,chars);StrCopy(S,T);StrCompare(S,T);StrLength(S);StrCat(S,T);SubString(Sub,S,pos,len)。
4.叙述以下每对术语的区别:空串和空格串;串变量和串常量;主串和子串;串变量的名字和串变量的值。
5.已知:S=”(xyz)*”,T=”(x+z)*y”。
试利用联接、求子串和置换等操作,将S转换为T. 6.S和T是用结点大小为1的单链表存储的两个串,设计一个算法将串S中首次与T匹配的子串逆置。
7.S是用结点大小为4的单链表存储的串,分别编写算法在第k个字符后插入串T,及从第k个字符删除len个字符。
以下算法用定长顺序串:8.编写下列算法:(1)将顺序串r中所有值为ch1的字符换成ch2的字符。
(2)将顺序串r中所有字符按照相反的次序仍存放在r中。
(3)从顺序串r中删除其值等于ch的所有字符。
(4)从顺序串r1中第index 个字符起求出首次与串r2相同的子串的起始位置。
(5)从顺序串r中删除所有与串r1相同的子串。
9.写一个函数将顺序串s1中的第i个字符到第j个字符之间的字符用s2串替换。
10.写算法,实现顺序串的基本操作StrCompare(s,t)。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严蔚敏著)第四章练习题答案第4章串、数组和广义表1.选择题(1)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体现在()。
A.可以顺序存储B.数据元素是一个字符C.可以链式存储D.数据元素可以是多个字符若答案:B(2)串下面关于串的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A.串是字符的有限序列B.空串是由空格构成的串C.模式匹配是串的一种重要运算D.串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答案:B解释:空格常常是串的字符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有一个或多个空格组成的串成为空格串,零个字符的串成为空串,其长度为零。
(3)串“ababaaababaa”的next数组为()。
A.012345678999 B.012121111212 C.011234223456 D.0123012322345答案:C(4)串“ababaabab”的nextval为()。
A.010104101B.010102101 C.010100011 D.010101011答案:A(5)串的长度是指()。
A.串中所含不同字母的个数B.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C.串中所含不同字符的个数D.串中所含非空格字符的个数答案:B解释:串中字符的数目称为串的长度。
(6)假设以行序为主序存储二维数组A=array[1..100,1..100],设每个数据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基地址为10,则LOC[5,5]=()。
A.808 B.818 C.1010 D.1020答案:B解释:以行序为主,则LOC[5,5]=[(5-1)*100+(5-1)]*2+10=818。
(7)设有数组A[i,j],数组的每个元素长度为3字节,i的值为1到8,j的值为1到10,数组从内存首地址BA开始顺序存放,当用以列为主存放时,元素A[5,8]的存储首地址为()。
A.BA+141 B.BA+180 C.BA+222 D.BA+225答案:B解释:以列序为主,则LOC[5,8]=[(8-1)*8+(5-1)]*3+BA=BA+180。
《数据结构》第四章习题一、判断题(在正确说法的题后括号中打“√”,错误说法的题后括号中打“×”)1、KMP算法的特点是在模式匹配时指示主串的指针不会变小。
( √)2、串是一种数据对象和操作都特殊的线性表。
( √)3、只包含空白字符的串称为空串(空白串)。
( ×)4、稀疏矩阵压缩存储后,必会(不会)失去随机存取功能。
( ×)5、使用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的非零元素能节省存储空间。
( √)6、插入与删除操作是数据结构中最基本的两种操作,因此这两种操作在数组中也经常使用。
(×)7、若采用三元组表存储稀疏矩阵,只要把每个元素的行下标和列下标互换(错的),就完成了对该矩阵的转置运算。
(×)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关于串的的叙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B )A.串是字符的有限序列B.空串是由空格构成的串(空串是长度为零的串)C.模式匹配是串的一种重要运算D.串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2.有串S1=’ABCDEFG’,S2 = ’PQRST’,假设函数con(x,y)返回x和y串的连接串,subs(s,i,j)返回串s的从序号i的字符开始的j个字符组成的子串,len(s)返回中s的长度,则con(subs(s1,2,len(s2)),subs(s1,len(s2),2))的结果串是( D )。
