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职业道德与法律》(高教版·第五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道德对人生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2.认识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基本原则;3.掌握职业道德在职场中的应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道德在人生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2.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导入本节课:1.什么是道德?有哪些道德标准?2.道德对人生发展和社会和谐有何作用?2.讲授(30分钟)a.道德在人生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1.道德对于人生发展的作用①培养个人品质和素质②稳定社会秩序③凝聚社会共识2.道德对于社会和谐的作用①提高社会凝聚力②推动社会进步b.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基本原则1.职业道德的内涵①对职业基本准则的遵守②职业操守③职业精神2.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忠诚敬业②专业素养③公平正义④诚实守信⑤保守机密3.实例分析:如何落实职业道德a.针对职场中常见的道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对企业和职业本身的危害,提出解决方案。
b.以保险行业的赔偿为例,分析职业道德是否得到了落实。
同时,为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内涵和方向,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
3.讨论(10分钟)1.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在职场中,如果遇到违反职业道德的要求,应该如何处理?②学生本人是否具有职业道德,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否有行为需要改变?2.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4.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结合个人经历,回答以下问题:1.职业道德是什么?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2.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在工作中,你如何落实职业道德?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着重讲解了道德在人生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通过实例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针对职场中的道德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课题:一、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理论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实践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适用于全体公民,是大家都应当熟知和遵守的,也是理解和遵守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因而是本课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要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然后要弄清楚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观,努力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讲,社会公德既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是公民个人道德水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标志;从实践上讲,社会公德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需要加以强化,因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需要理解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要弄清其具体要求,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认同“遵守公德,人人有责”的观念;还要知行统一,自觉把社会公德放在首位,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
教案
谈体会:处理邻里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其中蕴涵的“尊重、友善、关心、谅解、互助……”等道德要求。
案例3:四幅漫画
探究问题: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学生讨论。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②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③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
最后,总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板书:
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首先,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社会公德诸规范的基本要求。
同理,要界定其中几个概念的外延。
如,社会公德基本规范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有一些提法从字面上很相近,如“文明礼貌”与“明礼”、“遵纪守法”与“守法”等,但所指不同,前者仅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礼貌与纪律、法律;社会公德中的“保护环境”是指在公共场所保护环境整洁、卫生,也包括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等内容,但与完整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是有区别的。
互动在线:《校园公德状况扫瞄》
探究问题①:谈一谈我的公德表现。
探究问题②:议一议公德意识与人品。
通过扫瞄,发现问题;通过谈一谈,反思自己的公德表现及公德意识;通过议一议,把公德意识与人品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案例4:
某市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为主题、以“市民形象提升行动、人际关系和谐行动、干事创业回馈行动”为主要形式的个人品德建设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新课导入:作为一名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人际交往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言语不当……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心,影响我们的形象。
如果在未来的生活、求职、工作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如影相随,我们的命运会怎样?教学过程活动一:礼仪的重要性8月14日在北京奥运会男子古典式摔跤84公斤级决赛中,意大利选手安德烈亚·明古齐最终夺冠。
而来自瑞典的运动员阿布拉哈米安冲金失败,因不满比赛结果而怒摔铜牌。
16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剥夺阿布拉哈米安的铜牌,取消他的奥运会比赛资格,并且没有选手可以获得他的奖牌。
阿布拉哈米安不满半决赛上裁判的一个判决,赛后他都没有与裁判握手致敬。
他先是冲着裁判大喊大叫,接着就走到裁判席表达他的不满,直到队友上来劝阻他才愤然离场。
在颁奖仪式现场,阿布拉哈米安突然从脖子上摘下铜牌,并走下奖台,把奖牌扔到摔跤垫中央。
“我不在乎这块奖牌,我要的是金牌,”他愤怒地表示。
