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7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5篇】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5篇《专科药学毕业论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篇一[关键词]中药师;临床药学服务;重要作用临床药学是临床工作与药学相互连接的纽带,两者之间的密切结合是提高医疗质量、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临床药学已有近二三十年的历史,目前普遍存在进展较慢,发展不均衡等许多问题,临床药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1]。
中药师要为中医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新的药学服务,就要求中药师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熟悉现代管理的模式、规范药品的管理,还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剂型,提高中药专业整体素质,充分密切配合临床工作,还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全方位发展,才能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好的支持[2]。
实践证明,临床药学的核心是“临床”,是医、药结合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药学的服务模式是将药学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充分合理利用药学领域中的知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服务[3]。
其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笔者就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讲述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几点问题。
1 .中药师必须符合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要求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中药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
中药师是指国家在中药生产和中药流通领域实施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
中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对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保健品的各个环节非常了解,对中药的原料、产地、炮制、保存等,通过实践工作,能够非常熟悉。
在医师和患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能够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开具药物和剂量正确的处方,还要避免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能够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患者,能够帮助其充分了解处方的使用方法、药物的炮制和服用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范文一: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引言: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药动学变化(1) 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⑵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3) 中西药配伍后,不同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结合。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6篇中医药学学习心得篇一试谈中医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摘要:在医学课程中,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根据教学要求,中医学专业学生也要学习生理学。
针对该层次学生,我们认为采取“中西医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生理学中西医融合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
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对教师的要求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
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
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
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1]。
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2]。
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术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中西医都是科学,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3]。
在理论教学中,尽力寻找到一些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共通点,在讲授的时候加以结合,以此构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沟通平台[4]。
第一,我们对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内涵一致,仅仅是提法不同的内容进行整合。
药学毕业论文推荐文章强化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的体会和探索热度: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药学监护热度: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中药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热度:基于专业技能抽考要求的高职药学专业药剂学实践教学改革热度:药学介入《美容综合实训》的应用论文热度:毕业论文是药学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对毕业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次综合检验。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毕业论文篇1用药安全与药学服务摘要:有效地实施药学服务,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关键词:用药安全;药物;药学服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药物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除了在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用药外,在我们生活当中自已选择用药的时候也较多。
科学合理地用药对人们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药物,那就要加强对用药安全知识的了解及提高药学服务。
1用药安全首先要正确认识药品,药品具有两面性,①能防治疾病,②不恰当应用也可以导致疾病。
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才能做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1.1掌握科学正确的药品知识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该如何主动去认识药品,安全合理地用药呢?综合说来,不外乎3个方面:①科学的用药习惯;②科学的医疗保健习惯;③更加注重学习用药和保健知识,理性选择就诊和用药。
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我国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简称OTC药。
