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展分析报告(1)
- 格式:doc
- 大小:521.96 KB
- 文档页数:13
一、公司前景分析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投立、1993年1月9日开业、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60000)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
在全国设立了33家直属分行,518个营业机构,员工达18420名,从而架构起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经营服务格局。
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98.56 亿元,比2009 年增加130.32 亿元,增长35.39%;实现税前利润252.81 亿元,比2009 年增加79.85 亿元,增长46.17%;税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77 亿元,比2009 年增加59.61 亿元,增长45.10%。
公司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张、净息差逐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显著增加、成本费用有效控制以及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是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随着公司盈利的提升,2010 年公司平均资产利润率(ROA)为 1.01%,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11 个百分点;由于公司2010 年10 月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及时补充了资本,净资产收益率有所摊薄,2010 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23.2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2.59 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努力控制各类成本开支,公司成本收入比率为33.06%,较上年全年的35.99%继续下降2.93 个百分点。
公司总资产为21,914.11 亿元,比2009 年底增加5,686.93 亿元,增长35.05%;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1,464.89 亿元,比2009 年底增加2,176.35 亿元,增幅23.43%。
公司负债总额20,681.31 亿元,其中,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6,386.80 亿元,比2009 年底增加3,433.37 亿元,增幅26.51%,存款余额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上游水平。
期末人民币和外币存贷比分别为69.76%和78.17%,严格控制在监管标准之内。
公司信贷业务发展以及资产质量情况较为平稳,资产保全工作持续稳步推进,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
浦发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析评价作者:朱宁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4期摘要:当前国际上先进企业都将社会责任融入自身发展章程中,并积极主动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但我国社会责任起步较晚,发展尚不规范,且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较少、质量欠缺。
为更好应对国际竞争,实现中国企业的长久发展,规范实施社会责任已成为必由之路。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国内首个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银行,在社会责任履行及报告编制方面均存在明显优势。
本文将GRI为标准对浦东发展银行2013年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优劣分析,指出可以被其他企业借鉴的因素以及报告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浦发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浦发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简介及评价浦发银行2013年所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是对13年全年所进行的社会责任实践的归纳总结,以上海浦发银行为主体,涵盖总行、境内各地分行、香港特区分行以及伦敦代表处,其主要内容涉及:续篇、责任管理篇、经济责任篇、社会责任篇、环境责任篇以及尾篇。
1.针对报告结构进行评价。
首先,该报告在格式方面较为规范全面。
报告首页以报告说明的方式简单介绍该报告的总体情况、参照标准、内容变化、报告鉴证等一系列内容,方便读者快速了解该报告;同时,浦发银行在报告公示方式中选择中英双语,以及纸质版与网络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极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阅读。
其次,报告内容层次鲜明,结构安排合理。
通过目录便可了解整个报告的结构及内容安排,同时,在经济、社会、环境篇,对各责任又进行具体划分。
一方面,这使得该企业的报告条理清晰,版式较为整齐、美观;另一方面对社会责任的细分有助于对其社会责任履行实际状况的检验,从而提升了该报告的可衡量性。
最后,该报告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在报告中较多采用图表的形式,减少大量文字堆积,同时也使得企业状况更为直观的显示,提高阅读的便利性。
尽管浦发银行在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中存在诸多优势,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电子商务应用分析XXXXXXXX(二级标题)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浦发银行,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1993年1月9日开业、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600000)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
近年来浦发银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实力不断增强。
图一浦发银行至2012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31,422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5,12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1,132亿元,实现税后利润261.26亿元。
目前,在全国160多个城市,设立了37家分行(含香港分行)、760家机构网点,成为颇具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
“笃守诚信、创造卓越”是其一贯秉承的经营理念。
二、电子商务早在2004年电子商务刚起步阶段,浦发银行就对这个新的领域进行了动态的跟踪,并成为第一批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的银行。
2006年,又成为首家与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开始B2B网上支付合作的银行,在业界首次提出电子商务交易资金托管概念。
目前,仅支付宝在浦发银行的日交易额就超过3000万元。
浦发银行还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客户身份认证、B2B/B2C网关支付、信用卡分期付款、代理清算、公用事业代缴、积分互换、银行卡卡通等方面开展合作,全方位助力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
目前,浦发银行已与十余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达成备付金存管业务合作意向,抢滩第三方支付市场。
