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关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8
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理论篇五、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反思新自由制度主义)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冷战后的三十年,理想主义被挤至一隅,主要对于区域一体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戴维-密特拉尼,欧内斯特-哈斯等提出了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使自由主义研究得到延续。
二十世纪70年代末,政治自由主义重新抬头,基欧汉和奈否定现实主义的三个基本假设,提出复合相互依存的理论模式。
90年代冷战的结束为其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新自由主义发展并确立。
本人QQ:1339492194,TEL:153****3868欢迎咨询首先是研究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国际机制开始的。
从《权力与相互依赖》到《霸权之后》其次,继《霸权之后》新自由制度主义者从学理上对国际机制和国际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86年,奥伊主编的《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集中讨论了理性国际行为体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合作的可能和条件,标志者新自由主义真正在超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力图朝着全面国际关系理论的方向发展。
第三,基欧汉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提出了自由主义的三个主要理论分支:(1)自由贸易促进和平的商业自由主义;(2)民主体制促进和平的民主自由主义;(3)国际制度促进和平的制度自由主义。
1989年,基欧汉的《国际制度与国家权利》出版,指出新自由制度主义对传统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既继承又有着根本不同的关系,标志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正名。
二、国际关系的实质: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新自由制度主义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一些基本假设,但是,却又从这些基本假说出发。
否定了现实主义的重要结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根本问题:国际关系的实质(冲突和合作)△现实主义对于国际关系的三个基本命题首先,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第二,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是民族国家第三,国家是自私行为体,以国家利益为国家行为的最高准则结论: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系统是自助系统,国家的利益不同,自然会在交往中产生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国关国际行为体名词解释
国际行为体是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国家、
国际组织或其他国际参与者。
这些行为体通过参与国际合作、制定
国际规则、进行外交活动等方式来影响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发展。
国家是国际行为体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国家是指一个具有独
立主权、固定领土和人口的政治实体。
国家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外
交关系、签订国际条约、参与国际组织等方式来参与国际事务。
国际组织是由多个国家或政府组成的机构,旨在促进国际合作
和解决共同问题。
例如,联合国是一个由193个会员国组成的国际
组织,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权等。
除了国家和国际组织,其他国际行为体还包括非政府组织(NGOs)、跨国公司、地区组织等。
非政府组织是由民间团体或个
人组成的组织,通过开展慈善、人权保护、环境保护等活动来参与
国际事务。
跨国公司是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企业,其经济实力和
全球影响力使其成为重要的国际行为体。
地区组织是由一些国家在
特定地区建立的组织,如欧盟、东盟等,它们通过加强地区内部合
作来推动地区事务的发展。
这些国际行为体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塑造着国际关系的格局和发展。
点评中国国关教育的三驾马车中国的国际关系学教育几乎与共和国同龄,它始于硝烟退去阳光普照的20世纪50年代,紧承狼烟四起刀光剑影的60年代,中经沉疴泛起动荡不堪的70年代,后接国门洞开西学东渐的80年代,再经国力飙升风云激荡的90年代,到21世纪朝霞辉映时已经形成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格局。
在此,本人仅就中国国关教育的三驾马车——北大国关、人大国关和复旦国关作一评介。
随着国际风云的变幻和中国国内政策的调整,这三驾马车的命运沉浮不定,地位几经变迁。
鉴于人大在传统教育体制中的特殊历史地位,人大国关俨然中央嫡系部队,由此长期受到特殊优待,譬如人大国关与国务院各部委紧密的人员交流,苏联东欧研究的长期显赫地位等。
而北大国关在传统体制中主要关注于发展中国家,由此得到的资源自然不可与人大国关相提并论。
上海滩的龙头老大复旦国关被安排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受当时政策限制,其所受的待遇和所能调动的资源自然也很有限。
然而,由于国际风云的不断演变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中国国家战略的空前调整,中国国关学界传统的由“人大坐大”的权势格局终于解体,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秩序——北大国关狂飙突进王者归来,人大国关大幅跌落王者不再,复旦国关稳步推进称霸南国。
在此,本人对这三所院校的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和总体态势等方面进行细细比较并由此拿捏它们各自的未来走向。
北大国关毫无疑问在生源质量方面独占鳌头,而人大与复旦则稍逊一筹,两者基本处于同一档次。
就本科生来说,北大长期积淀的无形资产以及在国家战略中的显赫地位吸引了大批优秀生源甚至高考状元;就研究生来说,北大严格的招生制度确保了较高的生源质量,而且大批优秀保送生使极为有限的招生名额变得更加稀缺,由此造成考生之间的残酷厮杀。
就师资力量而言,三所学校各有优劣,但总体看来,北大优势明显,复旦次之,人大居后。
北大历来是海归派的大本营,北大国关自然也不例外,像贾庆国、潘维、许振洲等。
一般而言,海归派在理论学养、学术眼界、专业操练等方面都要强于本土派。
第八章1.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
在1946年2月22日由乔治凯南提出。
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来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其特点是:既不触发美苏之间的全面战争,又能对苏联的行为组织有效对抗。
