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进位加(2)人教版(共14张PPT)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04.50 KB
- 文档页数:28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进位加法》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整数的加法运算,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概念。
但是,对于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例题和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教学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进位加法。
不进位加说课稿人教版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并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则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不进位加法时,如何正确理解进位的概念,并在计算中避免进位的干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算盘、计数器)、练习题卡、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加法概念和简单的加法运算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加法问题,引出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讲解新知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详细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通过实物教具进行不进位加法的实际操作。
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不进位加法练习题。
4. 练习巩固发放练习题卡,让学生独立完成不进位加法的计算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5. 小结反馈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分享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和解题技巧。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则和应用场景。
6.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适量的不进位加法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
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不进位加法的实践。
五、板书设计```不进位加法一、概念:不涉及进位的加法运算二、计算步骤: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3. 满十进位(本节课不涉及)三、实际应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购物、计数等```六、教学反思1. 学生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