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讨【摘要】鉴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长,施工任务大,因此要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控制管理要点的研究,以更好的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质量控制;混凝土工程1. 工程概况某高层住宅建筑地上层数为30层,有两层地下室。
钢筋类别采取ⅰ级、ⅲ级。
钢筋接头类别采取直螺纹连接和搭接连接。
地上砼强度等级选取针对外墙采取1-5层c40、6~15层c35、16~屋面c25。
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对-2~-6层采用c30、7层~屋面采用c25。
2. 钢筋施工技术钢筋加工应首先做好节点放样,根据结构施工图,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做好钢筋节点放样,主要包括梁、柱、墙、板钢筋的锚固构造;梁柱节点、梁梁节点、梁与板之间钢筋的穿插顺序;板柱节点部位配筋构造;墙体节点。
节点施工时分部位对节点进行编号,通过节点放样进一步熟悉图纸,使一些特殊的构造部位变得清楚明了,重点突出,在钢筋配料及使用时简单易行。
钢筋连接方式及接头位置针对直径≥18mm的钢筋拟采用滚压剥肋直螺纹连接,连接的纵向受力钢筋在35d且≥500mm的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直径在ф18以下采用绑扎连接,相邻接头50%错开,错开1.3l1e。
3. 模板施工技术(1)模板体系的选择。
本工程条基及地梁采用15mm厚木塑板;采用φ48×35mm钢管作为支撑体系。
楼梯核心筒处剪力墙采用组拼式大钢模;坡道圆弧采用专业加工厂定做的异型圆弧模板,现场木塑板覆面;剪力墙采用专业厂家供货的全钢大模板;框架柱采用15mm厚木塑板;框架梁、顶板、楼梯采用15mm厚木塑板。
另外,在具体施工时,根据施工部位及截面大小、高度情况,设置对拉螺栓。
楼层结构顶板及楼层框架梁采用100×100方木作为龙骨,碗扣架上与60系列升降丝作为竖向支撑,梁高于700设置对拉螺栓。
框架柱及电梯井结构剪力墙支撑,对于框架柱为10#槽钢与对拉螺栓组成支撑体系;电梯井结构剪力墙均采用定型钢制大模板。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发表时间:2020-12-03T12:36:43.48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1期作者:曾巧林余红梅[导读] 现阶段如何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是施工企业单位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曾巧林余红梅36242919910630**** 4409821989101****摘要:现阶段如何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是施工企业单位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现代建筑建筑类型越来越多,建筑主体结构属于重要的建筑支撑部分,在施工中具有施工过程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的特点,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会带来严重的安全施工事故,因此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很有现实意义。
文章阐述了建筑的建设现状以及主体结构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对建筑施工主体结构建设的关键技术展开讨论。
关键词:建筑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引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城市住房问题成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对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城市人口暴增的问题,建筑得到广泛的建设。
在建筑的施工中,施工的重点以及难点是建筑主体结构的搭建,建筑主体结构搭建涉及的主要工程包括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以及模板工程。
为了切实提高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把控,以此提高建筑的质量。
1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不仅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还与建筑后期使用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关系。
近年来,人们要求建筑必须具有丰富的功能性,以及建筑的实用性必须要高。
因此,建筑主体结构结合人们的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以及建筑工程后期使用的安全性,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施工的细节工作。
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科学合理的选择施工用的材料以及仪器设备。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研讨一体化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将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施工效率的最大化和施工质量的最优化。
这种施工方法在当前建筑工程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为它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减少施工周期,提高工程质量,并降低施工成本。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进行研讨,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减少重复工作:传统施工方式下,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施工往往是分开进行的,造成了很多的重复工作,例如相同的基础施工、墙体施工等。
而一体化施工可以减少这些重复工作,提高劳动效率。
2.提高施工效率:一体化施工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3.优化资源配置:一体化施工可以实现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平行施工,使得资源的利用更加灵活和高效,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4.提高工程质量:通过一体化施工,可以有效控制施工工艺和过程,减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质量隐患,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5.降低施工成本:尽管一体化施工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和技术支撑,但从长远来看,可以因为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二、一体化施工方法的应用案例1.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采用了一体化施工方式,使得大坝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施工能够同时进行,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施工周期和工程成本。
2.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在其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一体化施工方法,使得建筑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施工能够高度整合,提高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施工效率。
