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课文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4.49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爱好。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进主题1.很兴奋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海的女儿》,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海的女儿是谁?(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怎样的人。
板:品评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想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读懂内容)师:学而不思则罔,老师补充一点,学了一篇故事,我们还要想一想,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了什么道理,让我们在故事中变得更美好、更善良、更纯真。
(板:理解道理)带着这些问题,大家先来一睹为快!播放视频。
(二)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大家拿起手中的阅读材料,尽情地朗读吧!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段尾标注共几句话。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边读边思考:①这个故事主要讲()。
②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中的(),由于();或我最讨厌这个故事中的(),由于()。
③我读了这个童话故事,知道了()。
同桌合作交流分享【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第2篇】《海的女儿》说课稿一、说学情接下来我想对小学生目前课外阅读情况做粗浅的分析,我觉得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富有兴趣。
2.阅读量少使得阅读水平低。
3.阅读物较多但种类乏善,使阅读面窄。
《海的女儿》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海底的女儿》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通过介绍小人鱼亲自参加王子的婚礼,忍受身体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变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3.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说教学重难点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四、教学方法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3个,学生基本都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主要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标记优美的词句,读后组织学生交流。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表达运用依托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海的女儿》原著,扩大阅读面,交流阅读体会,以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简介作者,引起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铜像。
(2)师引导: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处的岩石上,有一座铜像——它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这就是丹麦。
但这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女孩。
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
原来她是条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说起安徒生,同学们肯定比我还了解,请你们说一说有关他的事吧!(3)生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4)让我们一起走近童话大师安徒生。
(课件出示简介)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7 海的女儿备课素材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通过介绍小人鱼亲自参加王子的婚礼,忍受身体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变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作者介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
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
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选读一:海的女儿在海的深处,水是那么蓝,又是那么清。
最深的地方是海王的宫殿。
海王同他的老母亲和6个美丽的女儿生活在一起。
6个女儿都没有腿,她们身体的下部是一条鱼尾,因此她们又叫人鱼。
其中最小的人鱼最美丽。
小人鱼的奶奶给她讲了许多故事,最使她向往的是陆地上的情景:花儿能散发出香气,森林是绿色的,而且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会唱得那么好听。
知识点【近义词】闪亮——闪烁细嫩——柔嫩清秀——秀美美妙——奇妙飞快——敏捷轻柔——柔和【词语理解】奢望:过高、过分的希望。
本课指王子没想到最美好的事情成为了现实。
晨曦:黎明后的微光。
本课指小人鱼在等待黎明的到来。
神圣:极为崇高、庄严。
【课文结构】第一部分:讲了美人鱼眼睁睁地看着王子娶了别的公主。
第二部分:讲了美人鱼没有加害王子,自己变成了泡沫。
【问题讨论】1、文中的巫婆、小人鱼的姐姐们的出现,对文章的故事情节和表现小人鱼起到什么作用?他们的出现能使故事更加奇妙,情节更加曲折,更加引人入胜,增强了童话的魅力。
他们对表现小人鱼起到衬托的作用,更能表现小人鱼的善良、大度、包容。
2、【品析】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
到落下的地方,浪花迸发出一道耀眼的红光,好像一滴滴鲜血从水中喷溅出来。
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
她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这段话运用动作描写,写的是小人鱼不忍伤害王子,最终自己化为泡沫的场景,小人鱼的一“抛”、一“望”、一“跳”,宁愿自己化为泡沫也不愿伤害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小人鱼心地的善良。
【主题概括】《海的女儿》》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海的女儿为了成全心爱的王子而自己主动放弃生命的动人故事,热情地赞扬小人鱼善良、大度、执着、为他人着想的品德,歌颂她为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爱情,放弃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崇高境界和美好心灵图文解读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同步练习一、把下列汉字的读音补充完整。