图二电子商务近几年,随着国内银行陆续快速推出了网上银行及支付网关等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金融产品,而这些产品正是电子商务网站由单一服务网站向全程服务转型所迫切需要的。
因此,众多商业银行纷纷与各家网站合作,推出适用于C类客户的C2C、B2C网上支付产品;以及适合于B类的B2B网上支付产品。
这类产品通过银行支付网关与电子商务网站对接,提供与交易订单紧密捆绑的在线支付服务,使买家通过网上银行安全、轻松地完成在线交易和支付;同时能帮助电子商务网站合理、安全、便捷地实现了电子商务的全过程在线交易。
2019年浦发银行停牌原因篇一:浦发市场现状分析一、上海浦发银行概况1、浦发银行基本资料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于1993年1月9日正式开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
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1999年获准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600000),这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截至20XX 年6月底,注册资本金达79.3亿元,良好的业绩和诚信经营的声誉使浦发银行业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中一家备受关注和尊敬的上市公司。
建行以来,秉承“笃守诚信、创造卓越”的经营理念,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积极探索和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为把上海尽早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服务,促进和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实力不断增强,在海内外已具备一定的影响。
根据20XX年核心资本排名,公司20XX年7月获评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强银行排名第176位,比前年提前了15位排名;20XX年6月公司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市值500强企业第422位。
公司还被国际评级研究机构RepuTex(崇德)评为“中国十佳可持续发展企业”,被中国扶贫基金会评选为“20XX中国民生行动先锋”。
在中国信息协会、中国服务贸易协会联合主办的20XX-20XX 中国最佳客户服务评选中,公司95528客户服务中心荣获“20XX-20XX中国最佳客户服务中心奖”。
公司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XX年度中国最佳银行评选”中荣膺“20XX最佳企业伙伴银行”奖项。
由中国《金融时报》主办的“20XX中国最佳金融机构排行榜”中荣膺“最佳风险控制银行”和“最具成长性银行”;由《首席财务官》杂志社主办“20XX 年度中国CFO最信赖的银行评选”中荣获“最佳公司金融品牌奖”、“最佳投行业务奖”和“最佳贸易金融奖”。
上海银行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发达的经济体系。
上海银行作为当地的主要金融机构之一,在该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上海银行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对手、市场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二、市场规模上海银行市场规模庞大,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总人口约2400万,其中成年人口约占70%。
根据统计,成年人口中有60%的人口拥有银行账户,其中有30%的人口选择上海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据此推算,上海银行的潜在客户数量约为400万人。
三、竞争对手分析上海银行在该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以下是上海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其市场份额的分析:1.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市场占领着较大的份额,其客户群体广泛,包括个人和企业客户。
2.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上海市场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特点是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机构。
3.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上海市场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和农民,其在农村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4.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上海地区的本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该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其客户群体主要为本地居民和企业。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上海银行在上海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15%,位居第三。
四、市场趋势1. 挪移支付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挪移支付正在成为一种主流支付方式。
上海银行应积极跟进这一趋势,提供便捷的挪移支付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2. 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
上海银行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以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3. 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增加: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上海银行应通过数据分析和客户洞察,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增强客户粘性。
4. 跨境金融业务的拓展: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拥有庞大的跨境贸易和投资活动。
金融危机后浦发银行发展前景的SWOT分析我国加入WTO以后,对我国的银行业发展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它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也标志着我国的金融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此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不仅面向国内,而且还要面临来自国际银行和发展。
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也引起了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本文通过SWOT分析金融危机后浦发银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标签:金融危机机会威胁一、浦发银行概述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上海浦东,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1992年10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牵头,上海的多家国有企业,如久事集团、一百集团、上海实业、烟糖集团、农工商集团、申能股份、东方国际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支持浦发的发展。
自正式开业以来,浦发银行就将公司银行业务作为最主要的银行业务。
浦发银行不仅在网点布局、人员设置、客户关系、产品特色、业务流程等方面优先将公司银行业务放在首位,而且投入较大的银行资源对公司银行业务给予重点支持。
浦发银行对于公司银行业务的投入,也可以从银行的历年经营业绩中得到反映。
