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共3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36
1)单选题,共15题,每题2.0分,共30.0分1、亚特兰大的产业领域有四个特点:洗你胃、洗你脑、让你睡、生产杀人武器。
其中,( B )表明是洗你脑。
A、将假日酒店集团总部设在亚特兰大B、通过CNN向世界人民输出美国价值观C、向全世界生产一些攻击性的武器装备D、通过可乐改变全世界人民的饮食文化2、( D )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A、能源基础设施B、信息基础设施C、融合基础设施3、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应坚持全链条谋划、分层分类立体布局。
以下不属于实现这一布局所需考虑的方面的是(B)。
A. 强化顶层设计B. 激发绿色技术市场需求C. 加强主题培育D. 完善和健全运行机制4、从全球能源供给格局来看,除了欧佩克、俄罗斯等传统能源出口大国以外,(A)将成为全球能源新的供应国家。
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我国5、( B )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
A、能源基础设施B、信息基础设施C、融合基础设施D、创新基础设施6、亚特兰大的产业领域有四个特点:洗你胃、洗你脑、让你睡、生产杀人武。
其器中,(B)表明是洗你脑。
A. 将假日酒店集团总部设在亚特兰大B. 通过CNN向世界人民输出美国价值观C. 向全世界生产一些攻击性的武器装备D. 通过可乐改变全世界人民的饮食文化7、本店、店长可以提供哪些服务(ABCDE)。
【多选题】A、设计汇报型PPT、公开课课件PPT。
B、公文写作、汇报写作、总结写作。
加C、开展excel技术培训特长班。
好D、【挑战答题】最新题库,一直在更新。
友E、yang业务服务mao合作2233F、将E选项上面汉字删除宜秀区人社2020年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新理念素养提升》[测试题]100分通过(2020年人社公需科目—测试题)申明:这是笔者花了4.2小时整理出来的,请大家尊重劳动成果,下载使用,谢谢8、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的重点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其特点是( A)。
世界地理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海陆散布海陆散布特色:①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占北半球总面积2/5②各大陆的形状多半是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③除南极大陆外,其余大陆南北成对散布④大陆东部边沿均有岛屿散布2、七大洲各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限:亚欧两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面积(万平方千米)440030002400180014001000900 3、四大洋世界四大洋比较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万218000930075001300Km)位于亚洲南面,介于非位于亚洲、大洋洲、南位于欧洲、非洲、南极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地理地点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北面间海岸线波折,岛屿众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不多,大洋中脊呈特色大多半在热带有好多浅而宽的边沿海,岛屿最多“S”型大多半洋面终年结冰附:世界上跨两大洲的国家国家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埃及俄罗斯美国巴拿马亚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北美洲所跨大洲大洋州欧洲亚洲亚洲大洋州南美洲世界重要的海峡名称连结的海或洋重要意义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南海与印度洋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联系通道地处西亚(伊朗与阿曼、阿联酋国家之间),波斯湾石油出口重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与阿拉伯海要通道土耳其海峡黑海与地中海黑海通往地中海门户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大西洋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太西洋唯一通道英吉利海峡大西洋与北海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世界重要国际航线,印度洋进入地中海通道莫桑比克海峡南、北印度洋世界最长海峡。
印度洋航线必经之地麦哲伦海峡大西洋与太平洋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线白令海峡北冰洋与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重要分界限朝鲜海峡日本海与太平洋日本海通往太平洋重要通道二、世界地形(图见另页)洲名地形主要特色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⑵地势中部高,周围低,平原多散布在河流亚洲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⑶山脉少,散布在西北非洲和东南角高原边沿⑴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⑵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⑶欧洲冰川地形广布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北美洲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⑴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⑵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摆列⑴地势低平。
⾼中地理_碳排放与碳减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标(核⼼素养导向)1、利⽤碳循环原理分析⼤⽓中碳含量增多的原因。
(地理综合思维)2、利⽤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含量增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综合思维)3、通过社会调查等⽅式能多维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法、列举碳减排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并思考⼈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式。
(⼈地协调观与地理实践⼒)教学重点、难点碳排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原因:对地理综合思维能⼒要求较⾼。
教学⼿段互动教学、多媒体辅助、指导社会调查。
教学过程设计⼀、导⼊:通过公益⼴告传递中⼼议题:节能减排,低碳⽣活。
问题:我们的⽣活跟碳有什么关系?碳究竟在哪⾥?⼆、通过分析“碳”字,来找⼀找地球上的碳在哪⾥⽅式:学⽣分析回答,教师补充点拨。
①“⽯”字旁——碳存在于矿⽯中(⽯墨、碳酸盐等,煤炭⽯油等化⽯燃料中)②右边“炭”——联想“伐薪烧炭南⼭中”,炭是⼈们通过⽊柴不完全燃烧获得的⼀种燃料。
说明碳存在于植物体内。
植物的光合作⽤,6CO2+6H2O(光照、酶、叶绿体)→C6H12O6(CH2O)+6O2,将碳元素富集在植物体内。
动物通过获取植物,在体内形成碳⽔化合物——⽐如糖类,糖类化合物是⼀切⽣物体维持⽣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③碳元素还存在在什么地⽅?⼤⽓中——⼆氧化碳、甲烷等,⽔中——⼆氧化碳可溶于⽔,⽔中的碳酸等都属于碳的存在形式。
结论:碳元素⼴泛存在在⾃然地理环境各⼤圈层之中,并进⾏着循环、转化。
设计意图:拓展学⽣思维,认识到碳的形式多样,并为其相互转化打下伏笔。
三、展⽰碳循环⽰意图,落实碳的所在与循环碳循环⽰意图通过解读碳循环⽰意图,了解各个圈层中的碳如何进⾏循环并达到平衡。
岩⽯圈——碳的贮存库,⼤⽓圈、⽔圈和⽣物圈——碳的交换库,碳在⽣物和⽆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
