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41
江西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我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
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下发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卫疾控发…2010‟47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为到2020年前实现全省消除疟疾目标,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促进我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明确任务与措施,落实各部门职责,特制定本计划。
一、疟疾防治与监测工作现状江西省在历史上属疟疾高发地区, 1968-1972年,疟疾发病率分别高达1495.0/10万-3847.2/10万,全省疟疾发病率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全省疟疾年发病率已降至1/万以下,尤其是1997年以来,全省疟疾发病率一直稳定在0.03/10万-0.16/10万之间。
我省境内的传疟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根据疫情疟疾报告情况分析,近年来全省疟疾病例呈散发状态,偶有疟疾暴发疫情,属疟疾发病相对稳定的地区,疟疾病例以间日疟为多,恶性疟均为国外或省外输入,未见报告有本地感染的恶性疟。
2006-2009年,全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17例,分别为42例、32例、25例和18例,发病率处于0.10/10万-0.04/10万之间。
随着我省疟疾发病率的逐渐降低,基本消除疟疾区域的不断扩大,各地疟疾防治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各级领导及防治专业人员疟防工作意识逐渐淡漠,疟防工作经费投入较少,直接影响了疟疾防治与监测工作的开展;第二,疟防工作专业人员缺乏,业务素质较低,绝大部分地区的各级临床医生疟疾诊治能力较差,各级临床和疾控机构实验室镜检人员的疟原虫检测能力缺乏,严重影响了疟疾病例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第三,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输入性疟疾病例,尤其是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呈上升趋势,对疟疾病例的发现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第四,根据我省疟疾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叮人率为49-183只/人/夜,蚊媒密度相对较高,导致疟疾传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第五,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上述困难将直接影响我省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