二、金融危机后浦发银行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业带来了深远影响,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全球金融业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并推动银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金融监管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业务范围将被纳入监管视野。
其次,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在获得国有资本和国家信用注入后,其公司治理将被重构,激励机制将面临重大调整。
第三,全球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回归传统”,“华尔街模式”的交易与自营业务比重将大幅下降,传统银行业务比重将上升,远离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日渐萎缩。
浦发银行年度财务报表综合分析中文摘要: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对浦发银行2007年度至2009年度的相关财务数据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对比,在结合其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以及营运能力分析等财务指标的分析,全面考核分析和评价该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一、公司基本情况(一)公司简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为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以银复(1992)350号文批准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92年10月19日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法人营业执照,1993年1月9日正式开业。
1999年9月2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证监发行字[1999]第127号文批准,本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境内上市内资股(A 股)股票4亿股,每股发行价为人民币10元,并于1999年11月10日上市交易。
2002年度经2001年度股东大会批准,本公司实施了每十股转增五股的资本公积转增方案,2002年12月23日,本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证监发行字[2002]135号文核准增发A股3亿股,每股发行价为人民币8.45元,该次增发已于2003年1月13日完成,业经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验证并出具安永大华业字(2003)第016号验资报告。
2006年11月16日,本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证监发行字[2006]118号文核准增发A股7亿股,每股发行价为人民币13.64元,实际公开发行A股数量为4.40亿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募集资金人民币60亿元,该次增发已于2006年11月22日完成,业经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验证并出具安永大华业字(2006)第636号验资报告。
本公司现股本为人民币43.5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吉晓辉,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100001001236,金融许可证号为B11512900H0001。
浦东银行财务分析报告公司简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缩写为SPD BANK),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全称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1992年10月成立,并于1993年1月9日正式开业。
总行设在上海。
注册资本金56.6134亿元人民币。
目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中国大陆超过20个城市设立了分行。
公司概况: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简称浦发银行)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于1993 年1月9日正式开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
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1999年获准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这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截至2009年6月底,注册资本金达79.3亿元,良好的业绩和诚信经营的声誉使浦发银行业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中一家备受关注和尊敬的上市公司。
浦发经营理念:十年来,秉承“笃守诚信、创造卓越”的经营理念,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积极探索和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为把上海尽早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服务,促进和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实力不断增强,在海内外已具备一定的影响。
主营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同业拆借、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
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汇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人民币和外币信用卡业务;离岸金融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截止到2003年底,全行总资产规模已达3710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21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51亿元人民币,当年实现税后利润15.66亿元人民币,并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重庆、广州、昆明、深圳、郑州、天津、大连、济南、西安、成都、武汉、宁波、苏州、青岛等地设立了21家直属分支行、13家异地支行、305家营业网点,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机构布局基本建成。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审计方案一、背景介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中国总部位于上海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浦发银行作为全国性的综合性金融机构,在关键的经济领域拥有广泛的业务覆盖和客户群体。
根据公司章程和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要求,浦发银行每年都需要进行审计,以确保其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二、审计目标1.对浦发银行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2.评估浦发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3.发现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确保浦发银行的资产安全和业务良性运作。
4.提供建议和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浦发银行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审计内容和范围1.对浦发银行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等。
