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群养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15.35 KB
- 文档页数:4
猪福利问题概述王长平(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哈尔滨 150030)摘要:作者从猪的生产类型角度概述了仔猪、育肥猪、繁殖母猪和公猪在集约化养殖条件的福利状况,并大致提出了一些针对福利方面的改进饲养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猪;集约化;福利状况中图分类号:S81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236(2005)12-0062-03 随着养猪生产的发展,猪的集约化生产水平越来越高,这给养殖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却给猪带来严重的福利问题。
猪是受集约化生产体系影响较大的家畜,各个生长阶段的猪都会产生一些问题。
究竟会产生怎样的福利问题呢?作者将按照猪的生产类型,概述一下猪的比较典型的福利问题,用以提高人们特别是养殖者对猪福利的认识。
1 仔猪的福利问题1.1 仔猪的死亡率 所有国家的刚产仔猪的福利问题是在出生头几天里的高死亡率,在美国11%的刚出生仔猪很难活到断奶后。
有一些刚出生仔猪虽身体虚弱,但它们大多数都能成功地存活下来,并且长势很好。
导致仔猪死亡率高的最重要原因是母猪的过度趴卧,出生仔猪可能被挤压致死,或不能及时哺乳,而使身体变得很虚弱,导致容易感染疾病。
疾病仍然是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很有必要让刚出生仔猪及时喝到初乳,因为初乳中含有很多免疫球蛋白,用以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猪的身体虚弱和死亡率明显是福利问题,并且对养殖户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经济问题。
当猪在一个稻草垫的产床上产仔时,如果稻草垫得不是很厚时,出生仔猪的死亡现象就会出现,如果没有铺设垫草,出生仔猪的死亡率会更高,但如果仔猪除了在哺乳时能够被移离开母猪,仔猪死亡率就会下降。
当猪场在一个舍内放更多的限位分娩栏,并且减少栏位尺寸以减少成本,加之不铺设垫草,那么出生仔猪死亡率则会急剧上升。
在此情况下应用生育箱会降低死亡率,目前各种各样型式的生育箱在猪场广泛应用。
另外,可以通过为仔猪设计一个暖和的收稿日期:2005-01-31作者简介:王长平(1978-),男,黑龙江人,硕士,研究方向:家畜行为与福利。
养好妊娠母猪的黄金法则母猪在配种后经检查确认怀孕后就进入了妊娠阶段。
胎儿的发育生长发育完全依靠母体,这个第一阶段很大程度黑唇决定了未来的产仔数、仔猪出生重、死亡率甚至屠宰日龄。
做好妊娠母猪饲养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养好妊娠母猪的黄金法则从上图可以看出,怀孕时受精卵约有17个,但经历了着床期、胎儿期到出生的活仔数只有11.5头,而到断奶时只有10.5头。
由此可见,养好妊娠母猪对于保证早产正常发育,增加PSY有着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出生重低于1kg的仔猪28天断奶重在7kg以下,屠宰日龄在178天以上。
而出生重超过1.5kg的仔猪,28日龄体重超过8.5kg,屠宰日龄在172天以下。
按照平均相差6天,每天采食3kg来计算,每头猪要多消耗饲料约18kg。
而且出生重在1kg以下的仔猪即使得到了饲养员的兔子特殊照料,死亡率仍然会非常高。
所以说确保仔猪出生时有一个合理体重体脂非常重要。
不仅关系到今后的断奶重、死亡率和屠宰日龄,而且还与全进全出的批次化生产化后管理、生物安全相关。
通常,粪妊娠阶段饲养管理的中心蚯蚓任务是:提高受精卵从着床到产仔之间的存活率,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防止吸收胎儿、流产和死胎的再次出现,使母猪每窝生产出数量多、出生重大、体质健壮和均匀整齐的幼生,此外还要使母猪有适度膘情和良好泌乳性能,为紫菊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打好基础。
