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物理试卷知识点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2023安徽中考物理考点归纳物理学并不研究自然界现象的终极机制(或者根本不能研究),我们只能在某些现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任何的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安徽中考物理考点归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安徽中考物理考点归纳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分析:F浮=G则:ρ液V排g=ρ物Vgρ物=(V排/V)•ρ液=23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安徽中考物理九年级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和运动规律。
在安徽的中考中,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科目,掌握物理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安徽中考物理九年级的知识点。
一、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有关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在物理中考中,以下是一些关于光学知识点的介绍。
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大约是每秒3.0×10^8米。
这个数值在物理中被表示为c,即光速。
2. 光的反射:光线在与介质界面相遇时,会发生反射。
角度的大小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经过界面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出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4.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某些介质时会发生色散,即不同波长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导致光的分散。
二、力和运动知识点力和运动是物理的基本概念之一,下面是一些安徽中考物理九年级的力和运动知识点。
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净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3.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因素。
位置是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速度是位置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三、电学知识点电学是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研究有关电的现象和电流等。
以下是一些安徽中考物理九年级的电学知识点。
1. 电流: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传递速度。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压:电压是指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变化。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3. 电阻: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因素,单位是欧姆(Ω)。
4.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U=IR。
以上是一些关于安徽中考物理九年级知识点的介绍。
安徽中考物理知识点1.运动与力(1)运动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其之间的关系;(2)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时间的关系;(3)加速度:加速度、位移、速度、时间的关系;(4)力的作用:力的方向、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5)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6)力的单位:牛顿。
2.力学(1)运动学: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2)力学原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3)力的分解与合成:正交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4)力的计算:力的平衡与合成、力的大小计算;(5)重力与重力加速度:重力的大小及其计算;(6)斜面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
3.能与功(1)功的概念:功与力的关系;(2)功的计算:功的大小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3)功的单位:焦耳。
4.波动与光学(1)机械波:波的定义、波的分类;(2)波的传播:波的传播媒质、波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3)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等;(4)光的颜色:色光三原色、物体的颜色;(5)光的折射:折射率、折射现象与规律;(6)光的反射:反射现象与规律;(7)光的干涉:干涉现象与规律;(8)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5.电学(1)电的性质: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电荷守恒定律;(2)电路中的电流:电流、电流强度和电量的关系;(3)电路中的电压:电压和电势差的关系;(4)电阻与电路:电阻和电路的关系;(5)安德莱-安发定理:安德莱-安发定理的表达;(6)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7)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表达;(8)电功和功率:电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以上是安徽中考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3安徽物理中考必考点安徽物理中考必考点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cmHg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从左到右依次为)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E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5.大气压的特点(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中考安徽物理知识点归纳2022中考物理是对学生初中物理知识的综合考查,安徽地区也不例外。
以下是2022年中考安徽物理知识点的归纳:力学部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
3.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4. 压强:压强是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压强。
5.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热学部分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内能的变化量。
2. 热传递: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
3. 物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发生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换。
电学部分1. 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电路元件。
2.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串联和并联电路:两种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
4. 电功和电功率:电能的消耗和功率的计算。
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包括平面镜和曲面镜的反射原理。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声学部分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原子物理部分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以及它们的性质。
实验部分1. 物理实验: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声学实验,强调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中考物理知识点覆盖面广,涉及多个物理分支。
希望同学们能够系统地复习,掌握每个知识点,为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这将对你们的物理学习大有裨益。
安徽初三中考物理知识点安徽初三中考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大小和方向。
- 重力:所有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力与压强:- 压力:力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大小。
-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5. 浮力:-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流体的重量。
6.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7.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热状态的度量。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
-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8. 电学基础:- 电荷:物质的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的流动。
-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9. 电路:- 串联电路:电阻器依次连接,电流相同。
- 并联电路:电阻器两端并行连接,电压相同。
10. 磁学基础:-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 磁力: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
11.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安徽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安徽初三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章节和知识点: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F = mg \],其中\( m \)是物体的质量,\( g \)是重力加速度。
-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2. 压力和压强:- 压力:力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大小。
-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公式为\[ P = \frac{F}{A} \]。
3. 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流体的重量。
4. 功和机械能:-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移动一定距离所做的功,公式为\[ W = Fd \]。
-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5. 简单机械:- 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
- 斜面: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6. 热现象:-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7. 热量传递:-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传递的过程。
- 对流:流体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 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
8. 物态变化:-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物质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
9. 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 电路:电流的路径,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10. 电压和电阻:-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单位是伏特(V)。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Ω)。
11. 欧姆定律:- 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公式为\[ V = 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