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解读上海大连路防灾避险绿地
- 格式:pdf
- 大小:712.47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风险。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绿地的选择、规划和布局、植被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探讨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的导则。
一、绿地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设计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考虑到绿地的地理位置,选择在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建设绿地,以减少灾害的损失。
其次,应考虑绿地的地形地貌,选择平坦的区域建设绿地,以便于排水和疏散。
此外,还要考虑到绿地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情况,选择具有良好排水和保水能力的土壤,并保证绿地周围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二、绿地的规划和布局绿地的规划和布局是城市防灾避险设计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绿地的规模和布局。
绿地的规模应适度,并根据城市的特点合理分布,以保证绿地的覆盖面积和可达性。
其次,应考虑到绿地的连通性和可利用性,将绿地与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公共设施相连接,以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可达性。
此外,还要考虑到绿地的多功能性,将绿地设计为可供休闲、健身和教育等多种用途的场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植被的选择和管理植被的选择和管理对于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应选择具有抗灾能力强的植被,例如抗风抗涝能力强的乔木和灌木等。
其次,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根系系统和保水能力的植被,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持水源。
此外,还要注意植被的密度和高度的搭配,避免过密或过高的植被对城市的通风和景观造成影响。
另外,还应定期对绿地进行植被的管理和维护,及时修剪和更新植被,以保证绿地的健康和美观。
四、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除了绿地的规划和布局,还应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救援队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北方园艺2013(04):89~91景观·园林花卉·第一作者简介:蒋嘉懿(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
责任作者:朱颖(197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住建部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1-R2-9);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SKCX12S_001)。
收稿日期:2012-11-05中国城市避灾绿地构建的思考蒋嘉懿,雍振华,朱 颖(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摘 要:城市避灾绿地是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灾害发生过程中对保护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总结了国内外城市避灾绿地研究与建设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我国避灾绿地研究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方向。
关键词:避灾绿地;防灾公园;防灾型社区;综合防灾中图分类号:TU 984.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13)04-0089-03 一次严重的城市灾害就有可能给一座城市甚至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沉重的打击。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因素诱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频度和强度增大,城市灾害风险时空分布“集聚度”和“广及度”特征日趋强烈,一旦发生灾害,放大效应显著。
城市避灾绿地的建设是城市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欧美国家于17世纪始利用绿地构筑防灾公共空间体系[1-2]。
日本因地质灾害频发,避灾绿地建设追求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目前其建设流程和管理机制也较为完善[3]。
1 概念解析国内外对具有避灾功能的绿地命名较多,其中,“避灾绿地”和“防灾公园”较为常用。
“防灾公园”突出的是“防范”特点,侧重于绿地在灾害发生前的防范作用,以1~2类灾种防治为主要内容,其构建基础以公园绿地为主。
“避灾绿地”体现的是安全避灾的概念,侧重于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和发生后为灾民提供避难场所、阻止或延缓次生灾害发生等作用,其构建基础包括多种绿地类型。
