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一章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古代会计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封建社会末期(结绳记事,堆石记事)近代会计阶段:1949——20世纪40年代末(复式记账理论的确立与发展)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会计电算化;会计法规体完善)一.会计含义:1.会计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对经济活动核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3)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2.会计主体: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
3.会计对象: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称资金运动。
4.会计职能:核算、监督。
5.会计目的: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6.会计本质: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责和能力。
(基本职能,扩展职能)(一)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1)核算职能含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用会计专门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提供全面,系统,可靠,相关会计信息。
(2)核算职能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运用专门的核算方法。
依据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资料,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2.监督职能:(1)含义: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依据有关法规对会计核算的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控制和指导(2)特点:利用核算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
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
必须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为依据。
(两者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二)会计扩展职能:1.“六职能”论2.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监督职能3.会计控制,分析,预测,决策职能三.会计目标:会计工作所达到的终极目标(一)一般目标:1.受托责任观:通过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解释受托人的受托责任。
2.决策有用观:为决策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
(二)我国会计目标:1:决策有用:满足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
满足企业内部管理。
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
---------------------------------------------------------------最新资料推荐------------------------------------------------------会计-基础会计第一章概述第一章概述本章学习要点了解会计的概念。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技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能理解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一、什么是会计会计基本假设:货币计量会计基本技能:核算(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单位会计对象:经济活动会计的本质: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含义可以表述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基础 2019 年山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书经济科学出1 / 7版社】【小知识】会计的含义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实质)。
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
以货币计量(会计基本假设)为基本形式会计的主要特点....。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核算(反映):确认、计量、报告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监督(合法性、合理性):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
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事前核算、事中核算、事后核算记账、算账、报账。
预测、分析、考核。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1、以国家财经政策、财经制度、财经纪律为准绳。
第一章会计概述【本章课题】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第二节会计的职能第三节会计的对象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领会会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会计目标、会计对象等内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会计产生兴趣,了解如何学习会计理论和方法,了解学习本门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教具】挂图:会计的起源与发展史【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计概念2.会计特征3.会计的基本职能4.会计的对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建议】本章是全书的总纲,内容广泛抽象,教学时应理论联系实际讲授。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会计概念及特征、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时间分配】本章共6学时。
【导入新课】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有人说会计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介绍本课程:《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学科,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是以后各专业学科的基础。
本节重点和难点:会计的概念、职能、特点。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简单刻记的出现就是会计产生的萌芽阶段。
(二)会计的发展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的科学。
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不同。
1.古代会计1)原始社会阶段:会计只是生产者的一种附带职能,核算相当简单。
2)奴隶社会后期: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职能。
西周时代出现了“会计”一词。
3)封建社会时期:主要核算朝廷官府的钱、粮、财、赋、税等收支活动。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清代焦循)唐宋两代是我国会计全面发展的时期。
在宋朝出现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司”,在会计结账方法上采用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会计基础第一章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A)。
A.经济管理工作B.质量管理工作
C.事后记账工作D.事前监督工作
2.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B )。
A.预收账款B.应收账款
C.应付利息D.短期借款
3.预付账款属于会计要素中的(A)。
A.资产B.负债
C.费用D.所有者权益
4.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无关的(A)。
A.经济利益的总流入B.营业外收入
C.投资收益D.补贴收入
5.企业分期核算经营成果,采用的会计基础是( C )。
A.收付实现制B.实收实付制
C.权责发生制D.损失
6.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表现为(B )。
A..企业总资产B.资产总额扣除负债总额后的差额
C.企业总利润D.流动资产扣除流动负债的余额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 B C D )。
A..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B..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C.核算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D.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包括(ABCD )。
A.设置会计科目账户B.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C.登记账簿,成本计算D.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指(AB )。
A.会计核算B.会计监督
C.成本计算D..财产清查
4.会计核算的职能是指以货币做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ABC )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A..确认B.计量
C..报告D..监督
5.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AC )进行的审查。
A.合法性B.合规性
C.合理性D.完整性
6.资金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包括(ABC )。
A.资金投入B.资金运用
C.资金退出D.资金增值
7.资金投入包括(AB C )。
A.所有者投入的货币B.所有者投入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
C.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举债D.企业收到的税费返还
8.资产退出企业是指(ABC )。
A.上交各项税费B.偿还债务
C.向投资者分配利润D.给职工发放工资
9.企业取得收入,可能会影响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是(A B )。
A.资产增加B.负债减少C.所有者权益不一定增加D.资产减少10.会计基础债券发生制的正确表达是(AB )。
A.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无论是否款项收到,都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收入
B.凡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是否款项支付,都应当确认为当期的费用C.企业应当按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收入
D.企业应当按实际支付的款项确认费用
11.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ABC )等过程。
A.资金投入B.资金运用
C.资金退出D.成本计算
12.工业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ABD )三部分。
A.供应过程B.生产过程
C.投资收益计算过程D.销售过程
13.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AD )等。
A.应收及预付款项B.应付利息
C.应交税费D.存货
14.会计计量属性包括(ABCDE )。
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
C.可变现净值D.现值E.公允价值
15.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ABD )等。
A.长期借款B.应付债券
C.应付账款D.长期应付款
16.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ABCD )。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17.某企业2008年元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全年财产保险费24,000元。
取得短期借款200,000元存入银行,到期日6月30日,期限半年,年利率12%,预收购货单位定金50,000元存入银行,销售产品一批,售价80,000元,收回60,000元存入银行,20,000元暂欠。
该批产品制造成本60,000元。
元月份确认的收入、费用的正确数额为(BD)。
A.收入110,000 B.收入80,000
C.费用60,000 D.费用64,000
18.仍依上例,收付实现制元月份应确认的收入和费用分别为收入(A)费用(B )。
A.收入110,000 B.费用24,000
C.收入80,000 D.费用60,000
三、判断题。
1.货币是会计核算的唯一计量单位。
(N )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标准。
(Y)
3.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货币计量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N )4.由于会计分期,使不同的会计主体有了确认计量的基准,形成了债权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Y)
5.费用和支出是同一个概念。
(N )
6.费用包括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Y)
7.会计确认解决了会计的定性问题,会计计量解决的是会计的定量问题,会计报告是对确认计量的结果,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Y)
8.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Y)
9.会计核算的合法性是指经济业务的发生与处理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制度。
(Y)10.资金是一个单位拥有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
(Y)
11.成本和费用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N )
12.所有者权益简称为权益。
(Y)
13.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Y)
14.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
(N )
15.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其他负债。
(N )
16.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Y)
17.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
(N )
18.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资产,就必定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权益,却不一定有相等数额的资产。
(Y)
19.权益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成为债权人权益或企业负债;
另一类是企业所有者对剩余资产的所有权,成为所有者权益。
(Y)
20.收入往往表现为货币资金流入,但并非所有货币资金的流入都是收入。
(Y)
班级:姓名: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