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渗透汽化(PV)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2
渗透汽化技术张丽娟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渗透汽化的基本原理、装置和流程示意图、应用领域以及工业化应用实例之一即已经投产在用的乙醇脱水工艺技术,同时也间接说明了渗透汽化在某些方面比传统精馏萃取等分离方法更具优势,是未来分离技术的前沿领域之一,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渗透汽化装置优势分离技术前沿领域1.基本原理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简称PV)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也称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高分子膜材料对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度(热力学性质)和扩散速度(动力学性质)的不同来实现组分分离的一种膜过程(如图1)。
膜分离过程中渗透汽化的原料则以液体形式供料,液体混合物原料经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常压下送入膜分离器与膜接触,在膜的下游侧用抽真空或载气吹扫的方法维持低压。
渗透物组分在膜两侧的蒸汽分压差(或化学位梯度)的作用下透过膜,并在膜的下游侧汽化,被冷凝成液体而除去。
不能透过膜的截留物流出膜分离器[1]。
图1 渗透汽化技术原理图2 渗透汽化装置及流程图2 装置及流程示意图[4]整个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如图2):(1)料液和溶剂循环系统:包括料液罐和溶剂罐、加热系统、料液泵和溶剂泵以及流量计等。
实验中可以方便地设定料液或溶剂流量和温度,以测定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膜分离性能。
通过自动控制加热系统,可以保证料液和溶剂温度在设定值处的波动范围为±0.2℃。
(2)膜组件:这是整个装置的核心部分。
它由料液侧和渗透物侧的两个腔室组成,中间由渗透膜分隔。
为了减小膜表面处因边界层的存在而引起的浓差极化现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膜组件内的流体流动通道采用特殊的环形结构,以增大其湍动度。
同时,实验中可采用较大的料液流量并保持恒定,以保证膜组件内较大的流动雷诺准数,从而降低流动边界层的厚度。
(3)渗透物收集系统:包括液氮冷阱、真空泵和真空计等,主要用于收集渗透汽化过程渗透物。
目录前言 (2)1 渗透汽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2)1.1渗透汽化的特点 (3)2 渗透汽化分离性能评测实验装置的设计 (4)2.1设计思路 (4)2.1.1 准确的温度控制 (4)2.1.2浓差极化现象 (4)2.1.3 压力控制 (5)2.2 实验装置的简介 (6)2.3 实验过程 (6)3 渗透膜分离性能测评实验结果[12] (7)4 结论 (8)参考文献 (9)渗透汽化实验装置的搭建及其注意事项前言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简称PV ) 是用于液体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新型膜技术,是目前膜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对于其他膜分离过程而言,渗透汽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在有机溶剂脱水、水中脱除微量有机物以及其它极性/非极性、饱和/非饱和有机物体系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分离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应用[1,2 ]。
然而, 渗透汽化膜分离的机理由于涉及到渗透物和膜的结构和性质, 渗透物组分之间、渗透物与膜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涉及到化学、化工、材料、非晶态物理、统计学等学科的交叉, 研究工作的难度较大, 认识也不够深入[3]。
1 渗透汽化过程的基本原理渗透汽化是一种利用膜对不同组分的溶解和扩散能力的差异而实现液体混合物分离的高效分离技术,目前已在有机物中少量水的脱除等过程中取得工业应用。
渗透汽化过程的分离原理:具有致密皮层的渗透汽化膜将料液和渗透物分离为两股独立的物流,料液侧(膜上游侧或膜前侧)一般维持常压,渗透物侧(膜下游侧或膜后侧)则通过抽真空或载气吹扫的方式维持很低的组分分压。
在膜两侧组分分压差(化学位梯度)的推动下,料液中各组分扩散通过膜,并在膜后侧汽化为渗透物蒸气。
由于料液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它们在膜中的热力学性质(溶解度)和动力学性质(扩散速度)存在差异,因而料液中各组分渗透通过膜的速度不同,易渗透组分在渗透物蒸气中的份额增加,难渗透组分在料液中的浓度则得以提高。
第十章渗透汽化第一节概述一、渗透汽化的发展概况早在1917年Kober在他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第一个使用了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这个词。
该文介绍了水从蛋白质-甲苯溶液通过火棉胶器壁的选择渗透作用。
但长期以来,由于未找到渗透通量高和选择性好的渗透蒸发膜材料,渗透蒸发过程一直没有得到应用。
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以后,对渗透汽化的研究才较广泛展开。
其中Binning等人对渗透蒸发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学术研究,发现了渗透蒸发过程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并于60年代在渗透汽化膜、组件和装置制造上申请了专利。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随着对能源危机问题的日益重视,渗透汽化的优点又重新引起学术界和技术界的兴趣,德国GFT公司在欧洲首先建立了乙醇脱水制高纯酒精的渗透蒸发装置。
到90年代初已有100多套渗透蒸发装置相继投入应用。
除了用于乙醇、异丙醇脱水外,还用于丙酮、乙二醇、乙酸等溶剂的脱水。
我国在1984年前后开始对渗透汽化过程进行研究,主要工作集中在优先透水膜的研制与醇水溶液的脱水。
近年来主要开展优先透有机物膜、水中有机物脱除、有机物-有机物分离以及渗透汽化与反应耦合的集中过程的研究。
二、渗透汽化的分类渗透汽化是以混合物中组分蒸汽压差为推动力,依靠各组分在膜中的溶解与扩散速率不同的性质来实现混合物分离的过程。
渗透汽化装置包括预热器、膜分离器、冷凝器和真空泵等四个主要设备。
料液进入渗透汽化膜分离器后,在膜两侧蒸汽压差的驱动下,扩散快的组分较多透过膜进入膜后侧,经冷凝后达到分离目的。