A.BCDEF B.BCDEFG C.BCPQRST D.CDEFGFG3、串的长度是指( B )A.串中所含不同字母的个数B.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C.串中所含不同字符的个数D.串中所含非空格字符的个数三、填空题1、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表现在_数据元素为字符,操作集也不同__;串的两种最基本的存储方式是_顺序存储_、__ 链式存储_;两个串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_两串的长度相等且两串中对应位置的字符也相等__。
2、设正文串长度为n,模式串长度为m,则串匹配的KMP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_O(m+n)__。
数据结构答案第4章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 4 章广义线性表——多维数组和广义表2005-07-14第 4 章广义线性表——多维数组和广义表课后习题讲解1. 填空⑴数组通常只有两种运算:()和(),这决定了数组通常采用()结构来实现存储。
【解答】存取,修改,顺序存储【分析】数组是一个具有固定格式和数量的数据集合,在数组上一般不能做插入、删除元素的操作。
除了初始化和销毁之外,在数组中通常只有存取和修改两种操作。
⑵二维数组A中行下标从10到20,列下标从5到10,按行优先存储,每个元素占4个存储单元,A[10][5]的存储地址是1000,则元素A[15][10]的存储地址是()。
【解答】1140【分析】数组A中每行共有6个元素,元素A[15][10]的前面共存储了(15-10)×6+5个元素,每个元素占4个存储单元,所以,其存储地址是1000+140=1140。
⑶设有一个10阶的对称矩阵A采用压缩存储,A[0][0]为第一个元素,其存储地址为d,每个元素占1个存储单元,则元素A[8][5]的存储地址为()。
【解答】d+41【分析】元素A[8][5]的前面共存储了(1+2+…+8)+5=41个元素。
⑷稀疏矩阵一般压缩存储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和()。
【解答】三元组顺序表,十字链表⑸广义表((a), (((b),c)),(d))的长度是(),深度是(),表头是(),表尾是()。
【解答】3,4,(a),((((b),c)),(d))⑹已知广义表LS=(a,(b,c,d),e),用Head和Tail函数取出LS中原子b的运算是()。
【解答】Head(Head(Tail(LS)))2. 选择题⑴二维数组A的每个元素是由6个字符组成的串,行下标的范围从0~8,列下标的范围是从0~9,则存放A至少需要()个字节,A的第8列和第5行共占()个字节,若A按行优先方式存储,元素A[8][5]的起始地址与当A按列优先方式存储时的()元素的起始地址一致。
第四章
一、简述下列每对术语的区别:
空串和空白串;串常量和串变量;主串和子串;静态分配的顺序串和动态分配的顺序串;目标串和模式串;有效位移和无效位移。
答:
●空串是指不包含任何字符的串,它的长度为零。
空白串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空格的串,空格也是字符。
●串常量是指在程序中只可引用但不可改变其值的串。
串变量是可以在运行中改变其值的。
●主串和子串是相对的,一个串中任意个连续字符组成的串就是这个串的子串,而包含子串的串就称为主串。
●静态分配的顺序串是指串的存储空间是确定的,即串值空间的大小是静态的,在编译时刻就被确定。
动态分配的顺序串是在编译时不分配串值空间,在运行过程中用malloc和free等函数根据需要动态地分配和释放字符数组的空间(这个空间长度由分配时确定,也是顺序存储空间)。
●目标串和模式串:在串匹配运算过程中,将主串称为目标串,而将需要匹配的子串称为模式串,两者是相对的。
●有效位移和无效位移:在串定位运算中,模式串从目标的首位开始向右位移,每一次合法位移后如果模式串与目标中相应的字符相同,则这次位移就是有效位移(也就是从此位置开始的匹配成功),反之,若有不相同的字符存在,则此次位移就是无效位移(也就是从此位置开始的匹配失败)。
二、假设有如下的串说明:
char s1[30]="Stocktom,CA", s2[30]="March 5 1999", s3[30], *p;
(1)在执行如下的每个语句后p的值是什么?
p=stchr(s1,'t'); p=strchr(s2,'9'); p=strchr(s2,'6');
(2)在执行下列语句后,s3的值是什么?
strcpy(s3,s1); strcat(s3,","); strcat(s3,s2);
(3)调用函数strcmp(s1,s2)的返回值是什么?