1.2常用药品的滥用1.2.1失眠的情况,因此服用安定类药物的人较多。
但安定类药物长时期服用,可导致人们对药物的依赖性和耐受性,用药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离不开它,严重时可以成瘾,因此一定要避免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要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来调整睡眠。
1.2.2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在国内外都相当普遍,在美国每天的处方中,有1.5亿张是抗生素,有关专家认为其中有50%是不必要的,在我国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1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
药学毕业论文摘要关键词: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挑战;应对策略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就业竞争激烈、专业素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
因此,研究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提高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1)分析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2)探讨药学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挑战;(3)提出提升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1.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章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2.1 就业率近年来,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1.7%。
2.2 就业行业分布(1)医药企业:包括制药企业、医药研发企业、医药销售企业等;(2)医疗机构: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3)药品监管机构:包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地方药品监督管理局等。
2.3 就业岗位类型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包括:(1)药品研发:包括新药研发、仿制药研发等;(2)药品生产:包括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等;(3)药品销售:包括医药代表、销售经理等;(4)药品监管:包括药品注册、药品检验等。
第三章药学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挑战3.1 就业竞争激烈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药学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3.2 专业素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部分药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3.3 地域差异不同地区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就业机会较少。
第四章提升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4.1 加强实践教学(1)增加实验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
药学的毕业论文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培养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是药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的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的毕业论文篇1探讨影响中药毒副作用的因素摘要: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材,虽然相对安全,但也不是绝对安全。
本文主要讲述了六个对中药毒副作用有影响的因素。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影响随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然而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例如有的人认为中药不存在毒副作用,有的人却又认为中药有很强的毒性。
这两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够夸大中药的疗效与毒性,也不能够说其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
1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中药的毒性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中药的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只要是药物就会有一定的偏性存在,由此可见毒性具有普遍性。
金代医学家张子和曾经说过:“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从狭义上讲,中药的毒性指的是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性,许多药物是无毒的,因此,药物毒性具有特殊性,是少数毒药才具有的性能。
在《神农本草经》中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其根据就是中药有毒、无毒来进行分类的,由此可见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的认识并不是从现代才有的,古代的医学家对此早有认识。
我国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将中药的毒性划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就是依据狭义的中药毒性而划分的。
2影响中药毒副作用的相关因素2.1药物品种中药的毒副作用有很多都是因为药物品种的原因所引起的。
中药中将有些不同种的药物冠以同一名称,导致一些医者将一部分有毒的药物与无毒药物混用,常出现此类中毒事件。
例如木通有多种,有关木通、川木通、木通这三个品种,它们都蕴含有有毒成分马兜铃酸A、B、D及衍生物,但是其含量却是依次递减。
还有一些中药本身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却有可能因为生长的环境而成为有毒的中药。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
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解痉平喘药物主要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茶碱类和炎症介质拮抗剂等;抗炎治喘类药包括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炎症介质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
现就几种常用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报道如下。
一、茶碱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药理作用。
本品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时易于诱发心律失常,应谨慎使用并适当减少剂量。
茶碱的治疗窗窄,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引起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死亡,有条件时应监测茶碱血药浓度,其有效、安全血药浓度为6~15mg/L。
影响茶碱代谢的因素较多,如发热、妊娠、肝脏疾患、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合用甲氰咪胍或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应引起重视。
多索茶碱的作用与氨茶碱相同,但不良反应较轻。
茶碱缓(控)释片口服后昼夜血药浓度平衡,平喘作用可维持12~14h,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症状的控制。