按照形成膜两侧蒸汽压差的方法,渗透汽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减压渗透汽化:膜透过侧用真空泵抽真空,以造成膜两侧组分的蒸汽压差。
在实验室中若不需收集透过侧物料,用该法最方便。
2.加热渗透汽化:通过料液加热和透过侧冷凝的方法,形成膜两侧组分的蒸汽压差。
一般冷凝和加热费用远小于真空泵的费用,且操作也比较简单,但传质动力比第一类小。
3.吹扫渗透汽化:用载气吹扫膜的透过侧,以带走透过组分,吹扫气经冷却冷凝以回收透过组分,载气循环使用。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应用摘要: 综述了渗透汽化膜传递理论研究的现状, 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 并就渗透汽化膜传递理论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叙述了渗透汽化过程的新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它在石化中的四方面应用,即(1) 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的脱水;(2) 废水处理及溶剂回收;(3)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4) 化学反应过程中溶剂的脱水。
关键词:渗透汽化;传递理论;模型;膜组件;脱水膜前言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简称PV ) 是用于液体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新型膜技术。
自80年代以来, 渗透汽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100 多套工业装置。
然而, 渗透汽化膜分离的机理由于涉及到渗透物和膜的结构和性质, 渗透物组分之间、渗透物与膜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涉及到化学、化工、材料、非晶态物理、统计学等学科的交叉, 研究工作的难度较大, 认识也不够深入。
也提出了几种描述渗透汽化膜传递机理的模型, 其中主要有溶解扩散膜型和孔流模型[1]。
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近30 多年来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已在石油化工、海运、冶金、电子、轻工、纺织、食品、医疗卫生、生化制药、环保、航天等领域内广泛应用,形成了独立的新兴技术产业。
据专家断言:“今后,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石油化工技术的未来”。
1 渗透汽化过程传递机理1.1溶解扩散模型溶解扩散模型认为PV 传质过程分为三步: 渗透物小分子在进料侧膜面溶解(吸附) ; 在活度梯度的作用下扩散过膜; 在透过侧膜面解吸(汽化)。
在PV 的典型操作条件下, 第三步速度很快, 对整个传质过程影响不大。
而第一步的溶解过程和第二步的扩散过程不仅取决于高聚物膜的性质和状态, 还和渗透物分子的性质、渗透物分子之间及渗透物分子和高聚物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因而溶解扩散模型最终归结到对第一步和第二步, 即渗透物小分子在膜中的溶解过程和扩散过程的描述。
一般研究者都认为PV 过程的溶解过程达到了平衡[2]。
浅析渗透汽化膜脱水及其应用王奇;王林风;闫德冉;刘天天【摘要】渗透汽化作为一种节能、低能耗、绿色环保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正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文中简述了渗透汽化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传质模型,介绍了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及特点;分析渗透汽化技术在有机溶剂脱水、水中脱除有机物以、有机物/有机物的分离以及化学反应中的工业应用情况,并进行经济性分析,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Pervaporation , as a kind of energy saving , low energy consumption , a new type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ot increasingly wide attention and researched world widely.The basic principle of pervaporation membrane technology , process flow and mass transfer model was briefly described , as well as the factors affecting separation effect and characteristics.The pervaporation technology in organic solvent dehydration , the water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 organic/organic separation as well as industrial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chemical reaction were analyzed , and carried out economic analysis , an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is technology was prospect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渗透汽化;脱水;原理;模型【作者】王奇;王林风;闫德冉;刘天天【作者单位】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南阳473000;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南阳 473000;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南阳 473000;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南阳 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PV)又称作“渗透蒸发”,为膜分离技术的新秀,是一种相变过程的新型液体膜分离技术,涉及到众多学科,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第三代膜技术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乙醇水英文回答:Pervaporation (PV) Membrane Separation of Ethanol-Water