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 格式:doc
- 大小:217.65 KB
- 文档页数:9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8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8页)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四年级 语文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总分
分数
第一部分 听力检测
一、请先认真读题,再听两遍录音,完成以下答题。(6分)
1.这段话中,没有提到的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是( )
A.跳皮筋 B.滚铁环 C.打陀螺 D.扔沙包
2.这段话主要介绍的一种游戏是 。
3.上题所说的游戏玩法,下面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一种多人游戏。
B.游戏中可以互相推搡(sǎng)。
C.游戏适合在空旷处玩耍。
D.游戏设有三种角色。
第二部分 积累运用
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12分)
4.现在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dà gài( )每隔半月就ɡuàn ɡài( )一次。
5.面对强大的猎狗,小麻雀wú kě nài hé( )地拍打着翅膀,发出bēi cǎn( )的叫声。老麻雀挺身而出,准备与猎狗进行一场bó dòu( ),最终吓退了猎狗。 三、根据要求,把恰当的选项填写在后面的括号中。(26分)
6.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宁可(níng) B.旋转(xuàn) C.纪昌(jì) D.哄堂大笑(hōng)
7.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富绕 竞走 B.严历 既然 C.暮色 赞叹 D.茂盛 报负
8.下列古诗文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可怜”指的是“怜悯、同情”。
B.“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中,“尝”是“曾经”的意思。
C.“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中,“少女”指的是“年少的女子。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缘”指的是“缘分”。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B.我的妹妹明眸皓齿,鹤发童颜....,很惹人喜爱。
C.官绅一个个吓得红光满面....,跪在地上求饶。
D.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横七竖...八.。
10.给下面句中的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语。( )
一向迟到的明明,今天竟然 第一个到校,真令人惊讶。
A.露马脚 B.破天荒 C.走过场 D.背黑锅
11.选择一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
梅兰芳卖房度日。
梅兰芳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A.要么……要么……
语文试题 第3页(共18页) 语文试题 第4页(共18页) ………………○………………内………………○………………装………………○………………订………………○………………线………………○………………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外………………○………………装………………○………………订………………○………………线………………○………………
B.虽然……但是……
C.宁可……也……
D.不是……而是……
12.下列句子,和例句表达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A.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B.顽皮的雨滴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C.浪潮越来越近,声音震耳欲聋。
D.夜晚的天鹅湖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13.“鹅有什么好怕的!”把这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不变...的一项是( )
A.鹅不能不让人感到害怕。
B.鹅真让人害怕啊!
C.难道鹅不让人感到害怕吗?
D.鹅没有什么好怕的。
14.我们劝同学要勤学好问,下面哪句话不合适...( )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诉我们的道理和下面哪句话意思相近( )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6.关于书信格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和日期这几个部分。
B.称呼要顶格写起,后面加冒号。
C.正文要在称呼后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D.署名和日期写在书信结尾处的右下角。
17.关于如何提高书写速度,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集中注意力
B.掌握正确的运笔方式
C.书写只求速度,不求质量
D.一句话要连贯地写出来
18.关于阅读和习作,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时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B.阅读时作批注,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C.要把事情写清楚,除了把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D.观察日记最主要是记录观察者的想法和心情。
第三部分 阅读与理解(16分)
(一)蟋蟀的住宅(节选)(6分)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
语文试题 第5页(共18页) 语文试题 第6页(共18页)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9.下列哪一条不符合...蟋蟀住宅的特点( )
A.干燥且隐蔽
B.有排水功能
C.有平台
D.墙壁粗糙
20.作者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
A.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不是它真的“伟大”。
B.蟋蟀的住宅比其他昆虫住宅建造得更隐蔽。
C.蟋蟀住宅有很多优点,但挖掘的工具却非常简单,两者形成明显反差。
D.作者是想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才夸赞它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2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直接说明的方法介绍蟋蟀的住宅,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B.选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蟋蟀的洞穴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热爱和敬佩。 C.本文逼真贴切的描写,是缘于作者细致入微、持续不断的观察。
D.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蟋蟀的形象富有情趣。
(二)叶圣陶教子(10分)
①作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很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与指导,但他的做法与大多数家长不尽相同。
②他从不教孩子们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只是教给他们几个写好作文的“妙招”:一方面他要求孩子们勤于动笔,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另一方面,叶圣陶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修改作文的习惯。晚饭过后,他经常将三个子女聚在一起,教他们修改各自的作文。每逢这时,叶圣陶一会儿带着孩子们出声朗读作文,一会儿引导他们自己寻找问题,一会儿又在孩子们的作文上细致批改。孩子们时而静静聆听,时而热烈讨论,时而若有所思……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都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③一次,叶圣陶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就将笔头塞到他手里。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递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手方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过来,倘若没有笔帽,还弄得人家一手墨水。”儿子听了,红着脸低下了头。
④一个冬日的清晨,儿子走出屋子时没关门,叶圣陶就在他背后半开玩笑地喊道:“你怕把尾巴夹着吗?”孩子听了连忙回头关上了门。就这样,在父亲的提示下,儿子慢慢养成了进出随手关门的习惯。叶圣陶告诫儿女:像递给别人东西,开关房间这样的事情虽小,但若懂得凡事为别人着想,就应该知道怎么做。
⑤叶老的儿女成年后,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良好品格的形成
语文试题 第7页(共18页) 语文试题 第8页(共18页) ………………○………………内………………○………………装………………○………………订………………○………………线………………○………………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外………………○………………装………………○………………订………………○………………线………………○………………
与学识的不断增长,和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22.下面不是叶圣陶教孩子写好作文的方法的是( )
A.勤于动笔。
B.认真修改作文。
C.作文写完后要出声朗读。
D.不会写作时要勤于请教别人。
23.短文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能够表现出( )
A.叶圣陶对孩子们的作文很不满意。
B.叶圣陶平时工作非常忙碌。
C.叶圣陶不确定用哪种方法能教会孩子写作。
D.叶圣陶教孩子们修改作文很有方法。
24.对文中“你怕把尾巴夹着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嘲笑儿子不关门。
B.叶圣陶提醒儿子不要关门。
C.叶圣陶用风趣幽默的方式,婉转提醒儿子要关门。
D.叶圣陶担心儿子关门时夹住衣服。
25.阅读短文第③④自然段,想一想:叶圣陶想通过这些小事教育孩子( )
A.凡事要多为别人着想。
B.要主动归还别人的东西。
C.对自己和他人都要严格要求。
D.要做一个认真踏实的人。
26.“叶圣陶不但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更重视对他们做人的引导。”这一过渡句放在短文第( )自然段前面最恰当。
A.②
B.③
C.④
D.⑤
第四部分 语文与生活(10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针对校园营养餐浪费的现象,不少学校在学生中倡导“光盘行动”。下面是对我市1000名学生抽样调查的数据统计。
用餐浪费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用餐浪费原因统计图
27.结合表中信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光盘行动”。
B.绝大多数学生都支持“光盘行动”。
C.宣传效果不明显,仍有绝大多数学生浪费粮食。