由于血药浓度平稳、维持时间长,比普通剂型的茶碱安全、有效,与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能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类可分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
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小,且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的药物大部分被肝脏灭活,而使全身不良反应较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使用1w方可奏效。
溶液型和气雾型制剂可造成患者声音嘶哑和口咽部真菌感染等症状。
目前上市的药物中丙酸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的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被推荐作为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
当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无效时,应尽早改用口服剂型。
可选用半衰期短的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基泼尼松龙等,采用每天或隔天清晨顿服的给药方式,以减少外源性激素对脑重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
药学本科毕业论⽂范⽂3篇本科药学专业毕业论⽂⼀、药学专业毕业本科论⽂⼯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指导教师科研⽔平参差不齐。
以我学院为例,随着国家招⽣政策的变化,学⽣⼈数扩招,近年来每年招⽣的⼈数均较多。
药学专业2014届和2015届本科毕业⽣⼈数分别为180⼈和250⼈,⽽我学院教师⼈数仅仅⼤约为60⼈,平均每位教师需要指导4~5⼈,精⼒上⽆法保证,且我学院教师50%以上为近⼏年毕业的青年教师,⾃⾝指导论⽂的知识匮乏,没有指导学⽣完成论⽂设计的科研能⼒。
此外,毕业论⽂的指导⽼师⼤都是⾻⼲任课教师,除了每天⽇常的教学授课⼯作之外,还要进⾏科研课题的申请和开展实施、科研⽂章撰写、课题结题等⼯作,在毕业论⽂每⽣⼀题的形势下,与学⽣接触很少,仅仅通过Email或电话指导,指导教师和学⽣根本没有在⼀起共同解决论⽂中相关问题的时间,造成学⽣的毕业论⽂质量不⾼。
2.毕业论⽂时间安排不合理。
我学院毕业论⽂⼯作的安排是⼤四上学期进⾏开题,这时学⽣仍有⼤量的专业课程未完成,学习时间紧张,且学⽣⾯临研究⽣考试的压⼒,很多学⽣重⼼放在理论课程学习和研究⽣考试上,准备毕业论⽂的时间少之⼜少,查阅⽂献、收集相关资料、总结资料的⼯作不能⾼效地完成,使毕业论⽂的开题不能到达预期⽬的。
次年1⽉⾄5⽉是学⽣毕业实习以及研究⽣⾯试的时间,也是学⽣求职就业的黄⾦时间,很多学⽣会积极参与招聘单位的考试,从⽽没有⼼情顾及毕业论⽂的设计和实验;⽽我学院学⽣真正的毕业论⽂实验时间只有三周左右,在短暂的时间内,学⽣根本⽆法保质保量地阅读⼤量⽂献、完成实验操作以及撰写出⾼⽔平的论⽂,严重降低了本科毕业论⽂的质量。
3.教学资源不能满⾜需求。
⽬前,⾼等院校⼤多⾯临资⾦的压⼒,在实验设备资⾦投⼊上以能基本满⾜教学需要为原则,教学资源相对滞后。
⽽毕业论⽂数据和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得和验证,因此实验室是毕业论⽂完成的前提保障。
实际很多⾼等院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可以提供给本科毕业⽣进⾏论⽂设计。
3000字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2)3000字药学论文篇3浅谈自主学习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知识的传授是有限的,而学习能力的延伸是无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教育的任务应当由传授学生知识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
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教师预设案例及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学生培养的新型学习方式,在药学、医学、民族医学、英语[5]等专业广泛应用,逐渐受到各大院校的认可。
本文将总结自主学习在药学中应用的成功案例,以期为该方法在药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自主学习在药学领域的应用1.1 在中药学中的应用为避免在中药学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改变“填鸭式”教学,李海燕等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逐步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在讲授每章概述内容时,强调共性内容,然后在学习具体药物时,只需掌握共性以外的个性特征,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切实做到“授人以渔”;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圈,增加历史典故以及经典医案,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适当引入病例,通过分析病例,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知识结合起来,温故知新,增强自主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中药标本和校园药圃,让学生鉴定药材,学以致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何世民等[7]强调中药学的教学方法应当与时俱进,认为自学与网络教学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强有力的补充,建议将中药学中较为次要和简单的内容,采用教师布置自学要求和思考题,依托课程中心和网络课件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该项改革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舒树苗等在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制订学习方案、确定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实施自主学习;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开设创新性实验并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安排实训教学环节;合理规划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社会实践并撰写实践总结,保证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4000字范文(优选7篇)摘要:药学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药学人才,吉林医药学院在四年制本科生中探索开展药学综合实验教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一、引言药学是以现代医学、化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和生产用于治病防病药物的一门科学,涉及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及微生物与生化制药学等多门学科[1]。
近年来,随着药学行业的飞速发展,药品企业对于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药学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多伴随各自的理论课开设,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2]。
面对这一新的变化、新的形势,吉林医药学院从开始对传统的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内容进行精选和整合,在药学、药物制剂和临床药学本科学生中开设药学综合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基本构建第一,药学综合实验内容的选择。
药学综合实验在实验设计上按照从天然药用植物中开发新药和通过化学合成研发新药两条主线进行。
吉林医药学院组织相关课程专家、教授对现有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和反复论证,最终选取“三黄药片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鉴定、含量测定及其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检查;盐酸小檗碱控释片的制备及释放度的测定”三个实验作为药学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