中日“防灾公园”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概念辨析任家仪;林广思【摘要】The urban gre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voidance system.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s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voidance have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in recent years. Japan has much more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field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voidance due to disasters breaking out frequently.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Japan, China has been making improvement in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voidanc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concepts as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stronghold” and so on fr om the relevant stud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ed documents of China and Japan, discriminates the definition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stronghold” and so o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an d “urban green space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voidance”, and classifies the types of urban green space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voidance. At the end,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efinitions and scop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s in China and Japan, and it concludes that the essenc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 in Japan comes closer to that of “urban green space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voidance” in China.%城市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中的重要载体,近些年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研究与建设逐渐受到重视.日本灾害频发,因此在防灾避险建设领域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信息.在学习和借鉴中,中国的防灾避险研究与建设也在逐步发展.但目前从中日的相关研究来看,“防灾公园”“防灾据点”等概念的实际应用在两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分析了中、日相关文献,辨析了“防灾公园”“防灾据点”等概念的定义及与“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关系,细分了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类型.最后对中日两国防灾公园的概念定义和范围进行了对比,得到了日本“防灾公园”这一概念的实质更接近于中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这一概念的结论.【期刊名称】《风景园林》【年(卷),期】2018(025)004【总页数】5页(P110-114)【关键词】城市绿地;防灾避险;防灾公园;防灾据点【作者】任家仪;林广思【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 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5106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1 引言中国因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上,是世界地震多发国之一,地震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巨大。
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建设【摘要】随着城市灾害日益严重,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结合城市绿地建立“平灾两用”的应急避难场所是大多数城市进行综合防治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以大连路公共绿地(应急避难示范园)建设为例,从应急功能、应急设施和应急交通等方面来探讨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中应具备的防灾功能,以及如何将城市绿地功能与防灾功能有机融合,在发挥绿地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防灾救援的功能,营造真正可持续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
【关键词】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结合;可持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和建设量逐年增多,城市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环境的恶化也使得全球的自然灾害频发。
而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人为灾害也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正常运作,建设有效的城市防灾体系至关重要。
特别是结合城市绿地建立“平灾两用”的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城市防灾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
1.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定义、建设原则和功能设施1.1 定义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是为了有效的应对地震、台风等破坏性自然灾害或其它重大危害性突发事件,防御与减轻灾害事件的影响,快速有序的疏散和安置灾民,以确保灾后避难居民的安全,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可供政府组织开展救灾和日常宣传工作的场所。
从使用功能的角度,可将其分为室内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建筑)和室外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地)两种。
