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宝剑夜夜鸣
- 格式:docx
- 大小:13.78 KB
- 文档页数:2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集锦15篇《满江红》原文及赏析集锦15篇《满江红》原文及赏析1满江红·蒜山怀古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
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
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
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参军客。
人事改,寒云白。
旧垒废,神鸦集。
尽沙沉浪洗,断戈残戟。
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
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渔樵笛。
翻译我客居南徐买酒喝,耳听夜雨潇潇,江中浪声千尺高。
想起当年王濬曾东下伐吴,还有深入南侵的拓跋焘。
年轻识浅的白面书生有何用?萧渊藻那样的裙屐少年,偏偏又轻敌自傲。
可笑掌北府兵者只爱纸上谈兵,重用的不过是自命风流的幕僚。
如今的京口人事已改,又被白色的寒云笼罩;旧时的营垒一片荒芜,觅食的乌鸦聚集鸣噪。
昔日的断戈残戟,都还沉在沙中被浪冲淘。
夕阳余辉里只能听到,楼船上铁锁的声响;寒冷的西风吹拂下,旧时的王侯宅第一片荒烟蔓草。
江边的黄芦苦竹任凭大潮拍打,那呜呜咽咽的水声应和着渔父憔夫凄凉的笛子音调。
注释蒜山:一作算山,在江苏丹徒西的长江口。
南徐:南朝刘宋元嘉八年(431),以江南晋陵地为南徐州,治京口,历齐、梁、陈,至隋开皇元年(581)废。
后世以南徐为镇江的代称。
江声千尺:意为夜雨潇潇、惊涛千尺,浪声澎湃,气势豪放。
阿童东下:阿童是指西晋时期将领王濬,其小字阿童。
阿童东下出自此。
指代清兵南下。
佛狸深入:佛狸,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魏国皇帝拓跋焘,小字佛狸。
佛狸深入这里指代清兵南下。
裙屐,指修饰华美而无真才实学的年轻人。
北府:指东晋时期京口。
参军客:指北府参军刘牢之辈。
晋秦(féi)水之战,晋方即以所谓百战百胜的北府兵为主力。
旧垒废:指古代战争的痕迹已经不多。
神鸦:指佛狸祠里吃祭品的乌鸦群集。
“神鸦集”,由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句化来,谓佛狸祠的祭品召来了群鸦,仍是言古今变迁。
“戟:古代兵器。
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楼船,有叠层的大船、大战船。
爱国古诗词100首1.《诗经·秦风·无衣》先秦·佚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2.《白马篇》魏晋·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3.《战城南》南北朝·吴均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4.《送人赴安西》唐·岑参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5.《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送魏大从军》唐·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8.《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五)唐·陈子昂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9.《金陵新亭》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越调】柳营曲范蠡未知作者[元代]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
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
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
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
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陵达圣颜,布衣间,中兴暗宣三四番。
列在朝班,故友相看,他道是名利不如闲。
脱乌靴弃却罗衤阑,披羊裘执定纶竿。
钓苍烟七里滩,耕白云富春山。
强如宰相五更寒。
李白捧砚底娇,脱靴的焦,调羹的帝王空懊恼。
玉带金貂,宫锦仙袍,常则是春色宴蟠桃。
赫蛮书醉墨云飘,秦楼月诗酒风骚。
鲍参军般俊逸,庾开府似清高,沉醉也,把明月水中捞。
风月担倚仗他性儿谦,鲍儿甜,曲弓弓半弯罗袜纤。
统镘情タ,爱钱娘严,少不得即里渐里病厌厌。
后来肉膘胶大虫翼难粘,葛钩子野味儿难签。
火烧残桑木剑,水湿破纸糊欠,自砍得风月担儿尖。
驼汉精,陷人坑,纸汤瓶撞着空藏瓶。
可怜苏卿,不识双生,把泰行山错认做豫章城。
谎郎君引着火穷兵,呆贱人劫着空营。
达达搜无四两,罟罟翅赤零丁,舍性命将风月担儿争。
李亚仙,郑元和,风流的古今谁似他?相会情多,一见脾和,却撞着个能狡狯的母阎罗。
倒施计搬尽他家火,后来卑田院乞化为活。
舆车前唱挽歌,冻的来打孩歌,再谁将风月担儿拖!花月妆,绮罗香,思量到头都是谎。
多病襄王,窈窕情娘,如今烟水两茫茫。
分飞了锦帐鸾凰,拆散了金殿鸳鸯。
不是咱情分寡,说着他说儿长,我磨擦的条风月担儿光。
花共酒,几时休?惜花人近新来权袖手。
舞态歌喉,燕侣莺俦,我无语懒凝眸。
勤儿每正鼓脑争头,头喧呼谢馆秦楼。
保儿心雄纠纠,撅丁脸冷掐飕,且将我这风月担儿收。
沉默默,冷丁丁,绿豆石磨儿不甚轻。
自己曾评,秤儿上曾称,端的一分钞一分情。
丽春园惯战的双生,豫章城豹子苏卿。
新油来的红闷棍,恰掘下的陷人坑,谁将这风月担儿争?桃脸艳,柳腰纤,窄弓弓半弯罗袜尖。
眼角眉尖,意顺情タ,且是可意娘鲍儿甜。
虚飘飘胡厮揪ㄎ,实丕丕响钞精蟾。
罢字儿心上有,嫁字儿口头占,再谁将风月担儿拈?题章宗出猎白海青,皂笼鹰,鸦鹘兔鹘相间行。
中国历代名刀名剑录万仞古代名剑。