[3]第二,药学综合实验的教学安排。
其一,开设时间。
由于药学综合实验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要求较高,因此将实验开设在四年制药学专业的第七学期,各门专业课的讲授之后;其二,教学安排。
本门课程总学时90学时,三个实验的课时分别为46学时、24学时和20学时,每个实验集中在一周完成。
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集锦9篇关键词:中药学;毕业实习;现状分析我国高等中药学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面对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的冲击,固有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学科发展,中药学专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前提,专业学科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必将成为高等中药学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中药学专业课程主要以中药学为主,另以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计算机、数学等课程为支持工具,辅之以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突出要点,巩固生物学知识及化学知识,加强中药种植、采集加工、鉴定、炮制、提取工艺、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生产及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中药临件等教育。
以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并重的扎实基础,可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很好的帮助。
一、毕业实习的含义毕业实习是落实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的深化学习和继续深造。
毕业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产中以及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综合能力。
同时,毕业实习是中药学专业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毕业实习能够有效地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慢热平台,让学生能够缓冲学习与工作的距离。
二、毕业实习内容三、毕业实习现状分析四、结论近几年,一些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均在医院、制药厂、药检所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人数扩招,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导致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幅度降低。
因此,各专业学科如何交叉渗透、让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更胜一筹,这使我们必须对中药学专业的培养方式有所,让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科知识上领先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使中药学专业成为宽口径、适应面广的优势学科。
此外,毕业实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实验目标制定、实验研究、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综合能力对学生要求颇高,不但能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范文一: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引言: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药动学变化(1)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2)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3)中西药配伍后,不同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结合。
药学结业论⽂范⽂3篇药学毕业论⽂: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结核病;化学治疗;药物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段。
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
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数链霉素(SM)。
它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单⽤SM治疗肺结核2~3个⽉后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暂获痰菌阴转。
对氨⽔杨酸(PAS)被应⽤于临床后发现,SM加PAS的治疗效果优于单⼀⽤药,⽽且可以防⽌结核分⽀杆菌产⽣耐药性[1]。
发明异烟肼(INH)后,有⼈单⽤INH和联⽤INH+PAS或SM进⾏对⽐治疗试验,再⼀次证明了联合⽤药的优势[2]。
于是在此基础上产⽣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案,即SM+INH+PAS,疗程18个⽉~2年,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将PAS替换为⼄胺丁醇(EMB)或氨硫脲(TB1),俗称“⽼三化”[3]。
70年代随着利福平(RFP)在临床上的应⽤以及对吡嗪酰胺(PZA)的重新认识,在经过⼤量的实验后,短程化疗成为结核病治疗的最⼤热点,并取得了令⼈瞩⽬的成就[4,5]。
当⼈类迈⼊2000年的今天,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更进⼀步的发展,其中最引⼈注⽬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喹诺酮这两⼤类药物,尤以后者更为突出。
⼀、利福霉素类在结核病的化疗史上,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研究⼀直⼗分活跃。
随着RFP的发现,世界各国出现了研制本类新衍⽣物的浪潮,相继产⽣了数个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利福霉素衍⽣物,但杀菌效果都不如RFP,RFP仍是利福霉素类药物中最经典的抗结核药物。
1.利福布丁(rifabutin,RFB,RBU):RBU对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低的(<0.06µg/ml),⽽对RFP耐药菌株的MIC明显增⾼(0.25~16.0µg/ml)。
此结果显⽰RFP与RBU存在交叉耐药;这么宽的MIC范围,⼜提⽰RFP耐药菌株对RBU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敏感⽐例⾼达31%。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在进行药学专业的学习中,中药认知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专药学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专药学毕业论文篇1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引言: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药动学变化(1)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2)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药学完整毕业论文药学完整毕业论文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起源、性质、制备、配制、药理学、药效学、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和应用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药学的研究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药学的历史发展、药物研发、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药学的历史发展药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古代中国、古希腊和古印度等地,人们就开始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物质来治病。