室内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建筑)主要由配备有应急生活保障设施的体育场馆、学校、影剧院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为主;室外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地)主要指配有应急保障设施或临时搭设应急设施的室外空旷场地,包括城市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集散广场等。
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是指面积在3000M2以上,并配有应急生活保障设施的开敞式城市绿地空间。
其中面积的限定要求,是为了确保绿地中有足够的有效避难面积,即可供避灾宿住和活动使用的开敞空间面积,包括道路广场、草坪以及可清理的灌木地被种植区等。
浅议防灾避险绿地和疏散通道的规划原则作者:黄志勇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9期摘要: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要求各地应尽快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
关键词:防灾避险绿地疏散通道规划原则1.防灾避险绿地与疏散通道的等级划分(1)防灾避险绿地的等级划分。
①中心防灾避险绿地:服务于整个城市的防灾避险绿地,一般与城市中心公园结合布置,拥有最完备的防灾综合配套设施和最大的有效避险面积。
②固定防灾避险绿地:服务于城市局部和组团的防灾避险绿地,一般与城市中小型公园结合布置,拥有较为完善的防灾配套设施和较大的有效避险面积。
③紧急防灾避险绿地:服务于街道和社区的防灾避险绿地。
④防护绿地:一般分布于火源、辐射源、污染源、噪声源周围及防灾避险绿地周围。
(2)疏散通道的等级划分。
①救灾干道:城市灾后实施救援的主要通道,应保证机动车量的通行条件,与城市出入口有快捷沟通,与城市中心避险场所相连或相邻,两侧人行道、绿化带较宽,建筑退红较大,质量较好。
②疏散主干道:城市灾后居民疏散的主要通道,应保证大量人流的通行条件,并与城市救灾干道相连,与城市固定避险场所、各级医院相连或相邻,两侧留有一定的人行道、绿化带,建筑退红符合规范,质量较好,层高合适。
③疏散次干道:城市灾后居民疏散的直接通道,应保证人流的快速通过的条件,并与城市疏散主干道相连,与城市紧急避险场所、医疗急救点相连或相邻,两侧建筑退红符合规范,层数合适。
2.防灾绿地与疏散通道的规划标准(1)防灾绿地的配置要求:①面积:防灾大区必须安排中心避险场所,单个中心避险绿地有效面积不小于50万平方米;防灾组团、防灾街区必须安排固定避险场所,单个固定避险绿地场所的有效面积不小于1万平方米;防灾街区必须安排紧急避险场所,单个紧急避险绿地有效面积不宜小于0.1万平方米。
有效面积是指防灾避险绿地总场地面积扣除其中的水域面积、大于7°的陡坡面积,文物古迹占地面积及建筑物倒塌的影响面积后的防灾避险面积。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概述: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中,针对城市内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发生而进行的绿地规划。
该系统的建设旨在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并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
本文将从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和操作性。
系统规划: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首先,应对城市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评估,包括地震、洪水、风暴、土地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人为灾害。
其次,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灾避险目标和指标,确定规划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最后,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绿地的类型、布局、功能和建设标准等。
绿地规划: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核心要素,具有吸水、固土、调节气候、减轻灾害损失等功能。
在规划中,应确定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湿地、护林带等,并根据灾害类型和规划范围确定其分布和布局。
在布局上,应考虑到绿地与周边建筑的融合,形成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此外,绿地的功能也应多样化,既可以作为城市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防灾避险的场所,提供紧急避难和救援的功能。
防灾避险措施:除了绿地规划外,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还应包括其他防灾避险措施的规划。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筑物的加固和防护、地下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的建立等。
例如,在地震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加固建筑物和规划安全疏散通道等措施减少伤亡;在洪水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绿地的修建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来调节水流,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
重要性: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抵御能力。