妊娠母猪的行政管理要点1、妊娠前期(0-30天)由于妊娠前期,但仅各受精卵初到子宫内线型浮游状态,没有固定位置。
胎盘的形成约需20~30天,在形成胎盘前胚胎没有保护阳离子,对来自外界不良条件的刺激很敏感,容易发生胚胎死亡。
所以妊娠前期,应给母猪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生活环境。
妊娠前期宜采用小群饲养或单栏饲养。
小群饲养是将配种期相近,体重、强弱相近的3-5尖尖母猪在一圈饲养。
单栏饲养即饲养在定位栏内(宽60-70cm,长2.1m),优点是让每一头母猪吃食量均匀,没有争抢打斗。
养猪生产中的福利问题在发达国家的畜牧生产系统中,猪的高密度养殖是养猪生产的主要特征,猪只被饲养在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猪舍中,高度集约化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其既能降低饲料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又能加强疾病控制,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从消费的需求压力考虑,产品价格更低也是集约化的优势。
但是,随着消费者思想认识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在猪的福利问题上与这种饲养方式产生了矛盾。
生猪生产的所有方面都引入了福利问题,如猪只饲养、运输、屠宰和饲养环境方面等,主要关注的问题是贫瘠环境对猪只福利的影响。
1饲养工艺与猪的福利目前的养猪生产饲养阶段的猪只面临的福利问题主要是饲养环境对猪只福利的影响。
商品猪基本可以分为3种不同类型饲养:繁殖猪群是指只饲养种猪和25千克以内的仔猪;生长、育肥猪群是指饲养25千克以上的猪只直到屠宰;结合猪群是指以上两类猪群都饲养,既饲养种猪也饲养生长育肥猪,直到屠宰。
在很多国家都有早期断奶的处理方式,或者会将生长育肥猪的饲养分为更多的阶段,但从圈舍与福利问题的角度考虑,养猪生产可以简单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干奶母猪指涵盖猪群内所有妊娠期母猪、后备母猪和不孕母猪;产仔、哺乳母猪和将要干乳的母猪;以屠宰目的饲养已断奶猪只。
母猪育种循环从分娩栏断奶开始,见图1。
断奶后,母猪通常要转移到与公猪接触的配种环境,以此来鼓励发情,从生产角度来看,在断奶后4~5天是最好的接触时段。
配种可以由公猪自然交配,也可以通过人工授精完成,更可以结合两种方式来完成。
在此之后,母猪要在配种环境生活3~4星期,在此阶段饲养员需要观察母猪是否成功受孕,例如配种后21天如果配种不成功会有返情表现。
通常10%~20%的母猪可能因习惯性流产被剔除种母猪群,被后备母猪群取代。
有的饲养单位在断奶时根据母猪产次或产仔数淘汰母猪,而不考虑母猪是不是还有生产能力。
母猪的平均淘汰率通常高达40%~50%,淘汰的大部分原因是产次和年龄,但也有如肢蹄损伤和营养问题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淘汰。
国际瞭望GLOBAL NEWS精选文章母猪群养的优势张振玲(编译)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江苏徐州 221006)母猪群养在许多国家很早以来就已经司空见惯,一些国家正在考虑转换当前的母猪单体限位栏饲养方式。
在国际上,母猪群养是一种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也有一些养殖企业部分圈舍采用了母猪群养方式,但是当前母猪饲养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限位栏方式。
国际养猪杂志《Pig Progress》的编辑Vincent ter Beek总结归纳出母猪群养的优势,希望这些优势能对一些想进行福利养殖的企业采用母猪群养方式提供理论支持或参考。
1 有占主导地位的母猪对于母猪群养来说没有问题生猪养殖企业为什么发明和使用母猪限位栏?主要原因有2个。
