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自救应急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8.14 KB
- 文档页数:6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范本一、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措施1. 迅速判断,并迅速采取响应措施。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矿工应立即判断事态的严重程度,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任何可燃气体供应,同时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2.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在矿井中工作时,矿工应始终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
这些防护装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矿工的头部、面部和眼睛的安全。
3. 查找最近的避险场所。
在紧急情况下,矿工应尽快查找最近的避险场所。
这些避险场所可以是安全出口、指定的避难室或其他安全区域。
矿工应清楚地知道这些地点的位置,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前往。
4. 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撤离。
为了更高效地逃离事故现场,矿工应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撤离。
逃生路线应事先规划好,并且矿工应了解并熟悉这些路线。
在逃生过程中,矿工应遵循指示,避免慌乱和拥挤,确保自身安全。
二、互助救援的重要性1. 建立互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煤矿工作中,互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应对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矿工应意识到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以最佳方式解决问题。
互助救援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生存率,还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安全水平。
2. 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在紧急情况下,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是关键。
矿工应与同事保持沟通,及时交流信息并协调行动。
通过有效的沟通,矿工可以迅速了解其他人的情况和需求,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3. 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
在紧急情况下,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可以帮助挽救更多的生命。
矿工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例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在事故发生后,如果有人受伤,矿工可以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为伤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4. 组织逃生和救援行动。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矿工应组织逃生和救援行动。
首先,矿工应帮助弱势群体,例如老年人、孕妇和伤员,确保他们的安全。
其次,矿工应协调行动,互相提供支持和帮助。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矿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具备自救的能力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矿工自救应急方法。
1. 注意安全意识:矿工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充分了解自身所在矿井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熟悉逃生通道和避险场所,高度警惕可能发生的危险。
2. 建立自救小组:矿工可以组建自救小组,互相支持和帮助。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提醒注意安全,共同制定自救计划和应急方案,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互相协作,提高自救能力。
3. 学习紧急逃生技巧:矿工应掌握逃生技巧,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呼吸器、灭火器等逃生工具,了解逃生通道的布置和使用方法,熟悉矿井的危险区域和安全出口。
4. 带好个人防护装备:矿工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这些装备可以保护矿工在紧急情况下不受伤害。
5. 制定应急预案:矿工和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逃生路线、灭火手段、报警联系方式等。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按照预定的计划行动,提高自救效率。
6. 做好紧急联络:矿工应该随身携带手机等通讯设备,保持与外界的联络。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通过手机向外界求助或报警。
7. 熟悉矿井环境:矿工应熟悉所在矿井的地形和环境,掌握通风、水源等资源分布情况。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矿工在紧急情况下更好地选择逃生路径和避险场所。
8. 防范火灾和爆炸:矿工应掌握防范火灾和爆炸的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了解矿井内燃器械的使用和保养方法,及时处理燃气泄漏等隐患。
9. 远离有毒气体:矿工在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周围气体的变化,一旦发现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尽快撤离危险区域,寻找安全的避险场所。
