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 格式:pptx
- 大小:290.83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古代的学前教育第二节近代的学前教育第三节现代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当代中国的学前教育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二节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第四节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第三章掌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与儿童发展第二节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第五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二节社区学前教育第六章幼儿园教育第一节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原则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内容第四节幼儿园教育组织与实施第五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七章幼儿园教师,第一节幼儿园教师的角色第二节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三节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第四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合作对于儿童的入学年龄及学前教育的起始年龄的界定关系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有何区别,学前教育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研究学前教育有哪..。
学前”,顾名思义,即入小学之前,当儿童入学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就已经能够达到进入小学的需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各国对于儿童接受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3,学等,学前教育学则是教育学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黄人颂认为的科学。
对儿童的教育从初生后就开始,从初生到三岁前这一阶段为婴儿教育,婴儿教育和三至六岁前的幼儿教育是相互连接、”想是零散的、片段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此阶段,国外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关注学前儿童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应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忧育.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有《雄辩术原理》一书,他提出未来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应从婴儿期开始.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同样散见于古代的一些著作中。
2014版《学前教育原理》第二章考核点与要求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领会:学前教育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二、简单应用: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三、综合运用: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社会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社会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文化基础。
学前教育做为一种社会现象深受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与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前机构教育的产生:◆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为建立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工厂的发展,雇佣大批女工,母亲参加劳动,幼小儿童无人照看,产生了社会问题,从客观上提出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
◆1816年,欧文在英国新拉纳克创办了英国的第一所幼儿学校。
◆1837年德国布兰肯堡由福禄贝尔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1.一是社会发展对学期教育的需求。
2.二是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即物质基础。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
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要,一般而言,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儿童入园率较高。
◆从世界教育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开始出现学前教育机构;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提出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快速发展;3.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提出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基本普及;4.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和布局◆农村幼儿园在园所管理、服务功能、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幼儿园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面在三个方面:1.硬件设施不均衡,好的幼儿园投入成本高,教学设备先进,功能完善,教育理念先进,符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规律,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除了用来教学的一间狭小的民房和几张不整齐的桌凳外,其他设备几乎没有,幼儿活动空间小而聚集密度大,有的楼层高,上下楼梯陡峭,紧急疏散困难,存在安全隐患,完全是一种“圈养式”的教学环境。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古代的学前教育第二节近代的学前教育第三节现代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当代中国的学前教育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二节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第四节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第三章掌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与儿童发展第二节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第五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二节社区学前教育第六章幼儿园教育第一节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原则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内容第四节幼儿园教育组织与实施第五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七章幼儿园教师,第一节幼儿园教师的角色第二节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三节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第四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合作对于儿童的入学年龄及学前教育的起始年龄的界定关系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有何区别,学前教育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研究学前教育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有但什么是学前教育?目前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尚未取得共识。
学前”,顾名思义,即入小学之前,当儿童入学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就已经能够达到进入小学的需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各国对于儿童接受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在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尚未独立,相关思想主要散见于许多教育家、思想家的各种著作之中,这些思想是零散的、片段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此阶段,国外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关注学前儿童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应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忧育。
《学前教育原理》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考情提要✧逐题击破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的倾向表明其价值取向是()。
A.知识中心B.能力中心C.个体中心D.社会中心2.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助于()。
A.提高人口质量B.控制人口数量C.均衡人口分布D.加快人口流动3.我国学前教育充分吸收外国的教育理论如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瑞吉欧的课程理论等,体现了学前教育对文化的()。
A.传承功能B.交流功能C.选择功能D.创新功能4.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B.学校C.家庭D.社区5.目前,我国农村的()的留守儿童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大部分缺乏正规的学前教育。
A.2-5岁B.3-6岁C.4-7岁D.5-8岁6.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全国3-6岁儿童的入园率是()。
A.15%B.18%C.19%D.20%7.学前教育作用于政治的主要途径是()。
A.普及教育B.培养人才C.制造舆论D.教育立法8.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以及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决定因素是()。
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学技术9.学前机构教育开始出现并发展是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新知识经济的兴起时期10.我国学前教育的结构和布局问题主要体现在()。
A.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南北部的差异上B.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东西部的差异上C.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中南部的差异上D.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中东部的差异上11.()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
