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课题:解一元二次方程备课人:XXX备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备课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地解答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和解法,理解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运用韦达定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课件、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 探究(1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即使用韦达定理。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学会运用韦达定理求解方程。
3. 拓展(20分钟)结合多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展示与疑难解答(15分钟)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思路,并对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与讨论。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应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良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韦达定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可以设置更多的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集体备课记录表三篇篇一:XX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三年级主讲:教学目标: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
(出示口算题)66 ÷6= 0 × 6= 8 × 0= 28 + 0= 0 ÷5=50 × 7= 0 ÷2= 48 -9= 0 ÷7= 4 × 0= 178 ÷2 ≈ 1600 ÷4= 700 × 8= 900 × 2= 3 × 800=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3、提出问题:(1)出示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二、探索新知1、探究309÷3的算法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①并强调简便算法,(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5)出示练习 402 ÷2= 609 ÷3= 808 ÷4=(6)学生练习(7)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2、师:李思家平均每月用电量为103千瓦时,那万青家平均每月用多少千瓦时呢? 420÷3=?你能算出来吗?(1)独立试一试,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集体备课记录表1. 引言集体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的一种组织性、协作性教研活动。
它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和合作,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记录集体备课过程中的思考和讨论,以下是一个集体备课记录表的示例。
2. 集体备课记录表本集体备课记录表用于记录集体备课过程中的讨论和决策内容。
每次集体备课都应填写该表,以便后续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
备课时间: [填写备课的日期和时间]备课主题: [填写本次备课的主题]备课教师: [列出参与本次备课的教师姓名]2.1 教学目标在本次备课中,教师们应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填写知识目标1]•[填写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填写技能目标1]•[填写技能目标2]•…情感目标:•[填写情感目标1]•[填写情感目标2]•…2.2 教学内容在本次备课中,教师们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 [填写教材中相关的章节和页码]教学内容:•[填写教学内容1]•[填写教学内容2]•…2.3 教学活动设计在本次备课中,教师们应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1:•活动内容: [填写活动内容]•教学方法: [填写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填写评价方式]教学活动2:•活动内容: [填写活动内容]•教学方法: [填写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填写评价方式]…2.4 学生作业设计在本次备课中,教师们应设计合适的学生作业,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作业1:•作业内容: [填写作业内容]•截止日期: [填写作业的截止日期]作业2:•作业内容: [填写作业内容]•截止日期: [填写作业的截止日期]…3. 总结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能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作业。
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果,也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集体备课记录表则起到了记录备课过程和成果的作用,方便教师们在后续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中参考和反思。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温度计的使用本节课我们将研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理解。
教师准备了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
学生也准备了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水等实验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备学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是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难点是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在引入新课时,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水的变化形态,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研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加深学生对摄氏温度的了解,让学生归纳温度的单位,培养归纳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惯,如轻拿轻放玻璃仪器,爱护公共财物等。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物体的温度来反映温度的变化。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将温度转化为长度、电阻、压力等物理量,再通过测量这些物理量的变化来确定温度。
2.温度计分为普通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和红外线温度计三类。
普通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气体温度计等,电子温度计包括热电偶温度计和热电阻温度计等,红外线温度计则是通过测量物体的辐射能量来反映温度的变化。
3.不同的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因其不同的工作原理而有所不同。
例如,水银温度计的量程一般为-40℃~500℃,分度值为1℃;热电偶温度计的量程一般为-200℃~1800℃,分度值为0.1℃;红外线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则取决于其测量范围和精度等因素。
自学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将温度计放置在测量物体的表面,等待一段时间使温度计与物体达到热平衡;然后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值,并进行相应的转换和计算,得出物体的温度值。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备课组长:胡维莉2013年 9 月 22 日集体备课计划安排表集体备课小组课安排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5. 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6.试一试,集体订正,强调要先约分。
三、巩固强化1、练习九第一题,看图,这个长方形表示什么?(1公顷)蓝色部分表示什么?三分之一小时表示什么意思?把1小时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多少?求三分之一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二分之一公顷的三分之一是多少?2、练习九第二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高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分数乘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讨论结果表现良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内容小组课主备顾方玲时间地点四楼办参与人员顾方玲胡维莉魏新华备课中心问题讨论小组课讨论要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填空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3、导入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2:18 1.8:0.09三、巩固反馈1、师:把71页练一练填完整2、做练习十三8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学反思:魏:在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及时提出问题----比是不是也有什么性质呢?你认为它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推导验证。
顾: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让学生在总结概括中得出结论。
胡:本节课练习的层次性没有体现,只练习了求比值和化简比。
讨论结效果良好果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