在颁奖仪式最后,第三名的奖台上少了一人。
有目击者说,他当时头也不回的走了,后来还是他的教练将奖牌捡了回去。
据国际奥委会网站的消息,国际奥委会公布的针对其个人的三项决定包括:阿布拉哈米安比赛成绩无效;他将被逐出奥运村;他的奥运选手身份也同时作废。
国际奥委会同时剥夺了阿布拉哈米安的奥运会铜牌。
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看了这段材料,同学们有何认识?为什么国际奥委会要剥夺阿布拉哈米安的奥运会铜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这些材料表达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讲究个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流露,是我们具有良好道德的表现。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1.正确认识自己2.做自尊自信的人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1.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展示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同桌前后相互观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怎么样的,仪容仪表是否得体,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情景示范:安排两位学生示范规范的着装、随意的着装、不同的素质前后分别参加面试,让学生感受在面试的过程中分别带给大家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体会个人礼仪、道德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
条件(教案).doc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道德
2、了解道德在社会繁荣发展中的重要性
3、掌握职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课时
一节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让学生思考“道德”的定义。
(2)让学生自由讨论“个人行为应当遵守什么道德准则”,尝试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
2、概述
让学生理解以及认识道德,其是指在社会风气、宗教教义和民族传统等各方面共识下,形成的一套明确的正当义务,以及人们共同参与必须树立和遵守的规则。
3、讨论
让学生承认,道德规范不仅是极关键的职业道德准则,更是行为准则,它们也是社会
存在的条件,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4、作业
探讨职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归纳及总结。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开展了自成体系的导入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道德,从而真正接受和理解“道德”这一概念。
同时,我也引导学生们深入认识和理解“合法”与“不合法”的概念,从而更加充分的掌握职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教案附:教学详案课题: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导入新课读摘选的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篇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道德、认识道德、理解道德。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组织学生结合课本p34案例与生活实际围绕“人们评价社会生活行为的标准”与“道德是什么”思考讨论并分享。
老师总结:我们在评价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时往往是在我们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以善恶为判断标准出发的,而道德就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社会准则,它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而道德的内容也会因时代的不同有所变化。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学生举例分享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涵,为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践行提供方向指导。
2.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材料:“最缺乏公德的行为”调查结果展示,讨论: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总结: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它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延伸: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我们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结合课本p38案例说说高尚道德为什么能够推进社会和谐?(p39.协调人际关系,增进团结;形成共同的思想观念,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播放雷锋精神宣传片,引导学生结合雷锋精神谈谈高尚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良好道德促进家庭幸福和人生发展1.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组织学生结合p39案例分组讨论孟佩杰身上所体现出的家庭美德并分享个人具有的美好品质。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
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3.结构线索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教者:彭枭
探究问题: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①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②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③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
最后,总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板书:
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首先,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社会公德诸规范的基本要求。
同理,要界定其中几个概念的外延。
如,社会公德基本规范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有一些提法从字面上很相近,如“文明礼貌”与“明礼”、“遵纪守法”与“守法”等,但所指不同,前者仅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礼貌与纪律、法律;社会公德中的“保护环境”是指在公共场所保护环境整洁、卫生,也包括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等内容,但与完整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是有区别的。
互动在线:《校园公德状况扫瞄》
探究问题①:谈一谈我的公德表现。
探究问题②:议一议公德意识与人品。
引导下,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教者:彭枭。