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2.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
在苏联已控制东欧的情况下,修稳定成了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基点。
二战后,各国经济遭到重创,各国共产党势力增强。
此时,美国国内也面临生产过剩的危机。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公开提出了“复兴欧洲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稳定了资本主义阵营,使美国对西欧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加深,同时也削弱了西欧国家的关税和贸易壁垒,为西欧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一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杜鲁门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遭到彻底失败,而英、法的力量也严重削弱,只有美国,依仗其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统治地位。
1947年3月12日,在英国的建议下,杜鲁门决定对希腊和土耳其危机中的两国提供援助,镇压了希腊和土耳其的革命,打击了这两国的共产主义势力。
“杜鲁门主义”是干涉别国内政的代名词,它的提出,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的正式开始。
4.克什米尔问题: 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度利用议会通过决议将克什米尔划入印度,引起巴方和穆斯林居民的不满。
从1947年起,印、巴双方为此进行了三次印巴战争。
1949年1月,通过联合国的调停,印巴划定了“实际控制线”。
巴基斯坦和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都分别分为两部分。
(转自:庄周梦蝶)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安全。
安全是塑造国际行为的核心变量,也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概念之一。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安全的保证在于所获权力的多寡。
自由主义提出国际制度理论,以此来淡化权力的影响,认为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可以确保安全。
建构主义则另辟蹊径,从社会学中借鉴新的概念,认为国家安全的存在和追求,离不开观念和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因素。
一、三大主流国关学派的国际安全观简介国际安全问题历来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
冷战的结束,特别是“911”事件以后,引起了国际安全局势的剧变,国际社会对国际安全问题、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的大辩论。
[1]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了三大理论流派论战的局面。
[2](一)、现实主义学派的国际安全观基于对国际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现实主义对于国际政治的本质以及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长久而深入的思考。
在现实主义学派看来,国际安全在本质上是稀缺的,国际安全问题只可以缓解,却不能最终得到解决,而获得安全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拥有强大的权力。
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是围绕权力斗争的关系。
无政府状态成为认识国际政治的基本起点,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则是每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
[3]现实主义学派主要有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古典现实主义、以肯尼思沃尔兹和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和以约翰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
汉斯摩根索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经历使他一直坚持人性本恶的观点。
他认为存在于人自身罪恶的本性不可能根本改变,因此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安全的国际社会。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经常会感到岌岌可危,为了能够安全,人们必须自保,要自保就必须获得权力。
而国家权力就是这种个人权力的延伸和扩大。
在他看来,权力,主要是军事权力,是国家行为的目标。
[4]在国际社会里,国家对外行为的动因就是出于对权力的追逐。
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国际关系学院(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简称“国关”,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
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申请条件1、获得在读学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2021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2、申请专业须与申请者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二、招收专业和人数我院2021年招收推免生的专业目录请见“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习形式均为全日制。
接收推免生的总人数不超过招生总人数的50%。
三、申请程序2、学校发出复试通知。
学校对申请信息进行审核后,将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符合条件的推免生发出复试通知。
推免生接到复试通知后应尽快确认是否同意参加复试。
3、推免生参加复试。
同意参加复试的推免生,我院研招办将通知其复试(具体复试安排另行通知)。
复试时推免生须接受体格检查。
四、复试查验材料推免生在复试时需交验以下书面材料:1、查验第二代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并交复印件。
2、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原件(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3、其他有关材料复印件(如英语水平证明材料、获奖证书、本人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等)。
4、申请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的'推免生须提交第二外语语种相关成绩证明。
五、复试内容及要求我院复试方式以面试为主,复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考核、外语能力考核、综合素质考核等方面。
其中,专业知识考核与外语能力考核两项合计满分为100分,及格线为60分,该成绩即为复试成绩,后一项做综合参考。
1、专业知识考核。
