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第一章 导论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导论一、市场的概念狭义上的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广义上的市场是指为了买和卖某些商品而与其他厂商和个人相联系的一群厂商和个人。
市场的规模即市场的大小,是购买者的人数。
市场的概念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不断充实与丰富,从不同角度认识市场,可以有不同的定义。
在市场营销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市场的界定也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早期市场营销学界对市场的界定,沿用了经济学的定义,将市场定义为“市场是一些买主和卖主发生作用的场所(地点)或地区”(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委员会,1948)。
“场所论”对市场的研究,主要是对参与市场交换活动的买卖双方及其交易条件的研究;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或在某些具体物的营销中是可取的。
2.市场是某种商品的购买者集合市场营销学从企业营销的角度、从微观上去研究企业所经营的某种特定产品的市场。
传统市场营销学单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认为“市场是指一种商品或劳务的所有潜在购买者的需求总和”(美国市场营销协会1960)。
市场由具有购买意向、具有支付能力的人群组成,人群、购买意向和购买能力是构成市场的不可或缺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相关且互相制约。
即市场 = 人群 + 购买能力 + 购买意向“购买者”论者认为商品的供应者(卖方)构成行业,商品的购买者才构成市场。
并按照市场上购买者的属性和购买目的将市场划分为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政府市场四种类型。
3.市场是卖方、买方、竞争者的集合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市场是卖方、买方、竞争者的集合。
”三元素市场构成图对某种特定商品具有需求的购买者构成总体市场,企业与其竞争者的优势比较则是影响企业市场大小的决定因素。
市场 = 对某种特定商品具有需求的购买者*(企业优势/竞争者优势)4.市场是利益攸关者的集合从“关系营销”的角度将市场界定为:“市场是由所有利益攸关者构成的集合”。
企业营销中所要研究的市场,主要包括以下六类:顾客市场、供应商市场、内部市场、竞争者市场、分销商市场、相关利益者市场。
《市场营销学》授课教案一、第一章:市场营销学导论1. 教学目标:了解市场营销学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理解市场营销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市场营销学的定义和作用。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市场营销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市场营销学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的实际应用。
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市场营销学定义和原则的理解。
二、第二章:市场与消费者1. 教学目标:了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
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理解市场细分的原理和策略。
2. 教学内容:市场的概念和类型。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市场细分的原理和策略。
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市场细分的原理和策略。
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市场概念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解。
小组报告:要求学生小组进行市场细分案例的分析报告。
三、第三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1. 教学目标:掌握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理解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的应用。
学会识别市场机会和威胁,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2. 教学内容: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的应用。
市场机会和威胁的识别与应对策略。
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对市场营销的影响,介绍PEST分析法和SWOT 分析法。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市场机会和威胁的识别与应对策略。
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理解。
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一个市场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报告。
四、第四章:市场营销调研1. 教学目标:了解市场营销调研的作用和流程。
掌握市场调研方法和技巧。
学会制定市场营销调研计划和报告。
2. 教学内容:市场营销调研的作用和流程。
市场调研方法和技巧。
第一章市场营销学导论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初从经济学的母体中脱胎出来的,属于管理学的范畴。
事实上,市场营销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充分吸收相关学科研究的成果、博采众家之长的跨学科演变过程,进而逐步形成了具有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
其中,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对市场营销学理论的发展贡献最为显著。
第一节市场和市场营销一、市场及其相关概念市场营销在一般意义上可理解为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
因此,首先要了解市场及其相关概念。
(一)多角度理解市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市场看做是买卖的场所,如集市、商场、批发市场等,这是一个时空市场概念。
经济学家从揭示经济实质的角度提出了市场概念。
他们认为市场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是商品内在矛盾的表现;是供求关系;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通过交换反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
”市场是为完成商品形态变化,在商品所有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总体表现。
这是抽象市场概念。
管理学家则侧重从具体的交换活动及其运行规律去认识市场。
在他们看来,市场是供需双方在共同认可的一定条件下所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活动。
如美国学者奥德森(W. Alderson)和科克斯(R. Cox)认为,“广义的市场概念,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实现商品和劳务的潜在交换的任何一种活动。
”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则进一步指出,“市场是由一切具有特定欲望和需求并且愿意和能够以交换来满足这种需求的潜在顾客所组成。
”因此,“市场规模的大小,由具有需求拥有他人所需要资源,且愿意以这些资源交换其所需的人数而定。
”从企业立场看,市场是企业之外的、无法控制的用市场营销学(第2版)来交换的场所和发展增值关系的场所。
将上述市场概念做简单综合和引申,我们可以得到市场较为完整的认识。
市场营销学基础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营销学的性质: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以经济学、行为学、管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
