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区.ppt
- 格式:pptx
- 大小:62.84 KB
- 文档页数:4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引言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崛起为老工业基地,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人口外流等问题,急需采取措施来振兴这一地区的工业经济。
本文将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1.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技术创新和研发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提高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
•建立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项目。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保护措施。
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按照国家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减少重复建设和过剩产能。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新技术、新产品。
•鼓励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和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
•推动老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高产能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加强高等教育发展,培养更多高级专业人才。
•引进外地人才和海外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环境。
•建立人才交流和合作机制,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4.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
•改造和提升老旧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加大对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生态环境。
5. 改善营商环境和加强政府服务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是吸引企业投资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东北老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这里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过杰出贡献。
20世纪90年代,由于自由枯竭、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步伐相对滞后,它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
1980年辽宁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是广东省的2倍,而目前仅为广东省的1/2.东北地区的市场开放程度,也远远不如我国南方沿海地区。
2003年,国家做出重大决策,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之真正融入全国市场经济大潮,使“黑土地”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之后的新型产业基地。
1、在图中找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大庆、鞍山、伊春。
2、结合材料,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3、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目前正在向哪个阶段发展?(4分)4、请从资源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采取的措施。
(6分)参考答案1、略2、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历史发展早,重工业体系完整;我国经济发展快,工业产品需求量大,市场条件好;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等。
3、工业化阶段,目前正向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发展。
4、资源利用: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培育创新企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等。
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指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批老旧工业城市,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这些城市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曾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东北老工业基地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和人口减少。
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这为发展能源、化工、冶金等行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东北地区的气候和自然条件适宜农业发展,农产品生产潜力巨大。
为了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大对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
国家加大了对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投入,支持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迁址或新建。
二是加强区域合作。
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日韩等周边国家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政府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三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鼓励老工业基地逐步减少对重工业的依赖,转型升级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
在政府的扶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例如,辽宁沈阳、大连等城市发展了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吉林长春、吉林市等地大力发展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业,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积极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和科技园区。
这些努力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格局,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
然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不足。
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传统工业产品的需求呈现下降趋势,这对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其次是人才流失的问题。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低迷期间,大量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离开了本地区,这给基地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021年8月时政热点专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21年8月2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
李克强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下更大力气深化改革。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要加快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东北振兴说到底是要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但是,由于工业结构单一、设备老化等问题,东北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放缓的问题。
对此,国家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促进东北地区工业发展。
可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工业发展等方面考查。
1.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自然环境(1)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长白山脉,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北部有黑龙江流过。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因此,人们常用“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气候: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温暖。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3)植被: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工业(1)地位: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工业发展条件:矿产资源丰富(最重要)、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政策支持。
(3)问题: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4)措施: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发展战略。
(2021·山东青岛·八年级期末)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读辽中南工业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辽宁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该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交通运输便利B.煤铁资源丰富C.发展历史悠久D.国家政策支持3.下列做法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是()A.加大资源勘察力度.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大力发展冶炼钢铁D.大力发展火电工业(2021·河南驻马店市·八年级期末)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衰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在我国传统概念经济大区的划分上,东北地区包括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
目前,中央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策,和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被称之为“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东北的战略意义再度显现。
而将东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个经济发达地区等量齐观,以期成为我国发展的“第四极”,则可以看出各界对东北的寄望之深。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曾做出过巨大贡献。
而计划经济的弊端,也在此影响甚深。
所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单纯是工业的振兴,更是老工业基地本身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包括东北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以及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等全面的振兴。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如果说现阶段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脱贫,那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就是如何致富,是如何将潜力变为实力。