ɡ j ènɡ y港睫圣仪二、形近字组词兵()睫()讯()陈()乒()捷()迅()阵()三、按要求写句子。
1.王子把这位羞答答的新娘,紧紧地拥在自己的怀里。
(改为被字句)2.你没有看到天边的红光吗?(改为陈述句)四、选词填空。
美丽美妙大家都在为她喝彩,赞美她()的舞姿,她从来没有跳得这么()。
五、这篇课文作者是()的(),写了()怎么一步步变成了(),虽然()有重生,回到原来的机会,可是却放弃了,表达了作者对小人鱼的这种“()”精神的赞美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简说:《海的女儿》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通过介绍小人鱼亲自参加王子的婚礼,忍受身体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变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小人鱼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王子的爱情。
小人鱼善良、执著、勇敢的精神品质,启迪了我们的心灵。
介绍:安徒生(1805—1875),19 世纪丹麦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1805 年,安徒生生于丹麦中部欧登塞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受父亲所讲故事和民间口头文字的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
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翻译为150 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和出版。
主要作品:《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我会认:港:gǎng(港口、香港、出港)宴:yàn(宴会、宴席、喜宴)睫:jié(睫毛、睫眸、迫在眉睫)婚:hūn(婚礼、结婚、求婚)迅:xùn(喜讯、通讯、迅速)挽:wǎn(挽着、扶挽、力挽狂澜)圣:shèng(圣神、圣火、圣人)仪:yí(仪式、司仪、礼仪)帜:zhì(旗帜、白帜、独树一帜)陈:chén(陈列、姓陈、推陈出新)垫:diàn(垫子、鞋垫、脚垫)恒:héng(恒心、永恒、持之以恒)抚:fǔ(抚摸、爱抚、轻抚)多音字:答:dá(回答)dā(答应)禁:jìn(禁止)jīn(情不自禁)转:zhuǎn(转身)zhuàn(转圈)血:xuè(血液)xiě(流血)都:dū (都市)dōu (都有)生活在大都(dū)市的人,生活和工作节奏都(dōu)特别快。
近义词:飘扬——飘荡迫切——急切奢望——奢求宣布——宣告宁静——平静追逐——追赶美妙——奇妙抚弄——抚摸锋利——锐利奇怪——奇特持续——继续/连续/陆续反义词:破碎——完整喜讯——噩耗贵重——廉价接受——拒绝赞美——批评耀眼——暗淡理解词语:【钟情】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海公主小人鱼为了追求爱情,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后化为泡沫的感人故事。
这篇课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在教材中,本文安排在Unit 8 “Thesea” 的主题下,与单元主题紧密相连,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本文的生字词和语法点也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点,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和语法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学会欣赏神话故事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珍惜爱情、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课文中的生字词较多,如“泡沫”、“宫殿”等,需要学生进行认读和理解。
2.语法点:课文中的语法点,如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等,需要学生进行掌握和运用。
3.课文理解:神话故事的情节和寓意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入神话故事《海的女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海洋和人鱼公主的美丽故事。
故事情节富有想象力,语言优美,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海洋的神奇,人鱼公主的美丽和善良,以及故事中所蕴含的勇敢、善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童话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文本中的深层次含义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海洋生物和人鱼文化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海洋的神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人鱼公主的美丽、善良和勇敢,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所蕴含的勇敢、善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于海洋生物和人鱼文化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拓展视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海洋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勾画出生字词。
3.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学习课文,解答疑问,理解故事情节。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讨论故事中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故事情节,感受海洋的神奇和人鱼公主的美丽、善良、勇敢。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海的女儿课文框架结构第二天早晨,船驶进邻国宏伟都城的港口。
所有教堂的钟都敲响了,高高的塔顶上军号齐鸣,兵士们拿着飘扬的旗子,佩带着闪亮的军刀在敬礼。
每天都有欢庆活动,舞会和宴会一个接着一们,可是公主还没有露面。
人们说她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接受教育,学习各皇家的美德。
最后,她终于来了。
小人鱼迫切地想要看看她的美貌。
当公主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她不得不承认,她还从来没有见过比这更美的容貌。
她的皮肤是那么细嫩、洁白,乌黑的长睫毛下,一对深蓝的、钟情的眼睛在微笑着。
“就是你!”王子对公主说,“当我像一具死尸一样躺在岸上的时候,救活我的就是你!”他把这位羞答答的新娘,紧紧地拥在自己的怀里。
“啊,我真是太幸福了!”他又转过身对小人鱼说,“我从来不敢奢望的最美好的事情,现在终于成为了现实。
你会为我的幸福而高兴吧,因为你是所有人中最喜欢我的啊!”
