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魏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注释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的翻译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的翻译1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 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lóu)之妻有言:“不戚(qì)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 āng)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译文先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作为(自己的)号了。
(先生性格)闲适沉静且少言寡语,不羡慕荣华利禄。
爱好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他)天性特别爱好喝酒,但因家贫而不能常得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来招呼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便回家,竟不会(假装)舍不得。
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不能遮蔽寒风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乘饭的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空如也,(可是)先生都泰然处之,安然自若的样子。
经常写文章为乐,(从文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的东西放在心上,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上古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的翻译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翻译: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注释:(1)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
(2)不详:不知道。
原文: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翻译: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别号。
注释:(3)因:因此。
(4)以为:以之为。
(5)焉:语气助词。
原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翻译: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注释:原文:好读书,不求甚解;翻译: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注释:(6)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原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注释:(7)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
原文: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翻译: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
原文: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翻译: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
注释:(8)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原文: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翻译: 前往饮酒总是把酒全部喝完,事先便打定了主意必醉。
注释:(9)造:往、到。
辄,就。
(10)期:期望。
原文: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翻译:每次喝醉了酒,退下席来,说走就走,一点也不留恋什么。
注释:(11)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
(12)吝情,舍不得。
(13)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原文: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翻译: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注释:(14)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15)萧然,空寂。
原文: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粗布短衣破破烂烂的,打满补丁;盛饭食的圆形竹器、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若。
注释:(16)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17)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8)箪:古代盛饭用的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19)屡空:经常是空的。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
《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注释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
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其自传散文。
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文学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正文。
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
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
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于是就用它作了自己的号了。
他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意旨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五柳先生)天性喜欢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去喝酒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太阳;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若。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题:如何理解“不求甚解”?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平时爱好读书,但不过分寻求深奥的解释,往往对书中意义有所体会,便高兴得忘记吃饭。
[出典]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注:1、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eng)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yú)?"2、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他天性嗜酒,家里穷,不能够经常喝酒。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去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评论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吧?3、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五柳先生传原文译文及赏析_陶渊明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赏析古代人物传记通例,开篇先叙传主之姓名籍贯。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循此例,却有意同读者开了一个大玩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传主生于何时,长于何地,何姓何名,概莫能知,这位五柳先生简直是天外来客。
唯一与传主身份产生联系的,只是宅旁有五柳树而已!沈约《宋书·隐逸传》引《五柳先生传》且评之曰,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陶宅之旁广种柳树,可视为实录,此有陶诗为证。
《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拟古》: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然作为一篇自况之文,五柳这一自然景观仅仅是陶渊明因以为号的触发点,却完全不能解释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的根本原因。
钱钟书先生于《管锥篇》中指出: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正是针对世俗有感而发,意欲破除此种卖声名、夸门第之社会风气。
魏晋时代,门阀制度盛行。
曹魏制订的九品官人法赋予了世家大族政治上的特权。
朝廷于州郡设立中正,评定士人之品。
中正由世家大族名流充任,同宗士人理所当然获得高品位。
而品位之高下又直接与官职起点之高低挂钩。
于是,世家大族累世公卿,高爵显位代代相因,形成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贱族的局面。
这种制度,延续到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达到鼎盛,以致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姓族人,无寸进之路(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注释译文《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注释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不详:不知道。
详:清楚地知道。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
求,追求。
甚,过分。
解,了解。
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
意:书中的旨意。
性:生性,生来就。
嗜:特别喜欢,酷爱。
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如此:这样。
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置办酒席。
招之:招待他。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就;尽,指喝完。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希望。
既:已经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同竖、裋。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穿、洞。
结、补丁。
箪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
屡空:时常是空的。
屡:经常。
箪和瓢时常是空的。
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平静,安逸。
如,……的样子。
自娱:自娱自乐娱:使…欢娱。
《五柳先生传》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
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
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
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
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
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
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