药物的制备和应用经过了漫长的实践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学逐渐从经验性的阶段发展为现代科学学科。
现代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药学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突破,如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为抗生素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药物研发药物研发是药学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
药物的研发过程包括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物合成、药物筛选等多个环节。
药物发现是指通过对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等资源进行筛选和提取,寻找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
药物设计是指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出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药物筛选是指通过对大量化合物的筛选,找到具有治疗作用的候选药物。
第三部分: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安全性评价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副作用的过程。
药物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药物毒理学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价、药物药效学评价等。
药物毒理学评价是通过对药物对动物体内器官和组织的影响进行研究,评估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价是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药物药效学评价是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结语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学的发展史见证了人类对药物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药物。
药学毕业论文- 论文大全篇一:药学毕业论文摘要目的:把握学习医院药房的管理规范,探讨医院药师职能。
方法:深化xxxxxx医院门诊、住院药房、药库和临床药学的学习,查询国内外医药药房的管理规范和药师职能。
结果:xxxxxx医院药房基础管理比较规范,但是药师职能发挥不够,不能很好的做到指导医师用药.结论:现代化的医院,需要有现代化的设施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药师只有充分发挥其职能才能最好的指导医师和患者合理用药,发挥其最大的贡献。
关键词医院药房药库管理特别药品合理用药药师职能AbstractObject: Grasps studies the hospital pharmacy the management standard, discusses the hospital pharmacist function.Methods: Penetrates the Ningbo second people hospital outpatient service, is hospitalized the pharmacy, the medical supply store and the clinical pharmacy study, inquir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edicines pharmacy management standard and the pharmacist function.Result: Ningbo second people hospital pharmacy foundation management quite standard, but the pharmacist function display is insufficient,Cannot very good achieve instructs doctor use drugs.Conclusion: The modernized hospital, needs to have modernized the facility and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pattern, the pharmacist only then fully displays its function to be able best to instruct doctor and the patient reasonably uses the drugs,Displays its biggest contribution.KeywordHospital pharmacy;Medical supply store ;Management Special drugs; Reasonable use drugs ;Pharmacist function目录。
大专药学论文范文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药学发展的趋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专药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专药学论文范文一:药学毕业集中实践探讨毕业实习和毕业作业是国家开放大学(即国开大)药学(专科)重要的毕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让药学学员深入工作实际,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医药工作打下基础。
但因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以及独特的办学形式和教学体制,使之成为毕业实践教学中的难点。
现将近年来我校药学(专科)毕业集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分析探讨,为提高国开大毕业集中实践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努力。
一、药学(专科)毕业集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影响药学毕业集中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可从国开大教学目标的设置、指导教师的素质和学生思想认识和能力几个方面来考虑。
1.药学(专科)毕业集中实践的设置问题我校药学毕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严格按照国开大的要求进行,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药学专科专业安排集中实践环节时间共18周,其中毕业实习12周,毕业实习总结1周;毕业作业5周。
实习地点要求是在医院以药剂科为主,可安排4周实习(一般不超过4周);在社会药房工作的学员可安排2周实习。
学员的选择得到所在国开大教学部门批准后,可纳入到该学校的实习计划中。
实践中大部分指导教师认为教学实践的时间和任务等设置过高过长,致使以下结果:指导教师降低对学生的实践和任务要求,学生根本不到规定场所实习而找人出证明,写评语等不良行为;指导教师根本没有长时间去对学生的实习跟随追踪、监控学生的实习情况,认为只要学生把实践环节的相关表格、总结等填好交来即可。
2.药学指导教师的素质问题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工作认真与否直接影响学员实践效果。
目前,我校药学毕业实践中多数指导教师的指导是粗放式的,做不到全方位的指导。
有些教师有其他临时工作,或是必要活动安排走形式或在实际上不执行,最后只在学员毕业论文评审表上签署意见。
电大药学毕业论文六篇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1关键词:群;药学类;毕业实习;管理药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是让同学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里,到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岗位实习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做中学”的一个过程。
它是对同学所学专业理论学问和技能综合应用的检验,是药学类专业人才培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也是熬炼和检验自己社会力量、工作力量的过程。