王新平教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3课教案2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教学目标1、认知、准确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全面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充分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及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升道德思想水平,加强道德认同感,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良好道德促进人生、社会发展三、教学难点中职学生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五、教学过程第1页【情景导入】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什么是道德?道德是做人的规矩与根本原则,是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标准来评价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
道德的独特之处?-----四大特性广泛的社会性:道德贯彻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种社会关系之中,调整各种人际关系。
鲜明的阶级性:道德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其服务,总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特殊的规范性:道德通过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等道德观念,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去约束和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的传承性:是指道德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慢,表现出不同时代道德之间的具有影响的关系。
道德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道德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时代背景不同,分为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社会道德。
根据道德主体不同,分为学生道德、公务员道德、科技工作者道德、教师道德、医师道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无菌技术:
2、褥疮:
3、脑死亡:
4、鼻饲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食物中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水六种。
2、补液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液体的入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瞳孔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征。
5、小量不保留灌肠常选用“1、2、3”溶液,即_______30ml、_______60ml、_______90ml。
6、对_________和_________病人观察血压具有特殊意义。
三、每题只有一项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20分)
1、护理一般传染病患者时,应使用几层纱布口罩
A.2~4层
B.4~6层
C.6~8层
D.8~12层
E.12~14层
2、输入血制品前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是
A.浓集红细胞
B.红细胞悬液
C.洗涤红细胞
D.血浆
E.全血
3、心肺复苏A、B、C中的A是指
A.胸外心脏按压
B.开放呼吸道
C.人工呼吸
D.止血
E.转运患者
4、膀胱肿瘤术后化疗灌注常用药物为
A.等渗盐水
B.0.02%呋喃西林
C.塞替派
D.3%硼酸溶液
E.庆大霉素
5、下列哪项为少尿期
A.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
B.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
C.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
D.24小时尿量少于300mL
E.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
6、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要现用现加
B.用量要准确
C.一次用量不超过14mg/kg体重
D.药液色泽变黄不宜使用
E.高血压、冠心病者慎用
7、下列哪项不是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A.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B.肝脏肿大和压痛
C.周围型发绀
D.咳粉红色泡沫痰
E.下垂性凹陷性水肿
8、下列哪项不是鼻出血的全身原因
A.凝血机制障碍
B.高血压
C.风湿性心脏病
D.妇女月经期
E.化学物质中毒
9、引起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A.缺钙
B.晒太阳少
C.食物中蛋白质缺乏
D.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E.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10、抗肿瘤药最常见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A.大量脱发
B.肝细胞受损
C.神经毒性作用
D.胃肠道反应
E.抑制骨髓造血
11、有下列哪项情况者暂不宜上避孕环
A.月经后3~7天 B.平产3个月后 C.剖宫产后6个月
D.人工流产后立即
E.引产后立即
12、从一种成熟组织或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同类型组织或细胞的过程称为
A.间变
B.发育不良
C.增生
D.化生
E.癌形成
13、对肝性脑病患者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但下列哪项不妥
A.水不宜摄入过多
B.不需补钾
C.限制钠盐
D.正确记录出入水量
E.根据需要测定血电解质
14、放射治疗价值不大的肿瘤为
A.恶性淋巴瘤
B.神经母细胞瘤
C.鼻咽癌
D.宫颈癌
E.脂肪肉瘤
15、乙醇拭浴时足下置热水袋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感冒
B.促进舒适并减少头部充血
C.保暖
D.防止体温过低
E.防止腹泻
16、角膜移植术前1天冲洗结膜囊的次数是
A.1次
B.3次
C.2次
D.4次
E.5次
17、下列哪项是分娩的主要力量
A.子宫收缩力
B.腹肌收缩力
C.提肛肌收缩力
D.圆韧带的收缩力
E.四肢骨骼肌收缩力
18、三腔气囊管使用注意事项中,下列哪项不妥
A.充气量要适当 B.牵引宜适度 C.经常抽吸胃内容物
D.拔管前宜服石蜡油
E.出血停止后口服少量流质
19、我国正常成年
A.男性的血量约占体重的8%,女性约占体重的7.5%
B.男性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5%,女性约占体重的8%
C.男性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女性约占体重的6%
D.男性的血量约占体重的9%,女性约占体重的8%
E.男性的血量约占体重的8%,女性约占体重的9%
20、尿液中17-羟类固醇含量增高,提示患者有
A.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B.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C.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
D.肾上腺髓质功能低下
E.腺垂体分泌功能低下
四、每题可有多项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小肠包括
A.十二指肠
B.盲肠
C.阑尾
D.空肠
E.回肠
2、胸膝位适用于
A.直肠检查
B.纠正臀先露胎位
C.保留灌肠
D.结肠镜检
E.孕妇胎膜早破
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正确的是
A.准备液体,排尽空气
B.剃去局部头发,选择静脉
C.用70%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待干
D.固定静脉两端,持针沿静脉离心方向平行刺入
E.见回血后松开调节器,等点滴通畅后固定
4、DIC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有
A.大量血小板被消耗
B.纤溶系统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