以上案例显示了一体化施工方法在大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证明了这种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1.技术支撑的提升: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体化施工方法将会得到更多先进技术的支撑,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施工设备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一、引言建筑工程是指利用工程技术和材料,在一定的地点上,根据一定的设计和规格,按一定的工艺方法所建筑而成的房屋和构筑物。
在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如墙体、柱子、梁、板等,主要承担建筑物的自重和外部载荷,它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1. 材料选用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中,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砖瓦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耐久性、施工性能和成本等因素,确保选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能够满足主体结构的承重、抗震、防火等要求。
2. 基础施工基础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基础施工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包括挖土、填土、压实等工作,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还需要进行地下排水、防水工程的施工,避免地基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和渗透。
基础施工还需要对基础结构进行合理的浇筑和养护,确保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3. 结构施工在主体结构的施工中,需要根据施工图纸和工艺要求,对墙体、柱子、梁、板等承重构件进行施工。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在钢结构的施工中,需要进行钢结构件的制作、安装和焊接等工作,确保钢结构的连接牢固和稳定。
4. 砌体施工砌体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和抗风压性能。
在砌体施工中,需要对砌体墙体、隔墙、隔墙柱等进行施工,确保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尺寸精度。
还需要进行砌体的砂浆配比、砌筑工艺和砌缝处理等工作,确保砌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5. 预应力施工预应力技术是一种先施加预应力力,然后再施加外载荷的一种结构形式。
在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减轻结构的自重和变形。
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建筑是城市化发展的特色产物,在城市化发展的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保持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较高的施工技术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主体结构施工不合理,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例如楼层漏水,构件坍塌等。
因此,改进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提高建筑物质量,成为当前专业人员工作之首。
笔者根据多年来来的工作经验,在本文中对该领域做了浅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对以后的工作有所贡献。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前言建设工程中地基基础之上具有接受、承担和传递建设工程所有上部荷载,维持上部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有机联系的系统体系称之为主体结构。
它和地基基础一起构成建设工程完整的结构系统,是建设工程安全使用的基础,也是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1 施工顺序由于建筑物的体量庞大,因此,在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时,多采用流水施工的方法。
流水的方向纵向里即自下而上,横向里则需要针对不同的建筑物的特点来施工。
例如建筑物的总体走向等。
通常,建筑物施工工序为:测量定位→柱钢筋绑扎→柱模板安装→柱砼浇筑→柱拆模→柱砼养护→梁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预应力钢筋安装→梁板砼浇筑→梁板砼养护→预应力钢筋张拉→拆模板,然后再逐层而上。
当前的建筑物工程量中,混凝土,钢筋,模板的用量是最大的,因此这三个部分的施工也是要求最为严格的,本文主要介绍该三项工程。
另外主体施工阶段采用双排钢管架作为外防护,上挂密目安全网全封闭。
2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特点2.1 高层施工的比重更大因为高层建筑有着非常高的结构复杂度,除了底层之外,其他各层都需要全程高空作业,因此在进行施工时应尽可能提升系统运输效率,从而确保材料以及设备的传递更加合理、迅捷,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避免在同一纵向进行重叠施工,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因高空坠物等原因造成意外伤亡。
2.2 基础埋置需要更深因为高层建筑大多都要达到50-80米的高度,少数甚至会超过100米,因此在施工时首先需要确保的就是底层基础的稳固程度。
分析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与管理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主体结构的工程量和规模也在持续地扩大。
因此,要提升工程施工的品质,防止由于工程施工操作不规范,导致工程施工的效果下降,因此,施工人员要持续地对工程施工的操作要领进行规范,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以提升工程施工的品质,同时还能减少施工费用,最终达到工程的目的,同时也能提升施工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能力。
所以,对工程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工程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建筑主体结构;结构工程;技术要点引言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是重要的构成因素,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清晰地认识,并予以足够的关注,从而制定出一套完美的结构设计方案,并使用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达到质量标准及要求。
一、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一)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在高层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整体建筑物的整体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控制问题,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主要包括水泥、粗细骨料和各种添加剂材料等。
在选择水泥材料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一些强度更高,水化放热量较低的原材料,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成形效果。
在粗、细粒级集料的筛选中,应选用表面粗糙,颗粒均匀,碱反应程度不高的集料。
