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丰碑
- 格式:pdf
- 大小:759.91 KB
- 文档页数:10
五年级语文《丰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丰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使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感知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和平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丰碑》的基本内容:课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段感人故事,描绘了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通过故事,展现了革命烈士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人民的无私奉献。
2.2 生字词的学习:学会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这些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3.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感知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作业的质量和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丰碑》的文本,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词。
5.3 历史背景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提前一天,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让学生查找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6.2 课中活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五年级语文《丰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丰碑》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丰碑》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丰碑》,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生字词的学习:教授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丰碑》的兴趣。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3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丰碑》的理解程度。
4.2 生字词掌握情况的评估:通过生字词测试,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提供课文《丰碑》的文本,生字词卡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活动:通过展示革命先烈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为什么要纪念英雄。
6.2 课内阅读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6.3 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每组选一个主题,用卡片形式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问题驱动策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7.2 情境体验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7.3 互助合作策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八章:作业设计8.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课后感悟,反思课文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丰碑》,由李本深创作。
《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寒冷冰冻死的感人故事,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攻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
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信任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坨啸劣酷袭僵倚秃塑豹覆莹特殊留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订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白?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探讨。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同样老师信任大家通过阅读思索,互相沟通,肯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依据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沟通。
5、在全班进行沟通。
设计,小学,教学《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五年级语文《丰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要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互助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与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3.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要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难理解的诗句的解释。
2.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炼要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5.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丰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2)重点讲解生字词、课文难点和课后作业。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课后访谈、学生互评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五年级语文《丰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丰碑”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幸福,感恩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丰碑”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课文课件或黑板。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简单谈论对课文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2)学生讨论课文中“丰碑”的象征意义,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年级语文《丰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丰碑”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受人物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丰碑”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细节描述,感受人物的品质。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丰碑》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丰碑”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理解“丰碑”的象征意义。
5. 情感体验:(1)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受人物的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高尚情操。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丰碑”的作文。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评估其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或书面作业,评估其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丰碑》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和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长征的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长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征吗?谁能谈谈你对长征的了解?2.简介课文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丰碑》,讲述的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学生交流生字词,教师指导。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深入阅读1.学生分组阅读课文,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二)品味语言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进行分享。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的精妙。
(三)拓展延伸1.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丰碑指的是什么?它象征着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情感体验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1.学生谈谈对长征精神的感悟。
(三)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征。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有较深的理解。
2.学生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评价学生对长征精神的感悟。
丰碑五年级原文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一样嗥叫着,卷着雪花,发出凄厉的响声。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
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
他们穿着掩住脚的棉鞋,可是长途跋涉使战士们的双脚都冻坏了。
有一些战士,因为长久的拉练,脚上生了冻疮,又红又肿。
队伍自然迟缓下来。
将军狠狠地握住自己的马缰,鼻子里呼出冷气,像冰凌一样尖利。
他的两眼布满血丝,盯着前面的队伍,焦躁不安地吼着:“不要停!快速前进!”正当人们被将军的焦急情绪所感染时,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
一个冻得只露鼻尖和下颔的战士,突然停止了呼吸。
他的右手还紧紧地握着枪,左手挣得胸前露出了树皮般的内衣。
警卫员跑过来,只见他“面向体后,身靠一棵挺拔的松树,站立笔直”,右手还紧握着枪。
将军愤怒地斥责警卫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这时有人才猛然发现,“死去的”战士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冻僵的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
他早就是被严寒“冻硬”了的。
军需处长来了。
他一边流着泪,一边默默地脱下自己的棉衣,给死去的战士穿上。
死去的战士虽然身体僵硬,但还是被人们换上了新衣服。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飞雪中。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看见近万名战士的躯体昂然挺立在风雪中。
随后到来的干部、宣传员正在忠实地记录着英雄的事迹。
他们面前展开了一幅严峻而又庄严的画面:狂风怒号,大雪纷飞,一群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昂首挺胸地向前行进着。
他们的身后,翻越云中山的部队已隐约可见。
一座丰碑高高地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五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2丰碑_苏版《丰碑》从题目上来看,它跟《金色的鱼钩》、《桥》这两篇课文相似,差不多上用了比喻、象征手法。
“丰碑”本义指高大的石碑,那个地点因此象征军需处长那种舍己利人、忠于职守的高大精神。
巍巍丰碑,让人内心肃然起敬。
读完《丰碑》,自然地联想到前面学过的课文《金色的鱼钩》。
这两篇课文写的差不多上发生在长征途中的革命故事。
《金色的鱼钩》一文,写的是红军老班长过草地时尽心照管三个小战士,最后牺牲的事,颂扬的是红军老班长舍己为人、忠诚革命的崇高品质;而本文写的是红军爬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因衣着单薄而冻死的情况,颂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利人、克己奉公的崇高品质。
从情况发生的时刻来看,明显是《丰碑》在前,《金色的鱼钩》在后。
作者对环境、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因此读来画面感专门强。
读的时候一幅幅画面出现在眼前,有“行军图”、“让马图”、“冻僵图”、“发怒图”、“敬礼图”等等。
专门是“冻僵图”和“敬礼图”,当我掩卷闭目,军需处长“冷静安详”的神态和将军庄重的军礼总会清晰地显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
我想:这应是全文最感人的画面了!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故事的情节,去细细品味这些画面吧:画面一:天寒地冻难行军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巨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咆哮,大雪纷飞,看起来要吞掉这支装备专门差的队伍。
文章一开始就交代了情况发生的人物(红军队伍)、环境(冰天雪地、严寒、大冰坨、狂风咆哮、大雪纷飞)、地点(云中山)。
这些词语在我脑中组成了如此一幅画面:在白茫茫的天地间,高耸着一座陡峭的云中山,山上积雪皑皑,呵气成冰。
在这人迹罕至的云中山,在这冰天雪地的云中山,已无法找到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
这支红军队伍确实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慢慢前进,为后续部队开创一条通路。
“大冰坨”让我看到了红军队伍走在被冻成大冰块似的云中山上,在如此的山上行走一定专门滑吧?可能会有战士不慎滑倒,跌下山谷;“狂风咆哮”让我看到了风如恶魔般鼓着腮帮子肆意地吹着,我甚至还能听到他发出的狞笑声,可能会有战士在山口被风刮下山谷吧?“大雪纷飞”让我看到了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遮住了红军队伍前进的视线,可能会有战士因看不清前面的路而失足掉下悬崖吧?要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我最先想到的是需要有御寒的衣物:棉衣要吧?要!棉裤要吧?要!棉鞋要吧?要!因此还有帽子、手套、围巾……然而“装备专门差”这四个字跳入眼中,无疑让我心中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