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 格式:ppt
- 大小:484.00 KB
- 文档页数:115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习题及参考答案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是怎样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并输入给计算机。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表征被控参数的状态量进行分析,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下一步的控制过程。
(3)实时控制:根据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1)实时: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进行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2)“在线”方式: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如果生产过程设备直接与计算机连接,生产过程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就叫做“联机”方式或“在线”方式。
(3)“离线”方式:若生产过程设备不直接与计算机相连接,其工作不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而是通过中间记录介质,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则叫做“脱机”方式或“离线”方式。
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由四部分组成。
图1.1微机控制系统组成框图(1)主机: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
主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按控制规律进行各种控制运算(如调节规律运算、最优化计算等)和操作,根据运算结果作出控制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使之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对事故进行预测和报警;编制生产技术报告,打印制表等等。
(2)输入输出通道:这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过程输入通道把生产对象的被控参数转换成微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代码。
过程输出通道把微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转换成可以对生产对象进行控制的信号。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第一章1.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1)主机: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
主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按控制规律进行各种控制运算(如调节规律运算、最优化计算等)和操作,根据运算结果作出控制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使之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对事故进行预测和报警;编制生产技术报告,打印制表等等。
(2)输入输出通道:这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过程输入通道把生产对象的被控参数转换成微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代码。
过程输出通道把微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转换成可以对生产对象进行控制的信号。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3)外部设备:这是实现微机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简称外设,包括人机联系设备(操作台)、输入输出设备(磁盘驱动器、键盘、打印机、显示终端等)和外存贮器(磁盘)。
其中作台应具备显示功能,即根据操作人员的要求,能立即显示所要求的内容;还应有按钮,完成系统的启、停等功能;操作台还要保证即使操作错误也不会造成恶劣后果,即应有保护功能.(4)检测与执行机构:a.测量变送单元:在微机控制系统中,为了收集和测量各种参数,采用了各种检测元件及变送器,其主要功能是将被检测参数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b.执行机构:要控制生产过程,必须有执行机构,它是微机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根据微机输出的控制信号,改变输出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并通过调节机构改变被调介质的流量或能量,使生产过程符合预定的要求。
4、操作指导、DDC和SCC系统工作原理如何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在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属于开环控制结构。
计算机根据数学模型、控制算法对检测到的生产过程参数进行处理,计算出各控制量应有的较合适或最优的数值,供操作员参考,这时计算机就起到操作指导的作用(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系统就是通过检测元件对一个或多个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经输入通道送给微机,微机将检测结果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再进行控制运算,然后通过输出通道控制执行机构,使系统的被控参数达到预定的要求。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常用接口。
3. 学会使用微型计算机进行控制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4. 能够分析并解决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1.1 控制技术的分类和发展1.2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和优势2.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2.1 硬件组成:微处理器、输入/输出接口、执行器等2.2 软件组成:系统软件、控制算法、应用程序等3. 微型计算机控制原理3.1 采样与保持技术3.2 模拟量-数字量转换3.3 数字量-模拟量转换3.4 控制算法:PID、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4.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4.1 工业控制领域:生产线自动化、等4.2 嵌入式系统:家居智能化、汽车电子等4.3 生物医学领域: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等5. 常用接口技术5.1 USB接口5.2串口通信接口5.3以太网接口5.4无线通信接口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对控制技术原理的理解。
3. 实验法: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使用和调试。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2. 多媒体课件:讲解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设备: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平台。
4. 在线资源:相关论文、案例、技术文档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评的60%。