在选用添加剂的时候,一般都会选用膨胀剂或碱性的物质,利用添加剂等物质,可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开裂问题。
(二)模板施工技术在高楼大厦的模压制作中,要确保模压面板与混凝土结构的相互配合,并按照混凝土构件的真实尺寸来进行模压面板的设计。
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它是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最基本的一个步骤,因此,它得到了工程建设单位的极大的重视。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究虞声福发布时间:2023-06-02T13:01:56.543Z 来源:《建筑创作》2023年6期作者:虞声福[导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不断涌现,城市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在逐渐步入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
而建筑主体结构过程中的相关施工技术,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布局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应对措施,以规范建筑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流程,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不断涌现,城市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在逐渐步入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
而建筑主体结构过程中的相关施工技术,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布局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应对措施,以规范建筑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流程,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一、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主体技术发展现状概述目前,我国各种基建类项目不断增多,各类建筑施工项目也在不断出现,而伴随着新时代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标准的提升,需要对建筑工程中的相关技术进行规范,从而才能够推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健康发展。
所谓建筑工程主体技术,即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开展中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将工程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区域,对人力、物资等多个环节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从而保障建筑项目在规定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重要性,从而对各个环节进行细节把控,才能够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稳定发展,尤其是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对项目建设尤为重要,但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出发,部分项目在测量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多个方面的质量控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浅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建设中也越来越普遍。
为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建筑施工中,加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总体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布料、浇筑,并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和措施做了专门的论述,同时还阐述了防水隔热工程的施工要点。
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质量控制;模板工程;防水隔热工程1 模板工程分析研究1.1 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模板的搭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
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1.2 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措施。
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浆流失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不小于4m时,其模板应按跨度的1‰-3‰起拱;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影响脱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在清理过的模板表面上(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涂刷隔离剂,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是: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墙、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不腐蚀模板。
安装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模板由塔吊吊装就位时,因钢筋绑扎好,钢筋很容易损伤面板,这时需施工工人在现场扶住模板,轻轻就位,避免损伤模板;在靠近模板电焊钢筋、钢管时,在施工焊处的模板面应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板面;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模板自身就位时也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浇捣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不能直接碰到板面上,避免磨损撞坏面板,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摘要: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技术关系到了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较强的承载力,与建筑物的安全性息息相关。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了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也需要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因技术问题所导致的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危险,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夯实基础。
本文通过探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引言:建筑主体结构是建筑物主要的承重结构,因此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也就直接影响了建筑物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当中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显著提高了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