小人鱼亲吻着王子的手。
她觉得自己的心在破碎。
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
《海的女儿》说课稿一、说教材《海的女儿》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是童话《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
小人鱼舍弃了安适的海底生活,义无反顾地拯救爱人,不惜牺牲自己。
她美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
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着小人鱼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王子爱情的动人故事。
小人鱼善良、执著、勇敢的精神品质,深深启迪孩子的心灵。
二、说学情这篇童话广为流传,大部分学生都读过,很熟悉这篇课文。
尽管课文篇幅较长,但学生已掌握读长篇课文的方法,读起课文速度较快。
在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学生就能体会课文所传递的真善美,感受小人鱼的善良、执著、勇敢的品质。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行发现,自主感悟,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善良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能和同学交流打动自己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人鱼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善良的品质。
五、说教学重难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读一读《海的女儿》。
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美人鱼的图片)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
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
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
她有一条鱼尾。
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
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部编版小学语文《海的女儿》课文原文及赏析《海的女儿》课文原文:在深深的海底,住着一位美丽的小人鱼公主。
她有着金色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睛,声音甜美如音乐。
小人鱼公主对人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有一天,她在海面上看到了一艘大船,船上有一个英俊的王子。
不幸的是,船在暴风雨中翻了,王子落入了海中。
小人鱼公主救了王子,并把他送回了岸上。
从那以后,小人鱼公主深深地爱上了王子。
她为了能和王子在一起,向海巫婆求助。
海巫婆答应帮助她,但条件是小人鱼必须放弃她的声音,并且如果王子娶了别人,她就会变成泡沫消失。
小人鱼公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她变成了一个哑巴的女孩,来到了王子的身边。
然而,王子却爱上了另一个公主。
在王子的婚礼之夜,小人鱼公主面临着变成泡沫的命运。
然而,小人鱼公主的善良和无私感动了天上的仙女。
仙女给了她一个机会,只要她能在太阳升起之前杀死王子,就能恢复她的鱼尾和声音。
但是,小人鱼公主选择了牺牲自己,让王子和他的新娘幸福生活。
清晨,当太阳升起时,小人鱼公主化为泡沫,升上了天空。
她的灵魂得到了升华,成为了天堂里最美丽的天使。
《海的女儿》赏析:《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经典童话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小人鱼公主的故事,展现了爱情、牺牲和成长的主题。
小人鱼公主的形象生动而感人。
她对人类世界的好奇、对王子的深情以及为爱情的付出,都体现了她的纯真和勇气。
她的选择虽然痛苦,但却展示了无私和伟大的爱情。
同时,这篇课文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剧性。
小人鱼公主的牺牲并未得到回报,但她依然选择了善良和宽容,这种高尚的情操令人深感敬佩。
此外,课文中的海洋、船只、王子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世界,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海的女儿》是一篇深入人心的童话故事,它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人物和优美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的女儿》说课稿《海的女儿》说课稿1一、说教材《海的女儿》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集中了中外童话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
《海的女儿》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童话,本课是这篇童话的结尾部分,讲叙的是小人鱼最终成全王子、牺牲自己的故事。
课文通篇的对比描写及对小人鱼的心理、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善良、勇敢的主人公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美好的心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打动自己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是教学的重点,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美好的心灵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环境及周围人的幸福衬托小人鱼的悲剧。
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讨论法。
让学生讨论、交流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在交流中加深读文本的感悟。
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入境想象,体会小人鱼的痛苦,从而理解她身上所闪耀的善良、对幸福的勇敢追求的美好品质。
四、说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由影片《海的女儿》导入,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二)学习生字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畅。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认读。
指导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第1-5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用一个词来描述。
(鼓励学生回答)2.找出描写公主外貌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公主的美貌)3.读第3-4自然段,感受王子对公主的喜爱之情。
4.为什么小人鱼感到自己的心在破碎?(在文中找出答案)5.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人们迎接公主,准备婚礼。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通过介绍小人鱼亲自参加王子的婚礼,忍受身体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变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小人鱼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王子的爱情。
小人鱼善良、执著、勇敢的精神品质,启迪了我们的心灵。
作者介绍:安徒生(1805—1875),19 世纪丹麦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1805 年,安徒生生于丹麦中部欧登塞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受父亲所讲故事和民间口头文字的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
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翻译为150 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和出版。
主要作品:《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多音字:都:dū(都市)dōu (都有)生活在大都(dū)市的人,生活和工作节奏都(dōu)特别快。
近义词:飘扬——飘荡迫切——急切奢望——奢求宣布——宣告宁静——平静追逐——追赶美妙——奇妙抚弄——抚摸锋利——锐利奇怪——奇特持续——继续/连续/陆续反义词:破碎——完整喜讯——噩耗贵重——廉价接受——拒绝赞美——批评耀眼——暗淡理解词语:【钟情】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奢望】过高地希望。
本课指王子没想到最美好的事情成为了现实。
【神圣】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念头】心里的打算。
【凝望】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
【晨】黎明后的微光。
本课指小人鱼在等待黎明的到来。