3. 综合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实验操作10课时,小组讨论2课时。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小组讨论与个人作业相结合。
第一章1.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1)主机: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
主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按控制规律进行各种控制运算(如调节规律运算、最优化计算等)和操作,根据运算结果作出控制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使之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对事故进行预测和报警;编制生产技术报告,打印制表等等。
(2)输入输出通道:这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过程输入通道把生产对象的被控参数转换成微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代码。
过程输出通道把微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转换成可以对生产对象进行控制的信号。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3)外部设备:这是实现微机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简称外设,包括人机联系设备(操作台)、输入输出设备(磁盘驱动器、键盘、打印机、显示终端等)和外存贮器(磁盘)。
其中作台应具备显示功能,即根据操作人员的要求,能立即显示所要求的内容;还应有按钮,完成系统的启、停等功能;操作台还要保证即使操作错误也不会造成恶劣后果,即应有保护功能.(4)检测与执行机构:a.测量变送单元:在微机控制系统中,为了收集和测量各种参数,采用了各种检测元件及变送器,其主要功能是将被检测参数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b.执行机构:要控制生产过程,必须有执行机构,它是微机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根据微机输出的控制信号,改变输出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并通过调节机构改变被调介质的流量或能量,使生产过程符合预定的要求。
4、操作指导、DDC和SCC系统工作原理如何?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在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属于开环控制结构。
计算机根据数学模型、控制算法对检测到的生产过程参数进行处理,计算出各控制量应有的较合适或最优的数值,供操作员参考,这时计算机就起到操作指导的作用(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系统就是通过检测元件对一个或多个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经输入通道送给微机,微机将检测结果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再进行控制运算,然后通过输出通道控制执行机构,使系统的被控参数达到预定的要求。
1微型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一)答:三部分: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存储器,I/0接口,系统总线),外围设备,电源。
2什么是微机的总线,分为哪三组?答:是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导线。
分三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3 8086/8088CPU的内部结构分为哪两大模块,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总线接口部件(BIU)功能:根据执行单元EU的请求完成CPU与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执行部件(EU),作用:从指令对列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发出相应的传送数据或算术的控制信号接受由总线接口部件传送来的数据或把数据传送到总线接口部件进行算术运算。
4 8086指令队列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在执行指令的同时从内存中取了一条指令或下几条指令,取来的指令放在指令队列中这样它就不需要象以往的计算机那样让CPU轮番进行取指和执行的工作,从而提高CPU的利用率。
5 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多少?怎样用16位寄存器实现对20位地址的寻址?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的部件是什么?答: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2^20(1MB);8086计算机引入了分段管理机制,当CPU寻址某个存储单元时,先将段寄存器内的内容左移4位,然后加上指令中提供的16位偏移地址形成20位物理地址。
6 段寄存器CS=1200H,指令指针寄存器IP=FF00H,此时,指令的物理地址为多少?指向这一物理地址的CS值和IP值是唯一的吗?答:指令的物理地址为21F00H;CS值和IP值不是唯一的,例如:CS=2100H,IP=0F00H。
7 设存储器的段地址是4ABFH,物理地址为50000H,其偏移地址为多少?答:偏移地址为54100H。
(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8 8086/8088CPU有哪几个状态标志位,有哪几个控制标志位?其意义各是什么?答:状态标志位有6个: ZF,SF,CF,OF,AF,PF。
其意思是用来反映指令执行的特征,通常是由CPU根据指令执行结果自动设置的;控制标志位有3个:DF,IF,TF。
1微型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三部分: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存储器,I/0接口,系统总线),外围设备,电源。
2什么是微机的总线,分为哪三组?答:是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导线。
分三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3 8086/8088CPU的内部结构分为哪两大模块,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总线接口部件(BIU)功能:根据执行单元EU的请求完成CPU 与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执行部件(EU),作用:从指令对列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发出相应的传送数据或算术的控制信号接受由总线接口部件传送来的数据或把数据传送到总线接口部件进行算术运算。
4 8086指令队列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在执行指令的同时从内存中取了一条指令或下几条指令,取来的指令放在指令队列中这样它就不需要象以往的计算机那样让CPU轮番进行取指和执行的工作,从而提高CPU的利用率。
5 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多少?怎样用16位寄存器实现对20位地址的寻址?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的部件是什么?答: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2^20(1MB);8086计算机引入了分段管理机制,当CPU寻址某个存储单元时,先将段寄存器内的内容左移4位,然后加上指令中提供的16位偏移地址形成20位物理地址。
6 段寄存器CS=1200H,指令指针寄存器IP=FF00H,此时,指令的物理地址为多少?指向这一物理地址的CS值和IP值是唯一的吗?答:指令的物理地址为21F00H;CS值和IP值不是唯一的,例如:CS=2100H,IP=0F00H。
7 设存储器的段地址是4ABFH,物理地址为50000H,其偏移地址为多少?答:偏移地址为54100H。