10. 保持体力和耐心:在紧急情况下,矿工需要保持良好的体力和耐心,保持冷静的思维,不慌不乱,根据情况调整自救策略,增加逃生的机会。
总之,矿工应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和方法,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尽量减少伤亡和损失。
同时,矿工和企业应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矿井火灾逃生方法1. 警钟长鸣一旦发生火灾,矿井内部的通风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浓烟聚集和通风不畅,造成矿工无法及时发现火灾。
因此,在矿井内应设置警钟或火灾报警系统,一旦发生火灾,立即启动警钟长鸣,提醒矿工注意火情,并迅速采取逃生措施。
2. 善用逃生通道矿井应设置多条逃生通道,以保证矿工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逃生。
在逃生通道上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指示牌,以便矿工在烟雾中也能清晰辨认。
在矿井发生火灾时,矿工应迅速冷静地沿着逃生通道朝着安全出口撤离,切勿慌乱和随意乱窜。
3. 佩戴防护装备矿工在工作时应随身携带防毒面具、安全带、救生绳等防护装备,以备不时之需。
一旦发生火灾,矿工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以防止浓烟中的有毒气体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并利用救生绳等装备进行逃生。
4. 分批撤离在矿井内部的火灾发生后,矿工应分批撤离,避免人员拥挤和踩踏的情况发生。
矿工应分成小组,按照预先制定的逃生路线和时间表,有序地朝着安全出口撤离。
在逃生过程中,要保持队形,相互关照,切勿搀扶倚靠,以免发生人员伤亡。
5. 切断电气一旦矿井内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极快,同时可能会引发电气设备的故障,导致电气火灾的发生。
因此,在逃生过程中,矿工应及时切断电气设备,以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并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6. 用湿毛巾掩口在矿井内发生火灾时,烟雾和浓烟可能会影响矿工的呼吸系统,造成窒息甚至中毒。
因此,在逃生过程中,矿工可以用湿毛巾掩口,以减少烟雾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并保持清晰的呼吸通道。
7. 避免浓烟在矿井内发生火灾时,浓烟是矿工逃生的主要障碍之一。
因此,在逃生过程中,矿工应尽量避免浓烟区域,迅速朝着逃生通道的方向撤离,以减少受到浓烟和火势的影响。
总之,矿井火灾逃生是一项非常严峻和紧急的任务,需要矿工具备充分的应急意识和逃生技能。
只有在火灾发生时,矿工能够迅速、冷静地采取有效的逃生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范文在矿山作业中,矿工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和灾难,如坍塌、火灾、中毒等。
当遭遇这些紧急情况时,矿工需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确保自身安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矿工自救的应急方法。
一、导气带法导气带法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矿工自救方法。
在遇到煤矿突发事故时,矿工可能会被困在有毒气体中无法逃生。
此时,使用导气带是一种应急处理方法。
矿工可以将导气带套在鼻子和口腔部位,通过导气带引导新鲜空气进入呼吸道,从而阻止进入有毒气体,保证正常呼吸。
二、携带呼吸器矿工在作业中应随身携带呼吸器,以备不时之需。
当发生火灾、瓦斯泄漏或其他导致空气污染的情况时,矿工可以迅速使用呼吸器来吸入干净的空气,防止呼吸道受到伤害。
呼吸器不仅能提供新鲜空气,还能过滤有害物质,确保呼吸通畅。
三、使用安全绳矿井中存在坍塌的危险,矿工在作业时应时刻注意周围的情况。
如果发现地质结构不稳定,矿工应立即使用安全绳来固定自己,防止被坍塌物砸伤。
此外,矿工还可以使用安全绳来帮助其他被困矿工,进行互救。
四、寻找避难所当矿工发现自己无法逃离危险区域时,需要迅速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难所。
避难所应选择结构稳定、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等。
在避难所中,矿工可以等待救援,保持镇定,不放弃希望。
五、自我急救技巧在矿山作业中,矿工可能会遭受创伤或中毒。
因此,掌握一些自我急救技巧非常重要。
例如,当矿工受伤时,可以及时用纱布包扎伤口,止血。
另外,矿工可能会中毒,可以用清水或盐水漱口,以及及时就医。
六、保持良好心理素质面对突发情况,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矿工应保持冷静,不要恐慌,以便更好地应对应急情况。
此外,矿工还应相互协助,鼓励和支持彼此,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度过难关。
七、进行安全培训为了预防和应对矿山事故,矿工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
这样可以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迅速应对紧急情况。
安全培训应包括现场安全知识、使用紧急设备的操作方法等。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第一节矿工自救与互救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一、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定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像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这在我国煤矿救灾中是有沉痛教训的。
二、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事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四、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
第二节现场急救方法一、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1、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运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点。