原因之一是在较大的母猪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母猪会与其余较胆小的母猪争斗,导致母猪的好斗现象、产生应激压力甚至有流产现象发生。
但在2018年,这一理由已不再成立。
虽然现在母猪还存在争斗现象,但是有关母猪行为方面的知识已经越来越丰富。
目前已经更加充分和深入地了解了母猪为什么争斗(建立等级制度)、争斗多久(通常是几天)以及何时可能流产(授精后5~25 d)。
有了这些母猪行为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有效避免母猪群养后出现的上述负面现象。
荷兰的生猪养殖者通常在人工授精后立即将母猪从妊娠限位栏转入母猪群养系统。
因此,母猪在授精后立即或1个月后再进入母猪群养系统,通常就可以防止群养不必要的副作用。
此外,当母猪群养系统的面积足够大时,很多胆小的母猪就可能有藏身之处并有更多机会逃脱以减少争斗的负面现象。
2 母猪群养可以提高动物福利水平生猪养殖企业为什么发明和使用母猪限位栏?原因之二是便于母猪生产上的管理。
母猪被放置在限位栏里比它们在同一个猪舍里混群更容易接近、识别和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也在前进。
人们可能想知道,是否真的有必要一直把母猪关在限位栏里管理吗?还有,饲养员经常在场是否对观察母猪的生长和健康是必不可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具体理由在文章后面还会有所说明。
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
只有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才可以为以后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
为此,建议大家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母猪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后续生产的生力军,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5年,担负着繁重的繁殖任务,加上周期性又强,因此,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目标:成功培育后备母猪,更新繁殖母猪群,提高繁殖母猪效率。
存在的问题:未能形成种用体况,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一)管理措施1、后备母猪的选拔:①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同胎至少有9头以上,仔猪初生重1.2-1.5千克;②足够有效的乳头数,后备母猪至少有6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其中至少3对应在脐部以前。
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③体型良好,体格健壮、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
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不要利用;④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⑤外生殖器良好,180日龄左右能准时第一次发情;⑥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⑦无特定病原病,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等。
2、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45-60天,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驱虫工作。
3、小群饲养,每圈3-5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平方米,保证其正常发育。
4、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不能喂生长育肥猪饲料。