实习期间也是同学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时期。
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讯软件,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谈天沟通服务平台,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许多有用功能。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管理工作,建立符合时代性、科学性、规律性的实习管理新途径、新载体,是值得讨论和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群在实习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群的普及,不少高校教育工开头尝试将其应用到实习管理工作中。
张震[1]利用群对医学专科生进行实习的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徐暄[2]利用群对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进行实习管理,从肯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过程中分散实习、分散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吴帆等[3]通过使用群功能对同学进行心理调适,起到了肯定的作用;尚会静[4]将应用在高校心理工作中,实现了即时与非限时、点对点与点对面的思想沟通,解决了正式场合面对面沟通的尴尬和困难。
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群功能的不断完善,将群应用于药学类毕业生实习管理的探讨应更加深化。
2药学类毕业生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1药学类实习点类别多且分散药学类毕业生实习有很强的实践性,实习单位类别多,岗位丰富,相互距离远,实习生分布广,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简单形成管理上的“真空”。
2.2老师与实习生联系困难由于同学大多数在外地实习,有些同学在实习期间更换了手机号码却未准时通知所负责老师和班内其他同学;有些同学由于漫游费用较高,而选择不常常开机;导致老师与实习同学间联系不畅,有关信息无法准时传递到位,给学校老师与同学之间准时沟通带来了肯定困难。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中西药配伍是临床医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合理的配伍能够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不当的配伍则会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映。
本文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探讨中西药配伍禁忌。
首先,药物的理化性质改变会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一些中药和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阻碍吸收。
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类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阻碍吸收。
酸碱中和也会影响药效,使药物的疗效降低乃至失去药效。
其次,药理转变也会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药动学转变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一些碱性中药与西药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或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或致使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发中毒。
中西药配伍后,不同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有所转变,从而阻碍其组织结合。
另外,尿酸碱度也会影响药物的重吸收,从而阻碍药物的排泄。
因此,为了避免中西药配伍带来的不良反映,临床医师和药师应该对中西药配伍禁忌有更深入的了解,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安全。
1.麻黄及含有麻黄碱的中药制剂会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强心类药物的作用和毒性增加,可能导致心率失常、心衰等不良反应。
2.含乙醇的中药制剂与酒类同服会增加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降低疗效,增加毒副作用。
同时,不宜与水合氯醛联用,因为乙醇与水合氯醛会生成具有毒性的醇合氯醛,导致毒性加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死亡。
3.甙类中药如人参、苦参、大黄等与可待因、吗啡、杜冷丁联用会加重麻醉效果,抑制呼吸。
与强心甙联用会增加毒性。
祖师麻和含有瑞香素的中药制剂与维生素K联用会产生拮抗作用。
4.牛黄及牛黄制剂与水合氯醛、乌拉坦、吗啡、苯巴比妥合用会对中枢产生抑制作用。
5.中西药注射剂的混合配伍应用可能会引起不溶性微粒沉积在毛细血管中,导致局部循环障碍,产生静脉炎、肉芽肿并可引发过敏和热原样反应。
因此,应注意中西药注射剂的稳定性,避免不合理的配伍。
大学 2015 届本科毕业论文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作者:作者学号:所在学院:所学专业:2014年 11 月1日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搜集临床资料选取50例给予镇静、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窘迫症状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明显缩短(P<0.001)。
观察组有效率为86%,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效率为54%,P<0.01)。
观察组死亡率为12%,对照组为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重症肺炎可降低患者炎症指标、缩短病程,提高肺炎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重症肺炎;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Intervention effects ofglucocorticoid on severepneumonia models(Zhengzhou university)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glucocorticoid on severe pneumonia.MethodsThetherapy for 50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included sedation , oxygenate , anti-infection, relieve cough , preventing asthma . Besides the above therapies , GCs wasused to 50 patients of GCs group . 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analyzed . Results The time of fever , dyspnea , stay in ICU and mechanicalventilation in GCs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0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GC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86% and 54% . Deaterate in GC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12% and 34% , respectively , there was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1) . Conclusions The treatmentswith GCs are effective and can decrease the mortality of severe pneumonia .Keywords severe pneumonia ; glucocorticoid ; interventiontreatments重症肺炎是呼吸科常见的急重症,按发病场所可以分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