(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8 8086/8088CPU有哪几个状态标志位,有哪几个控制标志位?其意义各是什么?答:状态标志位有6个:ZF,SF,CF,OF,AF,PF。
其意思是用来反映指令执行的特征,通常是由CPU根据指令执行结果自动设置的;控制标志位有3个:DF,IF,TF。
微型计算机系统(简称微机系统)与传统的计算机系统一样,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构成。
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管理程序等部分。
应用软件包括的面非常广,它包括用户利用系统软件提供的系统功能、工具软件和其它实用软件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
当前使用比较多的操作系统有UNIX、Linux,MS-DOS 和Windows操作系统。
内存又称为主存,分为随机存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速度比外存快由于CPU比内存速度快,目前,在计算机中还普遍采用了一种比主存储器存取速度更快的超高速缓冲存储器,即Cache,置于CPU 与主存之间,以满足CPU 对内存高速访问的要求。
有了CaChe 以后,CPU 每次读操作都先查找CaChe,如果找到,可以直接从Cache中高速读出;如果不在CaChe中再由主存中读出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外存有磁盘、光盘和磁带,磁盘又可以分为硬盘和软盘。
基数是指该进制中允许选用的基本数码的个数。
每一种进制都有固定数目的计数符号。
十进制:基数为10,10个记数符号,0、1、2、……9。
每一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这个数中所在的位置(数位),按“逢十进一”来决定其实际数值。
二进制:基数为2,2 个记数符号,0 和1。
每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这个数中的数位,按“逢二进一”来决定其实际数值。
八进制:基数为8,8个记数符号,0、1、2、……7。
每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这个数中的数位,按“逢八进一”来决定其实际的数值。
十六进制:基数为16,16个记数符号,0-9,A,B,C,D,E,F。
其中A~F对应十进制的10~15。
每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这个数中的数位,按“逢十六进一”决定其实际的数值。
字节简写为B,人们采用8位为1个字节。
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数位组成。
字节是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存储空间大小的基本容量单位。
一、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两大部分,硬件和软件。
1、中央处理器(CPU):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3大部分组成。
2、存储器:主要是存储代码和运算数据的。
3、接口:是连接主机和外设的桥梁。
4、输入/输出(I/O)设备:能把外部信息传送到计算机的设备叫输入设备。
将计算机处理完的结果转换成人和设备都能识别的和接收的信息的设备叫输出设备。
5、总线:连接各硬件部分的线路。
一组是用来传递数据信息的叫数据总线简称DB;第二组是用来传递地址信息的简称AB;第三组是专门用来传递控制信息简称CB。
二、微机常用术语:1、位(Bit):位是指计算机中使用的二进制数的一位,它是存储信息中的最小单位。
只有“0”和“1”两种状态。
2、字节(Byte):计算机存储数据时,通常把8位二进制数作为一个存储单元,一个存储单元也叫一个字节。
字节的长度固定,它是存储器存取信息的最小单位。
3、字(Word):字是计算机中处理和传送信息的最基本单位。
它通常与寄存器、运算器、传输线的宽度一致。
4、字长:一个字所包含二进制数的长度称为字长。
实际上字长所表示的是CPU并行处理的最大位数。
如16位机字长为16位,占2个字节。
32位机的字长为32位,占4个字节。
5、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以字节为单位。
存储容量是指CPU构成的系统所能访问的存储单元数。
6、指令:计算机能识别和执行的基本操作命令。
有两种方式:机器码和助记符。
7、指令系统: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8、程序:为完成某一任务所作的指令(或语句)的有序集合称为程序。
9、运算速度:计算机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所用的时间就是完成该任务的时间指标,计算机的速度越高,所用的时间越短。
三、8086/8088微处理器的结构:按功能可分成两大部分:执行单元(EU)和总线接口单元(BIU)。
1、执行单元(EU):由8个通道寄存器,、1个标志寄存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及EU控制单元组成。
第一章:绪论1、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作业)2、工作原理:(作业) (1)实时数据采集 (2)实时控制决策 (3)实时控制输出 (4)实时显示和数据保存 (5)联网通信(测控管一体化)失败:一、若控制时间间隔取的太长,则控制效果可能变差。
二、若控制时间间隔取的太短,计算机在这个采样时间间隔内不能完成前三项工作,也会引起控制质量下降。
3、 (1)在线方式:在SCC 中,生产过程与计算机连接,且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称为在线方式。
离线方式:生产过程不与计算机连接,即不受计算机控制,或称为脱机方式(2)实时的含义:是指被控量的检测,控制信号的计算,控制信号的输出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完成。
由计算机中断自动产生,或采用查询方式产生,或由用户自行设定 一个在线的系统不一定是一个实时系统,但是一个实时系统必定是在线系统。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
4、按完成的功能和结构(6种典型形式:···,DDC 、SCC 、DCS 、FCS 、····) 按照控制规律分类(填空)(1)数字程序和顺序控制(2)PID 控制:调节器的输出是调节器输入的比例、积分和微分的函数 (3)最小拍控制:要求设计的系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调节过程 (4)复杂规律的控制 (5)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装置生产过程按照控制方式的不同,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5、常用的典型机型(1)单片微型计算机: 内含有微处理器的特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性强、内存容量小,本身不具备自开发功能(2)PLC:可靠性高、编程容易、功能完善、扩展灵活、安装调试简单方便(3)工业PC:小板结构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及兼容性;完善的I/O通道;环境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软件丰富(组态软件)6、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一、单片机(微处理器)组成的控制系统日趋先进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得到广泛应用三、推广使用新型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四、大力发展和采用现场控制总线技术五、大力研究和发展智能控制系统第二章:过程输入输出通道技术1、模拟量输入信道(A/D信道或AI信道)的任务是把被控对象的过程参数的模拟量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收的数字量信号.2、多路模拟信号集中采集式一、集中式数据采集系统的典型结构:(1)多路共享采集电路分时采集;(2)多路同步取样共享A/D分时采集(3)多通道同步采样A/D,分时传输数据;多信道独立取样A/D,有通道缓存二、分布式采集3、典型模拟调理电路的组成框图4、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将被测量→转换后续电路可用电量)(填空) 1)测量范围:与被测量实际变化范围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