专业知识考核,主要考察考生对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同时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国际关系学院是211还是985国际关系学院既不是211也不是985。
该学院位于北京市西郊风景区,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还是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
国际关系学院基本信息介绍1、学院简介国际关系学院简称“国关”,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
创办于194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是一所富有优良传统的高等学府。
曾为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20世纪50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196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3年,率先完成从单一的外语院校向多学科复合型院校的转型。
2、学院规模及师资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辖8个教学系部,开办10个本科专业;图书馆藏书37万册;有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近500余人。
在师资上,学校有近150名专兼职教师,其中正教授20多名,副教授60多名,拥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占全体教师近60%;该院院长刘慧教授是国家政府采购领域的著名专家,副院长郭惠民教授是国际公共关系领域的著名专家。
此外该校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
3、学院学科及专业的设置学校本科教育设有2个学院和5个系,设有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日语、法语、传播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网络空间安全等10个专业,共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国际政治外交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政府采购、英语文化、英语翻译、应用日语、应用法语、文化与传播、法学、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数据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国家安全学等15个主修专业方向和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西班牙语等3个辅修专业方向。
其中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博士点,15个学术型学位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北京市市级重点学科1个,涵盖了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等4个学科门类。
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需要多少分可以上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须要多少分可以上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须要多少分可以上?为了便于 2024年考生及家长了解国际关系学院最低录用分数线,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 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须要多少分可以上,希望您能喜爱!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须要多少分可以上鉴于 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录用分数线尚未公布,不妨先来参考下往年的录用分数线,进行一番借鉴及分析吧!国际关系学院 2024 年录用分数线一、国际关系学院 2024 录用分数线(在本省)国际关系学院2024 年在北京市(一般类本科提前批A 段) 最低录用分数为:综合类 610 分。
二、国际关系学院 2024 录用分数线(在外省市)1、在陕西省(一般类国家专项安排本科批)最低录用分数为:理科 530 分2、在江苏省(一般类本科提前批)最低录用分数分别为:物理类 599 分、历史类 584 分3、在湖北省(一般类本科提前批)最低录用分数分别为:物理类 585 分、历史类 583 分4、在辽宁省(女生本科提前批)最低录用分数分别为:物理类 620 分、历史类 604 分5、在辽宁省(男生本科提前批)最低录用分数分别为:物理类 588 分、历史类 603 分国际关系学院 2024 年录用分数线1、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在湖北历史的最低录用分数线为 615 分,对应的录用位次为 2031;2、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在贵州文科的最低录用分数线为 607 分,对应的录用位次为 2540;3、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在北京综合的最低录用分数线为 592 分,对应的录用位次为 9188;4、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在安徽理科的最低录用分数线为 591 分,对应的录用位次为 17580;5、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在四川文科的最低录用分数线为 590 分,对应的录用位次为 3300;6、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在北京综合的最低录用分数线为 588 分,对应的录用位次为 9802;7、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在黑龙江文科的最低录用分数线为 588 分,对应的录用位次为 735;8、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在江苏物理的最低录用分数线为 582 分,对应的录用位次为 16009;9、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在黑龙江理科的最低录用分数线为 570 分,对应的录用位次为 5295;10、2024 年国际关系学院在贵州理科的最低录用分数线为 559 分,对应的录用位次为 8268;国际关系学院简介国际关系学院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简称“国关”,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化部直属,为财政部 6 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高校。
条约规定,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一旦遭受别国侵略行动的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
条约批准后,英日同盟即行废除。
2、《五国条约》。
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5国签订《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即《五国条约》。
规定美、英、日、法、意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为5:5:3:1. 75:1.75。