在开展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勘察调研,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加强技术监督和指导,确保施工技术的规范化,促进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
1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1.1保障居住者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建筑主体结构是建筑物的重要承重结构,关系到了整个建筑工程基础结构性能的发挥,同时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也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进行了合理的分割,从而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为居住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因此,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技术也就直接关系到了居住者的切身利益。
如果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当中存在技术问题,引起了质量和安全隐患,就会使得主体结构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承载力,在后期建筑物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安全风险,因此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关乎居住者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1.2维护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及安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是开展其他施工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建筑主体结构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支撑结构,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的影响十分巨大。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也不断进步,这对民用建筑的质量非常重要。
文章介绍了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工序,叙述了几种常见的主体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重点介绍了钢筋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和楼板结构的施工技术,这些内容基本概况了民用建筑物主体结构的主要施工技术,可作为施工单位的参考。
标签: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is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quality of civil building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 of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and describes several common forms of the main structure,including the frame structure,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and the simplified structur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concrete pouring and floor structure,which is the ma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main structure of civil buildings and can be used as the refer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Keywords:architecture;main structu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近些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民用建筑的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是影响建筑物质量的关键,所以各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升施工组织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确保民用建设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要求。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工序,讲解了几种常见的主体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重点介绍了钢筋工程,包括钢筋的制作与运输、钢筋绑扎与安装,还介绍了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和楼板结构的施工技术,这些内容基本概况了民用建筑物主体结构的主要施工技术,可以作为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参考。
1 建筑施工工序和常见主体结构1.1 建筑施工工序民用建筑工程主体机构的施工工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是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工程项目环境、建筑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等。
总结下来,一般的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工序为:测量定位、钢筋绑扎、柱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柱混凝土养护工作、梁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梁板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梁模板拆除、梁模板混凝土养护、预应力钢筋绑扎、预应力浇筑与振捣、梁模板拆除、等等。
由于我国民用建设物的施工方法,使得建筑的主要材料是钢筋、混凝土和模板,这些施工材料的质量好坏就决定了整个建筑物的质量是否可靠。
因此,各施工单位应当对钢筋、混凝土和模板等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同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开展施工,落实安全责任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提高施工效率,保證施工企业的利润。
1.2 常见的主体结构(1)框架结构:在建筑主体施工中采用现浇法施工的结构就称为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就是整体性非常好,结构安全可靠,有利于建筑物的质量保证。
缺点就是随着施工项目工程量变大,同一时间开展的施工面比较大,而且同时需要大量的模板。
因此,可以采用一些管理手段,加强对模板的循环利用,减少成本。
还可以采用多种模板施工,包括木模板、钢模板等,提高模板的利用率。
(2)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一般会采用大模板,也有可能采用滑膜的施工工艺,从而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而且大模板施工工艺的操作非常简单,便于质量控制,现浇剪力墙结构可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水平,还可以综合利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施工机械。