此外,绿地系统规划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结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的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屮fH k海大连路公共塚地观对方案设计说设计说明一、概况二、设计依据三、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四、规划设计分区特点及空间(竪向)设计五、规划设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及方案特点说明六、具体设计及特点七、主要植物品种八、工程管线布局设计九、设计指标十、设计周期及施工组织计划十一、工程造价佔算十二、景观规划报价苑務植坡顶坂冲林空间区域.再由表演广场向大连路霍山路广场依次提高._、大连公共縁地【:程是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关于都市縁化系统建设目标的要求”和由环线内500米服务半经的公共縁化规划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対环境的要求.为了杨浦区大连路越江隧道出口和明珠二号线杨浦段沿线营造特色的生态嫁地弦观.同时辐射和帯动旧地改造和嫁地周边地区的住宅建设.塑造杨浦新形象.加快上海中心城市的绿化建设.改善杨浦区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工作的环境质描.并促进经济的进一步良性循环.大连公共绿地位于杨浦区西起大连路.东至荆州路.北依长用路.南达霍山路.苑損用地3,28公顷.绿地面积2-7公顷.二、设计依H大连公共縁地「程方案设计依据如下:1、上海市计委(沪计城[200中81号文“关于斯浦区公共绿地項目建设书的批红”2、杨規地(2004 ) 004号“关于核发杨浦区大连路公共塚地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书(含选址意见书)的通知”3、设计任务书三、JK划设计原JN及指导思想方案设计上以生命的诠释做为全区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人类生命的夏杂成长演繹过程.用景观的语言创造岀貝右生命力的环境景观.强调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共生性.注重全球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解和共识.体现新陈代谢的思想.将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各不相同的时间段在这个相同的空间里的进行表达.用发展和未来的冃光險锐地审视和深刻思号看我们生存的世界.积极地思考若我们的未来・四、规划设计分区特点及鳗向设计说明根据生色的诠释的设计指导思想.结合用地的环境特点.在景現设计上分别分为三个设计主題:(一).生畲的fi«. <-).生命的跃动.(=).生命的JML表达出身体和心智的延伸.演绎一种可以触换到的精神世界里的生命景观.竖向空间设计上是以生負的起源石库门区.由地下商场岀入口广场顺人行道向南逐渐提高.再向西南趺落.逐歩降低至蜻和蝴蝶野趣五、规划设计冬体布局功能分区及方案縛点说明功能分区:根据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结合用地的环境特点.方案设计以生命的跃动主■区的縁洲为中心. 形成三个地面各具特色的园林空间:同时贯穿縁地的步行网形通道.连接形成整个公园国路系统.壑个公园公共縁抱三个主题区功能没计分区分别分布如下:生命的起源主■区:本区位于荆州路和长阳路区域.沿袤豚有街道石库门的建筑风格和建筑遗迹重新演絳石库门的凤貌.在功能上主要分为:石库门广场休闲区:石库门开放式历史展示长廊区:石库门商品展示街:地下商场出入空间:•石库门广场休闲区:其中石库门广场休困区主要以开故式广场和花台灌木.休息座椅四季花草或灯光音响组成的不同休息空间.引导游人驻足停留和观我.•石库门开放式历史展示於廊区:展示若栃浦区老上海的历史文化.表现早期m民生活的联塑:拉黄包车.捡爆球.倒弓桶.买蔬菜水果等生活场景噬塑.构成了一幅我们过去生活的画面.•石库门商品展示街:主要营造地F商场岀入口的商业気围.本区也是整个公园中貝有石饮、购物服务的功能区.其大部分集中于地下商场.通过下沉式r场长應的引导进入地下商场. 同时向此向西南两侧延伸.形成西南軸向的步行通道.貫穿整个公园园路系统.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生命的跃动主■区:本区位于縁地中心区域.周边縁前叠峰,山石玲珑.园路婉蜒.在功能上主要分为:生命进化的长廊空间:突比乌斯圏教育链:蛹和蝴蝶野趣苑審植坡頂缓冲林空间:生命的旋律广场空间等五大功能各具特色的园林空间景区.• 生命进化的长廊空间:对于我们来讲.历史不是永远过去的事情.它常常在我if J的现实里发生.过去預示着未来.我们设计的公共环境是把过去的历史延续并且包含着未来的希望.& 造具翁感情的环境空间.在这个区域里面.我们通过进化长廊空间的入口的紡铁地标铺地和历史解说文字进入我们的於廠空间.入口地第一个段区是一个景观亭,我们根据生命存在宇宙空间里的瞬间理念设计了这个景观亭,它网面环水仿佛独立于宇宙间的孤殃而坚实的地球・不結钢的顶及线的穿掘仿佛我们的空间如同生佥进化服从于平衡增大的理论那样.空间也由简单组织逐渐向复杂组织进化.在亭子中间我们设计了六块石头为座凳称为六瑜心智石.让在这里的人们有空间和时间思考・•生命的旋律广场空间:长程空间気以一个生命的旋律广场空间做为结束,在这个广场空间融合了地下商场和地面空间的穿越功能.在上下穿越的空间中设计了象征人类岀生的生命景观建筑.表达着相互对立而又共存的空间.创造连续空间和非连续空间的戏剧化景观空间.•莫比乌斯圏教育链,莫比乌斯圏教育罐的设计结合DNA生物縫设计构思,主要考虑教育的日的.希望人们在这样的空间穿越的时候思考这个不可能的怪圏引导人们关注科学.探索宇宙不解之暁.同时这个教育链又是全区的道路交通步行道.景点位于灌木区两側.41 专供残疾人轮椅的通道和儿童活动空间.配以花木于其间.形成曲折幽成的休闲漫步空间.形成功能和教育两种空间的共存.•蛹和蝴蟆野趣苑審植坡頂缓冲林空间是全区的中心区域.逢释了生命生存的頓理.表达从蛹的再化和蝴蝶的展翅髙飞.形成奇妙动人的景观意想.舖和蝴蟆是同一生命却有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它的进化喻示人类这种生命的成长・生命的JME主J■区:生命的展望主卷区主要包含两大区域.第一区域是表演舞台区.第二区域是地铁出入口功能区:第三区域是水晶宫土生植物闵及教育解说心:•第一区域是设置在草坡縁地中央的表演台.舞台地面是人形地景浮離.描 W在地面上呈放射线形扩展的几何图案•仿佛人的眼睛里储存的关于人类的各种信息•后有踪桐树及厩石挡土墙機饰环绕.整个区域表达人类无限的思索.舞台对应的步行梯既是交通逸道赴观众看台.在看台上设计秀级花台•第二区域是地佚岀入口功能区:本景区以地秩交通出入口为主体.结合♦草钠装广场与乔、濯、花、尊化配置,组成惕通有序的交通和竪向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与色彩美丽的平面流线型铀装图案.六、具体设计及縛点1、地F城入口广场一旗杆标2、地下城无障碍(电梯)入口+地下停车场付费机.3、地卜城/地佚楼梯入口二盖一玻璃+钢结构.玻璃壁上为地株发展史.4、无障风斜坡花道5、地被岀入口6、水晶宫植物园教育解说中心7、水晶宫街灯广场8、物怏地标缅面.9、有花治10、玫瑰茶座一户外讲座场地11、缤紛植物区12、縁色植物区13、公共厕所、饮水台等设施14、休坦坡15、石库门广场休闲区:16、石库门开放式历史馆一石库门重建立面+历史1#塑(家庭生活人民g 吃饭、挖煤球、倒耳,、晾衣服)17、石库门广场大道.设置三个石库门门鹿造型.18、石库门史踪广场.黄包车+擁贩+逛街少女/妇人/相士……等街景物雕19、入口立体解说牌20、亭+供形喷水治21、生命的睫律休息广场22、玫瑰花廊/蓬23、景观應24、景观建筑25、木枚塩道26、縁洲环道27、野花草坡一分色而栽.(粉红、紫、白……).膝高花草随风播曳.28、婿和蜿蝶野趣苑.密植坡顶緩冲林空间中心審植緣帯.随坡而下空间18塑森林一林间植物、自然雕塑.以土石树干等为材.做山豹.