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区所占有的岛屿的要塞一律维持现状,不得建立海军基地或新的要塞,但日本本土和附近岛屿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外。
3、《九国公约》。
1922年2月6日,出席会议的9国代表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
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完全无阻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的巩固的政府;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就确认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为列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四国条约》1921年12月13日,签订《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通称《四国条约》。
是太平洋地区的力量重组。
也拆散了英日同盟,限制了日本的发展势头。
《五国海军条约》1922年2月6日,签订《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五国海军条约》。
英国被迫承认美国与英国海军实力的平等地位。
美、英达到了限制日本海军力量的目的。
中国问题是会议中心议题。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以前我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你可以参考一下,引用资料就是这个类似的问题。
1、《四国条约》。
12月13日,美、英、日、法签订《关于太平洋所有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通称《四国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一旦遭受别国侵略行动的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
条约批准后,英日同盟即行废除。
2、《五国条约》。
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流派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转自:庄周梦蝶)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安全。
安全是塑造国际行为的核心变量,也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概念之一。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安全的保证在于所获权力的多寡。
自由主义提出国际制度理论,以此来淡化权力的影响,认为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可以确保安全。
建构主义则另辟蹊径,从社会学中借鉴新的概念,认为国家安全的存在和追求,离不开观念和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因素。
一、三大主流国关学派的国际安全观简介国际安全问题历来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
冷战的结束,特别是“911”事件以后,引起了国际安全局势的剧变,国际社会对国际安全问题、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的大辩论。
[1]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了三大理论流派论战的局面。
[2](一)、现实主义学派的国际安全观基于对国际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现实主义对于国际政治的本质以及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长久而深入的思考。
在现实主义学派看来,国际安全在本质上是稀缺的,国际安全问题只可以缓解,却不能最终得到解决,而获得安全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拥有强大的权力。
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是围绕权力斗争的关系。
无政府状态成为认识国际政治的基本起点,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则是每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
[3]现实主义学派主要有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古典现实主义、以肯尼思沃尔兹和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和以约翰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
汉斯摩根索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经历使他一直坚持人性本恶的观点。
他认为存在于人自身罪恶的本性不可能根本改变,因此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安全的国际社会。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经常会感到岌岌可危,为了能够安全,人们必须自保,要自保就必须获得权力。
而国家权力就是这种个人权力的延伸和扩大。
国关理论学派人物(名词解释)理想主义学派:①伍德罗·威尔逊:是理想主义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理想主义学派“最雄辩的和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
他1913年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28届总统。
1918年在向国会的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原则”,作为实现战后“世界的和平纲领”。
主要著作《论国家》、《伍德罗·威尔逊文集》。
②阿尔弗雷德·齐默恩:齐默恩是欧洲早期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国联的积极筹划者。
他坚持认为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也并不是本性好战。
而是人的开化和教育不足,反对将战争的根源归结于人类的天性。
他强调必须用新的方法来避免战争。
主要著作有《希腊共同体》、《国联与法权》。
③约翰·默里:美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神学家。
理想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强调人性可以改造,重视国际利益,倡导建立国联,为国际关系理论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著作有《外交政策和自由社会》、《核武器的道德困境》。
现实主义学派:①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
韦伯认为政治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暴力。
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在权力的理论、政治领导的理论、国际冲突对国际政治结构影响的理论上。
②爱德华·卡尔:卡尔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国际理论家。