郭于章《剑记》:“西晋寮有旌阳令许逊者,得道于豫章山,江中有蛟为患,旌阳没水投剑斩之,后不知所在,项渔人网得一石匣,鸣击之声数十里,唐朝道王为洪州否刺史,破之得剑一双,视其铭,一有许旌阳字,一有万仞字。
”龙剑古代名剑。
刘禹锡《武陵观火》:“晋库走龙剑,吴室荡燕雏。
”柳宗元《闻歌》诗曰:“翠帷双卷出顷城,龙剑破匣双月明。
”照胆古代剑名。
南朝·梁·陶弘景《刀剑录》载:“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岁次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照胆’,古文篆书。
”金剑古剑的一种。
《刀剑录》:“章帝建初八年,铸金剑令投于伊水中,以压人膝之怪。
”王氏剑古代名剑。
《五代史·冯晖传》:“吾闻王氏剑,天下利器也。
”大剑古代剑名。
《五代史·史弘肇传》:“周太祖出镇魏州,弘肇议带枢密以行,苏逢吉场邻以为不可,弘肇恨之,明日会饮窦贞固第,弘肇曰:‘安朝庭定祸乱,直须长剑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
”大梁氏剑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命陶弘景所造神剑13口,称大梁氏剑。
《剑记》:“梁武帝命陶弘景造神剑十三口,以象闰月。
”又引《水经注》:“梁国多沼,时池中出神剑,至令其民像而作之,号大梁氏剑。
”隋刃亦名浪剑。
剑身用毒药炼铸,伤人即死。
《新唐书·南诏传》:“隋刃,铸时以毒药并冶,取迎曜如星者,凡十年用成,淬以马血,以金犀饰镡首,伤人即死。
浪人所铸故亦名浪剑。
”(注:浪人,指行踪不定之人)浪人剑古代名剑。
为浪人(行踪无定者)所铸。
《会要》:“贞观元十年九月辛卯,南诏献锋槊、浪人剑。
”亦名“浪剑”。
玉柄龙古代名剑。
《事物异名录·武器·剑》:“汾阳王(郭子仪)诞日,裨将以父所宝玉柄龙奉之。
”青龙剑唐代名剑。
唐·殷成式《酉阳杂俎》:“唐开元中,河西骑将宋青春每阵,常运剑大呼,……吐蕃曰:‘尝见青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谓为神助将军也。
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贺新郎·别友近现代:毛泽东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译文:挥手从此离去。
离别前凄然相对,内心的哀伤痛苦让人如何承受。
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
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
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
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早晨东门路上还被霜覆盖着,横塘之上还有一弯残月,显得如此凄清。
汽笛声响让人肝肠寸断,从此天涯孤旅。
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革命中去吧。
要像昆仑山绝壁崩塌,又要像台风扫荡寰宇一样。
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
注释:去:离开。
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
书语:信中的话语。
季世昌先生说他所见手迹:“书语”又作“诗句”,证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误会由赠诗引起。
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人有病,天知否:前版本为“重感慨,泪如雨”。
(病:也指误会。
)东门路:古诗词中指离别之路,也指斗争之路。
这里又双关通往长沙东门之小吴门火车站的道路。
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
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
“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
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如许:这样。
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赏析:《贺新郎·别友》一词从“挥手”告别踏上火车起笔,写到“汽笛一声”,把丰富的内容压缩到短暂的瞬间,又用很慢的镜头把这瞬间的丰富内容徐徐展现出来。
关于月亮古诗大全100首1、《月夜》杜甫(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宿建德江》孟浩然(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把酒问月》李白(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4、《月》薛涛(唐)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5、《新月》徐寅(唐)云际婵娟出又藏,美人肠断拜金方。
嫦娥一只眉先扫,织女三分镜未光。
珠箔寄钩悬杳霭,白龙遗爪印穹苍。
更期十五圆明夜,与破阴霾照八荒。
6、《望月怀远》张九龄(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中秋月作者:徐有贞中秋月。