水岛、松融、鹿、野兔、青蛙等廉塑29、秋意林一枫香外树林、蓬树屋,小吊桥等户外野趣园30、露天草坪31、木栈道:32、谢天剧场33、自行车蓬一玻璃+制结构34、自行车蓬一玻璃+钢结构35、英比乌斯圏教育链36、儿童乐园37、迷你野趣篮球场练习场38、中心緑帯特色环路39、地下车库出入口:40、无障碍电梯至下沉公园部分41、露天剧场后是原切大石挡土墙、舞石背景.寐台对戍的步行梯:42、斑众看台.在看台上设计会級花台.宽阶梯既是交通通道又是观景席:43、建筑随下坡呈阶梯状趺落花台:44、残疾人行坡道:45、观景广场:46、观景鸟做点:47、跌级花台景观:48、野花草坡一香味草地随风飘香.49、开花树列花道拱桥・植花帯以季节性开花溜木为主 现仃建筑保留缓冲林帯休憩花廊一供现4.建筑之住户使用 休闲坐椅: 商业街消防通道出口: 车库消防通道出I 」: 晨练活动区域: 儿童活动空间: 老人慢步活动区域: 休闲散步道. 七、主夏岫品就公园没汁植物釆用以乡土杭物为主.适当引进和推广外来优良植物为捕的歐则.増加縁化品种,提高 縁化档次.设计主要常緑植物:雪松、冷杉、罗汉松、香设、央竹桃、棕桐、华盛顿葵、枇杷、石柚、rr类、加那利海澡、金和欢、杜英、果海夏设计主要说花植物:山茶、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桂花、臍梅、櫻花、桃花、塞舞.海棠、紫按、金繰槌、石棉、贴梗海棠、合欢、日本晚櫻、月季设计主要说叶植物:红机、磨爪雑、三角枫、五角机、黄连木、棒树、黄伊、羽毛蛾、元宝械、乌柏、盐肤木、马褂木、紫叶李、南天竹、八角金盘、红瑞木、盈兰、根 杏、无患子、黄山栾树设计主要地被植物:麦冬、紫花地丁、萱草、葱兰、茸尾、石蒜、吉详草、虎耳草、叶麦草 设计主要水生植物:水葱、荷花、睡莲、千际菜、水竹设计主要藤本植物:爬山虎、凌缶、藤本月季、常春藤、木香设计主要草坪植物:百慕大、高羊茅、黒麦草、天鹅绒、q 蹄金 八、布舄设计设想极据公园设计的特点在充分利用周边已有供电.给排水及照明等工程管线的同时.调整各种 工程各线的配置.建成公园相对独立的系统.I.供电设计:公园中供电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配电房布置于地下空间. 地上部分主要为啧泉、循环水、温室动力方面. 2. 照明设计:公园中照明:分为地上与地F 两部分.可在配电房统一控制.地上部分照明主要采用泛光灯.特色灯栓、草坪灯、地灯和景火景灯等多种. 地F 部分照明主要以室内照明为主.结合适量泛光灯照明及军库照明.3. 供水设计:公园供水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公园水景观用水.多为循环水:另一部分供水为提供游人 饮用的饮水器.与城布饮用水管道相连.4. 排水设计:根据公园的环境特点.其周边排水设计•主要采用地表迳流.排水城市下水系统:而两部排水设计 则通过地表通流与园内下水道相结合.就近排入城市下系统.中心縁洲景区中雨水与污水排放分 开:根据周边城市面水和污水排放管道的实际标高.直接或增压排水其中.另外.対于固体废弃 物收集.设想采用分类丢放.统一收集姓理. 九. 役计指氯大连路公共绿地姉中型城市公园.总用地面积328公顷.其中緑地面积2.7公顷. 十.设计同期及顧皿时划:1-设计周期安排:根据公园的设计内容及审批程序.安排设计周期如下: (1) 在设计方案中标设计合同签订后30-W 天为方案修改阶段. (2) 在方案修改完成后4Q50天为扩初设计阶段. (3) 在扩初设计批准后30天为施工图设计阶段.1. 施工组织计划:根据设计施工图和建设资金落实民政部组织施工计划和进推安排,具体内容如下: (1) 在设计方案修改阶段.确定施工公园.并利用3(M0天时间拆除、清场工作.(2) 在方案确定及设计扩初明确后.利用40-50天时间善于地形的造坊工程. (3) 在设计扩初和施工图完成后.利用30~40天时间.进行地下工程建设. (4) 在地下工程完成后.利用40-50天时间完岐地面工维及种植工程.«F 部分主要为地F 购物' 取务设施及车库巡风系统动力.汎5K52.53.汉大连路绿地工程造价估算大连路绿地工程造价估算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垛合单价(元〉合价(元)大连路绿地工程造价估算大连路绿地工程造价估算说明:1、本估算依据为大连绿地地面吸戏概念方案设计.供参考.2、本估算为所列项目的忌造价.巳經包括定額里的直接费用.3、地下停车库每平方米造价5000元.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4、地下商业街每平方米造价6000元.威面枳约3500平方米. 何由费用、利润、税金等全部费用. 总造价为4000万元.总造价为2100万元(不包括二次装修).四. 本设计的设计贵任蔻围1.阶段一,方计十二、景观规划报价林公共縁虹&*»妙设计面积1-用» 32820平方米•録地面枳27051平方米一二. 景观漩设计取费办法 收费定位:28元(RMB ) /平方米.1. 设计费:27051* 28 元(RMB ) /平方米=757,428 元(RMB )2. 税收:757.428 元*5.55NH2. 037 元(R«B )总设计费用:元(三. 阶段收费标准1. 方案设计阶段占总设计費用的40%2. 扩初设计阶段占总设计費用的皿3. 施匸图设计阶段占总设计費用的即 319.786 元(RMB)即 239.8395 元(RUB)KP 239.8395 元(RMB)景观概念设计的构思说明、总平面图、交通分析、景观祝线分析、縁化分析、重要节点设 计节童向等、动态与静态休闱空间的安排和比例、主要景点分布、以及室外家具如座椅、灯貝等设计意 向.2. 阶段二,扩初设KW 设计这个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概念设计中的细部设计的深化.景观的硬件设设施和软件设施,流 水、节点、灯光及其它一些设施.具体图包括以下内容:景双元素配置即主要尺寸、路I 」标示的貝体尺寸、 材料的色彩运用、铺增方式方法与材料确定、园景特征细部、初步植我配置设计图、树木保留/保护堀端及移 植的规范说 明・3. 阶段三:虹图设计这个阶段主要工作具体图包括以下内容:标高图、濯漑布置图、家具布置图、植物紀置 图、园林与建筑接口之立剖而图、各小品之平立剖、户外灯具型号与施工大样、户外家具型号与施工大样、饨 地大样材料与型号、材料明细表、竣质钠地界定线图.。
防灾避险绿地案例防灾避险绿地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的绿地布局和设计,增加城市的防灾能力和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的一种绿色建设方式。
下面列举一些防灾避险绿地的案例。
1.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该公园内的水系和湿地系统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2. 上海世博园:上海世博园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场馆,该园区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3.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成都东郊记忆公园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4. 广州白云山森林公园:广州白云山森林公园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5.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6.