严重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世界围引起人类死亡的10大病因之一,死亡率为20%~50%。
虽然近年来机械通气等支持技术和抗生素在发展,但死亡率却没有明显降低,实验证明肺部以及全身过度的炎症反应是引起患者不良预后的关键因素,另外因严重疾病导致的患者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得到了公认[2]。
糖皮质激素有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也能够补充体皮质醇的不足,因此其是否可以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大量的关注。
部分学者研究表明: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不仅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而且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预后较好[1]。
另有资料显示,甲泼尼龙80~160mg/d的剂量可使大部分患者(约85%)病情得到缓解;对于极重型(ARDS)患者,可以考虑加大剂量至320~640mg/d,连续冲击3~5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激素应用的总疗程3~4周,大多数专家倾向疗程为21d[3]。
在本研究当中,探讨了重症肺炎加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肺炎中的事件1.1.1 炎症反应病原进入到肺泡腔中引起复杂的炎症反应过程,包括一系列的防御机制的产生、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生成以及大量的促炎症反应因子(IL-6,TNF-,等),细胞因子作为趋化因子,促进防御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向炎症部位聚集,这些过程的产生都有助于炎症的局限以及及时消灭病原。
但如果这些过程过度发展,将导致发生相反的临床进程。
Kellum JA等的研究团队研究了由严重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导致的脓毒症体反应过程,结果发现,死亡率最高的患者是促炎症反应因子(IL-6)和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同时都升高的患者。
很多实验也证实血浆中高水平的炎症因子的水平,与感染性疾病患者不良的预后有关系[2]。
1. 1.2 皮质激素水平变化在重症感染中,比如严重的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提高皮质醇的生成,从而使体皮质醇水平升高,用于抵抗炎症反应,对抗休克,但此时机体已处于失代偿阶段,血浆中的激素不足以平衡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产生危重疾病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CIRCI)。
1.2病例及分组选取医院2001-01~2007-03收治的重症肺炎50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加用GCs),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18~55岁,平均41.6岁。
选取2007-04~2012-05收治的重症肺炎50例患者为观察组(加用GCs),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8~56岁,平均4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重症肺炎诊断主要标准:①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②48h肺部浸润扩大≥50%;③感染性休克或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4h;④急性肾功能衰竭,尿量<80ml/4h或非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肌酐>2ug/dl。
次要标准:①连续发热>38.5℃并超过3d;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FiO2<250;④双侧或多叶炎症;⑤收缩压<90mmHg;⑥舒压<60mmHg。
凡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2条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肺炎[4]。
1.3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早期广谱抗生素治疗,随后根据痰液培养及药敏结果进一步调整,同时均给予药物或物理方法加强呼吸道处理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MP120~150mg/d,3~5d后减量至80mg/d,临床症状好转后减量至40mg/d 的治疗方案。
1.4疗效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PaO2/FiO2各项试验室指标变化。
1.5临床疗效分析每周摄X线(胸片或CT)1~3次,观察患者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结合体温、肺部体征、氧合状况等综合评价临床疗效。
病情判定标准:①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②肺部湿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③动脉血气恢复正常或血气指标明显改善。
病情5d好转为显效,10d为有效,14d以上为无效[5]。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总体情况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窘迫症状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明显缩短(P<0.001,见表1)。
对照组机械通气例次25例(50%),观察组12例(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炎性反应指标及血气分析变化如表2所示,观察组3d后HR、RR、PaO2/FiO2即有所好转,而对照组在治疗后6d 才得到明显改善。
两组PaO2治疗后3d和6d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WBC治疗6d后才显著下降,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总体情况分析(x±s)组别 n 体温恢复时间呼吸窘迫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对照组50 9.5±2.8 12.7±4.1 11±4.9 17±6.7观察组50 3.0±1.3 5.7±1.5 6.1±3.7 12±3.9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及血气指标比较(x±s) 组别指标治疗前治疗后3d 6d观察组 HR(次/min) 112.22±4.67 103.30±3.58 81.79±5.52 RR(次/min) 28.85±3.52 24.67±5.71 17.95±3.25PaO2(mmHg) 59.58±0.99 78.05±4.33 88.58±8.25PaO2/FiO2 150.25±30.84 230.57±25.46 269.74±34.24WBC(×109) 17.59±2.41 15.75±2.58 12.87±1.13对照组 HR(次/min) 110.67±6.22 107.51±3.02 85.21±4.05 RR(次/min) 28.45±3.05 25.68±3.33 19.23±2.72PaO2(mmHg) 60.24±1.03 80.22±2.14 89.01±3.74PaO2/FiO2 153.24±23.41 164.72±31.42 221.54±27.52WBC(×109) 17.31±2.05 16.14±1.85 13.52±2.412.3临床疗效观察组43例有效,有效率为86%,明显好于对照组(27例有效,有效率为54%,P<0.01)观察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17例,死亡率为34%,P<0.01)。
3 讨论普通肺炎通常以肺局部损害为主,而重症肺炎则很快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由于失控性炎症反应,激活大量白细胞和皮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病理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的改变,肺间质大量渗出导致肺氧合障碍,临床表现为高热、呼吸窘迫症状,出现严重低氧血症,且重症肺炎往往容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其死亡率可达20%以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