(4)调用函数strcmp(&s1[5],"ton")的返回值是什么?
(5)调用函数stlen(strcat(s1,s2))的返回值是什么?
解:
(1) stchr(*s,c)函数的功能是查找字符c在串s中的位置,若找到,则返回该位置,否则返回NULL。
因此:
执行p=stchr(s1,'t');后p的值是指向第一个字符t的位置, 也就是p==&s1[1]。
执行p=strchr(s2,'9');后p的值是指向s2串中第一个9所在的位置,也就是p==&s2[9]。
` 执行p=strchr(s2,'6');之后,p的返回值是NULL。
(2)strcpy函数功能是串拷贝,strcat函数的功能是串联接。
所以:
在执行strcpy(s3,s1); 后,s3的值是"Stocktom,CA"
在执行strcat(s3,","); 后,s3的值变成"Stocktom,Ca,"
在执行完strcat(s3,s2);后,s3的值就成了"Stocktom,Ca,March 5,1999"
(3)函数strcmp(串1,串2)的功能是串比较,按串的大小进行比较,返回大于0,等于0或小于0的值以表示串1比串2 大,串1等于串2 ,串1小于串2。
因此在调用函数strcmp(s1,s2)后,返回值是大于0的数(字符比较是以ascii码值相比的)
(4)首先,我们要知道&s1[5]是一个地址,当放在函数strcmp中时,它就表示指向以它为首地址的一个字符串,所以在strcmp( &s1[5],"ton")中,前一个字符串值是"tom,CA",用它和"ton"比较,应该是后者更大,所以返回值是小于0的数。
(5)strlen是求串长的函数,我们先将s1,s2联接起来,值是"Stocktom,CAMarch 5,1999",数一数有几个字符?是不是23个(空格也是一个)? 所以返回值是23。
三、设有A=' ',B='mule',C='old',D='my',计算下列运算的结果(注:“A+B”是Concat的简写)。
(a)A+B (b)B+A (c)D+C+B (d)SubStr(B,3,2)
(e)SubStr(C,1,0) (f)StrLength(A) (g)StrLength(D) (h)StrIndex(B,D)
(i)StrIndex(C,"d") (j)StrInsert(D,2,C) (k)StrInsert (B,I,A)(l)StrDelete(B,2,2)
(m)StrDelete(B,2,0) (n)StrRep(C,2,2, "k")
【解答】
(a)A+B="#mule"; (b)B+A="mule#"
(c)D+C+B="myoldmule" (d)SubStr(B,3,2)= "le"
(e)SubStr(C,1,0)= " " (f)StrLength(A)=1
(g)StrLength(D)=2 (h)StrIndex(B,D)=0
(i)StrIndex(C, "d")=3 (j)StrInsert(D,2,C)= "myldy"
(k)StrInsert (B,I,A)="m#ule" (l)StrDelete(B,2,2)="me"
(m)StrDelete(B,2,0)="mule" (n)StrRep(C,2,2, "k")="ok" 四、假设有如下的串说明:
char sl[30]="Stocktom,CA",s2[30]= "March 5,1999",s3[30];
(1)调用函数strCmp(s1,s2)的返回值是什么?
(2)调用函数strCmp(&s1[5], "ton")的返回值是什么?
(3)调用函数Strlength(StrConcat(s1,s2))的返回值是什么?
【解答】
(1)正数,表示s1大于s2。
(2)负数,表示“tom,CA”小于“ton”。
(3)23,即为s1与s2连接后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