90千克或180日龄前实行自由采食,90千克或180日龄后至配种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喂2.5千克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让骨骼、性器官充分发育,目的是达到不肥不瘦(八成膘)的种用体况。
5、配种前两周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3-3.5千克;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5千克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也可避免体重过肥影响受精卵着床。
怎样给猪合理分群
为了有效地利用猪舍建筑面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养猪成本,对相同类别的猪可以采取群饲的方法。
但不同大小的猪不能混群饲养,否则易发生强欺弱、大欺小的现象,由此导致弱小猪只的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形成僵猪,会影响整个猪群的饲养效益。
所以,养猪必须注意合理分群。
公猪实行单圈饲养,要避免公、母猪同圈饲养,造成种公猪配种能力的降低。
母猪在怀孕前期可以每圈养23头,但临产前24周必须实行单圈饲养。
就是在怀孕前期,也要注意把怀孕期接近的母猪并在一个圈内,以便词养管理。
至于后备猪及育肥猪则应按各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把体质、体重、脾性、吃食快慢等接近的猪合群饲喂。
群体分好后就不能随意改变,否则新猪进人猪群后易引起咬架现象,即使同圈的猪只离开猪群数天后,再放人原群都会发生群起而攻咬的现象D
1。
猪场各类猪群的饲养管理-养猪技术夏东林(辽宁省法库县种畜禽监督管理站110400)1种猪种公猪。
公猪生活环境要求能防寒、防热和防潮,猪舍坚圃,并有适当的活动场地。
高温对受胎率影响最不利。
每栏可养4~6头公猪,但要求从幼猪开始合群,每栏公猪群保持稳定,不要轻易调动。
配种时应将所有的公猪安排配种,以防互相斗架或彼此爬跨。
工厂化养猪多施行人工授精,要加强对后备公猪的采精训练。
繁殖母猪。
养猪工厂要求全年保持均衡的配种和产仔,以保证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并按计划常年成批生产。
必须做到各群母猪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仔,提高每头母猪年产窝数和每窝产仔数,并减少仔猪的死亡率。
为此,必须对猪的繁殖进行有效控制。
目前多数养猪工厂,一般采用控制仔猪断奶的时间以达到发情周期化。
通常母猪在断奶后5~8天发情,而仔猪断奶时间有较大的变动范围,约为5~8周龄,这样可使产仔相差不到3星期的一群母猪,通过调整断乳早晚时间,完全可以造成他们同期发情,如果发情的头数不足,可由后备母猪补充。
哺乳母猪断奶后,从产房或哺乳猪舍调出单养或群养,群养时每群为8~15头,断奶的头2~3天,应限制饲料给量,促进干乳。
接着高能量饲养,促进发情和排卵。
在同期断奶母猪中,若绝大部分已发情配种,应在原栏饲养,待过一个发情期后,经妊娠检查,确定妊娠母猪,调入妊娠母猪舍,剩下个别母猪经过2星期仍不发情,或过了一个发情期后仍未妊娠者,应并入下批断奶母猪群发情配种。
在母猪配种阶段,国外有按母猪编群放入1头公猪,任其自由交配,配种后将公猪赶出。
也有将母猪栓系单个饲养,待确定妊娠后再编组群养。
妊娠母猪实行群养,群的大小视猪栏面积而起,一般为8~10头,多的可达30头,应根据母猪预产日期、体重大小和体质强弱来编群,要避免强弱混在一起。
2哺乳母猪和仔猪为了让母猪熟悉产仔栏,临产母猪应在预产期前一周进入产仔栏。
为了避免污染产仔栏,母猪经冲洗后再调入。
一般产仔栏腾空后留出一星期时间,整修猪栏和设备,清洗、消毒、干燥后经兽医和有关人员检查,认为合格,方准进猪。
高效养猪做到十不要作者:张明来源:《农家科技》2013年第03期1 不要在怀孕期免疫注射。
农村习惯于春秋两季进行猪瘟、猪丹毒免疫注射,这两个时间往往正是母猪怀孕期,因追捉母猪和疫苗反应等,易造成死胎、流产或仔猪出生后震颤,对母猪免疫应尽量安排在空怀期的断奶前后。