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7.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8. 武汉东湖:武汉东湖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9. 北京颐和园:北京颐和园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10.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20108 (2)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解读上海大连路防灾避险绿地刘 颂 邵 琴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日本阪神地震、四川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在一次次的自然灾害救援中证实了,城市绿地除了作为日常居民的休闲场所以外,在抵御灾害发生后引发的二次灾害和避灾、救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强化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被国内许多城市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给与更多的关注。
作为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上海,从2004年就开始启动编制了《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导则》,此后又启动了“上海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试点”的工作。
2009年上海市第一个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示范项目--大连路公共绿地建成了,它填补了上海市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空白,推动了应急场所避难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始,对加强上海城市安全,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都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上海大连路绿地东临荆州路,南靠霍山路,西至大连路,北依长阳路,总用地面积达27 000m2。
场地内地形平整,整体近似一个方形。
绿地周围500m半径之内,多以商务办公、居住为主,区位条件和交通都相对较优越,可达性好。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敞空间,配备必要的应急防灾避险设施,并能在突发灾难时进行功能转换,成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如此,防灾绿地与一般绿地不同,对空间布局、配套设施、植物配置和资源储备等方面都有特殊的需求,鉴于防灾绿地只有在万分之一的几率中发挥作用,如何将城市绿地的景观休闲与防灾功能相契合,是城市绿地防灾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绿色”包围下的神秘功能:灾时与平时功能的统一大连路公共绿地避难面积为20 000m 2,避难人数可以满足6 000民众5~7天的短期安置,人均面积大于2m 2;另外能够为附近的民众提供2~3天的临时安置或者作为一个中转疏散的基地,最高的避难人数可以达到1 500人,避难辐射范围是能为周围半径500m内的市民提供避难的场所。
城市避灾绿地的功能及规划设计作者:栾祎明其其格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1期栾祎明其其格(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摘要:城市避灾绿地的建设不但能提高城市景观质量,而且还能够防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避灾绿地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建设工作,关系到城市减灾的综合能力,是考验一座城市应急避险工作开展是否到位的一项重要指标,更是一项关乎百姓利益的重要工程,所以,避灾绿地的建设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避灾绿地;功能;规划设计城市避灾绿地是指当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发生时,城市中能用于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市民短暂生活的绿地空间,它一般由城市的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的某些地块组合构成,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城市避灾绿地的主要功能1.1 为受灾群众提供灾后安置条件自然灾害来临时,各类建筑物出现倒塌损毁,如果能够将居民迅速从建筑物内转移到空旷的场地上来,可以避免大量人员伤亡。
城市绿地的开敞式空间,可为失去家园的居民提供了能够搭建简易帐篷和临时性板房的场所,绿地中的水体,提供了灾害时的生活用水。
同时如遇信息交流不畅,空间开阔的绿地可为受灾群众和政府部门提供问询服务场所。
1.2 阻止衍生灾害的蔓延植物中饱含大量水分,大面积绿地可以阻隔灾害中引发的火势蔓延,可极大限度抑制灾害中火焰的产生,因此,绿色植物这一特性大大减少了衍生灾害。
高大的树木可以支撑倒塌的建筑物,浓密的树枝也可以阻挡高空掉落物。
1.3 实施救援、救护的重要场所灾后迅速地开展救援工作,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绿色开敞空间可搭建临时性医疗救护场所、临时救援中心实施救援,也便于各种救灾物资的输送,而且空旷的场地为直升飞机起降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救灾物资的输送效率,为灾后物资配给提供重要场所。
2城市避灾绿地的布局规划2.1 布局原则2.1.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建造城市避灾绿地的首要考虑条件,避灾绿地空间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人身财产物资的安全,避灾绿地在选址时要选择地势平坦、周围无高大建筑物且交通状况良好的开敞空间,应远离地震断层带,以及一些容易引起塌陷的地区。