A.人口素质B.人口质量C.人口布局D.人口结构12.网络课程、计算机辅助教育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了现代幼儿园的教育技术,表明对学前教育产生这种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A.社会经济B.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D.科学技术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界()。
A.开始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B.开始注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C.开始强调儿童爱国思想、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D.开始重视儿童的学习乐趣和兴趣14.决定着学前教育性质的是()。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学前心理学P1关键期P7危机期P8年龄特征P9自然实验法P16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P5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P6、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P15第二章新生儿心理的发生1、名词解释:无条件反射P26条件反射P282、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类型P263、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P304、“教育应从0岁开始”的含义P30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1、婴儿条件反射形成的方式P362、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规律P393、婴儿手眼协调动作发展的阶段P42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1、名词解释:第一信号系统P56第二信号系统P562、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P64第五章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1、幼儿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P742、幼儿游戏的种类P75补充3、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P824、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P835、中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P866、大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P87第六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902、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规律P1103、学前儿童形状知觉发展的一般规律P1134、学前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一般规律P1165、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P1186、学前儿童观察力培养的方法P1207、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P123第七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名词解释:无意注意P132有意注意P1352、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P1333、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P1354、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形成的经历阶段P1325、注意品质的内容P1386、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P1407、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注意问题P141第八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1452、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P1543、幼儿记忆力的培养方法P161第九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名词解释:想象P167无意想象P172有意想象P174再造想象P175创造想象P176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P1713、培养幼儿创造性想象的方法P179、P1814、幼儿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原因P181第十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名词解释:思维P184直觉行动思维P190具体形象思维P192抽象逻辑思维P195守恒P2052、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P1903、幼儿概念掌握的方式P1984、幼儿判断能力发展的表现P2095、幼儿推理活动的特点P2136、幼儿理解能力发展的过程P219第十一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幼儿言语发生的标志P2272、造成幼儿口吃的原因P2503、防止和矫正幼儿口吃的方法P250第十二章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1、婴儿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突出特点P2612、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体现P264第十三章学前儿童社会的发展略第十四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1、名词解释:个性P319气质P322性格P329能力P334智力P3362、婴儿的气质包括的类型P3273、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P3304、儿童智商计算的方法P341第十五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P351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P355。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的领导权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的性质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与布局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解析】C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前机构教育的产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与布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学前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我国学前教育的结构和布局问题主要体现在()A.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东中西部的差异上B.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东西部的差异上C.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中西部的差异上D.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中东部的差异上【解析】B我国学前教育的结构和布局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东西部的差异上。
3.决定着学前教育领导权的是()A.政治制度B.经济C.文化传统D.科学技术【解析】A政治制度决定着学前教育的领导权4.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表现在()A.开始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B.开始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C.强调儿童爱国思想、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D.开始重视儿童的学习乐趣和兴趣【解析】B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界开始注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这不仅在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张雪门等人的思想中得到了充分反映,而且在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也可见一斑。
5.强调学习是儿童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师生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提倡“支架式”合作“探索”,教学的是()A.实用主义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析】D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儿童主动建构的过程。
2016学前教育学(高教版)教案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2016学前教育学(高教版)教案的第二章,即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康成长、发展个性和潜能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学前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学前教育作为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学前教育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不同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社交奠定了基础。
其次,学前教育培养了下一代的人力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才。
最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
二、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的基本素养和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
通过学前教育,幼儿可以学会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培养正当的行为准则。
这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学前教育提供了适龄幼儿的托育服务,使父母能够更好地参与劳动市场。
这样,学前教育不仅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
同时,学前教育还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如幼儿园、培训机构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3. 增强社会竞争力学前教育注重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包括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等。
通过学前教育的提供,幼儿能够在学前阶段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样,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提高社会的竞争力。
4. 促进社会公平学前教育的提供可以缩小不同家庭背景下儿童之间的差距。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都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并且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这样,幼儿能够在早期就有更好的发展,有更多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