他首先指出了理想主义的弊端,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他因此被认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从卡尔开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
主要著作有《二十年危机(1919-1939)》、《和平条约以来的国际关系》。
③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尼布尔是美国最著名的神学家和基督教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人的原罪说;关于人与集体;冲突和权力是社会必然存在的产物;道德和权力政治之间的关系;关于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著作有《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对时代终结的反思》。
④阿诺德·沃尔弗斯:沃尔弗斯1939年加入美国籍,在多所大学任职教授,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自由主义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认为这种经济联系是国际体系之内确立和维持秩序的基础。
按照这一理论的假定,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各国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
这一现象已成为当代世界的界定性特征。
正是这种日益发展的相互依存,深刻的改变子国际关系的性质,使得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可能。
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
科学行为主义方法国际政治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形成于50年代后期,流行于60年代。
强调国际政治理论的抽象化,一般化,系统化,注重将现代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方法引入到研究领域,强调分展研究,量化研究和计算机模拟,代表人物是卡尔多伊奇,特点是:过于强调理性而忽视人的因素对同际政治的影响,忽视非理性的因素。
苏东历史法学派苏联东欧国家国际政治学理论最早的一个学派。
主要从历史和法学的角度总结和探讨国际关系的基本规律。
主观性较大,颇受西方学者的批评。
但是却为苏联东欧国家推崇,曾经在苏东国家的对外决策中有重要影响。
苏东社会学派苏东国际政治学派别之一。
主要流行于60年代的苏联,从社会学,哲学角度对国际关系学进行理性分析。
主观性较大,对苏联东欧国家当时的对外政策有一定影响。
多学科派苏东国际政治学派别之一。
最早出现于南斯拉夫,70年代以后成为苏东地区的主流学派。
从多学科角度对国际政治进行综合的分析,是苏东地区的一个比较成熟的学派。
后来受到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沉重打击而日渐销声匿迹。
海权理论美国历史学家马汉提出的一种地缘政治学理论。
20世纪以前,国际社会的联系主要通过海上航线建立的,美国海军退役军官马汉提出了海权理论,强调海权对于国际政治和国家权力地位的重要意义,认为谁控制了世界重要的海峡和海道,谁就能有效地控制海洋,就会成为世界强国。
而要称霸海洋还要取决于一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结构、疆域等因素,特别是其海岸线长度和港口的质量。
国际关系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_属于公办大学吗国际关系学院公办还是民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西临颐和园,东望圆明园,毗邻北大、清华、中央党校等著名学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精英荟萃,人杰地灵,地理位置和教育科研环境十分优越。
国际关系学院属于公办大学吗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国际关系学院是公办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简称“国关”,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怎么样(一)、国际关系学院师资水平很多都是北大人大毕业博士,人少所以人均占有资源多,学校食堂味道不错就是太小了,经常吃就吃够了,学校学习生活环境还是不错的,学费不贵。
国际政治系的师资力量在国关算是最强的,很多学界相当当的。
(二)、国际关系学院精致实力强悍管理还可以课程安排也比较合理离圆明园颐和园很近哈哈哈本科四年研究生两年之间学校还公费排出国一年师资力量不错吧软硬件设施也很强。
国际关系学院排名第几多少位全国2023国际关系学院在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居580位,强于全国排名581位的沈阳体育学院,第582位的潍坊学院,第583位的玉林师范学院。
全国排名学校名称省市省市序580国际关系学院北京56581沈阳体育学院辽宁35582潍坊学院山东31583玉林师范学院广西13国际关系学院在北京大学排名中,位居第56位,强于排名第57位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低于北京大学排名第55位的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学校名称总得分省市省内排名北京物资学院22.322北京54北京电子科技学院22.265北京55国际关系学院22.184北京56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1.796北京57中华女子学院20.542北京58国际关系学院在文法类大学排名中,位居第21位,强于排名第22位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排名第23位的浙江外国语学院。
国关史论述问题整理以下是国关史的论述问题整理:1. 中国古代外交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论述中国古代外交的演变,以及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关系。
2. 中国近代外交的变革: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转变。
论述中国近代外交的变革过程,以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多个阶段。
论述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外交实践和对外关系。
4. 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论述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各个时期的中美关系、合作与冲突。
5. 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源远流长。
论述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发展历程,以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6.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周边国家众多,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论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历程,以及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与竞争。