设计说明一、概况二、设计依据三、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四、规划设计分区特点及空间(竖向)设计五、规划设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及方案特点说明六、具体设计及特点七、主要植物品种八、工程管线布局设计九、设计指标十、设计周期及施工组织计划十一、工程造价估算十二、景观规划报价一、概况大连公共绿地工程是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关于都市绿化系统建设目标的要求”和由环线内500米服务半经的公共绿化规划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为了杨浦区大连路越江隧道出口和明珠二号线杨浦段沿线营造特色的生态绿地景观,同时辐射和带动旧地改造和绿地周边地区的住宅建设,塑造杨浦新形象,加快上海中心城市的绿化建设,改善杨浦区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工作的环境质量,并促进经济的进一步良性循环,大连公共绿地位于杨浦区西起大连路,东至荆州路,北依长阳路,南达霍山路,范围用地3,28公顷,绿地面积2.7公顷.二、设计依据大连公共绿地工程方案设计依据如下:1、上海市计委(沪计城[2001]181号文“关于杨浦区公共绿地项目建设书的批复”2、杨规地(2004)004号“关于核发杨浦区大连路公共绿地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书(含选址意见书)的通知”3、设计任务书三、规划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方案设计上以生命的诠释做为全区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人类生命的复杂成长演绎过程,用景观的语言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环境景观,强调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共生性,注重全球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解和共识,体现新陈代谢的思想,将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各不相同的时间段在这个相同的空间里的进行表达,用发展和未来的目光敏锐地审视和深刻思考着我们生存的世界,积极地思考着我们的未来。
四、规划设计分区特点及竖向设计说明根据生命的诠释的设计指导思想,结合用地的环境特点,在景观设计上分别分为三个设计主题:(一).生命的起源;(二).生命的跃动;(三).生命的展望,表达出身体和心智的延伸,演绎一种可以触摸到的精神世界里的生命景观。
上海市自然灾害重要防护目标认定标准【目录】1. 引言2. 上海市自然灾害的背景与现状3. 重要防护目标的重要性4. 上海市自然灾害重要防护目标认定标准4.1 居民区域及其基础设施4.2 经济发展重点区域4.3 生态环境保护区域5. 个人观点与理解6. 总结【引言】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金融和交通中心。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上海市常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台风、洪水、暴雨等。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防护目标认定标准。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市自然灾害重要防护目标的认定标准,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评估与分析。
【上海市自然灾害的背景与现状】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东部,紧邻东海。
其地形平坦,河流众多,气候温暖潮湿。
这些地理条件使得上海市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台风、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这对上海市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重要防护目标的重要性】重要防护目标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或设施,能够提供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的功能。
重要防护目标的认定对于做好防灾工作、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防护目标的认定有助于科学配置防灾资源和优化应急救援机制。
通过对不同区域和设施的评估,可以明确重点保护的区域和设施,保障人员和物资的及时投入。
这将提高灾害防御和救援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重要防护目标的认定有助于推动防灾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通过公开透明的认定标准,可以引导社会各界重视自身安全,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和紧急逃生能力。
也可以鼓励相关各方积极参与灾害防御工作,促进全民防灾的意识和行动。
重要防护目标的认定有助于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根据不同区域的防灾要求,可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将人口和财产置于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域。
这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上海市自然灾害重要防护目标认定标准】上海市自然灾害重要防护目标认定标准主要包括居民区域及其基础设施、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三个方面。
防灾避险绿地案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严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防灾避险工作越来越重要。
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供美丽的城市景观,还能够发挥重要的防灾避险作用。
下面介绍几个成功的防灾避险绿地案例:
1. 日本神户市的生态防护林
1995年,神户市遭受了严重的地震灾害,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被毁坏,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为了防止类似的灾害再次发生,神户市政府在城市周围建设了一条长达35公里的生态防护林。
这些生态防护林既能够保护城市不受土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又能够提供人民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
2. 美国纽约市的海滨防护绿地