但是,为预防仔猪黄白痢,需在产前30-45天注射K88、K99、98。
为预防乙脑,需在春季4月免疫时也要谨慎行事。
2 不要单调免疫注射。
目前散发和流行的猪病很多,但大多都有疫苗预防。
在农村除较大规模猪场外,普遍的仍是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
有条件的农户、规模猪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情况,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气喘病、仔猪黄白痢和副伤寒、细小病毒、乙脑、链球菌病及传染性胃肠炎、口蹄疫等等合理列入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注射。
如果单调和无定期地免疫注射,既会影响免疫效果,又会影响猪的生长。
3 不要免疫与阉割同步。
农村养猪阉割,一是时间太晚,体重太大;二是图省事阉割与免疫同时进行。
仔猪日龄和体重较大时阉割,保定较难,术口较大,出血较多,阉割应激反应较重,影响生长发育,降低免疫抗体水平;而疫苗反应会使术口愈合较慢,甚至会引起炎症。
阉割应最迟在25-30日龄进行,待35日龄断奶,术口已基本愈合。
经试验证明,此时阉割不影响断奶重;免疫注射应在阉割前后的7-10天为宜,避免阉割与免疫同时进行的双重应激。
免疫的同时可进行驱虫。
4 不要断奶过晚。
大多数规模猪场和部分农户,已实行28-35日龄的仔猪早期断奶,年产2.3窝。
但有不少养母猪户仍采取双月龄断奶,有的甚至在仔猪35-40千克,约3月龄断奶,年产仔不到2窝。
母猪产后20天,泌乳量达到高峰。
而后逐渐下降。
发达国家早已实行21日龄内的早期隔离断奶,断奶过晚,不仅影响仔猪采食,而且致使母猪奶垮,还拖延了再次发情配种时间,在经济上很不合算。
5 不要忽视饲料要求。
不少农户对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和全价料不按厂家要求饲喂。
关于猪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三篇(推荐)篇一一、场里大环境存在问题1,场里堆粪太多,污染较大,病原增多,各种疫病难以控制。
改进:全场内猪粪全部拖走,新收猪粪及时清理。
2,排污排水沟渠不太通畅,下大雨容易淤积漫圈,高湿环境,猪只发病率增加。
改进:修缮场内排污排水沟渠。
二、母猪种群存在的问题1,高胎龄母猪过多,带来的问题:①产程长、难产,需需助产,治疗成本加大,加大工作量。
②产仔少,影响整体生产成绩,每头仔猪成本加大。
③无乳,断奶仔猪小,影响保育成活率。
④亏钱,生产成绩低下,影响整体效益。
改进:加大母猪更新力度,及时淘汰生产成绩低的母猪。
(国外母猪年更新率可达到45%,国内一般30%以下)2,母猪存栏过多,猪场超负荷运转所带来的问题①母猪需提前断奶,子宫未完全恢复,影响下胎配种,进而影响下胎产仔数。
仔猪断奶重小,保育阶段无法保证正常的成活率。
②③加大疾病风险。
④加大料肉比。
⑤加大工作强度。
⑥影响整体生产成绩。
改进:淘汰生产成绩差的母猪,然后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引进后备母猪,也可以引进纯种,根据需要自行繁育二元,争取做到母猪产能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3,产房高温高湿所带来的问题①高温导致母猪产程长、难产,需助产,感染风险大。
②高温让母猪产后热、慢食、胎衣不下、子宫蓄脓、影响下胎配种。
③容易造成母猪无乳,影响仔猪断奶重。
④高温高湿环境利于细菌滋生,例如链球菌、大肠杆菌。
⑤高湿环境母猪容易得风湿性关节炎,瘫痪母猪数量增加。
⑥高湿环境仔猪黄白痢增加。
改进:①更换定位栏料槽。
更换水龙头以及水嘴位置。
②4,引进的后备母(公)猪,都存在原始病------湿咳,多次投药保健治疗没有效果,致使场内病源增加。
改进:①引种关要严格把关,有明显病症猪只一律不要。
②引进纯种,自行繁育二元,减少病源。
三、保育猪群1、高温高湿的环境,造成断奶仔猪腹泻、链球菌型脑膜炎等患病猪只明显增加,死亡率明显增加2、断奶提前,仔猪断奶重小,保育饲养员只要健康、大的猪只,加大工作难度,加大工作量3、用药成本增加,料肉比高改进:①改善保育栏舍,修建圈舍。