7. 中国与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演变,以及在政治、经济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支持。
8.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论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和贡献,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9. 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论述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应对策略和发展前景。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国关史相关文献资料或咨询历史专业人士。
⏹名词解释:⏹欧洲外交革命:18世纪50年代,英法普奥为各自的霸权利益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战争,对欧洲国际力量的分配和国家关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普法同盟瓦解,法国与世仇奥地利修好;英国背弃了奥地利,与其对头普鲁士结盟。
欧洲出现了以英普为主和以法奥俄为主的两大对立集团。
两大集团形成后,“七年战争’爆发。
⏹普法战争:1867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组成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同盟,初步实现了德意志名邦的统一。
南部的巴伐利亚等四邦,由于法国的阻挠,仍处于同盟之外。
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导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在色当战役中大败法军,俘虏法皇拿破仑三世,法军的战败投降,激怒了法国人民。
9月4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路易·波拿巴统治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新政府,资产阶共和派取得了政权。
1871年2月与普鲁士签订《法兰克福和约》草案,答应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给德国,赔款50亿法郎。
通过这次战争,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法国则最终导致了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这次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埋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权利法案》: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利,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形成和发展起来。
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标志着漫长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布列斯特和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俄国原出于协约国一方而继续作战,为了退出战争,巩固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谈判,最终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订的停战协议。
这个合约对于苏俄来说是屈辱的,他是苏俄丧失了大量领土和自然、经济资源。
但和约使苏维埃国家正式退出了战争,获得了和平喘息时机,有利于苏俄集中力量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从而我有利于苏俄组织力量,组织新的进攻。
这为在外交谈判中在必要时做革命的妥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十四点计划:1918年1月8日,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讲中提出的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建议,故名“十四点原则”,其主要内容是:1、战后世界应该是个开放的世界。
2、抵制并消除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
3、要求给欧洲及近东各名族以名族自决,或建立受到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
4、建立国际联盟。
反映了美国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民族自决,裁减军备为幌子,换取世界舆论的支持,削弱英法等竞争对手进而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
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东方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
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间,苏联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建立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方战线”,期间出兵占领波兰,发动苏芬战争,割占芬兰,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占领原属罗马尼亚的比达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目的主要是考虑保障自身的安全,在卫国战争初期,它的确给苏联增加了两三百公里的防御空间,但后来事实证明,并未达到苏联预期的作用,在德军大规模的进攻面前不堪一击。
在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中苏联的行为时大国沙文主义,极大的伤害了其西邻小国的民族感情。
⏹维也纳会议: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使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路易十八回国登基,复辟了波旁王朝,并与英、俄、奥、普签订第一次巴黎和约。
根据巴黎和约规定,1814年9月,维也纳会议召开,它是由俄、英、普、奥操纵,目的是进行分赃,同时恢复法国大革命前欧洲的旧秩序,并且防止法国东山再起。
其内容包括:1、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正统原则)2、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3、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4、继续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会议为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构筑了一道安全堤坝,同时会议所进行的地缘政治安排使得中欧出现德意志联邦,使俄国势力局限于东欧,让英国把扩张地点放在海外,使其履行欧洲均势的作用。
但是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暂时的。
会议无视革命以来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和对民主的追求,而把弱小国家当做进行整治交易的筹码。
这种行为是要受到历史和人民的谴责和反对的。