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了美国新奥尔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避免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纽约市政府开始启动“海滨防护绿地”项目,将海滨地区建设成为一道防线,以防止飓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海滨防护绿地不仅能够保护城市,还能够提供公共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
3.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四季花果园”
杭州市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同时也面临着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为了减轻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杭州市政府在城市周围建设了“四季花果园”,将城市绿化率提高到了50%以上。
这些花果园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还能够发挥防洪、防滑、防风等作用,为城
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防灾避险绿地建设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强绿地建设,发挥绿地的防灾作用,让城市更加美好、安全、舒适。
2013年第39卷第11期N ovem ber 2013工业安全与环保I ndust r i al Saf et y a nd Envi r onme nt al Pr o t ect i on 61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与建设探讨——以上海市为例*赵来军马挺汪建王柯(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44)摘要上海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相对滞后,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基于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现状,在剖析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可用资源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基本原则,从人121分布、区位交通、环境安全3方面研究了影响应急避难场所科学布局的主要因素。
结合布局原则、影响因素、避难需求和现有资源,提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I 类应急避难场所科学布局的新思路。
最后,从管理体系、总体规划、区县协调、财政支持、绩效考核、群众参与6个方面提出了加快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安全应急避难场规划布局D i scussi onont he L ayout and C ons t r uct i on of U r ban E m er gencyShel ter ‘_____________——Taki ng Shanghaias anE xam pl eZ H A O I Jaij unM A Tm gW A N G J hnW A N G K e(M anagem ent &hod ,Shaagha /U n /,a,s 渺Sha 增ha /200444)A bsa-aetT he econo m y of Sha nghai is deve l opi ng r a pi dl y ,but t he con st r uct i o n of t he em er gency shel t erf al ls behi nd a nd t he r e ar e pot ent i al saf et y ri s ks .B a se d o nt he pr es ent si t uat i on of pl 珊l I l i I 唱and const ruct i on f or Sha nghai em er gen cy s he lt er ,t his paper ana l yz es t he pr obl en 强e xi st e d i n t he em er gen cy shel t er const r uct i on ,put s forw ar d t he bas i c pr i nc i pl es i n t he l ay out of em er gen cy shel t erO i lt he bas i s 0f al l a l ya ng t he us abl ereso 嘲ofSha ngl l ai em er gen cy shel t er and r e sea r che s t he mai n f act ol 售af f ect i ng t he hyo ut of em er g ency s hdt e r f rom 3aspet 3t s ,popul at i on di s t r i b ut i on ,zo ne t r anspoR a t i on a nd envi ronmen-t al sa fe t y .T heI 跏i dea oft he s ci enti f i c l ayo ut 0f S'hm 6ai l e vd —I em er gen cy shel t er i s r ai sed cons i de ri ng l ayo ut pri nci —pi es ,affect i ngf ac t or 8,she l t er i ng dem ands a nd pr esent r eSO t l l X ?,es .Fi nal l y t he aut hor a dvanc es seve r al c ount ennea m Lr C Sf orpI 删I 唱theem er gen cy s hdt er co nst r u ct i on i n Sha nghai f rom s ixf acet s ,nanl el y ,nm acns syst e m,ove r al l p :kul ,cool x]Jna-t i on am o ng di st r i ct s a nd count i es ,fi nanc i al s upport ,per f orm a nceas,sess 黜nt a nd publ i c par ti ci pat i o n .K eyW ords 出Isaf et yem er g ency shel t erl ayo ut pl anni ng0引言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便于人们能够在灾害发生时,尽快撤离危险区域,躲避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是提高一座城市抵御灾害事故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措施和必然选择,也是国际上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的通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