煤矿发生火灾如何自救
最近几年,在我国多个煤矿地区都发生过严重的火灾事故,这些事故对矿工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所以,每一名矿工都应该了解煤矿发生火灾后应该如何自救。
一、尽快撤离现场
煤矿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应该尽快离开现场。
在火灾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紧急通道进行逃生;如果火情较为严重,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寻找安全通道进行撤离,尽量避开污浊的烟气。
二、口罩防护
在煤矿火灾发生后,空气中会充满浓烟和有害气体,矿工们应及时口戴口罩进行呼吸防护,以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并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三、就地避难
当火灾门渐大到一定程度时,撤离通道可能被烟气封闭,此时,矿工应该就地避难。
在避难的位置,要及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烟气进入。
同时,也要准备足够的水和食物等物资,以应对长时间的困境。
四、寻找应急通道
如果煤矿发生火灾,没有足够的应急通道,矿工们应该主动寻找临时通道进行逃生,不要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在寻找
通道时,矿工们要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防止遇到坍塌或有害气体等风险。
五、紧急呼救
火灾发生后,如果矿工们无法自救,应该及时通过打电话、发起求救信号等方式向救援人员求助,请求予以救援和支持。
总之,煤矿发生火灾后,矿工们应该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减少损失,保护自身。
同时,也要做好相关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能够有效地减少火灾事故带来的损害和伤害。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范本矿井发生灾害时,工人们面临生命危险,自救与互救对于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自救与互救成为了关键。
在矿井发生灾害时,首先应该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接下来,迅速寻找避难所,并将自己和他人移动至安全地点。
如果有可能,尽量向上移动,寻找通风口或出口,避免被困在灾害区域内。
如果无法迅速逃离,应尽量找到保护自己的措施。
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减少吸入有害气体的数量。
如果有雨衣或塑料袋,可以用来包裹身体,以防止灰尘和毒气对皮肤的侵害。
同时,要善用手机等通信工具,及时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或呼叫救援队伍,提供自己所在位置和状况的信息,帮助救援队伍更好地找到被困人员。
除了自救,互救也是矿井灾害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矿井中,工人们往往以小组或团队形式作业,相互之间应保持联系并互相照顾。
当遇到灾害时,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行动计划。
首先,要积极帮助受伤或虚弱的同伴。
鼓励他们保持勇气和信心,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医疗急救措施。
同时,确保组织好大家的分工合作,避免受伤或虚弱的人承担过重的工作负担。
其次,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
在矿井灾害中,诸如食物、饮用水、灯具等资源往往变得非常有限。
因此,工人们应该相互分享,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必要的生存条件。
如果有可能,可以通过旋转使用资源的方式,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
此外,互相鼓励和安抚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紧张的情况下,人们容易陷入极度恐慌和绝望中。
因此,同伴之间应相互鼓励,传递积极的信息和情绪,使团队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有效的互动活动,以避免焦虑和无聊。
例如,可以利用周围的洞壁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家人的联系方式,以便救援人员找到你。
也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或讲故事,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
总之,矿井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是一项复杂而紧急的任务。
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合作默契,采取恰当的行动,将有助于提高生存的几率。
井下常见事故应急自救措施一、井下发生煤尘爆炸如何自救煤矿井下发生的煤尘爆炸,不但对矿井破坏严重,对人体也有很强的杀伤力。
其爆炸瞬间,可使爆炸现场升温高达2000℃以上,(压力可高达9个大气压以上),并且其冲击波强烈,散发出大量有毒气体。
据调查统计,矿井下发生煤尘爆炸时,多数遇难人员直接死因并不是爆炸和燃烧,而是有害气体和缺氧引起的中毒和窒息。
所以,发生煤尘爆炸时,自救措施要果断及时,方法得当,尽可能减少伤残和死亡的发生。
自救措施:1.煤尘爆炸后,立即戴好自救器。
如没有准备自救器,最好用湿毛巾快速捂住鼻口,就地卧倒,如边上有水坑,可侧卧于水中。
2.听到爆炸时,应赶快张大口。
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爆炸所产生强大冲击波击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聋。
3.煤尘爆炸后,切忌乱跑,井下人员应在统一指挥下,情绪镇定,向有新鲜风流的方向撤退或躲进安全地区,注意防止二次爆炸或连续爆炸的再次损伤。
4.在可能的情况下,撤离险区后及时向井下调度、矿调度和局调度报告。
二、对井下有害气体中毒人员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对于有害气体中毒遇难人员,应立即将遇难者抬到新鲜风流的巷道或地面,根据中毒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1.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呼吸浅而急促,失去知觉时面颊及身上有红斑,嘴唇呈桃红色。