⏹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以偷袭珍珠港是其中重要的一战,珍珠港偷袭的成功改变了日美海军实力的对比,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古巴等20多个国家也对日本宣战。
9日中国国民党也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迅速增长,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是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国的波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份国家参与的大战。
英、法、荷、奥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诸列强借王位继承问题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殖民地大掠夺,并且主要斗争矛头指向的是法国。
荷兰、德意志、英国联合起来对法宣战,并取得一系列胜利,1712在乌特勒召开和会,1713双方签订了《乌特勒条约》。
这场战争挽救了神圣罗马帝国,而德意志最主要的邦国普鲁士则藉由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行动,由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那儿取得了王国的地位,从此踏上强国之路。
削弱了法国的欧洲霸主地位,英国夺取大量法国海外殖民地,巩固了海上优势。
⏹门罗主义:美国独立不久,就扩张拉美产生了兴趣,并利用欧洲列强相互斗争和拉美独立战争之机,对拉美进行政治和经济渗透。
1823年12月,门罗总统向国会提出了国情咨文,其中包括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原则,即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争夺殖民地原则,不许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和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的“不干涉原则”、“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美洲体系”原则。
这些内容称为“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它一方面反对欧洲列强对美洲殖民地的干涉和扩张,具有防御性质;另一方面,从一开始就潜伏着美国与欧洲列强争夺整个美洲控制权的斗争,具有明显的侵略扩张性质。
门罗主义成为美国的对拉美政策的指导原则和扩张工具,它也是美国试图将欧洲势力逐出美洲的表现,为日后扩张拉美打下基础。
⏹《道威斯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
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
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
1924年8月16日,计划被双方接受。
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为它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提供物质基础。
美国通过此计划利用美国贷款扶植德国经济,德国在此基础上偿付英法等国的赔款,而英法等国再将赔款偿还美国战债的循环、这使得美国不仅在经济上迅速打入欧洲,而且重新再政治上对欧洲事务取得较大发言权。
1928 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
1930年为扬格计划所取代。
⏹开罗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F.D.罗斯福、英国首相W.L.S.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
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转变的一年,为了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在军事和政治上协调行动,讨论制定联合对日本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决定举行这次会议。
会议发表《开罗宣言》。
宣言声明: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宣言最后宣称:将坚持长期作战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
⏹北方大战: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霸权与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
彼得一世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与瑞典的矛盾,以及西欧各国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同丹麦、波兰等结成“北方同盟”,最终打败瑞典。
1721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得和约》。
通过此和约俄国在波罗的海获得了出海口及沿岸地区,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为一个濒海国家,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
⏹波斯尼亚危机:1908年9月15日,奥俄两国外交大臣在布合劳会晤并达成口头协议,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黑两省,奥匈则同意黑海海峡向俄国舰队开放。
征求其他列强同意。
但随后奥匈帝国宣布兼并波黑两省。
同时,奥匈帝国还进行了战争动员,波斯尼亚危机正是开始。
危机持续了5个月,差点引发战争。
此危机实质上是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波斯尼亚危机使俄国和德奥之间的关系恶化到无可救药地步。
此后,俄国为了与德奥相对抗,决心进一步向英法靠拢,并着手大规模重整军备。
波斯尼亚危机虽过去,但为未来的冲突埋下了种子。
在巴尔干半岛上,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矛盾也愈加激烈,整个欧洲看到战争一触即发的阴影。
⏹《比利牛斯条约》:“三十年战争”后,西班牙继续对法国作战。
法英联盟建立,使得西班牙在1658年沙丘战役中失利,西王腓力四世无力再战。
1659年法西两国签订,主要内容有:(1)法国波邦王室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联姻;(2)西班牙向法国割让领土;(3)法国赦免投石党领袖孔代亲王。
法西联姻为以后的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埋下了法国的隐患。
该条约是法西两国继《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之后继续较量的结果。
法国维护了应有的权益,扩展了疆界,并进一步加强了在西欧的地位,为下一步的称霸欧洲作了准备而西班牙衰落了。
该条约的一些条款对法西两国以后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国际关系。
1、一战后德国赔款问题的解决:●《道威斯计划》:1924.8,减轻德国赔款义务,以向德国提供大量贷款的方式变削弱德国的政策为复兴德国的方针。
●《杨格计划》:减少德国赔款额,撤销了协约国对它的财政监督,德国又一次取得胜利。
1929.6,协约国撤出莱茵区,德国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制。
●《缓债宣言》与《洛桑协定》:赔款问题在极有力于德国的情况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