句子解析:1、小人鱼知道,这是她能看到王子的最后一个夜晚——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痛苦,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小人鱼为了爱情,孤身一人来到海上,为了爱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离开家人、族人,把自己的声音交给了巫婆,但是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得到,遍体鳞伤,忍受苦痛的她,还要面临着死亡。
多么伟大的小人鱼,多么可怜的小人鱼!2、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部编)一、教学目标1.掌握《海的女儿》这篇课文的内容及情感。
2.了解“人水合一”这一表达方式,理解岛屿与海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课文《海的女儿》是一篇描写岛屿与海洋之间关系的说明文,是课本中的第三十四课。
教师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个女孩和海洋的生动形象,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全文。
2. 理解与思考学生自己阅读完文章后,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以下问题:1.岛屿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占10分)2.为什么女孩要和海洋相连?(占10分)3.“海的女儿”这个表达方式有什么含义?(占5分)4.请谈谈你对海洋的感受。
(占25分)3. 语境运用1.请列举一些表达“人水合一”这一意思的词句。
(占10分)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所见的美好。
(占20分)4. 词语解释请解释以下生词:1.潮汐(占5分)。
2.接纳(占5分)。
三、教学过程1. 师生互动教师先介绍课文《海的女儿》,然后让学生自己读第一遍,听教师念第二遍。
教师运用变声,模拟水声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动的形象。
2. 集体理解与思考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一起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
3. 独立思考与语境运用1.学生针对“人水合一”的词语进行研讨,并列出一些表达这一意思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美好。
4. 词语解释教师解释生词,让学生加深对生词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此次授课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师生互动、理解与思考、独立思考与语境运用、词语解释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课文的内容、情感,并进行了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同时,也让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好。
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个别学生的指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第28课海的女儿《海的女儿》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8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2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海的女儿》,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海的女儿》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8篇课文,本单元旨在感受通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本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二、说学情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发展。
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是,学生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认读"永恒、挽"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体会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课文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小人鱼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善良的品质。
我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受到文学作品的感染,尝试续编故事。
五、说教法和学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我会将启发引导法贯穿始终,并配以自主学习法、视频教学法、想象法、讨论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在学法上,我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图片导入,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我会出示美人鱼以及安徒生的图片,请学生畅谈自己对作品等相关的了解,进而揭示课题《海的女儿》。
这样的导入,不但使学生清楚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形成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海的女儿》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海的第6个女儿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英俊王子爱情的动人故事。
故事热情地赞扬小人鱼善良、有理想、有抱负的品德,歌颂她不怕打击和挫折,为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理想,放弃生命也在所不惜的高尚情操。
本文共26个自然段,按情节划分,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故事的序幕,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憧憬人间的小人鱼。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写小人鱼救出王子并爱上王子。
第三部分(第12~20自然段),故事的发展,写小人鱼为获得王子的爱情而忍痛服药变成人形。
第四部分(第21~24自然段),故事的高潮,写小人鱼爱情失败,又不愿加害王子。
第五部分(第25自然段),故事的结局,写小人鱼化成泡沫。
第六部分(第26自然段),故事的尾声,写小人鱼已超生到精灵的世界。
(赏析)“小人鱼的奶奶给她讲了许多故事,最使她向往的是陆地上的情景:花儿能散发出香气,森林是绿色的,而且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会唱得那么好听。
”奶奶讲的故事,在小人鱼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使她深深地爱上了人间世界。
关于陆地上的情景,是她依奶奶讲的故事情节而产生的想象。
她的想象很有层次:“花儿能散发出香气”———这是从嗅觉上想象;“森林是绿色的”———这是从视觉上想象;“‘鱼儿’会唱得那么好听”———这是从听觉上想象。
从三个维度上去想象,这个想象就是立体的画面了,让人感到那么美好、清新、秀丽。
这对于幼小的小人鱼来说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这是她后来爱情悲剧的心理基础。
“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是指林间的小鸟。
“接下来的好多个日子,小人鱼一次次浮出水面,向她曾经放下王子的那个地方游去。
小人鱼在沙滩上看到附近花园里的果子熟了,被摘下来了;她看到高山顶上的掩化了;但是她却没有看到那个王子。
” 这两句话写小人鱼爱上了王子。
第1句是写她找王子的次数之多,她希望能在救王子的那个地方见到她心爱的人。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海的女儿》课文解读
课题有很强的诱惑力,能让读者产生许多疑问和联想。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著名的童话作家。
1805年生于丹麦中部奥登塞镇一个贫苦的鞋匠家。
受父亲所讲
的故事和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他自幼就酷爱文学。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先在皇家剧院当杂役,后在几位艺术家的帮助下,入中学、大学
学习。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展露才华,从此走上文学创
作道路。
早期写诗歌和剧本,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世
界声誉。
1875年8月4日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
安徒生30岁开始写童话,写了43年童话,共168篇。
《海的女儿》与《皇帝的新装》都是同一年写成,发表在1837年出版的《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
故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丹麦人把《海的女儿》中的同
名主人公铸成铜像,竖立在首都哥本哈根的入口处,作为他们国家的象征。
写作特点
1.作者展开了丰富而活泼的想象,他将海人格化,并精心构思情节,描绘出生活中悠远的意境以及人物美好的心灵。
2.想象合理,有生活基础。
《海的女儿》尽管情节离奇莫测,但却不是脱离生活的胡思乱想。
小人鱼对人间美景的向往,同生活中的儿童向往新奇和美丽一样;小人鱼对王子的暗恋,和生活中初恋少女的心理和行为一样。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