对中毒伤员可采用人工呼吸或用苏生器输氧。
输氧时可渗入5%~7%的二氧化碳,以兴奋呼吸中枢,促进恢复呼吸机能。
2.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中毒除施行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外,可将浸以氯水溶液的棉花团、手帕等放入口腔内,氯是硫化氢的良好解毒物。
3.二氧化硫中毒。
由于二氧化硫遇水生成硫酸,对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可能灼伤,所以除了施行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外,应给中毒伤员服牛奶、蜂蜜或用苏打溶液漱口,以减轻刺激。
4.二氧化氮中毒。
二氧化氮中毒最突出的特证是指尖、头发变黄、还有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为二氧化氮中毒时,会使伤员发生肺浮肿,因而不能采用人工呼吸,若必须用苏生器苏生时,在纯氧中不能掺二氧化碳,避免刺激伤员肺脏。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随着矿业行业的不断发展,矿工们的工作条件也越来越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矿工必须时刻练习自救应急方法以保护他们自己的生命安全。
本文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矿工自救应急方法,以此提高矿工们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一、矿工自救常识矿工是煤矿生产的中坚力量,在高风险的矿井内工作,必须要有基本的自救意识和常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自救。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矿工自救常识:1.熟悉矿井的布局和救援通道的位置;2.随身携带通讯工具,并确保工具保持良好状态;3.熟悉应急出口的位置,并了解出口的开启方法;4.学会使用自救器并随身携带;5.在发生事故时要冷静沉着,并遵循逃生指引。
二、矿工自救应急方法1. 石化自救当矿工面临电气火灾等引起浓烟呼吸不畅的情况时,应采用石化自救方法,以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
具体步骤如下:1.迅速拿出自救器并佩戴,将自救器按压10秒左右;2.成功启动自救器后,注意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以避免二氧化碳超标;3.根据人体呼吸规律,每隔10秒钟左右进行一次呼吸,并轻轻敲打自救器,以防止过滤物质凝聚;4.将自救器附近的电气设备、电涌保护器、抗干扰等设备从电源断开。
2. 透氧自救当矿工面临爆炸等事故时,矿井内的氧气可能会迅速耗尽。
此时,矿工应采用透氧自救方法,以保持呼吸系统正常运作。
具体步骤如下:1.迅速拿出自救器,并佩戴,等待自救器从环境中吸收氧气;2.如果没有自救器,可以用湿毛巾、塑料袋等降低氧气消耗,提高氧气利用率;3.在烟气浓度过高时,可以就地找到凉井站或安全井,找到通风设备或自吸式呼吸器。
3. 水中自救当矿工面临水中事故时,必须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以求生还。
具体步骤如下:1.迅速拿出自救器,并佩戴;2.紧闭口鼻,将呼吸器放到水面以上,并尽量保持平稳的状态;3.利用身体浮力,缓慢游泳,保持呼吸器水平。
结论在矿工行业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熟悉矿井的布局和救援通道、随身携带通讯工具、了解应急出口的位置、学会使用自救器以及冷静应对紧急情况,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基本要求。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矿工自救是在发生紧急事态时,矿工需要自行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脱离危险区域,并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矿工自救应急方法。
一、事先准备1. 组织培训:矿工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基本的自救技能和安全常识,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
2. 熟悉工作环境:矿工应熟悉自己所在的矿井环境,了解安全通道、逃生出口等位置,并遵守矿井的安全规定。
二、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应急方法1. 迅速判断形势:在矿难发生时,矿工应冷静分析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立即自救。
2. 保持镇静:无论面临何种危险,矿工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冷静思考对策。
3. 寻找避难地点:矿工应尽快寻找合适的避难地点,尽量选择防护结构坚固、通风良好且掩体隐蔽的地方。
4. 防止中毒:如果矿井发生了瓦斯泄漏等危险情况,矿工应尽量使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住口鼻,以减少中毒风险。
5. 保持通讯:矿工应保持与其他人员的通讯联系,及时报告自己的情况和需求,为救援提供必要的信息。
6. 善用矿井工具:矿工可以善用手中的工具,如电筒、钳子等,制造噪音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三、不同危险情况下的自救应急方法1. 瓦斯泄漏:a. 尝试关闭瓦斯阀门:如果周围环境相对安全,矿工可以尝试关闭瓦斯阀门,减少瓦斯的泄漏。
b. 远离火源:矿工应及时远离火源,避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2. 矿井坍塌:a. 尽快找到安全区域:在矿井坍塌发生后,矿工应尽快找到结构相对稳定、不会进一步坍塌的地方躲避。
b. 保护头部:在坍塌的过程中,矿工应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减少头部受伤的风险。
3. 矿井火灾:a.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矿井火灾发生时,矿工应立即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住口鼻,以减少吸入有害气体和烟雾的风险。