2.评估浦发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信息技术安全和反洗钱等方面。
3.对浦发银行的重要业务和关键风险进行审计,包括信贷业务、投资业务和融资业务等。
4.评估浦发银行的合规性和法律风险,包括涉及监管要求和反腐败等方面。
四、审计方法和技术1.收集和分析浦发银行的财务信息和业务数据,采用数据采集和抽样技术,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与浦发银行的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和关键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3.评估浦发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采用流程分析、文件审查和测试抽样等方法,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4.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发现异常和风险。
五、审计结果和报告1.提供审计报告,对浦发银行的财务报表进行意见表达,列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2.对浦发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建议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其风险管理和合规性。
3.对浦发银行的重要业务和关键风险进行评估,提供改进建议和风险防范措施。
六、质量保证措施1.审计过程中,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和道德规范,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期中论文题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分析报告作者:杨一帆(86091312213)李洋(86031D12137)吴涛(8412030104245)韦迪(8412091501050)宋纪辉(8412091501048)学院(系):金融学院专业:金融专业(辅修)指导教师:王志伟评阅人:王志伟中文摘要本次报告是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银行业发展状况,首先简要介绍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公司概况,经营范围,股东持股情况等。
然后进行了包括财务分析,企业文化分析在内的等多方面分析,并提出了浦发银行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浦发银行,宏观经济,财务分析,企业文化,战略分析一.宏观经济形势银行业作为关系国家经济金融命脉的重要产业,受到政府当局极高的重视和相当严格的监管。
而银行业与其他所有行业之间关联密切的特殊性更使得宏观环境对于银行业经营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一般行业。
从整体上看,我国银行业与宏观环境至少具备以下关系:(1)银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宏观经济政策高度相关。
银行业不仅本身经营条件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同时作为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影响整个经济的走势。
(2)银行业的行业周期往往与宏观经济周期呈现出一定的同步性。
在经济繁荣时期,一方面,伴随着利率水平的逐步上升,银行净息差初步扩大,利息净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降低企业违约风险,有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从而降低银行拨备的计提。
相反,在经济萧条时期,两方面的不利因素将大大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
(3)银行业监管对银行经营、资本结构等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银鉴会、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的监管具备很强的纪律性,这一方面增加了银行业经营的约束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经营的风险并提高了经营的透明度。
(4)银行业未来发展与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息息相关。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金融开放步伐逐步加快,从市场准入限制的降低到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无不对我国银行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冲击。
而可以预期的是,国际收支中金融项目的逐步开放、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和金融混业经营限制的逐步放松,将更大程度的改变银行业的经营理念、业务构成和风险结构。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了中低速发展阶段。
201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
2014年中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4%,国家统计局在7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用简单的12个字概括了2014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总体趋势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升”。
2014年7月,《联合民生宏观合作发布《2014年中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解读》,报告总结上半年宏观数据总体特点为8个字:符合预期,平稳运行。
但同时存在投资需求弱,地产形势堪忧两大隐患。
投资需求相对较弱,投资增长后劲相对不足。
反映在新开工投资项目仅增13.6%,过去常态一般是20%左右。
房地产形势令人担忧。
如果就此发展下去对整个投资、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会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经济处在一个相对敏感的阶段,需要兼顾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求稳定多重目标。
因此,稳增长会成为政府的一个最重要的考虑。
当经济运行总体态势不如预期,政府一定会采取微调预调措施。
比如一季度低开,政府随即采取微调预调,包括两次定向降准和增加财政投入以及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和棚户区改造以及环境治理也明显加大力度。
这些会对经济有一个托底作用,保持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
二.中观行业分析(一).整体环境银监会近期发布了2014年一季度我国银行业运行情况统计数据,总体看银行业运行平稳,风险可控,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2014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资产已达160万亿元,同比增长12.9%,银行业增长逐步回归常态。
同时,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10个季度持续攀升,目前不良率已达1.04%,但分析报告认为,目前有三大因素保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会快速增长并由此产生信用危机。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率水平较高,流动性总体保持稳定。
2014年3月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6.29%,较去年同期上升30.9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2.13%,显著高于最低资本要求。
2014年1-6月银行业理财市场月度资金余额和存续只数(二).优势与劣势分析浦发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规模优势不等于规模效益。
有关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的组织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商业银行存在呈“u”型的平均成本函数,是典型适度规模产业。