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8、秋宵月下有怀作者: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9、中秋作者: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10、苏台览古作者: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1、挂席江上待月有怀唐·李白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12、月出作者:佚名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13、军城早秋唐代: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满江红》词(378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宋代诗人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英雄战争爱国《满江红·遥望中原》宋代诗人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满江红《满江红·试问琵琶》宋代诗人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风。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满江红《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宋代诗人文天祥【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
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满江红《满江红·小小寰球》近代诗人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01.09)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满江红《满江红·江汉西来》宋代诗人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古诗三百首高中生必背1、《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宋代陆游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早冬》唐代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7、《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二月》唐代李贺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9、《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唐代杜甫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10、《隆州道中》宋代晁公溯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
草黄迷犊卧,水白见鸥飞。
在野樵牧少,闭关商旅稀。
妻孥属长至,遥想望吾归。
1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2、《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3、《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抒爱国之情的诗词大全相关推荐抒爱国之情的诗词大全抒爱国之情的诗词大全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宋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二砺》郑思肖?宋代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4、《柏舟》佚名?先秦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5、《送人赴安西》岑参?唐代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抒爱国之情的诗词大全2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五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更漏子·三十六宫秋夜水》欧阳炯?五代三十六宫秋夜水,露华点滴高梧。
丁丁玉漏咽铜壶,明月上金铺。
红线毯,博山炉,香风暗触流苏。
羊车一去长青芜,镜尘鸾影孤。
3、《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欧阳炯?五代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4、《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冯延巳?五代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吴越宝剑夜夜鸣
【引】
我国上古三代之青铜器,礼器以中原为佳,兵器则莫精于吴越,尤其是吴越宝剑,更是享誉千古。
《战国策》中赵奢赞曰:“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
”遥想其厚重的触感、锋利的寒光,至今仍令热血男儿为之倾倒。
而季札挂剑的故事,更是树立了一则君子之交的典范。
《考工记》载:“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青铜宝剑的上品出在吴越地区并非偶然,实与江南特殊的地理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吴越自古水网纵横,开阔的平地较少,盛行于中原的作战方式——车战,在此地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步兵才是吴越军队的主力。
步兵所需要的,是适合于近身作战的既轻便又锋利的武器,而剑的形制,恰好符合了这些要素。
现实的需要促使吴国、越国的君主十分重视铸剑技术的发展。
而吴地富藏铜、锡等金属,又为铸造宝剑提供了资源上的便利。
一般认为,吴越青铜剑是先在吴地发展起来的,而吴越两国又地域相连,交往密切,青铜剑锻造技术在吴地得到发展后,很快也传入了越国,使得青铜剑的铸造,成了两国军力竞赛的一大主题。
传说当年吴王阖闾去世前,曾命巧匠铸造宝剑三千随葬,为防止秘密外泄,将负责建造陵墓的千名工匠尽数斩杀于虎丘剑池,因而这三千把宝剑至今未能重见天日。
传说毕竟是传说,两千多年过去了,当时通过各种渠道流散至各地的吴越宝剑,仍有极少部分有幸留存下来,单单苏州东吴博物馆便收藏了三十余件。
尽管经过时间的腐蚀,它们已经锈迹斑驳,但目睹其沧桑面容,依旧能想象其往日英气逼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