学⽣活动:明确植物的固碳作⽤,从图中找到⼈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化⽯燃料的⼤量使⽤与植被破坏增⼤了⼆氧化碳在⼤⽓中的含量。
全球气候变化原因及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摘要:气候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
气候变化已成为近年来人们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阐述了气候变化的表现,以及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变化;原因;影响国际 1765-2100年间的气候变化。
图表引用IPCC的第三次评估报告,展示过去及预测未来的气温变化。
本图来自绿色和平网根据近100多年全球气温资料分析,全球平均地面温度已升高0.3—0.6℃,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变暖现象已成为科学界和整个人类面临的一个事实。
一、全球气候问题的内涵全球气候问题主要指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从定义上来看,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1]。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温度和气候是行星能量平衡的副产品。
温室气体吸收了一部分发散的红外线,防止它直接进入太空,改变了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并导致气候变暖。
这个过程被称为“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庞大的天然的温室效应的存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自然地发生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保持在34℃左右。
全球变暖现象是指由于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强化了这种天然的温室效应,使地球不再像以前那样适宜于人类和自然界的生存[2]。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焚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充当能源,这些燃料以碳为主要构成,燃烧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据统计,目前有超过3/4的净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因此,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从本质上等同于减少世界能源体系中的碳。
除去大气中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与此同时,二氧化碳的整体排放量有增无减,这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稳步升高。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一、选择题1.()的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0分)A.人与自然B.人与人C.人与社会D.人与人工自然答案:A2.下列选项中,对于诚与信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2.0分)A.诚是信的基础B.诚是信的体现C.诚重于内,是对本体而言的D.信重于外,是向他人而言的答案:B3.对于学术上的是非观点,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的方法解决。
(2.0分)A.强行干预B.法律法规C.行政命令D.讨论和实践答案:D4.关于我国医疗行业诚信缺失的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2.0分)A.衡量标准货币化B.责任主体多元化C.解决方式武断化D.责任主体一元化答案:D5.工业文明的产业结构必须转型,工业文明时代的()必须向生态文明转变,必须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导下利用迅速发展的信息文明对传统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再生产诸环节的运营方式进行深刻的变革。
(2.0分))A.政治B.经济C.金融D.法律答案:ABCD6.生态安全的特点包括()。
(2.0分))A.生态危机影响深远化B.生态危机后果严重化C.生态安全“代际”化D.生态安全全民化答案:ABCD7.《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大原则,包括()。
(2.0分))A.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B.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C.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D.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答案:ABCD8.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会议成果包括()。
(2.0分))A.就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B.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C.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D.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答案:ABCD9.近40年来,国际社会制定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包括()。
第二章 全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一、全球变化的时空谱特征全球变化在事件与过程的时空上构成多尺度的耦合系统。
可见,要认识这些事件和过程的性质,就必须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上对它们进行研究。
1.全球变化的时间尺度从时间尺度上看,全球变化可划分为5个时间尺度:(1)几百万年至几十亿年 (地质历史时期)该时间尺度的事件受地球行星演化规律与进程的控制,基本为不可逆过程。
包括的事件有:S Min Day Y ear(a) Centary 104a 106a 109a 全球 104 103 102 101 100 局地特征空间尺度 (公里)造山造陆导致的地球上沧海桑田的演变、大气圈和水圈的形成的演变、生命的起源等。
(2)几千年至几十万年(第四纪的晚期和人类历史时期)该时间尺度的事件受地球轨道参数(如偏心率、黄赤交角和岁差)等变化的影响。
属于可逆事件。
包括的事件有: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交替、海面的升降、伴随冷暖干湿的大气成分的改变、古土壤层的发育、生物中的分布、迁移和灭绝,以及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
(3)几年至几百年(年际、年代际到世纪)该时间尺度的事件受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大气环流的长期变化、ENSO等自然因子和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等认为因子的控制和驱动。
包括的事件有:全球气温的趋势上升、气温、海温、降水量、径流量、植物物候期及生长季节等的准周期性波动和突变,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植被带的可能移动。
(4)几天至几个季度(数天到一年之内,本质是季节的更替)该时间尺度的事件受太阳辐射量输入的年循环驱动。
使地球系统中形成以年为变化周期的时间变化事件。
(5)几秒至几小时(一天以内,本质是日变化,周期性十分规则)该时间尺度的事件受太阳辐射量输入的日循环驱动。
包括的事件有:风温压湿的日变化、地表植物冠层与大气界面上的分子扩散和湍流交换、物质交换过程。
2.全球变化的空间尺度可分为4个特征空间尺度(1)全球尺度(空间范围在20 000公里以上,地域单元大约为半球至全球尺度)特征事件有:太阳辐射的分布,大气环流和洋流,温室效应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的破坏,地球和生命的起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