中型商业银行的利润率普遍比国有商业银行高,中型银行虽基在实力、规模上不能与工、农、中、建同日而语,但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1)具有后发优势,浦发银行成立时间较晚,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有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市场的运作模式可以借鉴,避免走很多弯路,节约营运成本。
(2)依托上海新国际集团,浦发银行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
浦发银行提出从传统的资金中介向全面金融服务中介转型和从单一银行向跨行业经营转型,而上海新国际集团的平台为浦发银行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上海新国际集团提出将从投资类集团逐渐转向战略控制进而实现经营控制,而集团的综合经营平台要依托银行。
浦发银行也表示要加强资本管理和运作,探索并购等新的发展方式。
(3)资产质量较好,无历史包袱。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虽然仍然属于中小型的商业银行,但它是已上市的金融机构,而且国家对条件成熟的中小型商业上市银行大力扶持。
此举将从整体上大大提高浦发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浦发银行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市场份额不足。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止到2003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占全国存款总额60%,贷款份额占比达55%。
在全国金融资产总额中国有商业银行占比达55%,占了大半壁江山。
另据有关方面不完全估计,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工商企业占全国工商企业总数的88%,其中国家经贸委重点支持的户企业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基本结算户的占比更多达90%。
由此可见,传统的金融市场中允许中允许中小商业银行腾挪的空间有限,优质的客户源基本也已经分配完成。
(2)资金实力较弱。
从资金实力、资金规模和网点密度等方面来看,中小商业银行是无力在传统金融市场上以原有金融手段同国有商业银行竞争。
(3)外部竞争加剧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资银行将会凭借其良好的硬件环境、优良的人才优势、丰富的资金运作经验、极强的资本实力、彰著的品牌效应极佳的赢利能力,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提出严峻挑战。
(4)缺少政策扶持。
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型商业银行在享受或有优惠政策的时候也不尽相同,在我国,一些银行金融业创新均是从国有商业银行开试行的,如教育储蓄的开办,外汇衍生产品的开发。
又如现有的三大政策性银行都是从原国有商业银行独立出来的,其在人事渊源上和历史沿袭上都与后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其在政策性贷款的承办业务也基本都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三.公司基本状况(一).公司简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或“公司”),是于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1993年1月9日开业、1999年11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600000)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目前,注册资本金186.53亿元。
其秉承“笃守诚信,创造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为目标,浦发银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资产规模持续扩大,银行实力不断增强,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2013年,标普正式授予公司“BBB+”的长期发债人信用评级和“A-2”的短期发债人信用评级;此外,穆迪继续维持对公司的评级结果,即长期存款评级Baa3(投资级)、短期存款评级为Prime-3、财务实力评级维持D,所有评级展望均为稳定。
(二).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同业拆借;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险箱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外汇买卖;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离岸银行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托管业务;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托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支票授信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股东持股情况(前十)四.财务分析(一) 盈利性能力分析所谓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分析也就是商业银行成长性,主要考察净资产收益率高低。
表1浦发银行盈利性分析(时点均为每年12月31日)以人为本,优化机制(管理观)求贤若渴,人尽其才(人才观)超越自我,以优取胜(竞争观)客户至上,集约经营(经营观)满意服务,奉献社会(服务观)绩效为先,公平公正(分配观)团结敬业,廉正守信(道德观)六.未来战略分析(一)以扩充网点带动市场开拓,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规模,强调规模优先未来3-5年是公司加快建设步伐,迎接全球挑战,确立现代化商业银行地位的关键时期,也是赢得主动、决胜未来的关键时期。
(二)合理开拓融资渠道,持续补充资本金,扩大营运资本规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抗风险能力的强弱,新的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截止2012年12月底,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是11.27 %,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充足率还会随之下降。
因此要保持银行的持续有效发展,必须通过增加资本金总量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三)优化客户结构,创造特色服务的竞争策略。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确定符合自身特点和竞争环境的竞争策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整体综合营销为着手,完善以客户经理制为基础的本外币一体化营销机制和运作规范体系。
着眼于重点地区(上海、北京、广东等)、新进入地区重点发展优质客户、低风险业务和创新业务,逐步建立特定客户群和特色业务,积极拓展有持续效益的金融业务。
(四)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公司竞争力大力推进银行电子化等现代银行应用技术,通过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的全面建设,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含量;导入现代客户关系管理理论,重点抓好对战略性客户的定位管理和对优质客户的营销管理,如跨国公司、盈利基础扎实的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国有大型企业以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企业。
全力推进新系统的建设,调动行内外一切有利资源,全面开展系统建设的技术实施工作,切实抓好年内重点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进一步挖掘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为个人客户提供转帐、支付、理财服务等,努力完善产品开发机制,探索信息科技运营新机制,为全行新一轮的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