Mixtures.Pervaporation (PV) is a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that utilizes a dense, non-porous membrane to selectively permeate one or more components of a liquid mixture through the membrane. In the case of ethanol-water mixtures, PV can be used to separate ethanol from water, which is a challenging separation due to the close boiling points and similar molecular sizes of the two components.The mechanism of PV involves the selective sorption of the permeating component(s) into the membrane material, followed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membrane and desorption on the permeate side. The driving force for PV is the difference in partial pressure of the permeating component(s) across the membrane.A variety of membrane material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ethanol-water PV, including polymeric membranes, inorganic membranes, and mixed matrix membranes. Polymeric membranes are typically made from glassy or rubbery polymers, and their performance is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polymer's chemical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thickness. Inorganic membranes are typically made from ceramic or metal materials, and they offer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nd chemical resistance. Mixed matrix membranes combine the properties of polymeric and inorganic membranes, and they can exhibit improved performance compared toeither type of membrane alone.The performance of a PV membrane for ethanol-water separation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two parameters:the permeance and the selectivity. Permeance is the rate of permeation of the permeating component(s) through the membrane, and it is expressed in units of mol/(m^2 s Pa). Selectivity is the ratio of the permeance of the permeating component(s) to the permeance of the non-permeating component(s), and it is a measure of the membrane's abilityto separate the components of the mixture.PV ha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other separation methods for ethanol-water mixtures, including:High energy efficiency.Low operating costs.Compact size.Scalability.PV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the separation of ethanol from water, and it is currently being used in a variety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bioethanol, the removal of ethanol from wastewater, and the purification of ethanol for use in food and beverage applications.中文回答: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乙醇水。
渗透汽化技术(PV)的应用杨丽琴、阴秋萍摘要:综述了渗透汽化膜传递理论研究的现状,叙述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传质过程的机理,叙述了渗透汽化过程的进展,叙述了渗透汽化分离水中微量有机物及其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关键词:渗透汽化;传递理论;原理;膜组件;脱水膜;应用1 引言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简称PV)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
该技术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以低的能耗实现蒸馏、萃取、吸收等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分离任务.它特别适用于蒸馏法难以分离或不能分离的近沸点、恒沸点混合物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对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中微量水的脱除及废水中少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具有明显的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势;还可以同生物及化学反应耦合,将反应生成物不断脱除,使反应转化率明显提高。
所以,渗透汽化技术在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环保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市场。