配种妊娠舍这样管理,结果让你惊喜配种妊娠母猪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受孕率和产仔数,重点在于控制流产、死胎和木乃伊。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实行短期优饲:断奶母猪(后备猪10~14d)使用哺乳料自由采食。
可使母猪恢复体力,对排卵数量、卵子质量、排卵的一致性和授精都有良好的影响。
管理:应每天早晚观察母猪,及时了解发情及异常情况,对个别长期不发情的母猪,可采用以下措施:01、换圈促情:空怀母猪饲养在带运动场的大圈内多头(3~5头)饲养,可通过互相爬跨和外激素的刺激,诱导发情。
02、公猪诱情:利用试情公猪追逐或和公猪关在同一圈舍内,由于公猪的频频接触和爬跨以及气味的刺激,使母猪脑下垂体产生促卵泡成熟素。
母猪的发情周期1发情前期和发情期01、发情前期:阴门樱桃红、肿大,但经产母猪不一定,呼噜、哼哼、尖叫、咬栏,烦燥不安,爬跨其他母猪但无静立反射,食欲减少,粘液从阴门流出。
02、发情期:阴门红肿开始消退,外阴呈紫红色或暗红色;水肿开始消退,出现皱纹,粘液浓稠,手捻呈拉丝状,静立反射、弓背、震颤、发抖、目光呆滞、耳朵竖起,公猪在场时,静立反射明显,爬跨其他母猪或被爬跨时站立不动,食欲减少,发出特有的呼噜声,愿接近饲养员,能接受交配。
平均持续时间:后备母猪12天,经产母猪2-3天。
注:所有或部分症状可在发情时观察到,但品系间会有差异。
母猪发情检查01、每天查情2次,早上喂后30分钟及下午下班前各查一次。
02、用成熟公猪查情,理想的查情公猪至少要12月龄以上、走动缓慢、嘴角泡沫多。
需要用赶猪板或另外一个人来限制公猪的走动速度,结扎输精管的公猪可被用于查情。
母猪在短时间内接触公猪后就可达到最佳的静立反射。
03、大栏查情,可以把公猪赶进母猪栏,能对母猪提供最好的刺激。
公猪会嗅闻母猪肋部并企图爬跨。
04、限位栏查情,应将公猪赶到母猪前面,而工人应在后边查看母猪的反应。
05、公猪同母猪鼻对鼻的接触,可以准确地检查出发情。
06、当公猪在场时可以压背,刺激母猪的肋部和腹部。
妊娠母猪是指处于妊娠生理阶段的母猪。
养好妊娠母猪对养殖户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养好妊娠母猪的目的是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
保证仔猪多胎、出生显著、均匀、健康。
并使母猪保持中上等体况,为哺育仔猪做准备。
以下是畜牧堂详细的介绍: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一、妊娠初期(配种至配种后第28天)此阶段,母猪饲养的目标是提高胚胎的着床成功率,减少胚胎的死亡。
受精后第9天至第13天,受精卵从延髓移至子宫角,胚胎开始着床,受精卵附着在子宫壁上。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能饲养过多的饲料来避免猪高能量摄入,这导致孕酮分泌减少,从而减少胚胎存活的数量。
所以母猪配种后立即改用妊娠母猪料,并控制采食量。
并且不要移动和惊吓母猪,防止母猪流产。
建议配种后7天内严格限饲,每头每天约1.5kg(体况很瘦的母猪多喂一些,产仔数会提高),配种后第7-28天适当限饲,按照母猪体况投料,每头母猪每天1.8-2.2公斤。
二、妊娠中期(妊娠第29-84天)此阶段目标是保证胎儿发育的需要和母猪自身代谢的需要,也是母猪体况调整期,每头每天2.2-2.7公斤。
对于瘦母猪,饲料摄入量可以适当增加,但注意不要过度喂养,导致哺乳期的摄入量减少。
早点停止“供给胎儿”,妊娠第75天是乳腺发育的重要时期,过量摄取能量会增加乳腺中脂肪的堆积,减少乳腺分泌细胞的数量,减少哺乳期的泌乳量。
头胎母猪建议全程每天饲喂1.8~2.5千克料即可,防止胎儿过大造成难产。
三、妊娠后期(妊娠第84-112天)此阶段,胎儿生长发育速度很迅速,仔猪初生重的60-70%来自产前1个月的快速生长,同时也是乳腺充分发育的时期。
为了胎儿快速生长及母猪乳腺发育的需要,投料量每头每天2.8-3.5公斤。
预产前一周不应过分强调材料的减少,直到预产前两天可以适当减少投入量。
这样既可以提供母猪充足的能量与营养,能在分娩时保持充沛的体力,又能防止吃进的饲料太多压迫产道造成难产。
妊娠母猪的管理技术1、饲养方式:可分小群饲养和单栏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