3.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萌芽时期:(190090)规范时期:(1920-1950)迅速发展时期:(1950-1980)重构时期:(1980年至今)4.市场营销的内涵1)从营销的角度看,市场可以理解为具有特定需要和欲望,而且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或欲望的全部潜在顾客2)市场的构成要素,用公式表示: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3)市场营销是指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系列活动和过程。
4)市场营销的两个核心概念:交易和关系5)交易营销与关系营销交易营销即与交易有关的市场营销活动,它只是关系营销的一部分。
关系营销:企业与其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乃至竞争者等相关组织或个人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的目的。
5.市场营销五种观念的含义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扩大生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
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营销的商业哲学。
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推销观念(销售观念)是被许多业所采用的另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表现出一种购买惰性或亢奋心理,如果顺其自然,消费者一般不会主动购买某一企业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
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达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
第一章导论
本章客观地介绍了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历程,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阐述了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系统地描述了西方国家工商企业百余年经营思想的发展情况,对每种观念的内涵都作了充分说明,并且探讨了市场营销观念的贯彻与实施。
本章应着重掌握以下问题:
(一)、市场营销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社会学和计量学等学科基础之上以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科学,一门研究经营管理的“软科学”。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关系、市场营销规律及市场营销策略。
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服务,这是本学科的基本立足点,是本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市场营销学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企业的营销管理,即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营销者如何适应其营销环境,捕捉市场机会、设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或劳务,并在最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最适当的价格、最灵活的方式,将其送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从而获得盈利。
(二)、市场与市场营销概念的含义
市场营销学是站在卖方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市场”这一概念的,因此市场通常仅指买方,即专指需求,而不包括卖方即供给一方。
一个市场是由那些具有特定的需要或欲望,愿意并且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或欲望的全部潜在顾客所构成。
在本学科的论述中,“市场”一词往往等同于“需求”。
市场营销是与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相关联的范畴,是一个随着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含义广泛的概念。
菲力普·科特勒教授对市场营销的解释得到众多专家的赞同,他认为“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通过创造并同他人或组织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
(三)、市场营销指导思想的演变过程,五种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企业营销观念即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或营销管理哲学,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遵循的一种观念,一种导向。
在西方国家工商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先后出现了五种营销观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销售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学习这部分内容应着重于对上述观念的内涵及其产生和使用条件的理解,以及新旧观念之间的区别。
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可以接受任何买得到和买得起的商品,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扩大生产。
其核心思想是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从扩大生产中获得规模经营效益。
这种观念适用于以下两种条件:一是市场商品供应短缺,供不应求;二是单位成本高,售价高,因而销路不畅的产品,必须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欢迎质量最优、性能最好和特色最多的商品。
因此,企业只要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就一定能畅销和获利。
这种观念适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
销售观念产生于大量产品供大于求,销售困难,竞争加剧的时期。
这是一种主张强化推销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主张运用推销技巧,千方百计诱使消费者购买更多产品,而不顾其是否真正需要。
销售观念虽然比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有所发展,但它仍然属于传统观念,仍未脱离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的范畴。
市场营销观念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指导思想,重点考虑消费者需要什么,把发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
产生营销观念的客观条件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买方市场的形成。
市场营销观念是新旧市场观念的分水岭。
新旧观念的区别主要在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不同,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式方法不同,营销活动的着眼点不同。
社会营销观念是营销观念的发展和延伸,强调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仅要满足消费者个别的、眼前的需要,而且要符合消费者总体和整体社会的长远利益。
企业要正确处理消费者欲望、企业利润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统筹兼顾,求得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四)、市场营销观念的贯彻与实施
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企业要真正牢固地树立“管理需求”这种企业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贯彻与实施市场营销观念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要作大量的转化工作。
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要使“全员”具有市场营销观念;第二,全面理解满足需求;第三,树立长期利润观点;第四,改革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第五,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