b. 防止火势扩大:如果可能,矿工可以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等手中的工具尽力扑灭火源,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4. 水灾:a. 寻找高处避险:在水灾发生时,矿工应尽量往高处躲避,避免被水浸泡。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第一节矿工自救与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一、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定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像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这在我国煤矿救灾中是有沉痛教训的。
二、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
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事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四、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
第二节现场急救方法
一、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
1、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运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点。
2、立即将伤员口、鼻内的粘液、血块、泥土、碎煤等除去,并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其胶鞋。
3、用衣服覆盖在伤员身上以保暖。
4、根据心跳、呼吸、瞳孔等特征和伤员的神志情况,初步判断伤情的轻
重。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80次、呼吸16-18次,两眼瞳孔是等大、等圆的,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变小,而且神志清醒,休克伤员的两瞳孔不一样大、对光线迟钝或不收缩。
对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当出现心跳停止的现象(心音、脉搏消失,瞳孔完全散大、固定,意志消失)时,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5、对SO2和NO2的中毒者只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不能进行胸压或压背法的人工呼吸,否则会加重伤情。
当伤员出现眼红肿、流泪、畏光、喉痛、咳嗽、胸闷现象时,说明是受SO2中毒所致。
当出现眼红肿、流泪、喉痛及手指、头发呈黄色现象时,说明伤员是受NO2中毒。
6、人工呼吸持续的时间以恢复自主呼吸或到伤员真正死亡时为止。
当救护队来到现场后,应转由救护队用苏生器苏生。
二、对外伤人员的急救
1、对烧伤的急救要点可概括为灭、查、防、包、送五个字。
灭:扑灭伤员身上的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缩短烧伤时间。
查:检查伤员呼吸、心跳情况;检查是否有其他外伤或有害气体中毒;对爆炸冲击烧伤伤员,应特别注意有无颅脑或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
防:要防止休克、窒息、创面污染。
伤员因疼痛和恐惧发生休克时或发生急性喉头梗阻而窒息时,可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
为了减少创面的污染和损伤,在现场检查和搬运伤员时,伤员的衣服可以不脱、不剪开。
包: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感染。
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
的清水持续冲洗外,对创面一般不作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以保持表皮。
送:把严重伤员迅速送往医院。
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稳,并随时观察伤情。
2、对出血人员的急救对这类伤员,首先要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止血,然后再进行其他急救处理。
止血的方法随出血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出血的种类有:①动脉出血,血液是鲜红的,而且是从伤口向外喷射。
②静脉出血,血液是暗红色,血液缓慢而均匀。
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像水珠似地从伤口流出。
对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用干净布条扎伤口即可,大的静脉出血可用回压包扎法止血,对于动脉出血应采用指压止血法或回压包扎止血法。
对于因为伤而咯血的伤员,首先使其取半躺坐的姿势,以利于呼吸和预防窒息,然后,劝慰伤员平稳呼吸,不要惊慌,以免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使出血量增多。
最后等待医生下井急救或护送出井就医。
3、对骨折人员的急救对骨折者,首先用毛巾或衣服作衬垫,然后就地取用木棍、木板、竹笆片等材料做成临时夹板,将受伤的肢体固定后,抬送医院。
对受挤压的肢体、不得按摩、热敷或绑电缆皮,以免加重伤情。
三、对溺水者的急救对溺水人员应迅速采取下列急救措施:1、转送: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以后,要立即送到比较温暖和空气流通的地方,松开腰带,脱掉湿衣服,盖上干衣服,以保持体温。
2、检查:以最快的速度检查溺水者的口鼻,如果有泥水和污物堵塞,应迅速消除,擦洗干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控水:使溺水者取俯卧位,用木料、衣服等垫在肚子下面;或将左腿跪下,把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护者的右侧大腿上,
使其头朝下,并压其背部,迫使其体内的水由气管、口腔里流出。
4、人工呼吸:上述方法控水效果不理想时,应立即做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吹气,或胸外心脏挤压。
四、对触电者的急救
1、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迅速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和心跳,如发现已停止呼吸或心音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3、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时,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4、对遭受电击者,如有其他损伤(如跌伤、出血等),应作相应的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