它是目前处于开发期和发展期的技术,国际学术界的专家们称之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高技术之一。
2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2. 1 基本原理渗透汽化是利用致密高聚物膜对液体混合物中组分的溶解扩散性能的不同实现组分分离的一种膜过程(如图1—1所示)。
液体混合物原料经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常压下送入膜分离器与膜接触,在膜的下游侧用抽真空或载气吹扫的方法维持低压。
渗透物组分在膜两侧的蒸汽分压差(或化学位梯度)的作用下透过膜,并在膜的下游侧汽化,被冷凝成液体而除去。
不能透过膜的截留物流出膜分离器。
2. 2 PV膜过程的特点(1)PV最突出的特点是分离系数大,单级即可达到很高的分离效果;(2) PV分离过程不受组分汽.液平衡的限制,适用于精馏等传统方法难以分离的近沸物和恒沸物的分离;(3) PV过程中透过物虽有相变,但因透过量较少,汽化与随后的冷凝所需能量不大;(4)便于放大及与其它过程耦合或集成;(5)能耗低,一般比恒沸精馏法节能1/2~1/3。
文献综述应用化学渗透汽化分离有机-有机恒沸体系的研究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分离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离的难度。
在分离的过程中,涉及的方法也从简到繁、技术从低到高级、工艺从一种方法到多种联用,以满足人类对生活改善日新月异的需求。
为了适应这些需求,新的分离方法不断的涌现,膜分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渗透汽化(PV)是用于液体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已经被开发为工业上可以接收的实用化技术,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1]该技术可以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以低的能耗实现蒸馏、萃取、吸收等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分离任务。
它特别适用于蒸馏法难以分离或不能分离的近沸点、恒沸点混合物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对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中微量水的脱除及废水中少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具有明显的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势;还可以同生物及化学反应耦合,将反应生成物不断脱除,使反应转化率明显提高。
[2]我国对渗透蒸发膜分离过程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自1986年以来,这一领域的工作开始活跃起来,在膜材料、膜的制备和传递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992年,清华大学研制的改性聚乙烯醇/聚丙烯腈(PVA/PAN)复合膜通过技术鉴定,1995年浙江大学与衢化公司合作进行了年生产无水乙醇80吨的中试试验,同年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也进行了日处理量260升的工业酒精渗透蒸发脱水试验。
1998年在燕山石化建立我国第一个千吨级苯脱水示范工程,获得成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聚乙烯醇(PVA)是聚乙酸乙烯的水解产物,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羟基,所以是一种优先透水膜。
聚乙烯醇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成膜性、粘接力和乳化性,有卓越的耐油脂和耐溶剂性能以及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世界上第一张商品膜就是以聚乙烯醇为分离层而制备的渗透蒸发膜。
化工实验:渗透汽化实验讲义一. 简单介绍渗透蒸发(简称PV)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膜分离技术,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与扩散性能的不同来实现其分离的膜过程。
该过程伴有组分的相变过程。
渗透蒸发是一种无污染,低能耗的膜分离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用亲水膜或荷电膜对醇类或其他有机溶剂进行脱水,典型的应用是处理生化发酵液,处理共沸精馏的液体。
2:利用憎水膜去除水中少量有机物,如卤代烃、酚类等,以及对石油工业中的烃类等有机物质的分离,各种同分异构体的分离。
3:用于有机合成,如对于酯化反应。
由于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在反应物和产物之间有平衡关系,通常为得到更多的反应产物常常加入廉价的反应物质,使平衡向产物移动,提高产率,这牵涉了很多的问题如反应物大量消耗等,若采用渗透蒸发在反应的同时连续的把产物中的水除去,就可以使平衡向右移动,得到更多的产物,这在工业应用中意义重大。
总之:渗透蒸发在分离过程不受汽液平衡的限制,对共沸物系,沸点相近物质、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受热易分解物质以及水中微量有机物质的脱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与传统的分离过程相比,它具有高选择性,低消耗,为物理分离机制,操作灵活,不需要额外的添加剂以及易于放大,无污染的等优点.实验原理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与扩散性能的不同来实现其分离的膜过程;该过程伴有组分的相变过程。
传质模型:1: 渗透蒸发的串联阻力模型渗透蒸发传质过程主要包括:1:渗透组分首先由料液主体扩散至膜的上游侧料液与膜的界面;2:渗透组分吸附在膜的表面;3:渗透组分扩散通过膜至膜的下游4:透组分在渗透侧脱吸为气相;5:渗透组分由气-膜界面扩散至气相主体(浓度或者压力)。
2:溶解扩散模型Binning 等首先将溶解扩散模型用来描述渗透蒸发过程,并得到了广泛认可. 根据溶解扩散模型,渗透蒸发过程分为以下3 个步骤:1:组分在膜上游侧的溶解;2:组分在膜中的扩散;3:组分在膜下游侧的解吸. 需要注意的是,膜中浓度分布取决于膜的溶胀.溶解扩散模型假设过程温度和压力恒定,膜上(下) 游侧表面溶解(解吸) 过程均达到热力学平衡,过程的推动力为活度梯度或浓度梯度.二、渗透蒸发膜渗透蒸发膜是整个PV过程的关键部分,所以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PV膜的开发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