一、东北地区重新振兴的条件分析东北地区具有全国大多数地区发展经济难以比及的条件:1.资源和交通基础:自然资源(土地、能源、森林及矿产)、劳动力资源丰富。
东北的交通建设发展迅速,高速公路联网,铁路提速,水运发展,国内外航空网形成,交通网络比较完善。
2.地理环境方面:东北三省地处东北亚,背靠华北,地理位置非常有利。
毗邻的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在资源、市场、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各有所长,东北三省在历史上与这些国家都有往来,彼此比较熟悉和了解,便于沟通和交流。
华北是东北的腹地,有京、津等大都市,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同时还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大后方。
3.已有的工业基础:具有完整的重化工业体系和配套能力。
目前中国工业发展正在转入重工业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主要依靠重化工业,只有东北这方面基础较好。
东北长期形成的长、大、厚、重产品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是重工业的核心,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东北还分布有密集的产业带:如鞍、本、抚钢铁三角,辽中南的工业带,长吉工业带,哈、大、齐工业带,像东北这样工业密集带与城市带吻合如此紧密在国内未见,世界少有,潜力巨大。
[按]东北,位于我国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面积78.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07亿,约占全国人口的8.3%。
东北是片富饶的土地,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广阔的海域以及浩瀚的“林海”;这里是一亿多黑、吉、辽民众的家园,也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0世纪80年代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显现,长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塘等区域经济体迅速崛起,悄然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渐衰落。
2003年,党和政府审时度势、谋划全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重大决策,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及贡献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指在建国前以及20世纪50、60年代(部分70年代)形成的,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生产规模大、历史上对全国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工业基地。
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东北成为全国重化工业基地,为建立独立、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一)恢复发展与布局调整阶段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开展较早。
1949年10月~1952年末,前苏联向我国提供的42个援建项目,其中有30个设于东北。
其重点是: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军事工业和铁路交通运输业。
由于当时国际环境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有些企业由华东上海和与朝鲜接壤的丹东以及沈阳等地迁移到黑龙江与吉林两省。
产业布局的调整,对加强地区加工工业和轻工业比重,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一五”期间57项重大工程的建设“一五”时期(1953-1957年),国家确定东北为重点建设地区,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东北占57项,为全国总投资的37.3%。
其中辽宁24项,黑龙江22项,吉林11项。
这些项目大多数为新建项目,有的是依靠原有的老厂进行改建、扩建。
在重型加工工业分布上,以沈阳为中心,包括了辽宁省的大连、鞍山、本溪、抚顺、阜新;吉林省的长春、吉林、辽源、通化矿区;黑龙江省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鹤岗、双鸭山等,基本形成了沿哈大线几个主要城市为中心摆布重工业的地域格局。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计划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考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打好基础,扎实推进。
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的重点是做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工作,力争起好步,开好局,确保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有一个良好开端。
一、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教育和宣传,引导老工业基地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主要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振兴的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以新的思想观念指导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经济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
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和完善东北地区产权交易市场。
认真做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试点工作。
把符合条件的企业列入全国兼并、破产企业工作计划,适时稳妥地退出市场。
加快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进度。
(三)稳妥推进集体企业改革。
研究提出符合集体经济特点的改革配套政策,支持集体企业采取产权出售、公司制、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改革改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一、引言作为我国最早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地区之一,东北地区曾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渐失去了曾经的优势,经济发展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1. 工业结构老化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与现代化发展要求有一定的落差。
同时,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也限制了产业升级的速度和规模,东北地区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
2. 文化传承失传作为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发源地,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工业历史和文化积淀,但这一部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遗忘,世界遗产的申报等工作都无法进行。
3. 人才流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出量日益增加,优秀的人才也离开这里。
这使得东北地区的经济水平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施路径1. 转型升级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加强新兴产业的投资和培育,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慢慢用只有绿色环保的项目吸引投资和咨询。
2. 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更注重技术引进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逐步发展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从而创造更多的收益。
3. 人才引进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励优秀人才到东北地区创新创业,在唯一的自由合同框架内让其安居乐业,以期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4. 产业集聚建立科技园区、技术转移中心、资本市场等支持平台,并鼓励力求大而全还是小而精,培育集成电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因素1. 激发动力需要全面提高发展意识,增强自我推动力,加强领导和人民群众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和支持,这样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改变。
2. 创新体系在政策、培训等方面加强支持,营造创新的环境条件。
同时,鼓励各类人才互动,努力构建涉及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机制。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都实现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是,东北地区却是一个例外。
作为中国经济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曾经一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经济却陷入了低谷。
很多人认为,东北地区已经成为了“老鼠仓”,但是实际上,这里也有很多的机遇和潜力,只是需要挖掘和发掘。
为了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我们需要探讨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产业转型、智能制造、人才引进等等。
一、产业转型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较为雄厚,而且这里也拥有很多产业基础。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变化,这里的产业也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在传统产业方面,东北地区应该加快促进煤炭、钢铁和其他传统行业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
其次,在新兴产业方面,东北地区应该重视机器人、新能源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加快这些领域的开发和建设。
最后,在金融、医疗和旅游等服务领域,东北地区也应该加大投入和力度,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
通过产业转型,东北老工业基地才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潜力,实现自身的振兴和发展。
二、智能制造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抓住智能制造的时代机遇。
智能制造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化制造,它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工业制造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同时,东北地区还应该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和培养,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到这里,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人才引进人才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北地区需要加大引才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这里发展。
为此,东北地区应该提高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加大人才补贴力度、优化人才评审机制等。
同时,东北地区还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优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总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需要我们探讨很多重要的问题,如产业转型、智能制造和人才引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