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第五单元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1
第二课时近代科学的诞生教材分析“近代科学的诞生”是上一课时内容的延续,本课题以培根、哥白尼、布鲁诺、牛顿为代表,阐述了这一时期人类在认识自然方面的系列突破,让学生知道近代科学的诞生对解除宗教蒙昧以及重新塑造人们世界观、价值观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本课时的教学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史上代表人物的理论贡献,感受近代科学的诞生对欧洲中世纪思想产生的冲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列举科学史上代表人物的理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书籍、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辨证分析历史上有关人地关系的言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哥白尼、布鲁诺、牛顿事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史上代表人物的有关言论,进一步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学难点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图片和史料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闪亮登场活动设计,展示图像5-18、19、20、17、16(要求最后一个必须是培根)等其他当时科学家。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总体上对当时近代科学家的认识,认识他们是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成功引入本课课题提问:猜猜看他们都是谁?并用一句话说出他们的最大贡献。
(新课教学思维碰撞:1、知识就是力量组织学生结合书本资料就“知识就是力量”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以点带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总结:第一种观点强调人地关系中人的主导地位;第二种观点强调人地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第一种观点是人们从畏惧大自然的年代中觉醒,开始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就其产生的时代来说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但是随着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人类滥用自己的知识,盲目开发、破坏自然,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上的生灵带来诸多的灾难,由此人们开始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人物追忆:2、科学家研究自然(1)宇宙之心的探索展示资料或播放科教片,让学生比较托勒密、哥白尼以及布鲁诺的思想,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总结:人类的科学探索是顺序渐进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本课内容的背景之一就是欧洲中世纪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可以向学生提问:“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发展而来的?”或者就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特点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在脑海里重现对欧洲中世纪的思想及社会状况的认识,引导学生进入“冲破思想牢笼”这一主题。
一、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的兴起1、背景: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封建束缚谋求自身的发展(中世纪封建与宗教)2、时间、地点: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里。
3、内容: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以反对封建教会宗教思想。
4、代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达·芬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
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他还致力于数学、解剖学、光学、力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研究,从事机械设计和技术发明,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学巨人。
比如,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正确全面描述人体骨骼以及摹画了人体全部肌肉组织的科学家;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就发现了重量总是以最短的途径落向地心这一规律,对后来万有引力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在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之前,就曾经有过“太阳不动”的想法;发明了光学玻璃磨制机。
达·芬奇还设计过飞行器、直升飞机、降落伞等等。
虽然他的许多想法只是一种初步的设想,有的也只不过是画出了草图速写,但是,他的这种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探究与追求科学的精神,他的那些发明、设想、构思与见解,对日后科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由于担心教会的迫害,他的许多科学研究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一直没有公开和公布。
他一生留下的科学笔记手稿已发现有7000多页。
达·芬奇生活在剧烈的社会变革时代,流寓各地,先后到过米兰、罗马和威尼斯,最后在法国逝世。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