因此,剪力墙结构在民用建筑主体结构中应用非常广泛。
(3)简体结构:一般简体结构都会采用现浇法,这是体现了简体结构对整体性的要求,要确保建筑物的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和抗震要求,同时,现浇法可以结合大模板工艺施工,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2 主体结构的钢筋工程2.1 钢筋的制作与运输民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很多都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这是为了保证建筑物满足一定的拉力和剪力,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可靠。
钢筋与混凝土结合进行使用,能够大幅度增强主体机构的稳定性、抗拉能力和抗剪能力。
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结构材料。
根据国家对于民用建筑使用的钢筋和混凝土的相关要求,钢筋和混凝土在项目施工使用前,都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性能检验,确保施工主体结构使用的材料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要求的钢筋和混凝土才能允许使用或运到施工现场,这些材料的性能检验必须由专业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检测报告,以备后续追踪查看。
另外,钢筋的加工工艺也要按照国家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或者按照设计单位的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加工,施工单位应当在使用合格钢筋的基础上,保证施工时使用的钢筋的尺寸大小、标号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钢筋是否存在污染、损坏等质量问题。
钢筋堆放的位置应当按照施工组织人员的要求,本着使用方案,分类堆放的要求,避免二次运输带来的损失,加强施工现场对钢筋的管理和保护,应当按照钢筋的类型分别管理,不能杂乱使用或堆放,避免拿错用错,从而减少施工质量问题。
2.2 钢筋绑扎与安装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钢筋的绑扎和安装是一项重要工程。
在进行钢筋的绑扎之前,要搭设一个能够进行施工的台面,在这个台面上进行钢筋绑扎。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确定钢筋绑扎的正确位置,如果绑扎钢筋的位置出现错误,将会导致后续工程无法施工,可能会将位置不正确的钢筋重新进行绑扎,导致巨大的浪费。
另外,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满足国家相关施工规范的要求,不能太厚,更不能太薄,从而保证钢筋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裸露,保证钢筋不被腐蚀或破坏。
钢筋保护层使用的砂浆一定要与结构砂浆保持一致,而且保护层厚度一定要与水泥垫块保持一致。
在钢筋绑扎完毕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钢筋绑扎的位置正确和绑扎的方式也正确,保证钢筋绑扎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要求。
当然,也允许钢筋绑扎存在一点失误,失误必须是可以接受的,一般在施工过程中依据经验进行判断。
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都要对钢筋绑扎认真检查,主要职责在施工人员,监理人员承担监督责任。
一般的钢筋绑扎的尺寸偏差不能超过10毫米,如果超过10毫米,就可以认为是绑扎不合格,就需要重新进行绑扎。
如果在10毫米以内,经过监理人员检查认可,也可以认为是合格的。
检查人员应当使用钢尺检查误差,确保所有钢筋绑扎都是满足要求的,尤其要重点检查关键的钢筋位置,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钢筋安装和绑扎是合格的。
3 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各个施工单位应当熟悉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应当连续进行,而且应当按照施工方案对主体进行分层浇筑;混凝土在布料时不要集中进行,应当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一般是先竖向后水平,同时一定要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能够满足标准要求。
在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密实性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是达标的。
一般按照施工组织要求混凝土在使用时才能运到现场,而且到达现场后应当尽快浇筑,避免混凝土发现质量变化。
当发现混凝土已经出现均匀性变化时,一定要采取一些措施,将混凝土搅拌均匀,满足施工使用要求。
在建筑主体结构进行剪力墙的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混凝土出现离析的质量问题。
当混凝土进行浇筑时,混凝土的出口到地面的距离不能高于2米,高于2米就一定会出现离析的情况,就是粗骨料与细骨料进行了分析,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能达标,严重影响主体结构的质量。
另外,在对竖向的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浇筑距离地面的距离不能高于3米,如果高于3米时,而又不能避免时,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说采用溜管的浇筑方式,增加下料的长度,减少混凝土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从而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的问题。
4 楼板结构在高层建筑物的楼板施工时,一般采用的模板是台模,这是目前国内施工单位最为常见的楼板施工模板。
台模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也叫飞模。
台模是一种由平台板梁、支架、调节支腿和配件所组成的一种工具式模板,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它是一种大型工具式现浇混凝土模板。
台模在使用时,可以整体脱模和转运,非常适用于高层建筑较的大开间施工,也可以用于进深比较深的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同时也适用于仓库、冷库等建筑的现浇无梁楼盖的施工。
台模主要可以分为几种形式,包括立柱式台模、桁架式台模、悬架式台模。
其中,立柱式台模是台模中最基本的类型,这种类型应用的也比较广泛,它的主要形式包括门架式台模和钢管组合式台模等。
立柱式台模具有支撑体系工具化、面板材料多样化等一系列优点。
立柱式台模的特点是“一次组装、整体就位、整体移动、整体吊升”。
立柱式台模体系一般不受顶板结构尺寸和面积的限制,构造非常简单,而且组装也比一般模板要方便。
很多施工企业可对它进行工业化模板的施工。
立柱式台模的操作比较简单、施工非常便捷、模板周转次数也比一般的模板周转次数要多。
由于这种模板的面积大、强度高、接缝少、易脱模,所以使用这种模板被浇筑的混凝土一般的感观效果非常好。
立柱式台模承受的荷载,由立柱直接传递给楼面。
在台模安装好以后,还可以用千斤顶调整标高。
在混凝土施工完成拆模时,先用千斤顶顶住台模,然后撤去垫块和木模,最后装上车轮,将台模推至楼层外侧临时搭设的平台上,再用吊车将其运至下个施工位置。
因此,立柱式台模在建筑楼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工程时,被很多施工企业所使用,也積累了非常的施工经验,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5 结束语随着各施工单位的建设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也基本能够得到保证。
但是,各施工单位还应当加强对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加强施工组织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改善施工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为国内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