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 格式:xls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制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是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
刖言本标准按照GB/T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维野、雷筱云、马鸿雅、刘海波、徐俊峰、唐恒、常利民、袁雷峰、张杰军、张艳、杨哲、黄晶、韩奎国、岳咼峰。
引言概述本标准提供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指导企业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过程方法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过程,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输入是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一般包括:a)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b)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c)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保障投资安全;d)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输出一般包括:a)激励创造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b)灵活运用知识产权,改善市场竞争地位;c)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支撑企业持续发展;d)系统管理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a)策划:理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b)实施:在企业的业务环节(产品的立项、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中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c)检查:监控和评审知识产权管理效果;d)改进: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原则本标准提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指导原则:a)战略导向统一部署经营发展、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使三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
b)领导重视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最高管理层应全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创新和竞争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规范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措施。
一、知识产权的定义和价值知识产权是指法律所保护的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秘密等在内的各种权利。
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代表了企业的技术力量、经营实力和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二、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管理责任,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并且确保员工充分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
1. 知识产权审查和保护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确保所申请的专利、商标和版权等知识产权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签订保密协议,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等。
2.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协调相关事宜,包括知识产权的申请、转让、许可等事宜。
3. 员工培训和宣传: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内部宣传和奖励制度,激发员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1. 加强知识产权的监控和侵权维权:企业应定期进行市场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止他人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侵犯。
若发现有人侵权,企业应及时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知识产权的合理运用: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运用,增加企业的商业价值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技术转让、许可协议等方式,将自己的技术和品牌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3. 加强合作与沟通: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专业顾问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分享和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资源。
四、建立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应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中强调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让所有员工都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保护的紧迫性。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一、引言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规范和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本文制定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模板,以供企业参考和使用。
二、背景介绍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和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权利,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知识产权秘密等。
在现代经济中,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并开展合法的知识产权运营活动。
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知识产权可以避免知识的流失和盗用,确保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2. 通过知识产权的合法运营,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和利润;3. 知识产权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品牌形象;4. 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法律合规的要求,有助于避免法律风险和诉讼纠纷。
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1.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企业需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明确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具体措施,以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2. 知识产权申请与运营管理:企业需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申请与运营管理流程,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知识产权的监测与维权:企业需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侵权行为,并采取合法的维权手段保护自身权益。
4. 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企业需加强对员工的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5. 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企业需定期评估知识产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五、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实施步骤1. 制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目标、时间表和责任人;2.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团队,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3. 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流程;4. 开展员工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5. 定期评估和检查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解读和分析首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明确了知识产权的内涵和作用。
知识产权是指个人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对其创作的思想成果和技术成果所享有的独占性权利。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规定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原则。
包括合法合规原则、全面保护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风险管理原则等。
这些原则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帮助企业建立合法、有效、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第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明确了知识产权的分类和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多个方面。
各种知识产权享有的权利与保护范围有所不同,企业需要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第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规定了知识产权的管理流程。
包括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维权等环节。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第五,《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强调了知识产权的战略价值。
企业需要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市场竞争、品牌推广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外界知识产权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保持竞争优势。
最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供了知识产权管理工具和方法。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知识产权管理工具,如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知识产权评估方法等,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综上所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企业应根据该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附件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知识产权局二〇一二年五月前言本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所、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慧远咨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维野。
引言0.1概述1.1 本标准通过提供一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用于指导企业策划、实施、运行、评审和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0.2 过程方法图1 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1.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采用过程方法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过程一致,分为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1.3 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过程,输入是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和预期,通常来说,包括:1.4 a)企业的知识产权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存在知识产权流失和侵权风险;1.5 b)知识产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合理利用现有成果;1.6 c)知识产权投入较大,成效不突出。
1.7 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体现在:1.8 a) 通过知识产权提升企业市值,提高股东满意度;1.9 b)降低企业因知识产权侵权和被侵权而带来的经济损失;1.10 c)在业务过程中运用知识产权提升产品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1.11 d)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
1.12 本标准鼓励采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1.13 a)理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1.14 b)知识产权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防范知识产权风险;1.15 c)在企业的业务环节(产品的立项、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中实现对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1.16 d)对知识产权管理效果进行监控和评审;1.17 e)根据评审结果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制定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
这是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将于3月1日起实施。
、目录1前言2引言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7 基础管理▪ 8实施和运行▪ 9审核和改进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维野、雷筱云、马鸿雅、刘海波、徐俊峰、唐恒、常利民、袁雷峰、张杰军、张艳、杨哲、黄晶、韩奎国、岳高峰。
2引言0.1概述本标准提供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指导企业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0.2 过程方法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过程,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输入是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一般包括:a)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b)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c) 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保障投资安全;d) 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输出一般包括:a)激励创造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b)灵活运用知识产权,改善市场竞争地位;c)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支撑企业持续发展;d)系统管理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a)策划:理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b)实施:在企业的业务环节(产品的立项、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中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c)检查:监控和评审知识产权管理效果;d)改进: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行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创新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内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活动中的各项行为。
第三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坚持科学、规范、公正、高效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明确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架构、责任分工、流程规定等。
第五条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切实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第二章知识产权保护第六条企业应加强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防范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训和宣传机制,提升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素质。
第八条企业在面临知识产权纠纷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三章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第九条企业应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的发明、技术改进等。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估和管理机制,合理评估知识产权价值,提升知识产权的运用效益。
第十一条企业应优化知识产权布局,合理利用自身知识产权,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第四章知识产权交易与合作第十二条企业应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交易与合作,推动知识产权的有效流转和运用。
第十三条企业应加强对职务发明的管理,明确职务发明的归属和权利义务。
第十四条企业应加强与相关国内外机构的合作,拓宽知识产权的获取渠道,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第五章知识产权维权与纠纷解决第十五条企业应主动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权益,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的维权活动。
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维护企业良好的商业声誉。
第六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第十七条企业应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教育,提高员工、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
第十八条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交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水平。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对于企业而言,知识产权的管理至关重要,不仅涉及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竞争力和商业模式的优化,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声誉和市场地位。
因此,建立和实施健全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企业知识产权的概念企业知识产权是指企业依法享有的,与其业务和经营活动有关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法定权利,以及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专有技术和专有知识等非法定权利。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1.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可以鼓励企业加强创新,增强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维护企业商业利益。
知识产权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知识产权的被侵犯,保护企业商业机密,维护企业经济利益。
3.增强企业品牌价值。
知识产权的管理可以保护企业的品牌和声誉,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建设1.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明确分工和职责,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2.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明确知识产权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建立知识产权维权制度,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权益得到保护。
3.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建设。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加强整个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4.加强对外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
在与外部合作中,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例如在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避免知识产权的权益被侵犯。
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1.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加强对企业核心技术的保护,制定保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安全保密工作。
2.申请专利和商标等法定权利。
企业在创新和营销过程中,应及时申请专利和商标等法定权利,确保自身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
3.加强对外宣传和市场监管。
防止他人使用自己的知识产权,通过对外宣传和市场监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制定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
这是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将于3月1日起实施。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愿望的企业:a)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b) 运行并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c)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评价。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他组织,可参照本标准相关要求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21374-2008 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基本词汇3、术语和定义GB/T 19000-2008和GB/T 21374-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000011.13.14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发明者、创造者等对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其范围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及相关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传统知识、遗传资源以及民间文艺等。
[GB/T 19000-2008, 属于和定义3.1.1]000011.23.24过程process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GB/T19000-2008,定义3.4.1]000011.33.34产品product过程的结果。
注1:有下列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服务(如运输);——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许多产品由分属于不同产品类别的成分构成,其属性是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取决于产品的主导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